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筱婷 |
---|---|
論文名稱: |
〈姜紹祖抗日歌〉研究 |
指導教授: | 范文芳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姜紹祖 、抗日 、歌謠 、客家文化 、客家民間文學 |
外文關鍵詞: | Jiang Shaozu, against Japan, ballad, Hakka culture, Hakka folk literatur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以〈姜紹祖抗日歌〉為研究主題,論文分為五章。
第一章為緒論,包括研究動機與目的、名詞釋義、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姜紹祖抗日歌〉的創作背景,從抗日歷史的背景、移墾社會的背景、創作者的背景等三方面來探討〈姜紹祖抗日歌〉的時代背景。
第三章為〈姜紹祖抗日歌〉反映的文化內涵,從歌詞的內容來瞭解當時客家族群在生活層面、社會層面表現出的文化內涵。
第四章為〈姜紹祖抗日歌〉的語言研究,進行各種版本的比較,再探討〈姜紹祖抗日歌〉呈現的客語語法及修辭。
第五章為結論,歸納前面篇章,論述〈姜紹祖抗日歌〉的價值與意義。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 in the following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describing the research motive and purposes, definitions ,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Chapter 2 Composition Background of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 we discuss from three parts ,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gainst Japan, the background of relocates people who reclaimed the wasteland of the country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oser.
Chapter 3 Cultural Context Reflected by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discussing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Hakka in living aspects and social aspects from the content of lyrics.
Chapter 4 Linguistics Study on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comparing the different edition with those used in the earlier visions, discussing the Hakka grammar and rhetoric that conveyed within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Chapter 5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discussions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and exploring the meanings of “The song of against Japan by Jiang Shaozu” and its value.
一、專書
李獻璋1936《台灣民間文學集》,台北:龍文出版社。
黃旺成纂修 1957《臺灣省新竹縣志稿》,新竹縣文獻委員會。
藍鼎元1958《平臺記略》,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羅惇融、俞明震、吳德功1959《割臺三記》,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棄生1959《瀛海偕亡記》,台灣文獻叢刊,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羅香林1977《粵東之風》,台北:東方文化出版社。
鍾肇政1977《丹心耿耿屬私人-姜紹祖傳》。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連橫1977《臺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謝雲飛1978《文學與音律》,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
陳運棟1979〈客家婦女的言論〉《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社。
楊兆禎1982《台灣客家系民歌》,台北:百科文化出版社。
葉振輝1985《清季臺灣開埠之研究》,台北:自版。
羅肇錦1985《客話語法》,台北:學生書局,頁303。
台灣慣習研究會原著1986《台灣慣習記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
陳運棟1989《台灣的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
黃榮洛1991《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黃榮洛1991《渡台悲歌》,台北:台原出板社。
姚一葦1992《詩學箋註》,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何映春1992《山歌.版畫》,苗栗:臺灣客家中原週刊社。
連橫1992《台灣通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秀政1992《台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南天書局,
賴碧霞1993《台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出版社。
林世明1993《清代鄉團之研究》 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黃昭堂1993《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林百川、林學源1993《樹杞林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丁光玲1994《清代台灣義民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黃秀政1995《臺灣史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古野直也,謝森賢譯1995《臺灣代誌》(上),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堂錡1996《從黃遵憲到白馬湖》,台北:正中書局。
羅肇錦1996《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藝術文化基金會。
劉善群1997《客家禮俗》,福建教育出版社。
何石松1997〈客語中的經典雅言初探〉《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五期。
黃恒秋(黃子堯)1998《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台北縣: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頁。
王曉波1998《新編台胞抗日文獻選》,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林柏燕1998《新埔鎮史》,新竹:新埔鎮公所。
楊政男等編撰1998《客話字音詞典》,台北:台灣書店。
廖一瑾1998《臺灣詩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江運貴1998《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
謝宜文、吳榮順1999《客家山歌》,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張裕宏校注1999,《臺省民主歌》,台北:文鶴出版社。
陳朝龍1999《新竹縣采訪冊》,客莊風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劉還月1999《台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
吳學明2000《大隘地區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吳學明2000《金廣福墾隘研究》(上),新竹:新竹縣文化中心。
劉還月2001《台灣客家族群史》,南投市:台灣文獻委員會。
徐兆泉2001《台灣客家話辭典》,台北:南天出版社。
黃榮洛2002《臺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黃慶萱2002《修辭學》,三民書局。
黃榮洛2002《台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邱春美2003《台灣客家說唱文學傳仔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黃子堯(黃恒秋)2003《客家民間文學》,臺北:客家臺灣文史工作室。
曾永義2003《俗文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黃榮洛2004《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張典婉2004《台灣客家女性》台北市:玉山社。
范明煥2006《新竹地區的人與地》,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島袋完義原著,宋建和譯2006《北埔鄉土誌》,新竹:新竹縣文化局。
房學嘉2006《客家民俗》,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黃運喜2006〈乙未戰爭之新竹戰役〉《寶山鄉志‧歷史篇》,新竹縣寶山鄉公所。
邱春美2007《客家文學導讀》,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李喬2008《情歸大地》,台北:客委會。
二、期刊
陳漢光1952《臺灣風物》〈姜紹祖-臺灣抗日先賢傳略之一〉。臺灣風物雜誌出版社。第二卷三期。頁6。
謝樹新1965《中原文化叢書第一集》,苗栗:中原苗友週刊社。
王隆順1994〈談臺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北:台灣風物雜誌社。
邱春美1996〈客家「姜紹祖抗日歌」探析〉,《大仁學報》第14期。
黃美娥1997〈新竹地區傳統文學史料存佚現況(清代日據時代)〉,《國家圖書館刊》第1期。
何石松1997〈客語中的經典雅言初探〉《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第五期。羅肇錦1999〈客家民間文學的界域:以苗栗地區文學資料為例〉《苗栗文獻第十四期》,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房學嘉 2004〈關於女性在傳統社會中地位的思考-以梅縣客家婦女為例〉《婦女研究論集》,第七期。
〈社論〉《客家雜誌》2008第221期(2008年11月)。
三、論文
卓意雯1991《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密察1995「乙未台灣史實探析」《甲午戰爭一百週年紀念學術言討論論文集》,台北:師大歷史研究所。
吳毓琪1998《台灣南社研究》,成功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第四章第一節。
羅肇錦2002〈民間文學的選項與客家〉《第二屆客家文學研討會論文》,苗栗:苗栗縣文化局。
曾學奎2003《臺灣客家〈渡台悲歌〉研究》,新竹教育大學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何美慧2004《大隘地區之文學研究》,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客家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6,國立中央大學客語所編印。
張素芬2006《北埔姜家女性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怡方2008《臺灣客家傳仔陳白筆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菊芳2008《客家抄本〈渡台悲歌〉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
薛雲峰2008《臺灣客家史觀:以義民與1895乙未抗日戰爭為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客語信望愛學術論壇》http://hakkatl.fhl.net/HakngiLuntham/HakngiLuntham26.html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http://twblg.dict.edu.tw/tw/index.htm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http://hakka.dict.edu.tw/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1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