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一喬
論文名稱: 台灣、中國大陸、日本國小自然科課程植物相關概念研究
指導教授: 杜明進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小學自然教科書植物概念
外文關鍵詞: elementary, science textbooks, related concept of plant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乃針對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自然教科書中植物相關概念做一分析比較,希望能對小學自然科學教育提供參考,並期望對自然教科書編輯和自然科教師教學有所助益。
    研究的對象是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三至六年級自然科教科書,台灣部分選擇南一版、中國大陸選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本部分選擇東京書籍版。研究方法採內容分析法,進行相關分析及探究,本研究所指分析植物概念內容包括:「植物的構造與功能」、「植物的繁殖」、「植物的生長」、「植物與環境的關係」等四項。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為「分析項目表」,分析單位是單元,以量的分析為主,少數項目進行質的分析。本研究以「評分員信度」,作為檢定信度的方法。在資料處理部份,在量的分析上,採取次數和百分比統計為主,分析其分配情形。此外,在質的分析方面,則引用教科書內容作質化的描述和探究。
    根據分析結果,其主要發現如下::
    一、植物相關單元綜合比較:
    (一)各版本教科書植物概念單元比例由多而少分別為:東京書籍版、南一版、人民教育版。
    (二)各地區教科書植物相關頁數比例由多而少分別為:東京書籍版、南一版、人民教育版。
    (三)各地區課程多從日常生活常見的植物引入,並強調與日常生活相連結且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南一版及東京書籍版設有彈性學習活動,教學者可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校的活動等作適當的教學安排。
    (五)日本的教科書對於實驗步驟及觀察紀錄報告,都在課本中有很詳盡的敘述,
    二、各地區植物概念比較:
    (一)在「植物的構造與功能」方面,總次數以南一版最多,人民教育版次之,東京書籍版最少;南一版和人民教育版介紹了各種型態的植物構造,東京書籍版則是著重一般植物的基本構造。
    (二)在「植物的繁殖」方面,總次數以東京書籍版最多,南一版次之,人民教育版最少;在繁殖的方式方面,南一版是涉及範圍最廣的;在種子發芽的過程介紹最詳盡的是日本的教科書。
    (三)在「植物的生長」方面,總次數以東京書籍版最多,人民教育版次之,南一版最少;日本的課程是三個地區對於植物生長相關要素介紹的最清楚的;人民教育版教科書是唯一提到科學史的課程的。
    (四)在「植物與環境的關係」方面,總次數以台灣南一版最多,東京書籍版次之,人民教育版最少,各個課程都相當重視植物和動物、人類之間的關係,希望學生能珍惜地球的萬物。


    The research of related concept of plants―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elementary science textbooks used in Japa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related concept of plants of natural science textbooks used in Japa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in hope that this might offer some directions for editors and science teachers.
    The textbooks are selected from the ones of the third graders to the sixth graders. As for Taiwan, it is the edition of Nani, People Education Publication (PEP) for mainland China and Tkb for Japan. The approach to condu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content-analysis which focu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plants’, ‘the reproduction of plants’, ‘the growth of pla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 tool used in this research is item-analysis table. The analysis unit is Page. The analysis is mainly quantity-oriented and partly quality- oriented. The score’s credibility is used to test the credibility of the research. In terms of data processing, we resort to the times and the percentages mainly to analyze the quantity. Furthermore, we cite the contents in the textbooks for descriptions and explor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units of different editions
    (1) The concept of plants is mentioned more in Tkb ,then the less in Nani and the least in PEP.
    (2) There are more pages talking about the concept of plants in Tkb, then in Nani and the least in PEP.
    (3) All the three editions emphasize the relation of plants and how it can be applied to our daily life.
    (4) Flexible learning activities are emphasized both in Nani and Tbk.
    (5) The process of experiment and observation has been clearly described in Tbk.
    2.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concept of plants in the three areas
    (1) There is a clear and lucid explanation for both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plants in the edition of Nani;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plants are mentioned in both Nani and PEP. However,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the basic structure of plants is much emphasized in Tbk.
    (2) The reproduction of plants is mentioned with great frequency in Tbk, but the edition of Nani covers the subject more thoroughly while the process of the newly sprouted parts of plants is the primary concern in Tbk.
    (3) Similarly, the growth of plants is mentioned frequently in Tbk, but only the edition of PEP which talks abou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cienc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is frequently mentioned in Nani.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in a way, the major premise of the three different edi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all the three editons are much emphasized the harmony among plants, animals and people in hope that students might learn something from the text and begin to cherish what they have in the Earth.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 Ш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小學自然科課程之發展 7 第二節 台灣、中國大陸及日本現行小學科學課程植物概念之內容…16 第三節 小學自然科教科書之相關研究 29 第四節 植物概念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0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2 第六節 研究的甘梯圖 4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各版本植物單元比較 47 第二節 各版本教科書「植物的構造與功能」概念 55 第三節 各版本教科書「植物的繁殖」概念 67 第四節 各版本教科書「植物的生長」概念 76 第五節 各版本教科書「植物與環境的關係」概念 8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5 附錄Ⅰ 113 附錄П 119 附錄Ш 121 附錄ІV 125

    一、中文部分
    人民教育(2000)。人教版新編教材介紹。人民教育 ,2000(7),33 。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畫(試行)學習指導。北京: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九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自然教學大綱(試用)。北京: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七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九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十一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三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五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二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八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十二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十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六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自然,第四冊。
    中國教育報(2001年7月27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國教育報,第2版。
    方曉東、華誠(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50年大事記。人民教育,1999(10),22-24。
    方曉東、華誠(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50年大事記。人民教育,1999(10),22-24。
    毛松霖等(1997)。國民小學自然科課程概說(再版二刷)。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王石番(1990)。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美芬、熊召弟(民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王美芬和賴阿福(1992)。國小一、二、三年級學生「生物構造配合功能」的概念發展研究。中華民國第八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330-355。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王彩芬(2004)。我國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論文。
    任才、程材(2001)。新時代、新教材、新人才-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簡析。課程.教材.教法,2001(9),8-10。
    江啟昱、陳茜茹、楊龍立(2000)。國小自然教科書內容屬性之探討。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2,18-46。
    吳青香(民92)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植物繁殖迷思概念之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
    吳清山等(民91)。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麗娟(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光合作用迷思概念之探討。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李建平(2001)。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改革出新。北京:中國教育報(2001年10月26日
    杜明進(1997)。日本小學自然科學課程之研究。台北:同學。
    邱曉貞(民91)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年級教材內容之研究--以因素分析方法。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一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十一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三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五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一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十一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三冊。
    南一書局(民92年7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五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二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十二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六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師手冊,第四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二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十二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六冊。
    南一書局(民93年2月)。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第四冊。
    施懿珊(民90)國小一年級教師對生活教科書內容屬性意見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柯淑瓊(2003)。中日國小高年級自然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夏志芳(民91)。大陸小學自然常識教育的發展與基本特點。載於海峽兩岸新世紀小學課程與教材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翁春和、林如章、張永桔(民83)。大陸高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化學組。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翁春和、楊龍立、廖達珊(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自然組。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翁春和、楊龍立、廖達珊(民82)。大陸初中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生物組。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袁孝亭、曹琦(1997)。小學自然教育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
    張健(1984)。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年。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
    張煥庭編(1989)。教育辭典。南京:江蘇教育。
    教育部(196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九年一貫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莊明貞(民87)。國小自然科新課程的性別論述。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30-50。
    許國忠(民85)國小自然科教科書評鑑參照標準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郭惠芳(民92)國小四年級學童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概念改變情形之個案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陳世輝〈民85〉:原住民兒童對國小自然科教材「生物」概念理解之分析。花蓮師院學報,6,217─240。
    陳甲辰(民90)我國國小中年級自然科教科書內容分析之比較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陳素玲(民90)。國小自然課本的數學概念與科學推理之分析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彭文貴(2002):國小六年級學童對植物生殖概念及其迷思概念之研究。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曾千虹(1993)。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之細胞概念的發展。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曾坤暘(1988)。中美日小學科學教育之比較研究。台北:水牛。
    曾坤暘(民77年4月)。中美日小學科學教育之比較研究。
    曾智朗(2000)。開放教科書民間審定本隻問題與因應專案報告。載於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立法院第四屆第三會期公報,89(43),443-446。
    舒華(2000)。昨天•今天•明天──課程改革:歷史發展的永恆。人民教育,2000(10)。
    黃敏晃、余霖、朱綺鴻(民81)。大陸小學教育政策與教育內容之研究-數學組。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達三(1992)。國小學生生命概念發展及另有概念的研究。國小自然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62-92。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黃瓊瑱(民85)我國國小自然科學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楊孝榮(1981)。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再版)。台北:正中
    楊慧文(民87)。大陸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廖英雅(民91):國民小學自然科教科書STS教育內涵之分析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廖進德(民91):國小學童對植物繁殖概念學習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1994)。內容分析法。刊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4。台北:師大書苑。
    歐陽小雪(2002)。中國大陸小學自然科教科書之內容分析。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論文。
    潘子欣(民91)國小自然科教科書分析---以概念改變為架構。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潘文福(民86)。國小學生種子萌芽迷思概念之探討。屏師科學教育,6期,18-27頁。
    鄭文光(民92)。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天文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以「月亮」單元為例。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錢從滿(1999)。當代日本小學教育。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鍾聖校(1999)。自然與科技課程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顏麗娟(民92)。國小學童植物概念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論文。
    蘇雅芳(民91)。國小五年級學童「開花植物生長發育與繁殖」概念改變教學策略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二、日文部分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3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4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7月)。新編新しい理科,4下。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5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7月)。新編新しい理科,5下。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6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0年7月)。新編新しい理科,6下。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5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5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5年7月)。新編新しい理科,5下。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5年2月)。新編新しい理科,6上。
    三浦登.奧井智久等29名(平成15年7月)。新編新しい理科,6下。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3。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4上。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4下。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5上。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5下。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6上。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研究編,6下。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指導編,4上。
    新編新しい理科編輯委員會(平成10年)。新編新しい理科教師指導用書指導編,4下。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