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鐘惠玲
論文名稱: 從台式分紅配股制看台灣電子業變遷
指導教授: 吳泉源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分紅配股積累條件制度變遷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約2002年下半年開始,台式分紅配股制引發大規模爭議,外資法人不滿我國台式分紅配股制的會計處理與分配方式,質疑項目包括員工分紅資訊未完整揭露、分紅比例過高以及侵害股東權益等。本文要解釋的核心謎題是台式分紅配股制實施二十年了,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才引爆爭議?什麼原因促成爭議爆發?這些爭議又具有什麼樣現實與理論的意涵?

    本文的論證是,台式分紅配股制爭議在此時機點爆發,是來自國外的力量與國內結構因素互相衝擊的結果。

    爭議的外來推手是外資法人,同時代表著股東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主張股東權益至上。國內企業資本結構的逐漸法人化,外資法人為公司提供了更充沛的資金,對公司決策也更具影響性。外資所注重的加強公司治理以及與國際會計制度接軌,背後都可連結到股東資本主義的趨勢,也就是要求股東利益優先。固然強化公司治理與修正會計制度、增加財報正確性與透明度是必要且不可擋的趨勢,但不可忽略這些制度變遷也代表著對台式分紅配股制的利潤分配方式提出挑戰。

    同時,台式分紅配股制鑲嵌於台灣產業經濟與社會環境之中,國家主導高科技業發展,以設置科學園區、租稅優惠等措施鼓勵廠商投資,台式分紅配股制的實施為產業適時吸引所需人力。隨著高科技業進入成熟期,獲利率趨緩,當企業無法再支撐高股價與填權,以高利潤滿足股東們的胃口,又繼續用高配股低現金的方式招募人才,台式分紅配股制加速股本膨脹與過高分紅配股稀釋股東權益的效果會被放大,影響人力資源配置與發展、形成打工皇帝等缺陷也逐一浮現。以上都顯示國內由租稅優惠政策與台式分紅配股制等制度扶植起來的電子業發展環境面臨危機。

    本文指出,關於台式分紅配股制爭議的檢討,不只是單純一項制度的分析,更要考慮該項制度與整個社會的鑲嵌以及整個動態過程內各種因素的交錯。台式分紅配股制代表台灣電子業積累的社會結構的其中一個條件。該項制度的形成,也有其特定的社會支持條件。對於台式分紅配股制的責難,等於也在檢討台灣產業尤其是電子業的積累環境。

    這個爭議所顯現的意涵,並不只是單一制度因設計不良需要修正,而是台灣電子業積累的社會結構也面臨變遷。社會的積累結構會為台灣產業同時帶來預期與非預期的效果。在快速成長期,眾人樂見建立制度所帶來的穩定積累,可是隨著發展多年的電子業進入成熟期,當非預期效果逐漸成為持續發展的阻礙,積累的社會結構無法再提供快速經濟成長的動力,相關的制度條件就面臨改變與調適,以利於下一個積累的社會結構的形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問題 3 第二節 文獻探討 7 第三節 理論引用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3 第五節 分析架構與章節安排 24 第二章 台式分紅配股制的美麗與哀愁 27 第一節 台式分紅配股制與台灣產業發展過程 27 第二節 爭議的來龍去脈 33 第三節 會計的魔術—分紅配股制公開隱藏的秘密 43 第三章 股東資本主義的勝利 53 第一節 台灣資本市場結構的變遷 53 第二節 股票資本主義的趨勢 58 第三節 公司治理與會計制度的發展 66 第四章 分紅配股與積累的社會結構 77 第一節 產業獲利與配股 77 第二節 全民補貼的制度 81 第三節 人力資源的扭曲 85 第四節 誰搬走了乳酪?經理人的秘密 91 第五章 結論-台灣電子業積累條件變遷 9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02

    中文資料

    Albert, Michel
    1999 《資本主義反對資本主義》,楊祖功、楊齊、海鷹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Arne Jon Isachsen, Carl B. Hamilton and Thorvaldur Gylfason
    1997 《理解市場經濟》,張勝紀等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Dore, Ronald
    2002 《股票資本主義:福利資本主義--英美模式VS.日德模式》,李岩、李曉樺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Joseph Blasi,Douglas Kruse, and Aaron Bernstein
    2004 《科技富豪的秘密-為什麼你需要員工認股權》,樂為良譯,台北:早安財經文化。

    Kermit D Larson, John J Wild, and Barbara Chiapetta
    2003 《會計學原理》上、下冊,黎兆盈譯,台北:麥格羅˙希爾國際。

    North, Douglass C.
    1994 《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劉瑞華譯,台北:時報。

    王月玲
    2003 《外資對台灣股市的影響》,台北: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浩滄
    2002 《技術發展、制度安排,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困境:以影像掃描器為例》,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健全
    1999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租稅優惠措施實施成效評估及其修正方向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五卷第一期,p.75-87。

    谷月涵
    2003 《投機到投資-谷月涵股市基本分析》,台北:商周出版。

    李允正
    1995 《開放外資對臺灣股市之影響》,嘉義: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誠
    2002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與人力資源管理》,收錄於《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李誠主編,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李建華
    1992 《員工分紅入股理論與實務》,新竹: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余緒纓編
    1999 《會計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吳思華、沈榮欽
    1999 《台灣積體電路產業的形成與發展》,收錄於《管理資本在台灣》,蔡敦浩編,台北:遠流出版。

    吳家聲
    1988 《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綜合規劃處。

    吳泉源
    1999 《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史紀事先期規劃書結案報告》,新竹。

    林由雪
    1997 《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研究發展、持股類型與經營績效之研究》,桃園:中央大學財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宏文
    2004 《50萬科技人要轉業-科技新貧》,今周刊,418期,p.48-56。

    林義相
    1989 《當代法國經濟理論》,台北:遠流出版。

    邱淑慧
    2004 《制度、制度變遷與產業興衰-以ESOP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胡孝忠
    2002 《半導體業分紅入股制度與員工行為關係的研究》,新竹: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旭銘
    2000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北大學財政學系碩士論文。

    柯志明
    2001 《番頭家:清代台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范欽舜
    2000 《台灣企業員工激勵計劃—引進獲利分享計劃及股票選擇權》,台北: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洪懿妍
    1997 《企業獵人新策略-人才跟著股票走》,天下雜誌,197期,p.122-133。

    徐景亮
    1994 《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詮釋》,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

    馬克思
    1995 《資本論》第一卷、第三卷節選,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選自《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馬秀如
    2003 《員工分紅配股既是股東的成本,也是公司的費用!》,會計研究月刊,214期,p.62-70。

    馬秀如、黃虹霞
    2003 《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及會計處理》,會計研究月刊,207期,p.107-131。

    馬嘉應、薛明玲、黃志雄
    2000 《員工分紅入股之會計處理與財稅影響(上)》,會計研究月刊,178期,p.134-139。

    馬維揚
    1998 《科學園區人力資源問題之研議》,台灣經濟金融月刊,34卷6期,p.19-43。

    郭庭昱
    2003 《年薪一億八千萬的打工皇帝》,今週刊,2003.6.16,p.86-88。

    郭奕伶、吳修辰
    2004 《先天不良的員工分紅制度-肥了員工 瘦了股東》,商業周刊,873期,p.118-126。

    陳永清
    2003 《員工分紅配股是股東的成本,而不是公司的費用!》,會計研究月刊,213期,p.118-121。

    陳安斌、王信文
    2002 《台式員工分紅入股制度之檢討》,收錄於《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李誠主編,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陳妙玲
    2003 《員工分紅配股評價對每股盈餘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207期,p.132-136。

    陳柳均
    2001 《高科技的想像:新竹科學園區與地方發展》,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裕仁
    2003 《員工紅利及董監酬勞對企業經營績效及股票報酬影響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會計系碩士論文。

    陳盈成
    2000 《分紅入股滿意度、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研究》,新竹: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陳建忠
    2001 《員工分紅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台北: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陳建宏
    2000 《OECD管控體系的整合》,證交資料月刊463期,全文網頁http://www.tse.com.tw/statistics/essayF.htm

    陳櫻建
    2002 《外資持股比例、公司特性與公司價值》,嘉義: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崇源
    2002 《員工分紅會計處理之探討-兼論相關之每股盈餘計算》,會計研究月刊,202期,p59-64。

    許崇源、張仲岳、葉疏
    2003 《我們認為員工分紅應列為費用!》,會計研究月刊,213期,p100-115。

    許寶強
    2002 《資本主義不是什麼》,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張培真
    2003 《員工分紅入股與公司特質的關係及其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台北: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費國禎
    2003 《台灣科技人才出現斷層危機》,商業周刊,2003/01/01出版。

    黃于珍
    1999 《外資交易行為對台灣股市的影響》,台北: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心怡
    2001 《員工分紅配股與認股選擇權之會計及租稅問題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鳳
    1997 《二十世紀基本會計原則之演變》,台北: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嘉興、許月瑜
    1999 《外資對台灣股票市場的影響》,台北銀行月刊,第29卷第4期,p.58-71。

    馮煜棻
    2003 《員工分紅配股之激勵效果與公司治理之機制對其之影響》,台北: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維禎
    1997 《科學園區管理績效研究(上)》,台北銀行月刊,第27卷第2期,p.2-30。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
    2002 《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商智文化。

    趙敏希
    2000 《新稅制對高科技產業影響之研究-以兩稅合一及促產條例分析》,台北:台北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曉玲
    2002 《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對組織績效的影響》,桃園: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曾孝明
    2004 《台灣產業的對焦與失焦》,台北:御書房出版。

    劉炆明
    2001 《外資買賣超交易資訊對股價波動影響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欣萍
    2002 《員工分紅配股租稅政策對資訊電子業股價之影響》,台北: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念琪、范姜如萱
    2002 《台灣電子資訊公司分紅入股措施對員工生產力的影響》,收錄於《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李誠主編,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蔡志瑋
    2003 《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及投資人報酬之關聯性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青龍、戴伯芬
    2001 《台灣人才回流的趨勢與影響-高科技產業為例》,收錄於《人力資源與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單驥、張明宗主編,桃園: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潘奎佑
    2002 《企業中高階經理人現金紅利、股票股利及認股選擇權之激勵效果研究—以積體電路產業為例》,台北: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鄭丁旺
    2003 《員工分紅成為會計原則的痛?》,會計研究月刊,206期,p12。

    鄭丁旺、汪泱若、黃金發
    2001 《初等會計學》,台北:作者自行出版。

    鄭淑芬
    1999 《員工紅利最適配股率之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公司為例》,高雄: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富旭
    2005 《曹興誠「伙計變老闆」三部曲》,財訊月刊,278期,p182-185。

    藍科正、陳怡呈
    1996 《員工入股制度之探討》,臺灣銀行季刊,47卷1期,p58-80。

    羅裕仁
    2003 《台灣電子業員工分紅配股制度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鍾惠珍
    2002a 《員工分紅制度探討》,會計研究月刊,202期,p44-58。

    2002b 《員工分紅費用化??爭論不休!》,會計研究月刊,205期,p91-96。

    2003 《員工分紅費用化-立論面面俱到!實施恐有窒礙?》,會計研究月刊,213期,p.116-117。

    英文資料

    Berle,Adolf and Means,Gardiner
    1991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 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

    Block,Fred
    1990 Postindustrial possibilities:a critique of economic discourse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ffett ,Warren E.
    2002 “Who Really Cooks the Books ? ” in New York Times 2002/7/24

    Einhorn,Bruce
    2002 “Bonus boomerang?”in Business week 3796:44-45. NY:Mcgraw-hill Inc.

    Gordon,David , Edward,Richard and Reich,Michael
    1994 “Long swings and stages of capitalism” pp.11-27,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edited by 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and Michael R Reich.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tz,David
    1994a“Interpreting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theory”pp.50-71,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edited by 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and Michael R Reich.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b “The regulation theory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pproach”pp.85-97,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edited by 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and Michael R Reich.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tz,David , McDonough,Terrence and Reich,Michael
    1994 Introduction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edited by 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and Michael R Reich.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Donough,Terrence
    1994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contingent history, and stages of capitalism”pp.72-84, in 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growth and crisis, edited by David M. Kotz, Terrence McDonough, and Michael R Reich.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OECD
    2004 OECD principl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ttp://www.oecd.org/dataoecd/32/18/31557724.pdf

    Perelman,Michael
    1996 The end of economics. London: Routledge.

    報紙
    丁萬鳴,2003,「林百里 自比是激烈愛國份子」,聯合報 2003/05/02

    王仕琦,2001,「台積電分紅配股創新高」,工商時報2001/07/11

    ---,2003,「何麗梅:台積電員工分紅 將改變方式」,工商時報 2003/10/3

    ---,2004,「徵才大利誘 台積電縮短員工分紅年資」,工商時報 2004/4/15

    王玫文、余興棨,2002,「蔡明介:分紅才是真正照顧員工」,工商時報2002/11/20

    宋宗信,2002b,「員工分紅限配現金 經部不支持」,經濟日報2002/11/11

    沈耀華,2002,「外資指員工分紅稀釋獲利」,中國時報2002/10/17

    吳筱雯,2004,「防RD跳槽 廣達砸錢留人」,工商時報 2004/3/13

    李青霖,2002,「員工股票分紅 張忠謀:政府不必急著改」,聯合晚報 2002/11/16

    李誠偉,2002,「台積電盈餘分配 張忠謀:採雙軌制」,中國時報 2002/12/28

    林明正,2002,「吸引外資 財長:將研究改進員工分紅配股制」,工商時報2002/10/17

    林淑媛、陳秀蘭、陳美珍,2005,「稅改小組首次會議 投資抵減 財部主張取消」,經濟日報,2005/6/9

    周克威,2002a,「員工分紅醞釀改採費用入帳 科技業跳腳」,工商時報 2002/11/7

    ---,2002b,「財報須揭露董監酬勞員工紅利」,中國時報 2002/12/07

    邱金蘭,2002,「員工分紅入股 傾向維持現制」,經濟日報2002/11/18

    ---,2003,「股東配息員工配股 將統一做法」,經濟日報 2003/1/25

    洪正吉,2002,「張忠謀:員工分紅制 一失足成千古恨」,工商時報 2002/12/28

    陳素玲,2004,「員工分紅新制 最快明年適用 分紅總額不得超過公司當年淨利1/2也不能超過公司可分配盈餘的1/2」,聯合晚報 2004/11/5

    陳錦烽,2005,「資產減損與企業評價」,經濟日報 2005/1/30

    張志榮,2002a,「外資不滿 審慎化解」,經濟日報2002/09/30

    ---,2002b,「外資:員工分紅 吃掉77﹪稅前盈餘」,經濟日報2002/09/30

    ---,2002c,「台灣公司治理 應與國際接軌」,經濟日報 2002/11/05

    ---,2003,「台積員工分紅高於去年 外資震憾」,經濟日報2003/03/05

    曹正芬,2003,「員工分紅配股 蔡明介表態支持」,經濟日報 2003/1/12

    曹興誠,2003,「曹興誠:為『員工分紅配股』說幾句話」,工商時報2003/01/06

    黃昭勇,2002,「華邦電:員工分紅入股列費用 籌資將有問題」,經濟日報2002/11/20

    曾仁凱,2005,「國巨認列資產減損120億 攤提併購飛利浦被動元件廠商譽減損去年每股淨損5.04元」,經濟日報,2005/2/24

    曾淑青,2004,「35號公報 電子業放大鏡-明年適用 不少電子大廠營收恐大降」,經濟日報,2004/12/14

    葉銀華,2002,「手中管公司 心中有股東」,中國時報論壇2002/12/10

    楊明治,2002,「分紅配股 張忠謀2392張 曹興誠掛零 廣達老總梁次震分2500張股票 市值2.17億居冠」,聯合晚報2002/11/24

    劉家熙,2004,「鴻海大幅縮減員工分紅」,工商時報2004/5/25

    蔡明介,2003,「再深思員工分紅的意涵與改進之道」,工商時報 2003/5/12

    「改進分紅入股制度首重忠實揭露」,經濟日報2002/10/19 社論

    法規
    公司法
    商業會計法修正草案
    總說明 http://www.moea.gov.tw/~meco/doc/ndoc/920915a.doc
    條文對照表 http://www.moea.gov.tw/~meco/doc/ndoc/920915b.doc
    華僑及外國人投資證券管理辦法
    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
    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
    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
    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施行細則

    其他參考資料
    台灣積體電路 90.91年度財報
    財政部92年稅賦統計年報
    大同公司 http://www.tatung.com/b5/default.htm
    台灣證券交易所 http://www.tse.com.tw/home.htm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http://www.sfb.gov.tw/intro_index.htm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 http://www.ardf.org.tw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http://www.sipa.gov.tw/index_apis.php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http://www.sec.gov/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