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淳怡
HSU, CHUN-YI
論文名稱: 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之社區互動現況研究
A study of community interaction of Taichung city and county Public kindergarten
指導教授: 許玉齡 教授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社區互動幼稚園與社區公立幼稚園幼稚園教師
外文關鍵詞: community interaction,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public kindergartens, kindergarten teacher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對社區互動的看法及社區互動策略之運用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幼稚園教師,在社區互動看法和社區互動策略的差異情形,藉此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公立幼稚園、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的「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與社區互動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為調查對象,共抽取半數的教師為研究樣本,合計回收有效問卷208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相依樣本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進行分析,其結果如下:
    一、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高度同意幼稚園有必要與社區互動且同
    意互動的價值。
    二、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最認同的幼稚園與社區互動困境是「幼
    稚園經費有限,無法給予社區充分協助」。
    三、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因服務年資、幼稚園所在區域等的不同,在幼稚園與社區互動看法有顯著差異,其餘無顯著差異。
    四、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在幼稚園與社區互動策略的運用程度
    屬中等程度,其中以「運用社區資源結合教學」層面運用程度較高,以「彼此了解」層面運用程度較低。
    五、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教師不因職務、服務年資、住家是否在距離
    幼稚園2公里的範圍內、幼稚園班級數、幼稚園教材來源及幼稚園招生情況,在幼稚園與社區互動策略的運用上,無顯著差異。
    最後,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公立幼稚園、教師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viewpoint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upon community interactions, the current practices of community interaction strategies, as well as differentiated viewpoints upon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nd related strategies from kindergarten teachers with variable backgrounds. The study will be used as a reference by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public kindergartens, teachers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ers.
    The study adopts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s and uses as the research tool “The Survey of the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nd the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written by the researcher. The survey focuses on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s of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as subjects. Half of the teachers under survey were extra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re were 208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and one-way MANOV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teacher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highly agreed upon the needs of kindergartens with community interaction and agree upon the value of such interactions.
    The problem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sagreed upon the most by the teacher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n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is the limited budgets in kindergartensand thus insufficient assistance provided to the community.
    The viewpoints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upon 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re different due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the service years and the locations of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Otherwise, they have no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The teacher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have employed the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yinteractions at a middle level. The higher level for such a practiceis the practice of “community resources integrated with education”and the relatively lower level of the practice is “mutual understanding.”
    The teachers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Taichung County and City have no distinctive differences in their practices and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s a result of their job functions, service years,residences within or out of two kilometers from kindergartens, the number of classes, the sourc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enrollment of kindergartens.
    Finally, the study sets forth 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with the inten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public kindergartens, teachers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ers.

    Key words: community interaction, kindergartens and communities, public kindergartens, kindergarten teach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解釋.......................................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幼稚園與社區關係及相關資源....................11 第二節 幼稚園與社區互動及策略........................20 第三節 幼稚園與社區互動的相關研究....................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47 第三節 研究工具......................................51 第四節 實施程序......................................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9 第一節 幼稚園教師對社區互動看法之現況分析............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稚園教師對社區互動看法之差異 分析..........................................74 第三節 幼稚園教師對社區互動策略運用之現況分析........91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幼稚園教師對社區互動策略之差異 分析..........................................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1 第一節 研究建議.....................................114 參考文獻................................................119 一、中文部分........................................119 二、西文部分........................................125 附錄....................................................127 附錄一 幼稚園與社區互動訪談大綱.....................127 附錄二 幼稚園與社區互動訪談紀錄.....................129 附錄三 專家審查內容效度問卷填答說明.................135 附錄四 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與社區互動之專家審查內容 效度問卷......................................137 附錄五 台中縣、市公立幼稚園與社區互動之調查研究......143 附錄六 開放性問答....................................149

    一、中文部份
    古秋平(2003)。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
    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白安平(2006)。大學與社區互動之研究—以逢甲大學為例。私立逢
    甲大學公共政策所,未出版,台中市。
    池易釧(2002)。基隆市高中職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
    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中縣幼兒教育資源中心(2009)。幼稚園概況表。2009年11月28日,
    取自
    http://kidedu.tcc.edu.tw/kindergarten.asp
    台中市幼兒教育資訊網(2009)。幼稚園資訊。2009年11月28日,
    取自
    http://140.128.205.10/
    全國幼教資訊網(2009)。幼稚園概況表。2009年11月28日,取自
    http://www.ece.moe.edu.tw/index_home.asp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09年11月12日,取自
    http://www.sinica.edu.tw/info/edu-reform/farea2/#all
    朱慧清(2008)。揮灑學校社區之間的那道彩虹~一所原住民小學的個
    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班,未出
    版,花蓮縣。
    沈 琪(2007)。台北市幼稚園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月貞(2009)。中部地區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私立中台
    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永霑(2004)。學校運用社區學習資源態度與現況之研究 -- 以淡水
    地區學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建興(1996)。學校應成為社區文化保壘。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
    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雅婷(2007)。台北縣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進行學校本位課程教學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李榮樹(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9)。SPSS操作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
    教育研究集刊,47,185~214。
    宋鎮照(1997)。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林明地(1999a)。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研究與實際:對教育改革的啟
    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林明地(1999b)。學校與社區關係。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
    黃乃榮、楊振昇合著:教育行政。高雄市:麗文。
    林明地(2002a)。學校社區化在理念與實踐上的發展趨勢。教育資料
    集刊,27,259-280。
    林明地(2002b)。學校與社區關係。台北市:五南。
    林泊佑(1994)。國民小學公共關係與組織效能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秀芬(2004)。應用社區文化的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市。
    林秀慧(1993)。台中市交通便捷的新興社區資源規劃。社教雙月刊,
    57,16-17。
    林振春(1988)。利用學校資源參與社區發展工作。台北:中華民國社
    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林振春(2002)。從社區教育理論談學校社區化策略。教育資料集刊,
    27,45-61。
    林清江(1972)。社會教育學。台北市:台灣書店。
    林清達(1995)。花蓮縣國小校長對學校與社區互動之角色期望與實際
    參與狀況之研究。花蓮師範學報,5,1-46。
    林清達(2003)。教育改革時代的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花蓮師院學
    報,16,135-158。
    林勝義(1995)。學校辦理社會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
    林慶和(2008)。國小與社區合作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東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
    林聰明(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動學校社區化成效、困境及因應策
    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教育行
    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鴻儒(2003)。建立學校與社區關係互動策略。南港高工學報,21,
    25+27+29-48。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市:雙葉書
    廊。
    邱婉麗(2003)。學校與社區資源互享互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邱瑜瑾、邱志鵬(1994)。如何整合社區內各機構、企業團體、學校
    等參與社區發展工作-以台中市工業區為研究之個案。靜宜人文
    學報,6,39-82。
    胡邦欣(2000)。學校與家長的互動關係:一位原住民女校長的理念與
    策略。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
    蓮縣。
    姚佳君(2004)。高屏地區音樂教師社區資源運用之調查。屏東教育大
    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縣。
    高淑美(2002)。社區群組夥伴與學校合作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市公館
    國小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21,78-85。
    高碧瑤(2006)。社區觀光資源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探究—以彰化地區
    為例。私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倪國寶(2004)。台北市國小教師運用社區資源進行鄉土教學之調查
    研究。台北市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陳月珠(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的學校與社區關係之研究。國立
    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良傑(2003)。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個社區為
    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美君(2009)。臺北市幼稚園教育人員運用社區資源之調查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市:五南。
    陳國軒(2004)。國立高級中等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陳裕葶(2006)。國小三年級學童對校園裝飾看法之研究~以台中市D
    國小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
    義市。
    陳慧玲(1990)。國民小學推展學校公共關係之理論與實務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幸愉(1994)。國民小學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美珍(2004)。學校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大園鄉四所中小學為
    例。私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縣。
    張揚興(2004)。大學與社區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元智大學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市。
    張碩玲(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尤姿(2009)。幼稚園社區融合主題教學歷程與多元評量之探究。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市。
    莊美玲(2008)。山上迷你小學透過與社區互動經營學校特色之行動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可欣(2007)。促進鄉村學校與社區之夥伴關係以邁向永續發展之行
    動研究—以台東縣利吉和富源社區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
      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明忠(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資源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黃美香(2006)。高雄縣市公私立幼稚園家長參與班級活動之調查研究
    究。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淑卿(2006)。國民小學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之個案研究。國立台中
    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雯琳(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決定的個案研究:以一所「學校
    社區化」之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義良(2002)。學校與社區資源的合作教學模式探討。學校行
    政,21,64-77。
    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
    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

    湯梅英(1997)。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雙
    月刊,15,2-8。
    游秀蘭(2005)。苗栗縣南庄鄉國民小學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單文經(2002)。強化學校與社區關係、增進學生學習機會--美國的作
      法。教育資料集刊,27,191-209。
    曾兆興(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運用社區教學資源之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市。
    楊如晶(1993)。台北縣市國民中學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詹棟樑(1995)。學校社區化的兒童教育功能。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
    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
    蓋浙生(2002)。教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師大書苑。
    劉貞蘭、許添明(1999)。原住民學校與社區結合之困境。花蓮師院學
    報,9,285-306。
    劉倖君(2004)。以社區資源進行環境教育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行動研
    究-以南投縣鹿谷鄉鳳凰國小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耿銘(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社區資源平台之需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市。
    劉詩燕(2008)。幼稚園教師實施社區資源融入教學之經驗--以彰化縣
    五位公立幼稚園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燕雯(2005)。社區資源融入幼稚園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國
    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縣。
    蔡明錡(2006)。台南市國民小學學校社區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
    義縣。
    蔡瑞榮(1995)。「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與作法。載於中
    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學校社區化。台北:師大書苑。
    蔡維哲(2008)。國民小學與社區優質互動之策略分析。國立雲林科技
    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鄭熙彥(1994)。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市:復文。
    賴彥玲(2009)。花蓮縣幼稚園教師運用社區資源之研究。國立花蓮教
    育大學幼兒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賴益進(2005)。台灣省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公共關係之調查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市。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市:五南。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明昆(2004)。幼稚園與社區融合主題教學研究。幼兒教育年
    刊,1,61-98。
    謝明昆(2009)。主題開放教學¬-孩子與社區融合的課程與教學。台北
    市:華藤。
    鍾祁芳(2008)。雲嘉南地區國民小學社區資源應用與學校效能之研
      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簡宗堯(2006)。金門縣國小教師對學校運用社區資源意見之研究。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市。

    二、西文部份
    Bagin, D.,& Gallagher, D.R. (2001). Th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7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Gestwicki Carol (2007).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lations (6th ed.). Clifton Park, NY: Thomson Delmar Learning.
    Calderwood, P. (2000). Learning community: Finding common ground in difference.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i Benedetto,Romeo;Wilson,Alfred P.(1982).The small school principal and small school community relations. ERIC Clearinghouse on Rural Education and Small Schools Las Cruces NM.
    Holliday, A. E. (1988). In search of an answer: What is school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Of Education Public Relations, 11(2), 12-16.
    Honig,M. I., Kahne, J. K., & McLaughlin, M. W.(2001).
    School-community connections: Strengthening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opportunity to teach. In V.Richardson(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4th ed.). New York: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978-1065.
    James,A.H.,Henry,B.,Craigia,W.A&Onion,C.T.(Eds.)(1989).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