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筱婷 Hsiao Ting Huang |
---|---|
論文名稱: |
開口式共振腔之特性探討 A Study of the Property of Open Cavities |
指導教授: |
朱國瑞
Kwo Ray Ch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理學院 - 物理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s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4 |
中文關鍵詞: | 開口式 、共振腔 |
外文關鍵詞: | Open, cav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磁旋管中的互作用結構為內壁半徑緩變的波導,其原理是電子束與腔中的電磁波交互作用,電子束將能量給波產生高頻的電磁輻射。開放的結構與封閉的共振腔有不同的物理特性。我們可以發現波在不連續的截面會產生部份反射而共振,部份由開口端傳輸出去。
本篇論文主要討論「以總場能法探討開口式共振腔的特性」,如共振頻率與品質因子(Q值)。我們可以發現,總場能法的計算結果與時域相當一致。頻域的最大場強法在預測共振頻與品質因素時,都有良好的近似;而場能法有更佳的計算結果。
HFSS計算三維空間電磁場非常準確;Cavity與RFS2程式計算時,假設腔體為軸對稱且半徑微弱變化,我們可看做二維的計算。定性上,HFSS與根據(1.5)式之近似假設的程式(Cavity,RFS2)有相似的結果。
最後我們初步討論TE01模式,比較此種高階模式與基本模式TE11模式的不同。
1. K.R.Chu , “Time Domain Analysis of Open Cavity” , Tsing Hua University,Taiwan,R.O.C. (1993).
2. C.L.Hung , “A Study of Open-End Cavities and Ultra High Gain Gyrotron Traveling Wave Amplifier” ,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sing Hua University.
3. J.D. Jackson ,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ohn Wiley & Son,Inc. ,p.p.352~372.
4. K.R.Chu , “微波物理與應用”講義, 清大物理系.
5. 蔡頤錦 , “儲存環共振腔高次模抑制研究 ”清大物理系博士論文。
6. Q.F.Li, K.R.Chu , “Analysis Of Open Resonat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Millimeter Waves. Vol.3 No.5,1982.
7. S.N.Vlasov, G.M. Zhislin, I. M:Orlova, M. I. Petelin, G.G. and Rogacheva, “Irregular Waveguide as Open Resonator,” Radio Phys. And Quantum Electronics,vol. 12,pp.972-978, 1969.
8. Collin , “Foundations for Microwave Engineering” , 2nd ed., Sec. 3-5.
9. 吳志文 , ”開口共振腔之特性探討” , 清大物理系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