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葉思萍
Yeh Ssu-Ping
論文名稱: 在學習能力等同的前提下,北京、上海與我國學童數學成就之比較---以應用題為例
Comparison in mathematical achievement between Beijing, Shanghai, and Taiwan’s elementary children under the premise that learning ability is equivalent---A study based on application questions
指導教授: 羅昭強
Law Chiu-Keu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數理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5
中文關鍵詞: 應用題數學成就試題反應理論
外文關鍵詞: application questions, math achievement, item response theory(IRT)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北京、上海與我國國小數學教科書之差異為依據,進而探討北京、上海與我國國小學童之數學成就是否存在著差異。研究者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研究樣本為國內同一地理區域之某市及縣作為本研究之樣本縣市,同時,對該樣本進行分層隨機取樣;研究工具則為自編符合研究目的之《應用題問卷》。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一)學童在「簡單型」之能力值為0.1627個logits、「延伸型」為0.3556個logits、而「深入型」則為0.9646個logits;(二)學童在不同「進階層次」的能力值與中間值皆有顯著差異;(三)學童在「延伸型」與「深入型」之等同能力值為0.1158和0.0366個logits,研究者大膽猜測北京、上海國小學童在此兩類「進階層次」的能力值應超越我國國小學童;(四)學童之學習成效同時受「性別」與「情境主題」之交互作用影嚮而有顯著差異;(五)學童推演程度的表現,未因其具備解決簡單型問題能力較高,而得以進行深層推演較為順利。(六)當學童具備解決較複雜題目之能力,卻無法解決相對簡單題目時,多為粗心所致。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mathmetical achievement difference between Beijing, Shanghai and Taiwan elementary children, while exploring the distinction of the math textbooks from these regions.
    Questionnaire survey i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he sampling is from certain city and county of the same region. Meanwhile, the author took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of application qu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I. Children’s competence value at “basic pattern” reads 0.1627 logits; that at “extending pattern” reads 0.3556 logits; that at “advanced pattern” reads 0.9646 logits.
    II. Childre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both competence values and middle values of various advanced levels.
    III. In “extending pattern” and “advanced pattern”, children’s equivalent value reads 0.1158 and 0.0366 logits. Therefore, it is figured out that children from Beijing and Shanghai are superior to Taiwan children in the competence values of advanced level.
    IV. Children’s learning results are interactively affected by genders and situational subjects.
    V. Being capable of solving simple questions does not necessarily cause advanced deducing proceed more smoothly.
    VI. Carelessness is the most reason why the elementary children able to solve more complicated questions cannot do the relatively simple questions right.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各國數學能力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數學課程比較 13 第三節 數學應用題相關研究 16 第四節 IRT理論及其應用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樣本 2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1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33 第五節 研究流程 37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童在不同進階層次之能力值 39 第二節 性別×情境主題 43 第三節 探討學童在各情境主題之推演能力 50 第伍章 建議與結論 第一節 建議 60 第二節 結論 62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啟示 6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64 二 英文部份 65 表目次 表2-1-1:我國國小四年級學生在IEA研究參與之況 10 表2-1-2:TIMSS 2003與TIMSS 2007四年級數學學習成就測驗國際排名 10 表2-1-3:TIMSS 2003與TIMSS 2007四年級數學試題在內容領域所佔比例 11 表2-1-4:PISA2006、PISA2009之學生數學素養國際排名 12 表3-1-1:樣本學校分布位置 26 表3-1-2:研究樣本分布一覽表 27 表3-2-1:研究樣本權值表 30 表3-3-1:《應用題問卷》題型分配表 32 表3-3-2:《應用題問卷》題號編排表 33 表4-1-1:不同進階層次與中間值之差異檢定表 39 表4-1-2:排除難度干擾後之等同能力值 41 表4-1-3:原能力與等同能力之檢定摘要表 42 表4-2-1:性別與情境主題一獨立一相依因子變異數分析之摘要表 44 表4-2-2:情境主題在性別單純主要效果檢定結果的變異數分析 45 表4-2-3:男學童在各情境主題表現之事後比較檢定表 46 表4-2-4:女學童在各情境主題表現之事後比較檢定表 46 表4-2-5:性別在情境主題單純主要效果檢定結果的變異數分析 47 表4-2-6:各情境主題受到性別之影響 48 表4-3-1:平均問題在簡單型與延伸型之交叉表 50 表4-3-2:盈虧問題在簡單型與延伸型之交叉表 52 表4-3-3:相遇問題在簡單型與延伸型之交叉表 54 表4-3-4:行程問題在簡單型與延伸型之交叉表 55 表4-3-5:年齡問題在簡單型與延伸型之交叉表 56 圖目次 圖3-2-1:研究設計流程圖 27 圖3-5-1: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 37 圖4-2-1:性別和情境主題交互作用圖 44 圖4-3-1:平均問題(簡單型)之學童作答範例一 51 圖4-3-2:平均問題(簡單型)之學童作答範例二 51 圖4-3-3:盈虧問題(簡單型)之學生作答範例一 53 圖4-3-4:盈虧問題(簡單型)之學生作答範例二 53 圖4-3-5:年齡問題(簡單型)之學生作答範例一 57 圖4-3-5:年齡問題(簡單型)之學生作答範例二 57

    一 中文部份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羅昭強(2008)。教育統計講義SPSS12.0版。未出版。
    王保進(民94)。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2009)。試題反應理論及其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一)。研習資訊。第8卷,第6期,13-18頁。
    林宜臻 林淅昇(民96)。數學教育改革之檢討、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研習資訊。第24卷,第4期,103-114頁。
    張秋男(主編)(2005)。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技教育中心。
    袁子文(2011)北京、上海與我國數學教科書之比較。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美如(民96)。中國、香港、台灣國小數學教科書幾何教材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于婷(民96)。中國、香港、台灣國小數學教科書代數教材之內容分析。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倩萍(民92)從真實情境觀點探討學生之解題表現。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立倫(民89)兒童解答數學文字題的認知歷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佳寧(民89)國小數學學習障礙學生解題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二 英文部份
    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 (1995). Item Response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Norwell MA: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Baker, Frank (2001). The Basic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ERIC Clearinghouse o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D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http://nces.ed.gov/timss/)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http://www.oecd.org)
    Australia government (2005). About Australia. Retrieved May 27, 2006, from (http://www.austrlia.gov.au/about-australia)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