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佳吟
論文名稱: 字族文識字策略之電腦融入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之成效
The Effects of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ies under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on Pupil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指導教授: 孫淑柔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特殊教育學系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7
中文關鍵詞: 字族文識字策略輕度智能障礙電腦融入教學
外文關鍵詞: radical-group-tex, word recognition strategy,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tegration with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字族文識字策略之電腦融入教學,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整體以及各分測驗「看義選字」、「看字選音」、「看詞選字」、「句脈選字」中的識字成效。研究採單一受試法之撤回實驗設計,實驗程序為A-B-A’,自變項為字族文識字策略之電腦融入教學,依變項為受試者在「識字成效測驗」表現的學習立即效果與保留效果。針對三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六週實驗教學,並加以評量,以瞭解教學是否有立即成效和保留成效。資料處理使用視覺分析表與C統計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綜合如下:
    一、三名受試的整體識字能力具有立即成效
    二、三名受試的整體識字能力具有保留效果
    三、三名受試在「看義選字」、「看詞選字」和「句脈選字」能力具有立即成效和保留成效
    四、受試甲、乙均在「看字選音」能力具有立即成效和保留成效,而受試丙經過教學後,未具立即成效和保留成效。


    The research is to experiment the word recognition effects of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with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on pupil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the entirety of instruction is divided into “select words by meaning”、” select pronunciations by words”、”select words by phrases” and “select words by context”. The withdrawal design of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A-B-A’) was adopted in this research.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the radical-group-text teaching strategies integrated with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are the effects of immediate word recognition and retaining after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take "Word Recognition Exam”. To give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on 3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Mil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for 6 weeks and make an evaluation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The data-processing procedures adopt the visual analysis and the simplified time-series analysis.
    The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is as below:
    1.All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have immediate improvements on word recongnition.
    2.All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have retaining effects on word recongnition.
    3.All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have immediate improvements and retaining effetcs after taking the following exams “select words by meaning”、"select words by phrases” and “select words by context”.
    4.The subject A and B of the research have immediate improvements and retaining effetcs after taking the exam ”select pronunciations by words”, and subject C does not have immediate improvements and retaining effetcs without the instruction.

    目次……………………………………………………I 表次……………………………………………………Ⅳ 圖次……………………………………………………Ⅵ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智能障礙兒童之定義及學習特質……………9 第二節 智能障礙兒童識字教學……………………15 第三節 字族文識字策略的理論及相關研究………27 第四節 特殊教育電腦融入教學……………………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研究設計……………………………………39 第二節 研究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44 第四節 教學設計……………………………………48 第五節 研究程序……………………………………51 第六節 資料處理……………………………………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9 第一節 「看義選字」學習成效之分析……………59 第二節 「看字選音」學習成效之分析……………66 第三節 「看詞選字」學習成效之分析……………72 第四節 「句脈選字」學習成效之分析……………79 第五節 「整體識字」學習成效之分析……………86 第六節 綜合討論……………………………………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7 第一節 結論…………………………………………97 第二節 建議…………………………………………99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102 英文部份……………………………………………………112 附錄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114 附錄二 識字前測評量表……………………………115 附錄三 識字前測紀錄紙……………………………117 附錄四 教師生字篩選評分表………………………118 附錄五 專家字頻篩字表……………………………119 附錄六 教師語詞課文建議表………………………124 附錄七 篩詞課文修正表……………………………127 附錄八 實驗字之字音、字義、詞語、詞義表……131 附錄九 識字成效測驗………………………………133 附錄十 教學flash說明……………………………134 附錄十一 識字成效測驗紀錄表………………………146 附錄十二 評分一致檢核表……………………………147

    毛連塭(1999)。特殊兒童教學法。台北市:心理。
    王文科主編(2000)。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心理。
    王寀蕙(2002)。國小教師電腦融入教學素養及其專業成長活動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惠君(2003)。部件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張畫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瓊珠(2005)。高頻部首、部件識字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讀寫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95-124。
    王瓊珠、洪儷瑜、陳秀芬(2007)。低識字能力學生識字量發展之研究—馬太效應之可能表現。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3),1-16。
    史惠方(2007)。精緻化識字策略對五年級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經明(1995)。閱讀障礙與電腦輔助教學。特殊教育復健學報,4,153-161。
    朱經明(1997)。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台北:五南。
    行政院衛生署身心障礙等級(2006)。中華民國97年7月1日行政院衛生署衛署照字第09728/00153號公告修正。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吳東光、孟瑛如(2007)。資訊科技輔助特教診斷暨支援特教行政與教學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205-226。
    吳建德(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輔以字族文圖片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未出版,花蓮。
    吳惠如(2004)。基本識字教材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及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雅琪(2004)。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慧聆(2005)。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呂美娟(1998)。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宋沂蓁(2008)。圖片刺激褪除策略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常見字詞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允文(2008)。刺激褪除策略結合文字象形化圖片之電腦多媒體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品蓓(2002)。電腦化教學對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俊仁(1999)。聲韻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翠玲(2008)。特殊教育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杜晉秀(2004)。字族文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沈孟宏(2004)。網際網路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重度自閉症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內政部(2009)。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孟瑛如(1999)。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市:五南。
    孟瑛如、張淑蘋(2003)。資源班語文教學—有趣的識字教學設計,國教世紀207,31-207。
    孟瑛如、張淑蘋、鍾曉芬、邱佳寧(2003)資源班語文科教學設計—拼音、識字、寫作,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26-37。
    宛士奇(1994)。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的特點。中國教育學刊,4,20-23。
    林育毅、王明泉(2007)。國小階段識字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以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為例。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9,9-27。林怡妏(2007)。多媒體教學對學習障礙兒童集中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尚慧(2004)。多媒體影像提示延宕策略對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欣宜(2008)。時間延宕策略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學習功能性詞彙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玫君(2005)。基本字結合不同寫字策略對國小中年級識字障礙學生國字讀寫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婉瑜(2006)。兒歌綜合字卡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兒童認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堤塘(2006)。綜合基本字帶字與部件識字教學法對閱讀困難學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惠芬(2006)。智能障礙者教育。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7-161)。台北市:五南。
    林麗玉(2009)。刺激褪除策略結合數位科技輔具教學系統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字彙學習之成效。國立台南大學,輔助科技研究所,未出版,台中。
    邱上真(2004)。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市:心理。
    邱佩瑜(2007)。字族文識字策略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明秀(2003)。中文部首分色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
    柯華葳(1991)。中文字的閱讀。華文世界,62,121-131。
    柯華葳(1991-1992)。台灣地區閱讀研究文獻回顧。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31-76。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柯華葳、李俊仁(1999)閱讀困難的理論架構及驗證。載於柯華葳、洪麗軒編:學童閱讀困難的鑑定與診斷研討會文集,114-127。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柯華葳、游婷雅譯(2001)。踏出閱讀的第一步(M. Susan Burns, Peg Griffin, and Catherine E. Snow,NRC)。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洪儷瑜(2002)。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三年綜貫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1-26。
    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李瑩玓、陳慶順(2003)。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洪儷瑜、黃冠穎(2006)。兩種取向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語文低成就學生之成效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42-71。
    胡永崇(2002)。學習障礙學生之識字教學。屏師特殊教育,3,17-24。
    胡志偉、顏乃欣(1995)。閱讀中文的心理歷程:80年代的回顧與展望。曾至朗(主編),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77-124。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孫宛芝(2004)。基本字帶字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成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享良(2007)。修訂中華適應行為量表。台北市:教育部。
    秦麗花(2000)。文字連環炮。高雄市:高雄復文。
    翁新惠(2007)。字族文電腦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崔巒(2000)。介紹中國大陸幾種成功的識字教學方法。中國課程教材研究所全美中文教師學會2000年年會書面發文。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玲華(2009)。部件精緻化識字策略對國小五年及識字低成就學生識字能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學習領域。中華民國95年5月24日台國(二)字第0950075748B號。
    教育部(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中華民國95年9月29日修正。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08)。97學年度一般學校各縣市特教類別學生數統計(身障)。2008年9月29日。取自http://www.set.edu.tw/spcs2003/STA2/frame_print.asp?filename=stuA_city_spckind_B/stuA_city_spckind_B_20080528.asp
    許巧宜(2006)。直接教學法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家綺(2008)。基本字帶字教學法與一般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即是字困難兒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嘉芳(2000)。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材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嘉璐(1995)。漢字結構的規律性與小學識字教學-兼評幾種小學識字法。第一屆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教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01-411。台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
    郭為藩(2002)。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郭紅伶(2001)。「相似字」與「非相似字」認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低年級認字困難學生學習生字成效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芬(1998):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芬、洪儷瑜、陳慶順(2008)。國小一至三年級讀寫字困難學童基本字讀寫能力之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2,31-60。
    陳佳伶(2004)。幼教老師之電腦素養與電腦使用現況分析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園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宜芬(2006)。幼兒教師電腦融入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東甫(2008)。電腦語音文字同步系統結合重複閱讀教學對識字困難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榮華(1997)。WISC-III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中文版)指導手冊。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曾志朗(1991)。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沉思。輯於楊中芳、高尚仁(主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540-582。台北:遠流。
    曾建章(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於啟智教育上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83,22-30。
    游淑媛(2007)。增進國小智能障礙學生識字量的教學應用實例。國小特殊教育,44,56-64。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
    馮永敏(2008)。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識字寫字的教學策略。國教新知,55(1),3-18。
    黃沛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樂學。
    黃秀霜(1999)。中文年級認字量表。臺北市:教育部特教小組。
    黃幸雯(2008)。以圖文大師動畫語音軟體探討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功能性字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婉清、葉毓貞、邱惠姿(2009)。不同識字教學法對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之探討。特教園丁,24(3),22-26。
    黃道賢(2003)。增進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塗秋薇(2006)。部首帶字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成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秀鳳(2009)。多媒體字源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溫瓊怡(2003)。電腦多媒體漢字部件教學系統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萬雲英(1991)。兒童學習漢字的心理特點與教學。載於楊中芳、高尚仁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403-448。台北:遠流。
    葉淑欣(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裘錫圭(1995)。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
    廖彩萍(2007)。單字呈現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及以文帶字的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欣惠(2009)。字族文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生字學習成效之探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駿畿(2008)。漢字部件併詞彙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蔡富有(1996)。小學識字教學理論探微。語言文字應用,20,55-60。
    鄭昭明(1991)。漢字認知的歷程。中華心理學刊,23(2),137-153。
    鄭昭明、陳學志(1991)。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華文世界,62,86-104。
    鄧秀芸(2002)。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盧文偉(2007)。電腦化兒歌識字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盧正體、鄢文俊(1994)。字族文識字教學實驗研究。教育研究,172,49-53。
    盧家宜(2005)。結合以詞帶字、視聽提示、重複練習策略之電腦輔助教學方案對中度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嘉義。
    戴汝潛(2001)。中國內地識字教學。載於謝錫金主編,高效漢字教與學,126-232。香港九龍,青田教育中心。
    薄雯霙(2004)。綜合高效識字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在生字學習成效之探討。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鍾韻珊(2007)。綜合高效識字法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竹佑(2008)。特殊教育教學軟體開發與應用導入開發原碼社群之初探。特殊教育季刊,107,14-22。
    顏龍源(2000)。主題化的電腦融入課程概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32-40。
    魏例欣,譯(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M.D.Roblyer.台北市:高等教育。
    蘇建州(2003)。識字教學原則與方法釋例。國教世紀,205,49-54。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Conners, F. A. (1992).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students with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L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American Journal on mental Retardation, 96(6),577-597.
    Edyburn, D.L, & Gardner, J. E.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Creating Shared Visions.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14(2), 3-1(7)
    Kirk, S. A., Gallagher, J. J., & Anastasiow,N.J.(1997). 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8 ed).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Lews, R. B., & Doorlag, D. H. (1995). Teaching special students in the mainstream. Columbus, Ohio: Prentice-Hall, Inc.
    Mahan, V. (1993). Mnemonics and the learning disabled child.B.C.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17(2),157-16(6)
    Perfetti, C.A.(1992). The representation problem in reading acquisition. In P.B. Gough, L.C. Ehri, & R. Treiman (Eds.) Reading acquisition. Illsdale N:Erlbaum.
    Perfetti, C.A., & Hogaboam, T. ( 1976). Relations between single word decoding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7(9), 461-46.
    Plomp, T., Nieveen, N., & Pelgrum, H. (1996). Curricular aspects of computers in education. Cross National Policies and Practices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9-2(6).
    Ruddell, R., Ruddell, M.R., & Singer, H. (eds.)(1994).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Reading (4th edition). Newark,De: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Taweny, J. W., & Gast, D. L.(1984).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in special education. Columbus, OH:Charles E. Merrill.
    Vanderbeiden,G. C.(1996).Computer access and use by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J.C.Galvin&M.J.Scherer(Eds.), Evaluating,selecting, and using appropriate assistive technology,237-276. Gsithersburg, MD: Aspem Publisher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