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芳
Chen Yi Fang
論文名稱: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Second-stage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指導教授: 呂燕卿
Lu Yen Chi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65
中文關鍵詞: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教材內容
外文關鍵詞: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cont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含三年級上、下學期及四年級上、下學期)教科書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研究對象以九十七學年度教育部審定通過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包含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每個版本四冊,共計十二冊,分析各版本教科書在表現試探、基本概念、藝術與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活四方面之教材內容。本研究工具根據教育部97年頒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材內容為基準,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及內容分析法進行教科書教材內容之分析,以達研究之研究目的。

    本研究分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各版本教科書教材內容之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在「表現試探」方面,表現試探之視覺藝術部份,各版本皆重視「表現媒材」的試探學習;表現試探之音樂部份,各版本均以「歌唱技能」為主;表現試探之表演藝術部份,南一版及康軒版以「聲音與肢體的表達語彙」最受重視,翰林版強調「即興與創作的方法」學習。
    在「基本概念」方面,基本概念之視覺藝術部份,南一版強調「造形要素」及「美感形式」的基本概念學習,康軒版及翰林版則以「造形要素」為主;基本概念之音樂部份,南一版重視「音源探索」的學習,康軒版加強「音感」的基本概念培養,翰林版強調「認譜」基本概念的養成;基本概念之表演藝術部份,南一版及康軒版重視「具變化性的連貫動作組合」基本概念的學習,翰林版以「完整情境的表演」為主。
    在「藝術與歷史文化」方面,藝術與歷史文化之視覺藝術部份,各版本皆強調「藝術作品」的欣賞;藝術與歷史文化之音樂部份,各版本均以「不同族群的音樂」學習為主;藝術與歷史文化之表演藝術部份,各版本對於「表演藝術演出類型」的教材內容最受重視。
    在「藝術與生活」方面,藝術與生活之視覺藝術部份,各版本皆強調「生活美學」的落實;藝術與生活之音樂部份,各版本均重視「各種物件發聲特性和習慣」的體驗學習;藝術與生活之表演藝術部份,南一版重視「表演藝術活動的規劃」以及「蒐集與應用生活周遭的表演藝術活動相關資料」,康軒版及翰林版皆最重視「表演藝術活動的規劃」學習。


    This study conducted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second-stage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for first and second semesters of Grade 3 and Grade 4 in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The subjects were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of 2008. From textbooks published by Nan-I, Kang-Hsuan, and Han-Lin, 12 textbooks (4 from each)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 guidelines for Grade 1-9 Integrated Curriculum releas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08,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ontent of these textbooks in four dimensions, namely expression exploration, basic concept, art and historical culture, and arts and life, using content analysis an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s.

    The findings from analysis of the selected second-stage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are as follows:
    In the dimension of “expression exploration”, all textbook editions emphasize exploration of “expression media” in visual arts and “singing skills” in musical arts; Nan-I and Kang-Hsuan editio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expression words of sounds and the body” and Han-Lin editions stress “improvisation and creative methods” in exploration of performing arts expressions.
    In the dimension of “basic concepts”, Nan-I editions emphasize “design elements” and “aesthetic forms”, while Kang-Hsuan and Han-Lin editions are focused on only “design elements” in visual arts; Nan-I editions pay attention to “exploration of music sources”, Kang-Hsuan editions stress cultivation of “musical senses”, and Han-Lin editions are focused on “notes recognition” in musical arts; Nan-I and Kang-Hsuan editions stress “combination of a series of variable actions” and Han-Lin editions highlight “performance with all necessary contextual elements” in performing arts.
    In the dimension of “art and historical culture”, all textbook editions pay attention to appreciation of “art works” in visual arts, learning of “music of different races” in musical arts, and “performing types” in performing arts.
    In the dimension of “arts and life”, all textbook editions stress realization of “aesthetics of life” in visual arts,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of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s of different objects” in musical arts. In performing arts, Nan-I editions are focused on “planning of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and “col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ata related to performing arts”, while Kang-Hsuan and Han-Lin editions are centered on learning of “planning of performing arts activit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7 第四節 研究流程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現試探之教材內容 11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基本概念之教材內容 29 第三節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藝術與歷史文化之教材內容 42 第四節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藝術與生活之教材內容 54 第五節 教科書教材內容之相關研究 6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8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8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3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105 第一節 各版本教科書表現試探教材內容分析之結果 105 第二節 各版本教科書基本概念教材內容分析之結果 133 第三節 各版本教科書藝術與歷史文化教材內容分析之結果 153 第四節 各版本教科書藝術與生活教材內容分析之結果 173 第五節 各版本教科書教材內容之綜合分析討論 1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21 第一節 結論 221 第二節 建議 228 參考書目 232 中文部分 232 英文部分 238 附錄 239 附錄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總評鑑歸準表 239 附錄二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教材內容一覽表 241 附錄三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三、四年級)教科書教材內容分析類目表 243

    中文部分
    于世淑(2008)。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以多元文化課程概念檢視之。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克先(1987)。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貴媖(2006)。國小三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感教學遊戲策略應用之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淑霞(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運用電腦進行繪畫創作之心理歷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孔方正(2008)。研究方法。高雄:宏冠。
    司琦(2005)。小學教科書發展史(上)小學教科書紙上博物館。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華泰文化。
    古重仁(2004)。國小教師對藝術與人文教材選用因素探討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維珍(2007)。國小中年級鄉土藝術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茂興譯(1998)。音樂教育概論。台北:揚智文化。Charles R. Hoffer(1993). Introduction to music education.
    李宏彬(2005)。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視覺藝術教育課程裡設計教育所佔內容之比例與意義。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依玲(2006)。藝術與人文領域第二階段教科書音樂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宛蓁(2009)。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音樂欣賞教材之內容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學位論文。
    呂廷和譯(1975)。透過藝術的教育。台北:雄獅。Herbert, Read. (1956).Education Through Art.
    呂燕卿(1994)。版畫教材教法研究。余作輝主編。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47-85。台北:教育部。
    呂燕卿、陳淑文、趙雯津、田娟禎、余珮君、胡慕昀、蔡秀鷹、吳貞儀、徐介美(2007)。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教科書評鑑報告。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呂燕卿(2009)。當感性的藝術與人文遇見教育研究--新課綱之理念與獨特性-。http://asci.naer.edu.tw/ep4/pdf/right¬_03.pdf,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9年12月17日)。
    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灣: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
    吳美玲(2002)。兒歌在幼兒音樂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爵汝(2004)。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國小教科書之評析¬-以花蓮縣使用之教科書為例。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怡琳(2007)。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課程之內容分析與評鑑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垂堂(2002)。音樂與欣賞。台北:樂韻。
    周淑卿(2006)。藝術與人文教材的理念與作法。http://www.knsh.com.tw/magazine/01/045/4510.asp,康軒文教網,(2006年4月6日)。
    林玫君譯(1994)。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台北:心理。 Barbara T. Salisbury.(1986). 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
    林崇德(1995)。小學生心理學導論。林崇德主編。小學生心理學。1-36。台北:五南。
    林雅萍(2005)。國小音樂教學應用『多元智能』增進學童音樂能力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林宏錦(2007)。台灣原住民歌謠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之現況研究。台南: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婉茜(2007)。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兒歌修辭之研究。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文鵬(2008)。表演藝術在教學上之運用-以國小六年級為例。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舜惠(2008)。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音樂欣賞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施靜菲、待建宇譯(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台北:五南。John Lancaster.(1990). Art In The Primary School.
    洪慧禪(2008)。第三學習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材歌曲內涵之分析比較-以康軒、翰林版為例-。台南: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習碩士論文。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徐秀菊(2003)。社區取向藝術教育之統整課程與教學。教育部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示例手冊。56-77。台北:教育部。
    孫佳曆、華意蓉譯 (1986)。兒童心理學。台北:五洲出版社。Jean Piaget and Bärbel Inhelder .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統星(1994)。音樂科教學研究。台北:大陸書店。
    張祝芬(1995)。如何選用教科書。台北:漢文。
    張美惠譯(2005)。孩子如何學習。台北:張老師文化。John Holt (1967). How Children Learn.
    張春興(2005)。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書局。
    張碧芳(2006)。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直笛教材內容分析研究。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台北:天同出版社。
    郭禎祥(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台北:文景。Elliot W. Eisner(1972). Education artistic vision.
    教育部(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台捷。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http://teach.eje.edu.tw/data/files/class_rules/literature.pdf,國民教育社群網,(2009年4月20日)。
    陳武鎮譯(1990)。兒童知覺的發展與美術教育。台北:世界文物。Elliot W. Eisner.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許尤美(2002)。百老匯音樂劇對國中生音樂欣賞行為之研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及「貓」。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天中 (1986)。兒童發展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銘祝(1994)。彩畫教材法研究。余作輝主編。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87-109。台北:教育部。
    黃幸美(2003)。從兒童的認知特性談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以數學領域的學習為例。楊龍立編。九年一貫課程與文化。33-87。台北:五南。
    黃雯辰(2007)。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視覺藝術課程統整之內容分析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瓈瑩(2009)。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課程內容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單繩武(1994)。心理與教育。台北:今古文化。
    湯碧美(2009)。新時代音樂教育-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於音樂教育的啟示,南一書局。http://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D_4_3_6_33.htm。(2009年3月15日)。
    曾火城(1996)。教科書評鑑歸準研究-以國中美術科為建構、試用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孝濚(1989)。內容分析。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冊。809-831。台北:東華。
    楊慧文(1999)。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分析。高雄:複文圖書出版社。
    葛琦霞(2002)。教室vs.劇場 好戲上場囉!-圖畫書的戲劇教學活動示範。台北:信誼。
    趙自強、徐琬瑩(2002)。戲法學校(初級篇)。台北:幼獅。
    溫家榆(2004)。國小教材之後現代現象的分析-以藝術與人文課本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廖順約(2010)。表演藝術展創意。 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D_4_2_9_88.htm,南一網,(2010年3月10日)。
    劉文六(1980)。國民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台北:鹿鳴出版社。
    劉英淑(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新舊課程標準之比較。國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171-187。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科研習會。
    劉文英、沈琇靖譯(2005)。發展學理論與應用(初版二刷)。台北:華騰。William Crain(2000).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劉容伊(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以視覺藝術範疇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96)。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編。教育研究法(四版)。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顏馨怡(2004)。表演藝術首部曲:表演藝術元素教學運用入門。高雄:柏克萊出版社。
    嚴允秀(1991)。小學藝術教育理論與教學法(下)。美育,15卷,2-12。

    英文部分
    Efland, A. & Freedman, K. & Stuhr, P. (1996).Visions of progress in 20th century art education. Chapter 3 of postmodern art education.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Knieter, G. L.(1979).Music as aesthetic education. NASSP Bulletin, 63(430),19-27.
    Mark, M. L.(1978).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hirmer Books,139.
    P. S. Campbell, & C. Scott-Kassner,(1994).Music in Childhood: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Shirmer Book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