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秀芬
論文名稱: 以能力為導向之國小低年級看圖作文教材及教學設計研究
An Ability-Oriented Research on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Elementary Lower Grader
指導教授: 林于弘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8
中文關鍵詞: 寫作能力看圖作文教材看圖作文教學設計單元統整
外文關鍵詞: writing ability,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picture guided writing, teaching design, unit integr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帶動教育思潮的改變,基於對課程統整實況、教師角色、教師手冊功能的省思,與對看圖作文教學的期待,本研究嘗試以教科書圖片教材透過合宜的統整方法進行看圖作文教學設計,建構低年級學生應有的寫作能力。
    從對寫作能力、看圖作文教材、教學設計三方面的文獻探討中,研究者整理出看圖作文教學應培養的能力內涵、看圖作文教材的類型及其序列、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務應用應考慮的配套,做為各版本看圖作文教材比較及看圖作文教學設計實施的依據。
    本研究重點有二:一在了解九年一貫各版本看圖作文教材份量、類型與序列的配置,作為教師選用教科書或實施教學的參考;一在結合各類教材規劃教學設計,並落實現場教學研究,從過程中檢視、回顧、省思,萃取教學設計時應把握、應注意的方向與細節。兩者雖互相影響,因目的不同,故採用之研究設計也不同,前者採內容分析法,後者則為行動研究。
    經由版本間教材各方面的分析比較,本研究在看圖作文教材部分提出以下結論:
    (一)在教材練習總量方面都有需要再補充題目的空間。
    (二)在教材類型方面呈現不夠周延,且過於集中難易兩端的雙峰現象。
    (三)在教材序列安排方面採隨機安排,難易題型參差出現,未作全面規劃。
    (四)在教材使用的建議方面,欠缺看圖引導策略與教學方法、流程的設計。
    (五)在教材題型設計方面優劣互見,有圖文扞格的情況,也有創意的設計。
    經由教學設計的擬訂、實際教學、觀察、紀錄、反省,本研究在看圖作文教學設計部分提出以下結論:
    (一)應先了解能力指標的內涵,再轉化成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方向。
    (二)應先熟悉使用版本教材特色,再進行分層的教材解讀,確定教學重點。
    (三)應明瞭統整教學的意義,整合單元教材,規劃單元統整教學活動。
    (四)應在統整教學流程架構下細部安排策略運用及歸納,讓學生掌握方法、具備能力。
    (五)應衡量整個教學實施的節奏,合理配置不同時間、不同形式的評量作業。
    最後分別給予教科書編輯者、教學者、未來研究者建議,期待教科書編輯能更在看圖作文教材份量、類型、序列的實質方面使力;期待教學者更具宏觀的教學視野,以培養能力為前提,開發更務實而精緻的教學方法;期待未來更多關於看圖作文教學的研究,將看圖作文推展至多元圖形、不同文體的寫作運用上。

    關鍵詞:寫作能力 看圖作文教材 看圖作文 教學設計 單元統整


    An Ability-Oriented Research on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Elementary Lower Grader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has led to education reform. Reflections upon course integration situation, teacher’s role and teacher’s manual, and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picture guided writing, an appropriate integration method by using pictures from the textbook was conducted in the picture guided teaching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basic writing ability for the elementary lower grader.
    In the literatures concerning writing ability,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design, researcher found the basic writing ability which should be trained in picture guided writing, forms and arrange order of the material, and supplementary measures which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These survey results provided a basis for material comparison and picture guided writing design among different textbook editions.
    There are two main points in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one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and the form and arrange order of pictures among different textbook editions under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i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election of textbook and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The second one i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materials to plan teaching design in order to put research into practice. The direction and details 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while designing teaching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are extracted through examination, retrospection and reflection. Though the above-mentioned research influenced each other, their research design are not the same due to their different purposes. The former adopted a content-based analysis scheme, the latter is an action research method.
    From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mong different textbook editions, some conclusions concerning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are given as follows:
    (1) The total amount of practice needs further supplement.
    (2) The material type is incomplete and shows double peak phenomenon, with materials concentrate on easy and difficult content.
    (3) The sequence and arrangement of material is randomly sampled. In addition, its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
    (4) Suggestions for providing guiding strategy, teaching method and flowchart design in the teacher’s manual.
    (5) There ar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in the material design. Advantage is creative design; disadvantage is inconsistency between picture and content.
    Through the draft of teaching design, actual teaching, observation, record and reflection, some conclusions regarding picture guided writing design are proposed below:
    (1) Teach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ability measurement index in the first place, transform it into a teaching goal, and then establish the teaching direction.
    (2) Teacher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book first, undertake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terial from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n establish the main ideas of teaching.
    (3) Teacher shoul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course integration, integrate the unit material, and plan unit integration activity.
    (4) Teacher should plan and generalize conclusion of the strategy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etail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integration flowchart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have a good command of writing ability.
    (5) Teacher should assess the rhythm implemented in the whole teaching, and assign homework at the proper time and in various forms.
    Finally, our recommendation for textbook editors, teachers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ers is that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 should make much efforts to enhance the amount of materials, forms and arrange order in picture guided writing. And it is our expectation that,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ability cultivation, teachers can think in a broader vision, and develop a more practical and more exquisit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hope that more picture diversity and different types of writing can be applied in the picture guided writing, we anticipate that there will be more research in this filed in the near future.

    Keyword: writing ability picture guided writing materials picture guided writing teaching design unit integration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9 第三節 名詞釋義…………………………………………………………………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寫作能力………………………………………………………………. 12 第二節 看圖作文教材…………………………………………………………. 16 第三節 教學設計………………………………………………………………1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一節 教材分析之研究設計與實施…………………………………………. 52 第二節 教學設計之研究設計與實施…………………………………………. 56 第四章 低年級看圖作文教材之分析比較………………………………………. 61 第一節 習作看圖作文教材之分析比較………………………………………. 61 第二節 課本看圖作文教材之分析比較………………………………………. 89 第三節 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材之分析比較…………………………………. 95 第四節 各版本看圖作文教材之類型分析……………………………………102 第五章 低年級看圖作文教學設計………………………………………………126 第一節 以看圖為序列的學期教學設計………………………………………127 第二節 融合詞句基本練習的單元統整教學活動設計………………………153 第三節 藉看圖造句開展的單元統整教學設計………………………………166 第四節 以漫畫為寫作媒材的學期教學設計…………………………………17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85 第一節 結論……………………………………………………………………185 第二節 建議……………………………………………………………………188 參考資料……………………………………………………………………………192 附錄…………………………………………………………………………………200 附錄一 各版本習作看圖教材創意設計舉隅…………………………………. 200 附錄二 各版本習作看圖教材創意設計舉隅…………………………………. 204 附錄三 研究者服務學校校本課程國語文領域能力指標……………………. 207 附錄四 研究者服務學校92學年度下學期國語科教學計畫…………………213 附錄五 批閱學生看圖作文作業後給家長的溝通文件………………………. 216 附錄六 六幅連環圖圖的看圖作文教學設計………………………………… .218 附錄七 以照片為作業的看圖作文教學活動設計……………………………. 234 附錄八 自繪圖畫看圖作文教學設計…………………………………………. 236 表 次 表1-1 南一版第一冊教師手冊單元暨各課教學指引一覽表………………………4 表1-2 康軒版第一冊教師手冊課程計畫一覽表……………………………………5 表1-3 翰林版第三冊教師手冊能力指標檢核及教學進度建議表…………………5 表1-4 各版本低年級教師手冊中單課「教學活動」流程一覽表……………………6 表2-1 各家分析寫作能力結構要素一覽表……………………………………….. 13 表2-2 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第一階段寫作能力指標及相對應之學習內涵……. 15 表2-3 臺灣、香港及大陸地區看圖作文教材類型一覽表………………………. .22 表2-4 大陸地區低年級作文訓練體系一覽表……………………………………..25 表2-5 「看、思、說」看圖作文教學方法一覽表………………………………. .28 表2-6 「三想法」看圖寫話教學步驟一覽表……………………………………. .29 表2-7 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教師角色內涵分析…………………………………. .44 表2-8 語文教學內容………………………………………………………………. .49 表3-1 九年一貫○○版第○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54 表3-2 九年一貫○○版第一至四冊課本看圖作文教材分析表…………………. .54 表4-1 康軒版第一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1 表4-2 康軒版第二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3 表4-3 康軒版第三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4 表4-4 康軒版第四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5 表4-5 南一版第一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7 表4-6 南一版第二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8 表4-7 南一版第三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8 表4-8 南一版第四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69 表4-9 翰林第一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 .71 表4-10 翰林第二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72 表4-11 翰林第三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74 表4-12 翰林第四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75 表4-13 光復版第一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78 表4-14 光復版第二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79 表4-15 光復版第三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0 表4-16 光復版第四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0 表4-17 仁林版第一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2 表4-18 仁林版第二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2 表4-19 仁林版第三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3 表4-20 仁林版第四冊習作看圖教材分析表……………………………………….84 表4-21 各版本各冊習作看圖教材類型統計……………………………………….86 表4-22 各版本各冊習作看圖教材序列一覽表…………………………………….88 表4-23 康軒版第一至四冊課本看圖教材分析表………………………………….90 表4-24 南一版第一至四冊課本看圖教材分析表…………………………………91 表4-25 翰林版第一至四冊課本看圖教材分析表…………………………………92 表4-26 光復版第一冊課本看圖教材分析表………………………………………92 表4-27 仁林版第一冊課本看圖教材分析表………………………………………93 表4-28 各版本課本看圖教材比較…………………………………………………94 表5-1 本研究各教學設計要點總覽表…………………………………………. .126 表5-2 92學年度下學期看圖寫話課程教材內涵一覽表………………………. .128 表5-3 「看圖寫話」第一次練習家長給學生的鼓勵一覽表…………………….133 表5-4 「看圖寫話」第四次練習學生訂題及教師評語一覽表…………………..146 圖 次 圖2-1 作文過程……………………………………………………………………12 圖2-2 寫作能力結構………………………………………………………………14 圖2-3 形象思維型看圖作文心理模式……………………………………………17 圖2-4 空間智能與看圖作文的結合關係…………………………………………19 圖2-5 看圖作文能力結構…………………………………………………………19 圖2-6 教學設計四要素……………………………………………………………33 圖2-7 教學設計劃分的成分………………………………………………………34 圖2-8 ASSURE模式……………………………………………………………… 35 圖2-9 W. Dick & R. Reiser之有效教學模式……………………………………36 圖2-10 Herbart之五段式教學流程………………………………………………..36 圖2-11 語文單元統整教學流程……………………………………………………41 圖2-12 教師教學能力結構…………………………………………………………47 圖2-13 教學推理能力和行為模式…………………………………………………50 圖3-1 研究架構……………………………………………………………………58 圖3-2 研究流程圖…………………………………………………………………58 圖4-1 康軒版第一至四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分布圖………………………66 圖4-2 南一版第一至四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分布圖………………………70 圖4-3 翰林版第一至四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分布圖………………………77 圖4-4 光復版第一至四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分布圖………………………81 圖4-5 仁林版第一至四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分布圖………………………84 圖4-6 各版本各冊習作看圖作文教材所占比重統計……………………………85 圖4-7 各版本習作看圖作文教材類型總量統計…………………………………87 圖4-8 九年一貫後康軒版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學指導說明……………………96 圖4-9 九年一貫前康軒版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學指導說明……………………96 圖4-10 南一版教師手冊對習作看圖作文教學的指導說明………………………97 圖4-11 康軒版教師手冊對課本看圖作文教學的指導說明………………………98 圖4-12 翰林版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學指導說明…………………………………99 圖4-13 光復版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學指導說明………………………………. 100 圖4-14 仁林版教師手冊看圖作文教學指導說明………………………………. 101 圖4-15 看圖選詞成文題型(一)…………………………………………………103 圖4-16 看圖選詞成文題型(二)…………………………………………………103 圖4-17 看圖選詞成文題型(三)…………………………………………………104 圖4-18 看圖填詞成文題型(一)…………………………………………………106 圖4-19 看圖填詞成文題型(二)…………………………………………………106 圖4-20 看圖選句題型(一)………………………………………………………107 圖4-21 看圖選句題型(二)………………………………………………………108 圖4-22 看圖造句題型(一)………………………………………………………109 圖4-23 看圖造句題型(二)………………………………………………………109 圖4-24 看圖造句題型(三)………………………………………………………110 圖4-25 看圖造句題型(四)………………………………………………………110 圖4-26 看圖造句題型(五)………………………………………………………111 圖4-27 看圖回答問題題型(一)…………………………………………………112 圖4-28 看圖回答問題題型(二)…………………………………………………113 圖4-29 看圖答句連文題型………………………………………………………. .114 圖4-30 看圖排序題型……………………………………………………………. 115 圖4-31 看圖比較題型……………………………………………………………. 116 圖4-32 多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一)………………………………………………117 圖4-33 多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二)………………………………………………118 圖4-34 多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三)………………………………………………118 圖4-35 看圖續編故事題型………………………………………………………. 120 圖4-36 單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一)……………………………………………. 121 圖4-37 單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二)……………………………………………. 121 圖4-38 單幅圖看圖作文題型(三)……………………………………………. 122 圖5-1 多幅圖看圖作文「逐圖試說」口述練習順序……………………………137

    參 考 文 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宛磐、郭奇(2003)語文教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王萬清(1999)多元智能創造思考教學——國語篇。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仇小屏、藍玉霞、陳慧敏、王慧敏、林華峰(2003)小學語文教學論。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1996)語文教學大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2000)語文教學大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2006)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任文田、劉萬順(2002)小學作文訓練藝術。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江惜美(1998)國語文教學論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李立平等(1977)如何指導兒童寫作。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民小學輔導叢書。
    李思純(2004)新課程教學資源庫.語文教學資料(1-2年級)。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麗霞(1988)看圖作文與創造性主動作文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早期作文能力之影響。臺南:久洋。
    李杏保、陳鐘梁(2001)縱論語文教育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李咏吟(1993)學習輔導。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咏吟、陳美玉、甄曉蘭(2003)新教學實習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吳明清(2003)教育向前跑(續)——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何文勝(1996)從能力訓練角度論中國語文課程教材教法。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林于弘(2006)九年一貫國語教科書的檢證與省思。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明進(2003)理論與分析的寫作。臺北:國語日報社出版。
    林明進(2003)創意與整合的寫作。臺北:國語日報社出版。
    林若男、李錦英(1996)小學語文教育研究。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林淑英等(1991a)國語科作文指導示例(一年級),臺北: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林淑英等(1991b)國語科作文指導示例(二年級)。臺北: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
    林淑英、林淑卿(1993a)看圖說和寫。臺北:華一書局有限公司。
    林淑英、林淑卿(1993b)看圖說故事。臺北:華一書局有限公司。
    林淑英、林淑卿(1993c)看圖學作文。臺北:華一書局有限公司。
    林淑英、林淑卿(1993d)看圖寫日記。臺北:華一書局有限公司。
    林國樑(1986)語文教學研究。臺北:童年書店。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寶山(1995)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邰啟揚、金勝華(2001)語文教育新思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韋志成(2002)語文學科教育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高惠瑩、麻鳳鳴(1990)小學語文教學法。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倪文錦(2005)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梁文燕(2000)小作文分類導寫辭典(小學卷)。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
    章熊(2000)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許高厚(1997)課堂教學藝術。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郭丁熒(1997)教師圖像——教師社會學研究。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國立編譯館(1989)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國民小學輔導叢書編審委員會(1992)作文教學參考資料彙編。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部(196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張世忠(1999)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光珞(1994)小學生作文寶庫。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
    張祖忻、朱華、胡頌華(2002)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張春榮(2005)看圖作文新智能。臺北:萬卷樓。
    張新仁(1999)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鴻苓(2000)語文教育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崔巒(1999)小學語文教學論。北京: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
    陳弘昌(1996)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盛群力、李志強(2003)現代教學設計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盛群力、褚獻華(2002)現代教學設計應用模式。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黃基博(2001)看圖作文新方法。臺北:螢火蟲出版社。
    黃光雄、簡茂發(1998)教育研究法。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曾坤暘(1988)怎樣教好作文。臺北:水牛出版社。
    楊殿奎、吳心田(1990)語文學習大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董菊初(1998)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臺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趙鏡中(1997)故事與討論。臺北:臺灣省國民教育研習會。
    鄭發明(1981)看圖作文引導。臺北:青少年出版社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編印(1989)小學語文教育研討會論集。臺北:台北市立師院語文系。
    臺北市國語文領域輔導小組(2003)臺北市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國小組九十二學年度國語文領域作文教學成果彙編。臺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清田(199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劉毅(2000)語文教改新趨勢。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劉忠惠(1996)寫作指導(下)—文體實論。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賴慶雄(1997)作文新題型。臺北:螢火蟲出版社。
    賴慶雄(2000)新型作文贏家。臺北:螢火蟲出版社。
    謝秀芬(2000)看圖選詞填詞。臺北:華祥兒童教育研究出版社。
    戴寶雲(1998)小學語文教育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鍾啟泉、張華(2002)世界課程改革趨勢研究上卷。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羅瑜(2001)課堂教學技術。重慶:重慶出版社。
    譚達士(1975)作文教學方法革新。南投:臺灣省教育廳。
    蘇永明等(2000)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高雄訃聞圖書出版社。
    顧黃初、顧振標(2001)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霍華‧卡德納 Howard Gardner 著,魯燕萍譯(2000)學習的紀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Susan V.Bosak,吳春諭譯(2000)發現科學——導讀。臺北:財團法人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二)期刊論文:
    王志成(1995)海峽兩岸小學語文科看圖作文教材之比較。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較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37-460。
    田澤生(2001)單元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04,20-21。
    江素卿(2005)看圖造句的評量與實作。國語日報,2005.12.07,13版。
    向慧芳(1993)寫出圖來—談看圖作文。國教月刊,39(5-6),40-49。
    汪進(1999)單元教學要體現整體性原則。中學語文教學 1999.09,7-8。
    吳當(1985)起步早,寫得更好!——談「看圖作文」引導。中國語文,1985.06,66-71。
    李銀軍(1999)說寫訓練—以圖畫為中介。特區教育,1999.09,44。
    林月華(2000)淺談小學生看圖作文能力的培養。教育評論,2000.04,69-70。
    林國樑(1990)我國小學國語課程的演進。教育資料集刊,15,85-125。
    林樹嶺(1973)教材、考查方式、看圖作文。中國語文,33:5,121-124。
    胡遠山(1978)臺南縣白河國民小學低年級看圖作文教學的研究。國教之友,433,12-14。
    胡維堯(1996)口語能力的訓練方法——「看圖說話」。嶺南學院中文系系刊,3,53-58。
    范暹(2000)低年級看圖作文的練筆指導。特區教育,2000.08,49。
    孫春成、崔海燕(2001)教育家與教書匠。中學語文教學,2001.04,9-10。
    張春榮(2004a)看圖作文的思考力。國語日報,2004.08.04,13版。
    張春榮(2004b)看圖作文的想像力。國語日報,2004.09.01,13版。
    張春榮(2004c)看圖作文的表達力。國語日報,2004.10.06,13版。
    張春榮(2004d)看圖作文的圖形。國語日報,2004.11.03,13版。
    張春榮(2005)看圖作文的創造力。國語日報,2005.01.05,13版。
    陸又新(1995a)怎樣指導兒童看圖說話。中國語文通訊,36,22-33。
    陸又新(1995b)「看圖說話」教學的探討。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9-95。
    陳秀花(2000)看圖說話教學中的觀察與想像。福建教育,2000.01-02,49。
    黃自賢(2000)看圖作文五步法。寧夏教育,2000.05,23。
    黃紫珍(1998)低年級看圖說話訓練教學體會。小學語文教師,1998.10,74-75。
    華霞菱(1978)介紹看圖作文指導方法。華文世界,13,7-10。
    馮永敏(2000a)試論九年一貫本國語文單元統整教學。多元母語九年一貫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60。
    馮永敏(2000b)面向未來的本國語文教學體系——試論單元統整教學之建構。臺北市立師院應用與文學報,2。
    馮永敏(2001a)展開過程揭示規律——試探九年一貫本國語文統整教學的實施。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3-117。
    馮永敏(2001b)試論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臺北市立師院應用與文學報,3,167-186。
    劉光華(2001)發現.學習.練習.總結.實踐——語文單元教學中的五步教學法。甘肅教育,2001.12,21。
    霍克林(1999)用“三想法”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寫話。小學各科教學,1999.05,40-42。
    謝秀芬(2002)低、中年級說話統整教學活動設計。臺北市第三屆教育行動研究成果發表會國小作品集,423-461。
    謝秀芬(2005)淘氣阿丹狂想曲。國語日報,2005.03.15,9版。
    謝秀芬(2005)排排圖片來聯想。國語日報,2005.03.29,9版。
    謝雄龍(1998)看圖說話訓練的思路與程序。小學語文教師,1998.03,82-85。
    謝雄龍(1998)觀察.思維.表達—談看圖說話的教學過程。小學語文教師,1998.11,59-63。
    顏曉湘(2003)低年級寫作教學。師友月刊,2003.01,86-89。
    羅意真(1997)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的教學。北師語文教育通訊,5,27-32。
    蘇習鴻(1990)提早寫作教學方法淺探。國教世紀,25:4,4-7。

    (三)學位論文
    江素卿(2006)國小低年級看圖教學與充實文句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宗薇(2000)教學設計理論與模式的評析及應用:以師院社會科教材教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祥雲(2006)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創意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秀蘭(2006)九年一貫國民小學第一階段國語習作看圖作文教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瑞雲(2003)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做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芳琪(2006)國小中年級看圖寫故事教學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錫溱(2005)兩種做文教學法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低年級學生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建國(2001)國小實習教師國語科學科知識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四)教科用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一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二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三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四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臺北:康軒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一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二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三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四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臺南: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一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二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三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四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臺南: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一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二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三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四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臺北: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一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二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三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習作第四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一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國民小學國語課本第四冊。臺北:仁林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Beane, J. A.(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Brazee, E. N. & Capelluti, J.(1995). Dissolving boundaries: Toward and integrative curriculum. (ERIC ED 397 982)
    Jocobs, H. H.(ed.)(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 ASCD.
    Lazear, D. G.(2000). The Intelligent Curriculum: Using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o Develop Your Students’Full Potential.
    Reigeluth, C. M.(ed.)(1983). Instructional Design Tbeories and Model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Richard, C. S.(2000). Teaching Learners to Think, Read, and Write More Effectively in Content Subject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