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文忠
Chen, Wen-Chung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相關之研究
A Study on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 Relation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Hope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謝傳崇
Hsieh, Chuan-Chung
賴協志
Lai, Hsieh-Chih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English)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8
中文關鍵詞: 校長關係領導教師希望感
外文關鍵詞: principal leadership, teacher's sense of hop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校長關係領導是影響教師希望感高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是影響教師希望感的現況,並探討上述二者的相關情形。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新竹縣市地區公立國民教師,共發出77份問卷,回收率83.12%,有效樣本共530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項目分析、驗證式因素分析、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森相關、逐步多元廻歸,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將結論分析歸納如下:
    一、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關係領導之現況知覺良好。
    二、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希望感之現況知覺良好。
    三、男性之國民中學教師對校長關係領導的知覺較良好。
    四、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相關係數r值達.507,具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五、校長關係領導之「授權賦能」層面對整體教師希望感最具有預測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學校行政單位、國民中學教師與未來相關研究作參考。


    Principal leadership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teachers ' sense of hope.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leadership affect the status of the teacher's sense of hop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ircumstances of both. Study on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Study for the city of Hsinchu County area public school teachers ' issued a total of 77 questionnaires, recovery 83.12%, sample a total of 530. Questionnaires after the projec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and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tatistical methods of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analysis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below:
    一、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 perception of the status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is good.
    二、 The national perception of teachers ' sense of hope the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s good.
    三、 Mal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 consciousness of principal leadership is good.
    四、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 sense of hope that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507, with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五、 Principal leaders of "empowerment" is most predictive effect on overall sense of hope.
    On the basis of these conclusions, suggestions of the education authority, n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administrative units,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for referenc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校長關係領導之意涵 9 第二節 教師希望感之意涵 16 第三節 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實施程序 6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7 第一節 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67 第二節 不同背景之國民中學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差異情形之分析與討論 72 第三節 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之關係 88 第四節 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預測力分析 89 第五節 校長關係領導與教師希望感之測量模式與結構模式之驗證 91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21 壹、中文部份 121 貳、英文部份 123 附 錄 125 附錄一 專家校度問卷 125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3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38

    壹、中文部份
    朱尹安(2014)。當今中等學校校長最佳之領導作為理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2), 135-139。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2版)。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1)。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李芳茹、顏國樑、謝傳崇(2011)。尊重在校長領導實踐之探討。學校行政,71,52 -72。
    林志成(2004)。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進階制度之省思與前瞻。海峽兩岸中小學教師進階制度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學術研討會,244-258。嘉義市。
    林志成、田育昆(2013)。關係領導對校長領導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86,111-129。
    洪于琁(2011)。華人領導者關係表現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泰夢群(2011)。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憲君(2014)。校長領導對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
    葉志傑(2011)。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協力治理與關係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志傑、謝傳崇(2013)。國民中學校長關係領導、協力治理與關係績效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32(2),101-131。
    蔡叔倩(2009)。情緒智商、性別歧視、變革領導及 LMX 對女性領導效能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鄭伯壎(1995)。差序格局與華人組織行為。本土心理學研究,3,142-219。
    鄭伯壎(2005)。華人領導: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桂冠。
    賴英娟、巫博瀚(2009)。希望理論的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研習資訊,26(4),71-78。
    賴英娟、巫博瀚(2013)。臺灣國中生 [中文版希望感量表] 之編製。測驗學刊, 60(3), 429-455。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文景。
    謝傳崇(2011)。M. Militello, S. F. Rallis, & E. B. Goldring著。校長教學領導:理論與應用(How Principals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2011)。正向領導。臺北市:巨流。
    謝傳崇(2011)。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教學影響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1,59-82。
    謝傳崇(2012)。校長正向領導:理念、研究與實踐。臺北︰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3)。 從正向領導到超越表現。師友月刊,(554), 35-39.
    謝傳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對教師學術樂觀影響之研究-以學校創新文化為中介變項。學校行政,91,33-56。
    謝傳崇(2014)。國民小學校長永續卓越領導量表之建構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248,57-76。
    謝傳崇、朱陳國智(2013)。校長關係領導對教師關係學習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40,273-308。
    謝傳崇、邱世方(2014)。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學校創新氣氛為中介變項。教育政策論壇,17(2),105-137。
    謝傳崇、許文薇(2014)。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肯定式探詢與教師希望感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8(1),67-86。
    謝傳崇、楊絮捷(2013)。國民小學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6(4),99-133。

    貳、英文部份
    Carifio J. (201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relational leadership: Implications for leadership theory and policies. Current Research in Psychology, 6(1), 16-28.
    Dansereau, F., Graen, G., & Haga, W. J. (1975). A vertical dyad linkage approach to leadership within formal organizations: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making proces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3(1),46-78.
    Dienesch & Liden (1986).Leader-member exchange model of leadership : ACritiqu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ciew,11, 618-634
    Graen, G. B., & Cashman, J. (1975). A role making model of leadership in formal organizations: A development approach. In J. G. Hunt & L.L. Larson (Eds.), Leadership Frontier(pp.146-165). Kent, OH: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
    Komives, S. R., Lucas N., & McMahon T. R. (1998). Exploring leadership: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Park, S. H., & Luo, Y. (2001). Guanxi and organizational dynamics:Organizational networking in Chinese firm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2(5), 455-477.
    Regan, H. B. & Brooks, G. W. (1995). Out of women’s experience: Creating Rel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Snyder, C. R. (2000). Hypothesis: There is hope. In C. R. Snyder(Eds.), Handbook of hope: Theory,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s(pp. 3-21).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Snyder, C. 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s of the mind.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 249-275.
    Snyder, C. R., & Lopez, S. J. (2002).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Y: Oxford Press.
    Snyder, C. R., Lehman, K. A., Kluck, B., & Monsson, Y. (2006). Hope for rehabilitation and vice versa.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 51, 89-112.
    Snyder, C. R., Lopez, S. J., Shorey, H. S., Rand, K. K., & Feldman, D. B. (2003). Hope theory, measurements, and applications to school psychology. School Psychology Quarterly, 18, 122-13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