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賢
Wang, Xian
論文名稱: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卓清村聚落氏族移動近代文化變遷之研究-以信仰、婚姻、家屋為例
A study of recent cultural change and clan migration of the Zhouching Village Bunun on the Lakulaku river basin
指導教授: 蔣斌
Jiang, Bin
口試委員: 顧坤惠
Gu, Kun-Hui
海樹兒.犮剌拉菲
Haisul, Plalav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1
中文關鍵詞: 拉庫拉庫溪流域卓清村氏族移遷信仰轉宗
外文關鍵詞: Lakulaku river, cultural change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卓清村聚落形成與現況,從其聚落演變發展過程中,建構 卓清村部落史。並以聚落之文化內容為前題,了解 卓清村聚落內各家的移入經驗及路線,做為居民追根溯源的依據;釐清卓清村聚落居民的祭儀文化的變遷歷程,提供傳統文化復振工作的方向;分析卓清村聚落基督教信仰之傳入與發展,教會成為聚動著聚落文化變遷。同時「Bunun的婚姻禁忌(samu)」為主軸,探究其對當代Bunun 社會的影響Bunun 文化的變遷與困頓,更具體的呈現「傳統」與「現代」的混雜局勢,且現今的族人對此婚姻禁忌已不復以往有著絕對的服從,而此禁忌也喪失對族人的規束,所以,除了釐清當代Bunun 發生同姓通婚的因素外,也探究當代族人對此婚姻禁忌所面臨的困境與適應。另外,卓清村在聚落家屋的轉變,擬探討以卓清村聚落的空間、生活行為、社會文化,作為聚落轉變的論述重點,以空間形態、材料運用、構造型態作為家屋轉變的討論對象,以集團移住作為一個時間點,就空間、活動、制度習俗、討論集團移住前、後卓清村聚落家屋的改變觀念,藉此切入相關文化層面,分析目前卓清村聚落之社會文化發展與現象。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formation and current siyuation of settlement in Zhouching village.Constructing the tribal history of Zhouching village from the process of settlemen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learn about the migration experiences and routes of the clans.The change course of ritual culture.Analysis of the int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ristian faith.learn about Bunun marriage taboos Samu.Discussion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settlement living space in Zhouching villag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2 第一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7 第三節 研究區之界定………………………………………………………………………8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12 第二章 卓清村聚落氏族移遷歷程…………………………………………………………...14 第一節 自然環境與歷史沿革………………………………………………………………..14 第二節 日治時期集團移住與對日抗暴移遷歷程…………………………………………..18 第三節 卓清村聚落氏族移動…………………………………………………………………24 第四節 小結…………………………………………………………………………………..33 第三章 卓清村聚落信仰轉宗……………………………..………………………………….34 第一節 傳統布農族信仰祭典儀式…………………………………………………………..34 第二節 當代的卓清村聚落布農族宗教信仰的變遷………………………………………..40 第三節 小結…………………………………………………………………………………..50 第四章 卓清村聚落婚姻觀變遷……………………………………………………………...51 第一節 傳統的布農族婚姻習俗……………………………………………………………..51 第二節 卓清村布農族的禁婚範疇……………………………………..………………………..53 第三節 卓清村的當代婚姻習俗的變化…………………………………………..……………………………….56 第四節 小結…………………………………………………………………………………..60 第五章 卓清村聚落家屋的轉變…………………………………………………………..….62 第一節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舊有部落與建築特色…………………………………………62 第二節 集團移住後卓清村聚落居住文化的改變……………………..………………………..71 第三節 小結………………………………………………………………………………….79 第六章 結論……………………………………………………………………….80 參考專書……………………………………………………………………………………………84 期刊論文……………………………………………………………………………………………85 網路資源……………………………………………………………………………………………86 報導人………………………………………………………………………………………………87 表……………………………………………………………………………………………………88 圖……………………………………………………………………………………………………89

    參考書目
    一、專書:
    布農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海術兒.犮剌拉菲 2013。
    <日本學人之高山研究>,<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劉斌雄,1993年。
    《台灣高砂族の住家》,千千岩助太郎,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88。
    <光復後高山除的社會人類學研究>,《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陳其南,1993年。
    《理蕃誌稿》,臺北,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蕃課,第一編,伊能嘉矩,1918 年。
    《關於蕃政問題之意見書》台灣總督府警務局蕃課,兒玉總督,1902 年。
    《民蕃接觸 臺灣對蕃管見》,臺北,臺灣協會會報,第一編 ,石塚英藏,1904 年。
    《東臺灣》,臺北:南國出版協會,橋本白水,1922。
    《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三版,林一宏,2015。
    《高砂族調查書,第五篇:蕃社概況》,台灣總督府警務局,南天書局複刻版,1994年。
    〈台灣中部土著族的社會組織〉,馬淵東一,1951,林衡立譯。
    〈高砂族民族史〉,《馬淵東一著作集(2)》馬淵東一,東京社會思想社,1974。
    《蕃族調查報告書》,佐山融吉主編:第六冊布農族前篇,1919年。
    《東埔社布農人的社會生活》,黃應貴,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2。
    《那年我們祭拜祖靈》,霍斯陸曼.伐伐著(王新民),台北市晨星,1997。
    《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著,台北市:台原,1992。
    《高雄縣原住民社會與文化 》,謝繼昌、王長華、葉家寧、林曜同,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15,
    2002 年。
    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胡台麗,2003、葉家寧,2002)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台東縣史布農族篇》,黃應貴,台東縣政府,2001。
    《土地、家與聚落》,《空間、力與社會》,黃應貴,中研院民族所,1995年。
    《台灣省通誌》,卷八同冑志布農族篇,衛惠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年。
    《文化人類學辭典》,陳國強,2002 年。
    《台灣高砂族の住家》,千千岩助太郎,日本丸善出版社,1960年。
    二、期刊論文: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顏亮平,2000年。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南天書局複刻版,移川子之藏,中研院翻譯稿,1935年。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花蓮港廳玉里支廳阿桑來嘎社,移川子之藏南天書局複刻版,中研院翻譯稿,1935年。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花蓮港廳玉里支廳Namungan社,移川子之藏,南天書局複刻版,中研院翻譯稿,1935年。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花蓮港廳玉里支廳Iyusu社,移川子之藏,南天書局複刻版,中研院翻譯稿,1935年。
    《高砂族系統所屬之研究》,花蓮港廳玉里支廳Talunasu社,移川子之藏,南天書局複刻版,中研院翻譯稿,1935年。
    《部落、長老教會與本土化--東光布農人的信仰與認同研究》,邱韻芳,1997。
    〈高雄縣那瑪夏鄉布農族親屬結構與文化研究〉,韃虎.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
    〈台灣土著民族〉,馬淵東一原著、鄭依憶譯,收於黃應貴主編《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社)。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黃應貴編,台北聯經出版社。
    《拉庫拉庫溪流域布農族居住文化變遷之研究》,顏亮平,中原大學 1992。
    《日治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胡曉俠,中原大學建築系碩論,1996年。
    《基督教對布農族部落之影響 -以台東武陵村為例》,Suliang.ishahavut,2016年。
    《日治時期國家力量對部落社會控制-以布農族卡社群為例》,陳威潭,2015年。
    《布農族射耳祭的沿革與族群意識的關係-以花蓮縣卓溪鄉為例》,陳秀如,2016年。
    《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布農族巒社群的遷徙探究》,林庭宏,2015年。
    《高雄縣那瑪夏鄉布農族親屬與文化之研究》,Dahu.ismahasan ,2009年。
    《從天神到上帝:1950年代布農族望鄉部落集體改宗之研究》,洪膺詮,2009年。
    《臺灣雲端上消失的獵人—再現布農族於八通關聚落原貌與遷移歷程》,江冠榮,2008年。
    《台灣布農族Tamahu聚落近代文化變遷之研究-以氏族移動、宗教信仰改宗為例》顏浩義,2003 年。
    《槍枝在臺灣原住民社會中的傳佈、受容與官方管制(1700s-1920)》,廖希正,2018年。
    《「Masamu」:當代Bunun的婚姻困境 ─以東台灣palalavi氏族為例》,余淑釩,2013年。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