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筱帆
論文名稱: 存在的真實樣貌:一個新手教師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
指導教授: 成虹飛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敘說研究新手教師弱勢學生
外文關鍵詞: novice teacher, narrative inquir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我與孩子們共同學習的故事。
    我帶著自認失敗與困惑的經驗進入研究所就讀,準備學習怎麼樣當一個好老師。以一個新手教師的身份在不同的場域中穿梭陪伴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經歷面對孩子的家庭、學習、成績、個性表現的挫折,竟然也同時翻滾著生命裡的回憶,拚湊出我面對生存的樣貌及理解孩子的能力。
    原來每個人具備的環境條件與必須經歷的挫折、困難都是生命中襯托的背景,而最困難的是面對自己。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特別的,接納自己真實的樣貌、肯定自己就是自在。


    This is the story about a novice teacher and her students.
    I brought the past experience which was defeated and puzzled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and learn how to be a good teacher. As a novice teacher , I tried to accompanies with students learning in different kind of field.
    In the process, I must face the setback from children’s family, the study, the grades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 By means of composing the thesis, unexpectedly also tumbles in the past decades memory. I struggle to recover the reality of existence and another direction to understand children.

    Originally, each person has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variety of difficulties, frustration are the course of life journey. What is most difficult to face yourself.
    It has been my belief that everyone come to the world is special. I take seriously identity those events influencing me and expect the thesis can give people with similar plight strength to keep going.

    目 錄 第一章 源起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為何走進敘說團隊? 4 第三節 論文安排次序用意 7 第四節 未來 8 第二章 細數重要生命經驗 10 第一節 陰暗的大學生活 10 壹、很帥的學長學弟 13 貳、觀護所實習生涯 16 第二節 成為研究生 18 壹、照顧自己的需求 19 貳、反省自身的教師角色 22 參、被孩子打敗的新手教師 25 第三節 藉由繪本重新探索教師路途 31 壹、和平國小繪本社團 32 貳、竹大教育夢工廠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敘說研究方法 51 第三節 尋找論文場域的過程 56 第四節 場域基本資料與進程 59 壹、場域基本資料 59 貳、教學過程概述 60 第四章 前進教學場域 63 第一節 仁德中心教學過程 63 壹、三個孩子的不同樣貌 63 貳、使用教學策略 71 參、不知如何面對的挫折 76 肆、教師角色與立場 88 伍、下學期想不想繼續來上課輔? 97 第二節 友愛國小課輔班教學過程 99 壹、繪本說故事 99 貳、複雜多變的孩子樣貌 103 參、教師樣貌 112 肆、支持的力量 123 第五章 真實的樣貌? 125 第一節 教師樣貌 126 第二節 真實的自我 130 壹、生命經驗 130 貳、陪伴的力量 135 參、真實的自我樣貌與陪伴關連 142 第三節 現在進行式 143 參考文獻 147

    參考文獻
    朱少麟(1996)。傷心咖啡店之歌。台北:九歌文化出版社。
    丘可慧、郭恩惠譯(2000)。你很特別(注音版)。陸可鐸(MAX.LUCADO)著。台北:道聲出版社。
    林芳萍譯(2000)。小蠑螈,睡那裡?Anne Mazer文,Steve Johnson & Lou Fancher圖。台北:和英出版社。
    賀道蓉譯(2003)。一條紅線。白蒂.米勒(Brite Muller)著。台北:上堤文化有限公司。
    大衛.威斯納(2000)。七號夢工廠。台北:格林文化出版社。
    葉慧芳譯(2004)。小羊的寵物。波伊(Kirsten Boie)文,威希特(Philip Waechter)圖。台北:格林出版社。
    栗筱雯譯(2004)Mitch Albom著。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謝臥龍策畫主編(2004)。質性研究。王雅各、盧蕙馨、范麗娟、成虹飛、顧瑜君、吳天泰、蔡篤堅、魏惠娟、謝臥龍、駱慧文等十人著。台北:心理出版社。
    楊中芳(2001)。如何理解中國人。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芝安(1998)面具後的臉孔。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雅玲(1998)圓一個另類教學的夢:我陪一個學習困難學生成長的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雅雯(2004)回家-一個助人專業學習者的生命敘說與主體實踐歷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徐苡瑄(2004)大黃蜂習飛旅程---透過協同戲劇教學追尋自信的敘說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燕屏(2005)迎戰社會建構的卑微:從看見自我到理解他人。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桂華(2006)是「星店」還是「皇后」?-我們與低年級低學習成就學童的共讀行動敘說。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花蓮市。
    楊惠婷(2007)從陪伴中體認「互為主體」:我與兩位家庭背景懸殊小男孩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翁開誠(2002)覺醒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期,p.45頁。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期,p.55-72頁。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期,p.73-114頁。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製作,莊妙慈導演(2006)。勞動爸爸與勞動媽媽【影片】。(取自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4號3樓)
    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2006)。拉開勞動家庭內外疊影:勞動爸爸與勞動媽媽(文本)。發表於「鏡中人生:校園內外C.P.T」教育紀錄片映演系列《新竹區》。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