研究生: |
蔡佩穎 Tsai, Pei-Ying |
---|---|
論文名稱: |
中國大陸手機市場後進廠商的突圍策略-以聯發科及天宇朗通為例 Latecomers' entry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 : the case of Modiatek and Tianyu |
指導教授: |
李傳楷
Lee, Chuan-Kai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8 |
中文關鍵詞: | 互補性資產 、動態能耐 、後進者 、中國大陸手機市場 |
外文關鍵詞: | Complementary asset, Dynamic capacity, Latecomer,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近年來全球成長趨緩,而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而中國大陸手機市場則是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其手機市場的發展始於1990年代,一開始的市場幾乎被境內的外資企業所把持,國外廠商憑藉其技術優異及研發的優勢席捲中國大陸手機市場,本土手機廠商幾無立足之地,中國大陸政府因而透過產業政策來干預產業發展,意圖培養土本手機廠商的能耐,而處於市場後進者的聯發科技及天宇朗通,則在進入市場的短短幾年內聯發科技擊敗國際手機晶片廠商,成為中國大陸手機市場上最大的手機晶片供應商,而天宇朗通則是躍升為國產品牌手機龍頭。如何以後進者的腳色成功進入市場則為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本研究使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以聯發科技及天宇朗通為研究對象,透過時間序列分析,探討聯發科技及天宇朗通在產業政策三階段架構下的發展歷程及策略,研究發現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感應外部環境變化,並有效的重組組織內外的資產來創造滿足客戶的產品和服務;(二)成功結合產業中獨特的互補性資產,並善用產業價值鏈;(三)以快速的市場反應速度、提供多樣性的產品、較低的成本提供產品及服務。
關鍵詞:互補性資產、動態能耐、後進者、中國大陸手機市場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今井健一 ,2007,第二部:當前中國產業升級趨勢分析-行業案例研究(Ⅱ)-,經濟開發部-聯合研究方案系列第144號,頁51-68。
次世代行動通訊技術藍圖,2005,行動通訊技術發展藍圖,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吳琬瑜,2007,獨家傳授股王聯發科的拳王心法,天下雜誌,2007年11月15日。
李正曦,2008,天宇朗通的陽光歷險,中國新聞網,2008年9月16日。
沈勤譽,2008,大陸手機3哥之爭 天宇朗通直追摩托羅拉,Digitimes,2008年9月18日。
林伯全,2008,解讀聯發科的成長密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碩士論文。
林宏文、賴珍琳,2008,白牌爆商機,今周刊,2008年4月11日。
紀亮,2008,天宇朗通:龍門一躍,新浪雜誌-中外管理,2008年10月12日。
高鴻翔,2008,是誰殺了產業政策?解析中國大陸生產許可證之死,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許亞青,2007,國產手機三國誌 天宇朗通:從渠道出發,新浪雜誌IT經理世界,2007年5月29日。
葉永泰,2000,中國大陸行動通信產業概況,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劉奇,2008,天語:逼上梁山成就“平民”手機老大,京華時報,2008年7月14日。
潘九堂,2006,聯發科:不是我們創造“黑手機”,國際電子商情
蔡明介,2002,競爭力的探求:IC設計、高科技產業實戰策略與觀察,台北市:財信出版。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歷年年報
瞿宛文,2003,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頁143-208。
顏春煌,2004,行動與無行動與無線通訊,台北市:金禾資訊。
譚貽國&鳥林奇,2003,手機風雲,廣東市:廣東經濟出版社。
英文部分
Annop Madhok 2000. Inter-firm collaboration:Contractual and capabilities-based perspectives in Competence, Govern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pp.276-303
Freidrich Liszt 1841. 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 Jin & Maximilian von Zedtwitz 2008.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development in China’s mobile phone industry, ScienceDirect Technovation, vol. 28, pp.327-334
Sturgeon, Timothy J. & Ji-Ren Lee 2004. Industry Co-Evolution: A comparison of Taiwan and North America’s electronics contract manufacturers, ITEC Research Paper Series
Teece, David J. & Gary Pisano 1994.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rms:An introduc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18, No.7, pp.509-533
Teece, David J. 1986.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 Research Policy,vol.15 P.285-305
Teece, David J., Gary Pisano & Amy Shuen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vol. 3, No.3
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London:S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