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文秀
LIN WEN HSIU
論文名稱: 新竹縣峨眉鄉社區再造之研究
Research on community redevelopment in Eme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指導教授: 鄭國泰
Cheng, Kuo-Tai
口試委員: 郭耀昌
Kuo, Yao-Chang
胡至沛
Hu, Chih-P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所
Department of Enivonment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地方創生社區再造青年返鄉文化產業觀光發展地方產業
外文關鍵詞: local creation, community regeneration, home youth returning, regional constru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local industry
相關次數: 點閱:4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民國109年台灣地區的人口數出現負成長。目前的台灣地區已是屬於「高齡化社會」,預估115年將成為「超高齡化社會」。台灣所推行的地方創生,首先是由日文所提倡的活動,是因應地方的人口數逐漸變少,人口過度集中東京以及幾個大城市、地方充滿經濟活動變弱等情形。日本當局施行各種地方創生相關法令。增加一些地方的就業機會。帶動人口移入。發掘尋各地方的DNA、打造地方產業特色,讓年輕人留在家鄉或移入地方創生的地區,把人口,人才帶回去,並引進新的企業對地方創生地區的投資,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創生區域的經濟發展。108年台灣的政府正式宣傳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確定整個地方創生發展的計畫。來使台灣能藉者日本的地方創生透過提升在地文化、與新創結合、依每個地方發展出的特色產業。提供新的就業機會,調整城鄉人口分配不均的現象,改變成正向循環方式達成「均衡台灣」目標。本研究試圖以身為度,希望藉由行動研究、田野踏查、參與觀察與訪談等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收集策略,選擇新竹縣峨眉鄉社區再造作為地方文化產業策略發展之研究個案,其原因及研究價值分述如下:
    (一) 位於台灣台三線的新竹縣峨眉鄉是屬於山城地理環境,也因這樣封閉的地理位置,使得新竹縣峨眉鄉不被外界所重視並大規模的開發,至今仍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資產。持有這樣的優勢,促使新竹峨眉鄉在面對台灣各縣市的發展經驗中,能夠選擇出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二) 因台灣全球化、工業化、都市化的影響,面臨農村產業崩解、人口結構改變等困境,造成地方經濟發展的危機。因此,為了化解地方經濟問題,地方政府將文化、產業、觀光等面向進行結合,提出「文化產業化共榮化」的政策,以振興地方整體經濟與文化產業之發展。值得探究其文化的象徵經濟是否真能帶動地方觀光,以及是否為振興區域產業發展的良方。
    (三) 近年來峨眉鄉以文化作為區域建設、觀光發展、獨特競爭優勢的根基。新竹縣峨眉鄉的文化治理,不僅侷限於文化政策與文化部門的實踐,而是統合各項的施政,包括教育、資訊、產業、觀光、建設等施政面向, 都有文化色彩融入其中,這樣一連串的文化政策,形塑出新竹縣峨眉鄉的歷史文化傳承的地位,使得新竹縣峨眉鄉成為頗具代表性的研究範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建立「社區再造之發展策略」,以文獻探討作為理論基礎。爾後將對研究個案進行深度訪談。所蒐集之資料將使用類屬分析法和 SWOT 分析法。進行綜合的分析和歸納,並以上述步驟作為本發展策略的研究過程。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分析。將以質性研究法為主,其目的在於深入探究影響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要素。最後,提供從事相關文化產業的地方人士和執行單位在推動產業政策的過程中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參考依據,將是社區再造推廣與實踐的強烈動力。


    In 2020, Taiwan's population experienced negative growth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aiwan is currently an "elderly .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stands for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in English. It was originally written in Japanese characters and wa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problems such as total population decline, excessive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n Tokyo, and local economic declin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wn, People, and Job Creation Act" and, in practical terms, creates job opportunities, promotes immigration, and supports young generations in getting married and raising children. It hopes to help local areas combine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istic customs to develop the most suitable The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and living areas will allow young people to return and alleviat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term local creation in 2014.
    Taiwan is also facing a similar situation.By enhancing local culture, integrating it with new innovations, and developing industries based 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and other methods to promote intra-island immigration to alleviate urban-rural population disparity, impro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mbalance, and form a positive cyc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alanced Taiwa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take a personal approach, hoping to use action research, fieldwork,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data collection strategies to select the community redevelopment of Eme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as a research case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reasons and research value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1) Eme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located on Taiwan's Third Line, has a mountainous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is closed geographical location, Emei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has not been taken seriously by the outside world and has been developed on a large scale. It still contains rich traditional culture. assets. Having such an advantage has enabled Hsinchu Emei Township to choose a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 in the face of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aiwan.
    (2) Due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aiwan is facing difficulties such as the collapse of rural industries and changes in population structure, resulting in a crisis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solve local economic problems, local governments have combined culture, industry, tourism and other aspects and proposed the policy of "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ndustrial culture" to revitalize the overall local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t is worth exploring whether the symbolic economy of its culture can really drive local tourism to revitalize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3) In recent years, Emei Township has used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constru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niqu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 cultural governance of Eme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is not limited to cultur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f cultural departments, but integrates various governance aspects, including education, information, industry, touris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governance aspects, all of which have cultural colors integrated into them. Such a series The cultural policies have shape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status of Eme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making Emei Township in Hsinchu County a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example.

    It first uses literature research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n conducts in-depth interviews on research cases. The collected data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using generic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And use the above steps as 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his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analysis of this study mainly us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its purpose 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Finally, it provides local people or implementation units engaged in related cultural industrie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ultural industry policie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omotion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 redevelopment work.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9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9 1-2研究目的 12 1-3研究範圍 13 第二章、文獻探討 18 2-1地方創生 20 2-2台灣的地域振興:從社區營造、農村再生到地方創生 23 2-2-1臺灣社區總體營造的推動 28 2-2-2國發會主理的地方創生政策 29 2-2-3地方創生中的公所與青年 31 2-3台灣地創政策的借鏡:日本 42 2-3-1日本地方創生政策 42 2-3-2日本地方創生的推動架構 43 2-4小結 44 第三章、研究方法設計 46 3-1研究設計 46 3-2研究方法 47 3-2-1質性研究 47 3-2-2資料收集 47 3-2-3分析方法 48 3-3研究進行方式 50 3-4研究方法流程 51 3-4-1研究初始階段【第一階段】 51 3-4-2研究執行階段【第二階段】 52 3-4-3研究整合階段【第三階段】 57 3-5資料分析與結果呈現 57 第四章、研究結果 61 4-1 個案分析A: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 61 4-1-1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對社區地理環境說明 61 4-1-2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訪談結果分析 62 4-2 個案分析B: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 65 4-2-1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訪談結果分析 65 4-3 個案分析C: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訪談分析表 67 4-3-1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 訪談結果分析 67 4-4 個案分析D: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訪談分析表 70 4-4-1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 訪談結果分析 70 4-5綜合分析 72 4-5-1綜合分析 72 4-5-2社區文化產業發展策略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5-1研究結論 81 5-1-1政府部門與社區組織之關鍵角色 82 5-1-2社區居民之認同意識 82 5-1-3地方文化產業化之經營模式 83 5-1-4地方文化產業之策略規劃 84 5-2後續研究建議 86 中文參考文獻 88 日文參考文獻 91 附錄A訪談大綱 93 訪談B訪談紀錄範例 95 圖目錄 圖1 台灣各式創生活動的流程 10 圖2 台灣各式創生活動的流程 11 圖3 台灣各式創生活動的流程 11 圖4 峨眉鄉行政區域 13 圖5 本研究界定的研究範圍 14 圖6 峨眉地區行銷推廣 32 圖7 峨眉地區各式文創產業 39 圖8 峨眉地區節慶活動 40 圖9 日本地方的創生機制 43 圖10 社區再造研究流程 46 圖11 地方文化產業三階段研究流程 51 圖12 文化產業的轉變過程 83 表目錄 表1 台灣的實踐創生的案例 20 表2 日本地方創生實踐案例 22 表3 台灣各部會推動地方創生整理 30 表4 台灣與日本的地方創生比較 46 表5 訪談對象編碼 58 表6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優勢 64 表7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劣勢 65 表8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機會 65 表9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總幹事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威脅 66 表10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優勢 66 表11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劣勢 67 表12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機會 68 表13 新竹縣峨眉藝創促進會常務理事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威脅 68 表14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優勢 69 表15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劣勢 69 表16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機會 70 表17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A)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威脅 70 表18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優勢 70 表19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訪談分析表-內部環境劣勢 71 表20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機會 71 表21 峨眉鄉社區居民(社造相關人士B)訪談分析表-外部環境威脅 72 表22 社區現況分析 73 表23 SWOT策略矩陣分析表 75

    陳富德。從地方創生概念談小店家發展之策略研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23-29。(2019)。
    黃雅蘭。竹藝復興翻轉地方命運的小鎮創生學。鄉間小路,46(11),64-66。(2020)。
    陳盛彬地方創生發展的關鍵契機-社企力帶動創生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38-44。(2019)。
    顏廷娟。地方創生動起來,你可能不知道的民間推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30-37。(2019)。
    梁弘毅。地方創生之流程與挑戰 GS 公司如何在南庄發展地方創生.清華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21)。
    李永展。因應「城鎮收縮」的地方創生。經濟前瞻,(183),41-45。(2019)。
    李士畦。科技導入地方產業創生營造動能的思維。台灣經濟論衡,17(4),28-37。(2019)。
    林俊秀。政府部門以科技力導入推動地方創生的具體做法。台灣經濟論衡,16(4),28-40。(2018)。
    紀俊臣,陳俊湘、許憶琳。離島發展與地方創生:馬祖生態之構想。中國地方自治,71(11),3-26。(2018)。
    溫名秀、林睿瑀、吳貞寧、吳雨潔地方創生必經之役-解決青年法律困境,開創台灣特色旅宿與地方新未來。新社會政策,(55),28-36。(2018)。
    陳美伶。「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臺灣地方創生的起步。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2-7。(2018)。
    李永展。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49-52。(2019)。
    李柏毅。大專生洄游農村帶動「地方創生」曙光。鄉間小路,44(12),100-101。(2018)。
    徐彥婷。我國場域活化到地方創生之路。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5),104-111。(2019)。
    張力亞。社會設計的行動與未來:臺灣地方創生制度性操作模式建議。新社會政策,(55),22+-24。(2018)。
    陳世龍。「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願景目標及推動情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8-17。(2018)。
    張育誠。從地方工作者的現況反思地方創生政策,國科會計畫成果報告。(2021)
    張力亞。地方創生,漫漫長路!關鍵在於基層地方政府的培力與協力!。新社會政策,(61),25-29。(2019)。
    陳秋政。公共造產如何促進地方創生。新社會政策,(69),62-68。(2020)。
    張若水。地方政治與地方創生推動的對話。新社會政策,(69),57-61。(2020)。
    盧俊偉。地方創生:是地方人口對策?還是經濟振興政策?。新社會政策,(69),38-43。(2020)。
    吳勁毅。鄉村地區的地方創生-枯榮與替間,朝向城鄉均衡共美。豐年雜誌,69(5),20-26。(2019)。
    廖哲強。論鄉村發展與地方創生。農業推廣文彙,103-112。(2019)。
    張桂肇、李妍儀。初探社會生態系統永續管理模式的實踐:里山里海地方創生。農業推廣文彙,197-203。(2018)。
    徐重仁。地方創生,再造幸福社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36-43。(2018)。
    盧俊偉。協助青年推動地方創生。新社會政策,(55),16-21。(2018)。
    劉芝君、許文偉。彙整資源與共識,回鄉提案去-地方創生事業提案3大進程。豐年雜誌,69(5),28-29。(2019)。
    林育靚、吳連賞。傳統活化的地方創生-以高雄特有節慶皮影戲視覺設計為例。東方學報,(39),77-87。(2018)。
    蔡志堅。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68-77。(2018)。
    宋玉珍。地方創生經驗分享與學習座談。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8(2),116-118。(2020)。
    杜業榮。日本自造者政策-Fab社會與地方創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81-87。(2018)。
    徐彥婷。日本福岡以創新創業驅動地方創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45-52。(2019)。
    曾宇良、許溦倩、湯國榮。日本地方創生與支援青年就農對策分析。農業推廣文彙,73-82。(2019)。
    蔡鳳凰。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經濟前瞻,(177),107-113。(2018)。
    謝子涵。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啟發臺灣未來推動地方創生的新思維。台灣經濟論衡,16(4),41-55。(2018)。
    簡均伶。九州地方創生參訪田野紀要:德田直賣所。庶民文化研究,(17),83-87。(2018)。
    黃志隆。日本地方創生中的地域共生社會 市民經濟與公民經濟的論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 33(2), 333-373。 (2021)。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2002)。
    李文雄。策略管理:理論實務與診斷分析 (頁15)。臺北市:全威圖書。(2001)。

    日文參考文獻
    伊地知恭右。地方消滅・地方創生論における思想を探る. 実践政策学, 3(1)。 (2017)。
    城戸宏史。「地方創生」政策の問題と今後の市町村合併の可能性:―一村一品運動のインプリケーションを踏まえて―. 経済地理学年報, 62(4), 306-323。(2016)。
    吉田雅彦。地域マネジメント - 地方創生の理論と実際,鉱脈社。(2021)。
    新井毅。稼げる農業経営のススメ - 地方創生としての農政のしくみと未来,築地書館。(2021)。
    森川洋。地方創生政策とその問題点,人文地理,72(3),299-315。(2020)。
    濱田康行, & 金子勇。地方創生論にみる 「まち, ひと, しごと」. 經濟學研究, 67(2), 29-97。(2017)。
    福嶋幸太郎。地方創生に資する地域経済活性化方策. 関西ベンチャー学会誌, 8, 40-51。(2016)。
    小野寺純治。(2016). 岩手大学の産学連携, 地域連携から地方創生への展開. 産学連携学, 13(1), 1_24-1_30。
    青木宏展, 高木友貴, & 植田憲。(2020)。地方創生に資する歴史的立体造形の 3D データの活用:―歴史的立体造形の 3D データの取得・ 保存・ 活用に基づく地域活性化デザイン (3). デザイン学研究, 66(4), 4_21-4_30.
    玉木欽也&権藤俊彦。P2M フレームワークを適用した地方創生人材育成プログラムの提案-着地型観光志向の体験ツーリズムと価値共創を担う地方創生ディレクターの役割と業務内容の考察,国際 P2M 学会誌,12(2),17-37。(2018)。
    玉木欽也, & 権藤俊彦。P2M フレームワークを適用した地方創生人材育成プログラムの提案. 国際 P2M 学会誌, 12(2), 17-37。(2018)。
    山本祐子, & 岡本義行。道の駅による地方創生拠点の形成. 地域イノベーション, 9, 35-47。(2017)。
    岩淵泰。岡山まちづくり探検 - 地方創生時代の市民活動集,吉備人出版。(2021)。
    赤川彰彥。地方創生X SDGs XESG投資─市場規模から見た実践戦略で甦る地方自治体と日本,159-163,学陽書房。(2020)。
    中村中。地域が活性化する地方創生SDGs戦略と銀行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ビジネス教育出版社。(202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