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蕭雅慧 Hsiao, Ya-Hui |
---|---|
論文名稱: |
十一郎華語歌詞研究 The Study of Tracy Hsiao’s Chinese Lyrics |
指導教授: |
丁威仁
Ting, Wei-Jen |
口試委員: |
曾志誠
Tseng, Chih-Cheng 劉萬青 Liu, Wan-Ch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4 |
中文關鍵詞: | 女性主義 、社會意識 、兩性關係 、修辭 、美學 |
外文關鍵詞: | Feminism, Social Awareness, Sexual Relations, Rhetoric, Aesthetic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首動人的歌曲,可以歷久彌新、觸動靈魂深處,更可以傳唱永恆。而流行
歌曲的誕生,也為我們平淡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新的泉源,伴隨著歌曲的旋律與詞
作的意涵,閱聽者在生活與情境中也能因歌曲而產生共鳴。本研究探討的是十一
郎歌詞的創作背景與歷程;90 年代的社會氛圍既奔放又開明,唱片市場亦是戰
況激烈的情況下,她與張宇之間既是夫妻又是工作搭檔,是如何發展出其獨特的
曲風,及在當時所樹立出的音樂風格。
再針對十一郎的詞作來探討其中所呈現的女性書寫及女性意識、兩性關係間
所呈現的愛情樣貌、兩性關係的拆解與重塑、社會意識與價值及詞作的修辭技巧
及美學呈現等相關議題。透過多面向的討論來深入探究十一郎詞作中的核心價值
與其精神。
「情歌」總是最廣受閱聽者的喜愛與青睞,也最容易成為街頭巷尾人人傳
唱的歌曲類型。十一郎的詞作處處傳達出對感情的期待、失去時的惆悵及期待對
愛情的忠誠、專一。除此之外,也有呈現一些人文、親情的關懷與鄉土愁緒的作
品,她用淺顯簡潔的文字與平易近人的語調去表達深刻且多樣化的情感抒發。透
過本研究,對於十一郎的詞作可以看見其多元的面貌。
A moving song can never fade charms, touch the innermost soul and also be sung
forever. The birth of pop music pours fresh springhead into our routine life, in which
kind of situation, the meaning of melody and lyrics can resonate with the audience. The
study explores Tracy Hsiao’s writing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How did she and her
husband / co-worker Phil Chang – a very famous singer and songwriter, develop and set
an unique music style under a fierce record market competition in the lyrical and
enlightened 1990s.
Furthermore, the study also focuses on Tracy’s works to discuss the subjects
concerning Feminine Writ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Sexual Relations in Love
Appearance, Sexual Relations’ Dissecting and Remodeling, Social Awareness and
Value, as well as Art of Rhetoric and Aesthetics, etc. Through the multifaceted
discussion, we can deeply explore the core value and spirit of Tracy's works.
Love songs are always most popular and most likely to be the type of song sung on
the streets. Tracy’s works convey the expectations of emotion, the regret of loss, and
the hope of faithful love; besides, she also presents some works of humanity, family
care and native sentiment. Tracy expresses deep and diverse feelings with simple
words and approachable intonations, we could see the multi aspect of her works
through the study.
一、專書:
(一)近人論著:
1.《性別平等教育季刊》,「校園性別運動紀事」專輯,期34(2006年2
月)。
2.李明璁:《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台北:大塊文化,2015.11.30)
3.柯淑敏:《兩性關係學》,(台北市:揚智文化,2001.10)。
4.珍.貝克.密勒,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顧效齡合譯:《女性新心理學》
(台北市:女書文化,1997)
5.翁嘉銘:《樂光留影:台灣流行音樂思路 》,(台北:典藏文創,2010.10.21)。
6.馬世芳:《地下鄉愁藍調》,﹙台北:新經典文化,2016.12.05﹚。
7.馬任重:《毒舌教練的台灣流行音樂講座 》,(台北:左岸文化,2011.09.01)。
8.清大小紅帽工作群:《校園反性騷擾行動手冊》,臺北:張老師文化,1993。
9. 陳樂融:《我,作詞人 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意叛逆 》,(台北:天下雜
誌﹚。
10.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2000.11 修訂一版。
11.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新北市:巨流,
2012.09)。
12.黃慶萱:《修辭學 》,(台北:三民書局,2000.09.01)。
13.熊儒賢:〈有好歌的時代 全民都是大人物〉:《時代迴音:記憶中的台灣
流行音樂 》,(台北:大塊文化,2015.11.30)。
14.廖輝英:《油麻菜籽》,(台北市:九歌,2011.02)。
15.蔡振家、陳容姍:《聽情歌,我們聽的其實是…》,(台北:城邦文化,
2017.09)。
16.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2000)。
(二)學位論文:
1.朱宜秦:《流行音樂中作詞人性別主體性對作品觀點差異之研究》,台南
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2.01。
2.胡瑤:《當代華語流行歌曲中愛情歌詞的美學研究》,四川師範大學文學
院碩士論文,2007.04.10。
3.黃袖雯:《愛「情歌」‧「愛情歌」-台灣國語流行歌曲(1980-2013)之愛情
書寫研究》,屏東大學教育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3.07。
4.楊媛喬:《2009-2012 年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年度廿大金曲歌詞之隱喻手
法探究--以愛情為主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4.07。
5.鄭淑儀:〈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1992。
6.蕭蘋、蘇振昇:《流行音樂與社會文化的價值:五種理論觀點的詮釋》,
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所碩士論文,1999。
7.謝櫻子:《方文山華語詞作主題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處教
師在職進修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0.10。
二、單篇論文:
(三)期刊論文
1.王柏蓁:〈從流行音樂看台灣的愛情價值觀:1998-2007〉,《網路社會學通
訊》,(2007.12.15):第67期。
2.玄圭:〈張宇、十一郎:我們是一物剋一物的緣分〉,頁18。
3.周美智、鄭掬文:〈《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一份課堂的導讀與整理〉,《南
華大學》。
4.林麗珊:〈女性主義論述〉,《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台北:五南),頁
119-185。
5.施又文:〈三0年代台與愛情流行歌曲的修辭藝術〉,《明道通識論叢》摘要,
頁99。
6.胡又天:〈流行歌曲的定義問題〉,《流行詞話》(2011年9月14),頁4。
7.張玨:〈婦女運動,婦女研究和女性主義〉, (台大婦女研究室):頁4。
8.張璐:〈當代流行歌曲歌詞的形式美〉,《淮北師範大學學報》(2014.04):第
35卷第2期,頁165—167。
9.張艷玲、趙曼:〈流行歌曲中的辭格運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9):第5卷第3期,頁64—67。
10.許雅惠︰〈婦女福利新思維:女性主義、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頁1-40。
11.陳東原:〈中國的女子教育-過去的歷史與現在的觀點〉,《中國婦女史論
集續集》,《香港浸會學報》第11卷(1984)。
12.陳富容:〈現代華語流行歌詞格律初探〉,《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11年6
月):第22期,頁75—100。
13.陸正蘭:〈流行歌曲中意象符號的性別使用差異〉,《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13):第6期,頁201—204。
14.程曼:〈流行歌曲歌詞中語氣詞的使用探析-1987年與2007年的抽樣比較
研究〉,《皖西學院學報》(2008.08):第24卷第4期,頁122—124。
15.覃生平:〈流行歌曲歌詞美學初探〉,《北方音樂》(2010):第12期,頁29。
16潘雪兒:〈現代華語流行歌詞中的氣氛美學 ——以中文系詞人(新加坡)
梁文福、(臺灣)吳青峰作品為例〉,《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2015.06):
第30期,頁 137—164。
17.蔣全海:〈歌詞創作與民眾-時代情緒〉,《常州工學院學報》(2009年12月):
第27卷 第6期,頁47。
18.蕭昭君:〈性別權力與校園性騷擾〉,收入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
向度與臺灣社會》第二版,(新北市:巨流圖書出版,2012年9月),頁
164-185。
19.蘇金輝:〈從古典到流行:論音樂中女性角色之變化〉,《通識學刊:理念
與實務》(2014.12):第3期,頁43—68。
20.蘇郁惠:<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
教育研究》第九期, 台北:藝術教育研究顧問委員會,2005,頁1-32。
(四)研討會論文:
1. 許幸瑜:《以報導期刊看 80 年代女權運動之發展及影響》,銘傳大學應用
中國文學系(所)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2015.03.31。
三、網站
1.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2015年8月4日)。
2.參見蕭采薇:<有一種愛情叫作張宇十一郎>,《娛樂星光雲》,2014年5
月5日。
http://star.ettoday.net/news/353841。
3.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acMD-kYbIqH0H7qgzUBpj_QZRN56jOx6djZHEpMP_jDHfVNZ0DF
KUJqUAZITg6DgV8hE44ClFIewqEN6CnyGa
4.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2060165.htm?fromtitle=%E5%8D%81%E4%B8%80%E9%83%8E&fromid
=10182289&type=syn
5. 劉倩:〈張宇小好男人〉,2012年2月,P201。
6. 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TAVIS.TW:〈台灣=華語音樂流行中心?困境剖析
與未來展望〉,2013年5月29日,https:// tw.streetvoice.com/svmusic/articles/1483425/
7.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F%AF%E8%AA%9E%E6%B5%81%E8%A1%8C%E9%9F%B3%E6%A8%82#1990.E5.B9.B4.E4.BB.A3.EF.BC.9A.E5.A4.A7.E8.9E.8D.E5.90.88
8.中國評論新聞網:〈正在消失的風景 台灣民歌餐廳難覓蹤影〉,《人民日報》
(2011年7月31日)。 http://hk.crntt.com/doc/1017/8/3/5/101783502.html?coluid=154&kindid=0&docid=101783502&mdate=073021
4419
9.台灣女人:http://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113_40047.html
10.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674491222
11. 魔鏡歌詞網:https://mojim.com/%E4%BD%9C%E8%A9%9E%E5%8D%81%E4%B8%80%E9%83%8E.html?t 4。
12.兒盟調查:3成6偏鄉童放學後在外遊蕩報導:(中央通訊社:2015年12
月21日)https://tw.news.yahoo.com/%E5%85%92%E7%9B%9F%E8%AA%BF%E6%9F%A5-3%E6%88%906%E5%81%8F%E9%84%89%E7%AB%A5%E6%94%BE%E5%AD%B8%E5%BE%8C%E5%9C%A8%E5%A4%96%E9%81
13.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