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旭萍
論文名稱: 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 experienced femal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指導教授: 王莉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7
中文關鍵詞: 幼教老師教師專業發展生命故事
外文關鍵詞: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fe story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透過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生命故事,來了解她的專業發展歷程。研究問題在探討影響此位老師專業發展的事件或人物,以及她的在職專業發展階段。本研究採用生命故事的研究方法,來探討一位在公私立幼稚園服務年資共達十七年,已婚,育有一子的幼教老師(逸晴老師)。藉由訪談逸晴老師及相關人士,並輔以觀察與文件檔案的收集,就逸晴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包括其職前階段的專業發展以及在職階段的專業發展做探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專業發展是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歷程:
    逸晴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可追溯到她職前階段的專業發展。也就是說,個人的成長以及師資培育階段都會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造成影響。此外,教師在職的專業發展是經過一連串按部就班的階段而逐漸臻於成熟。進入職場之後,逸晴老師因為在每一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關注焦點的不同而依序歷經新手、萌發、獲知、整合各階段,目前正在影響階段中持續發展。

    二、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縱貫性的教師個人史:
    逸晴老師的人格特質對她的專業發展影響深遠。她不但具備教育愛與熱忱,也願意持續地進修以整合其舊有的經驗,不斷地學習與反省,成為她成長的重要關鍵。此外,在她的生命中出現許多「貴人」,而這些「貴人」也都成為促進其專業發展的動力。逸晴老師人格特質的形成及「貴人」的影響都能從其個人史中尋得根源。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幼教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幼教老師、教師專業發展、生命故事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hrough a life story of an experienced femal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he study is meant to examine incidents or people that influenced 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her in-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ges. A life-story approach wa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Mrs. Yi-Qing, who is married, has a son and has worked both in public and private kindergartens for 17 years. By interviewing Mrs. Yi-Qing and other people related, and by supplementing with observation and document collec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rs. Yi-Qing, including that in her preservice phase and in-service phase are as follows:

    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 step-by-step and constant proces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rs. Yi-Qing can be traced back to her preservice period. That is to say, both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the sta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In addition, the in-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teacher becomes matured through a step-by-step process. Due to the role she plays and focus she has on each stage, Mrs. Yi-Qing has gone through the novice stage, the initial stage, the informed stage and the complex stage. And she continues to develop on the influential stage.

    2.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a continuous biography of the teac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rs. Yi-Qing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e not only possesses love and enthusiasm for education, but also is willing to keep learning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new with her old experiences. The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becomes the key to her development. Besides, many ‘important people’ that were once in her life, also motivate and inspire 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oth the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rs. Yi-Q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ose ‘important people’ can be tracked down in her biograph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and future studies are brought forward.

    Key wor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ife story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幼教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 7 第二節 教師生命故事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5 第二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8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5 第一節 逸晴老師職前階段的專業發展 45 第二節 逸晴老師在職階段的專業發展 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4 中文部分. 124 英文部分. 128 附錄. 130 附錄一 訪談次數與時間表 130 附錄二 逸晴老師個人事件整理 133 圖 目 錄 圖2-1 教師的專業發展內涵體系 12 圖3-1 研究流程圖 34 圖4-1 逸晴老師的在職專業發展階段 103 表 目 錄 表3-1 訪談指引表 39 表3-2 資料符號呈現方式 41 表4-1 逸晴老師的在職專業發展階段對照表 10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莉玲(1999)。幼教準教師的專業發展:省思性教學在教育實習上的運用。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八十七學年度論文發表會。
    王麗雲(2000)。自傳/傳記/生命史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質的研究方法,265-306。台北,麗文。
    田秀蘭(1997)。雙生涯家庭與女性的生涯發展。諮商與輔導,144,7-11。
    The William, Ayers. (1989/1999).Good Preschool Teacher:Six Teac hers Reflect on Their Lives.
    江麗美(譯)(1999)。幼教典範:六個傑出的幼教師。台北:桂冠。
    江麗莉(1995)。幼稚園第一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中華民國師範教育主編,教師權力與責任(335-370)。台北:師大書苑。
    江麗莉(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之專業成長。國科會專案研究計劃編號:NSC85-2413-H-134-009。
    江麗莉(1997)。邁向專業成長之路。新幼教,3,4-6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1-30。台北:師大書苑。
    Patton, M. Q.(1990/1995).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嘉惠(2002)。杜榮琛教師專業發展之歷程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俊湖(199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谷瑞勉(1997)。一個幼兒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實驗與省思。國立屏東師院學院學報,10,421-446。
    周彥君(2002)。一位國小女性教師性別角色態度的構成。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志昇(2003)。一位資深幼教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育瑋(1996)。幼教老師的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院學院學報,9,803-831。
    林育瑋(1996)。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國民教育,36(5),24-34。
    林佩蓉、鄭望崢(1991)。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需求之調查研究。
    林幸台(1989)。我國國小教師生涯發展之研究。輔導學報,12,265-297。
    林靖芬(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金樹人(1991)。生涯發展與輔導。台北:天馬。
    洪瑞璇(2001)。大學女性院長生命故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范揚焄(2002)。一位男性國小資深教師的生命故事。國立新竹師院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
    師瓊路(2000)。橫越生命的長河-三位國小女性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台東師院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秦慧嫻(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及其因應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袁志晃(2001)。再談「教師生涯發展」的題旨-釋疑與釋意。教育研究資訊,9(4),27-42。
    高強華(1989)。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30,113-133。
    張豐儒(2000)。女性代課教師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瓊瑩(1996)。從教育專業談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研習資訊,13(6),46-55。
    教育部(2003)。各級學校概況表。2004年3月1日。取自http:// www. 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user1/b87.htm?open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分析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傳德(1999)。一位國小校長的生命史。國立台東師院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兆慶(2001)。一位幼教男老師的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究資訊,7(2),80-99。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玉(2000)。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師專業發展上意義之探討。研習資訊,17(2),61-69。
    陳桂蘭(2002)。一位資深環境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珮蓉(1998)。幼稚園初任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文娟(2003)。一位資深公立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之探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瑞琴(1989)。質的幼兒教育研究-省思與舉偶。國民教育,30(3.4),10-20。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再版四刷)。台北:心理。
    楊爵光(2002)一位國小訓導主任的自我行政信念之反省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在職進修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鳳瑞(1999)。專業的幼教老師。台北:信誼。
    齊宗豫(2001)。男性身份、自我探索與教育實踐--一位國小準校長的成長之路。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鳳英(2000)。家庭、工作與女性主體:五位國小女性主任追尋自我的生命史研究。國立花蓮師院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歐用生(1998)。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展之研究。台北:李連教育基金會。
    蔡春美(1990)。台灣地區幼稚園教師離職狀況調查研究。台灣省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教育部。
    蔡美儀(1992)。我國女性教育主管性別角色、自我概念、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培村(1996)。 從專業發展論教師教學成長的策略。中小學校教學革新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2000/2003).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蔡敏玲、余曉雯(譯)。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
    鄭茱月(2002)。台北市國小女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中重要他人及關鍵事件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戴素珍(2001)。女性教師生涯的詮釋學研究─以一位在職進修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謝佩珊(2002)。回首杏壇總是情-描繪一位即將退休的國小教師生命史。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Angrosino, M. V. (1989) Documents of interaction: Biography, autobiography, and life history in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 Gainesville, FL: University of Florida Press.
    Atkinson, R. (1998.) The life stories interview. London: Stage.
    Ball, S. J. & Goodson, I. F. (1985). Understanding Teachers: Concepts and Contexts, In Ball, S. J. & Goodson, I. F.(eds.), Teachers’ Lives and Careers, 1-26.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Bronfenbrenner, U. (1977). Towards an experimental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32, 513-530.
    Fessler, R. (1985). 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 Springfield.
    Hitchcock, g. & Hughes, D. (1992). Documents sources. In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108-132. London: Routledge.
    Jacobs, S., Armitage, S. & Anderson, K. (1984). A handbook for life history research. Seattle, WA: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Katz, L. (1972). Development stag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3(1).
    Mahabir, H. (1993). Autobiography as a way of knowing. In. D. J. Clandinin; A. Davies; P. Hagan & B. Kennard (Eds.), Learning to teach, teaching to learn, 19-27.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Press.
    Measor, L. (1985).Critical incidents in the classroom: Indentities, choices and careers. In Ball, S. J. & Goodson, I. F.(eds.), Teachers’Lives and Carrers. London:The Falmer Press.
    Oja, S. N. (1989). Teachers: Ages and stages of adult development. In M.L. Holly & C.S. McLouughlin (Eds.), Prespectives on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Pickle J. (1985). Toward teacher maturit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6(4), 55-59.
    Stephens, D. (1998). Girls and basic education: A cultural enquiry. Education Research Serial No.2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9430.
    Smith, L.M. (1994). Biographical method. In N. K. Denizin, &Y. S. Service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86-305. CA:Sage.
    Super, D.E.(198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6, 282-298.
    Vander Ven(1988). Pathways to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 B. Spondek, O. N. Saracho, & D. L. Peters(Eds.) Professionalism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practitioners, 137-160.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