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慧雯 Hui-Wen Tseng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忠誠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nd Teaching Innova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
指導教授: |
謝傳崇博士
Chuan-Chung Hsieh, Ph. D.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7 |
中文關鍵詞: | 校長變革領導 、教師組織忠誠 、教學創新 |
外文關鍵詞: |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忠誠是影響教學創新高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忠誠與教學創新的現況,並探討上述三者的相關情形。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為對象,共1030份問卷,回收率83.7%,有效樣本共850份。問卷回收後分別以項目分析、驗證式因素分析、敘述統計、皮爾森相關、逐步多元廻歸,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將結論分析歸納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變革領導之現況為中高度程度。
二、國民小學教師展現中上的組織忠誠行為。
三、國民小學教師整體教學創新之程度佳。
四、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忠誠間具有高度正相關。
五、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學創新間具有高度正相關。
六、國民小學教師組織忠誠與教學創新間具有高度正相關。
七、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之「建立危機意識」層面對教學創新最具有預測力。
八、教師組織忠誠之「積極進取」層面對教學創新最具有預測力。
九、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透過教師組織忠誠影響教學創新,教師組織忠誠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論,提出幾點建議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國民小學校長、教師與未來相關研究者做參考。
關鍵字: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忠誠、教學創新
Abstract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ircumstances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 among them. The research adopt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rvey objects a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cross Taiwan area. The study issued a total of 1030 questionnaires,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83.7%, among which there are 850 questionnaires valid. The data is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arson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well.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well.
3.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ive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well.
4.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5.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6.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n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7. The aspect "Establish a sense of crisis " i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has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8. The aspect "Be aggressive" i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has a high explanatory power o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9.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hrough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ffect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has a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referenc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unit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and research staff engaged in future related researches.
Keyword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loyalty,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毛連溫(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知識管理對教學創新行為影響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29,23-56。
史美奐(2004)。教師創新教學的類型與可能。課程與教學季刊,7(1),1-14。
伍振鷟、高強華(1999)。新教學概論。臺北市:五南。
江志正、蔡政明(2013)。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7,219-258。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清基(主編)(2001)。學校行政新論。臺北市:師大師苑。
吳雪華(2005)。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宗立(2012.6.30)。學校變革領導的理念與策略。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教師專業發展電子報,19。取自
http://www3.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px?EID=513
吳翎綺(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吳清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寶珍(2009)。變革領導理論在教育實務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79,22。
吳清山(2011)。我國高等教育革新的重要課題與未來發展之分析。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241-280。
吳清山(2014)。善用活化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師友月刊,559,31-35。
吳清山、林天祐合著(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市:五南。
吳天方、郭政源(2000)。從企業變革談到學校組織文化的塑造。教育資料研究,37,82-88。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48。
吳明隆、涂金堂(2010)。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宗立、徐久雅(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快樂感與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22,29-61。
汪良宏(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李明來(2010)。國小校長領導行為和組織變革教師支持度關係之探討。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7(1),61-92。
李柏宏(2006)。文職化變革認知、組織忠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以南區高中職校軍訓教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慕華(1992)。組織忠誠的內涵意義、影響因素與行為結果之探討:以臺灣中小企業為例。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新北市。
何畏、易家祥(譯)(2001)。經濟發展理論。臺北市:貓頭鷹。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44,143-171。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9a)。校長變革領導:認知取向的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79,5-15。
林明地(2009b)。學校創新經營:組織學習的觀點。載於張鈿富(主編),教育行政理念與創新。臺北市:高等教育。
林明地(2011)。創新經營帶來生存新希望。師友月刊,534,14-18。
林文星(2010)。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以知識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林淑貞、廖春文(2005)。組織變革浪潮中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3,17-35。
邱心怡(2007)。教師教學品質之論述。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4/64-25.htm
邱如美(譯)(1998)。領導人的變革法則—組織轉型成功八步驟(原作者:Kotter, J. P.)。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社。
周逸衡(1983)。國人價值體系與臺灣大型企業管理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管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新北市。
周婉玲(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新北市。
姜定宇(2005)。華人部屬與主管關係、主管忠誠、及其後續結果:一項兩階段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學位論文,臺北市。
姜定宇、鄭伯壎(2003)。組織忠誠、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應用心理研究,19,175-209。
姜定宇、鄭伯壎、任金剛、黃政瑋(2003)。組織忠誠:本土化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9,273-337。
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
范熾文(2007)。教師組織承諾:概念、發展、類別及其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0,128-144。
范熾文、張阿靈(201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9,31-59。
洪詠善(2011)。跨/移界:理解教師教學創新的個案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04,95-109。
高尚仁、伍錫康(1988)。組織行為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秦夢群、吳勁甫(2006)。國中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52(3),141-172。
許忠棠(2011)。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琪雅(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阿靈(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張玉成(2003)。教學創新與思考啟發。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31-48。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偉豪、鄭時宜(2012)。與結構方程模型共舞-曙光初現。新北市:前程。
黃玉貞(2011)。國民小學分布式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光國(1987)。中國式家族企業的現代化。載於楊國樞、曾任強(主編),中國人的管理觀(頁243-273)。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黃巧吟(2007)。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忠誠之相關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游家政(2003)。創新教學方案的設計與評鑑---以統整主題單元為例。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179-209)。臺北市:師大書苑。
葉連祺(2007)。創新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6,137-139。
彭添星(2010)。國民中學校長知識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博士論文,臺北市。
彭世芳(2011)。組織正義對組織忠誠及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組織自尊為中介變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人力資源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楊振昇(2004)。近十年來教育組織變革對教學領導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7(2),107-130。
楊振昇(2006)。教育組織變革與學校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楊振昇(2011)。我國中小學革新之困境與因應策略分析。學校行政雙月刊, 71,1-16。
楊振昇(2012)。析論變革領導與組織發展。載於馬永芳(總編輯),研習論壇精選【第五輯】--變革領導的五力模式(頁27-32)。南投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楊國樞(1993)。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載於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頁82-142)。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廖葆齡(2013)。從創新思維角度淺談技職大學英文怎麼教與如何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51-55。
劉紀曜(1982)。公與私-忠的倫理內涵。載於劉俊傑(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頁172-207)。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劉秀枝(2012)。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社群互動、職場希望感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南市。
蔡孟芳(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蔡政明(2011)。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臺中市。
鄭伯壎(1995)。差序格局與華人組織行為。本土心理學研究,3,142-219。
鄭伯壎(1991)。家族主義與領導行為。載於高尚仁、楊中芳(主編),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鄭紀瑩(1996)。華人企業的組織忠誠:結構與歷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鄭淵全、蔡雅茹(201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8,183-202。
賴振權(2009)。校長變革領導思維與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0,42-62。
錢幼蘭(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南縣。
謝文豪(2004a)。學校變革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9,66-79。
謝文豪(2004b)。國民小學校長之變革關注與變革領導策略之探討。花蓮師院學報,18,1-30。
謝傳崇(譯)(2009)。變革時代的卓越校長領導-國際觀點(原作者:Day, Christopher; Leithwood, Kenneth)。臺北市:心理。
謝傳崇(2010)。校長變革領導下-看見學校傳奇。師友月刊,514,14-19。
謝傳崇(2013)。國際卓越的校長領導:學習關鍵的領導行為。載於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編),校長卓越領導的素養與實踐:Literac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incipal's Excellent Leadership(19-30頁)。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王瓊滿(2011)。國民小學校長分佈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學生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1),35-66。
謝傳崇、朱紋秀(2011)。校長跨界領導之初探。學校行政,75,118-130。
簡成熙(2003)。創新教學的哲學省思-從分析到後現代。教育研究集刊,49(3),143-171。
簡正一(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貳、英文部份
Ashbaugh, M. L. (2013). Personal leadership in practice: A critical approach to instructional design innovation work. Tech Trends, 57(5), 74-82.
Aitken, P., & Higgs, M., (2009). Developing change leaders: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chang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Oxford, UK:Routledge.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doi: 10.1037/0022-3514.51.6.1173
Chen, Z. X. (1997). Loyalty to superviso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employee outcomes: The Chinese cas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oud, R. C. (2010). Epilogue: Change leadership and leadership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2010(149), 73-79.
Chen, Y. C., & Lin, S. (2013). Modeling internal marketing and employee loyalty: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Asian Social Science, 9(5), 99.
Doll, W. J., Xia, W., Hall, M., & Torkzadeh, G. (1994). A confirmatory. Mis Quarterly, 18(4), 453-461.
Fornell, C., & Larcker, D. F. (1981). 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8, 39-50.
Graham, J. W. (1991). An essay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4, 249-270.
Gokce, A. T. (2013). Relationship between whistle-blowing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oyalty at schools in Turkey.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Reviews, 8(14), 1186-1197.
Hall, G. E., & Hord, S. M. (1987). Change in schools: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Boston: Allyn & Bacon.
Hwang, K. P., & Wang, M. K. (2013). The impact of ethical issues on privatization: Employee perceptions of HRM systems,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oyalty in the Taiwan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7(6), 381-400.
Hair, J. F. Jr., R. E. Anderson, R. L. Babin, B. J. & W. C. Black (2009).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Jennifer, R. E., Danica, K. K., Kirk, M. B., & Patrick, M. F. (2010).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survey for substance use treatment programs. Informa Healthcare USA, 45, 1279–1302.
Kline, R. B. (20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New York: Guilford.
MacCallum, R. C., & Hong, S. (1997). Power analysi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using GFI and AGFI.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32(2), 193-210.
Nordin, N. (2012). The influence of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n organizational readiness for change in a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3(2), 239-249.
Preacher, K. J. & Leonardelli, G. J. (2001). Caculation for the Sobel test: An interactive calculation tool for mediation tests. A abstract retrived from http://quantpsy.org/sobel/sobel.htm.
Sudman, S. (1976). Applied sampl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chumackerm, R. E., & Lomax, R. G. (2004).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Routledge.
Triandis, H. (1994). Cross-cultural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 H. C. Triandis, M. D. Dunnette, &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4, 103-172.
Thompson, B. (2004).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y analysis: Understand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ing, S. C., & Yeh, L. Y. (2014). Teacher loyalty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the contribution of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 quality.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34(1), 85-101.
Vikas, O. (2012). Innovation-centr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es in techn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Modern Education Review (ISSN 2155-7993), 2(2), 116-131.
Wright, G. A., Skaggs, P., & West, R. E. (2013). Teaching innovation in high school technology classe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acher, 72(4), 18-23.
Yang, K. S. (楊國樞) (2001). Beyond Maslow’s Culture-bound, Linear Theory: A Preliminary Statement of the Double-Y Model of Basic Human Needs.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49.
Zimmerman, J. A. (2011). Principals preparing for change: The importance of 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learning.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39(2), 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