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唐超
TANG, CHAO
論文名稱: 新竹科學園區產業文化經濟價值探討與發展
Cultural Economy Valu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指導教授: 史欽泰
口試委員: 林博文
陳鴻基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5
中文關鍵詞: 新竹科學園區創業指數研究文化經濟學產業文化資產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970年代末,台灣經濟發展產生瓶頸,因此以高科技產業的做為下一波推動經濟的政策下,新竹科學園區蘊育而生。而在成立超過30年的今天,竹科不但已發揮的產業聚落優勢,在全球科技產業價值鏈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持續扮演著台灣經濟的推手;另一方面,經歷過幾波的全球景氣循環與產業興衰,竹科某個層面也代表了台灣經濟轉型成功與失敗的縮影,在這樣的過程中,外界對於新竹區域的印象也已與「科技」二字做連結,以文化經濟學來講,這也代表新竹已被賦予了「科技」的文化象徵意義。
    本論文先以文化經濟學的角度來探討竹科的文化財,探討其發展歷史與產業資產是否已具備文化經濟價值,接著利用香港政府於2005年發佈的《A Study on Creativity Index》文化研究報告中的5C架構,從社會資本、文化資本、人力資本與結構/制度資本等四個構面探討竹科的產業文化資產,並與台灣其他文化建設與活動做對照,分析如何與新竹地區進行有效的價值連結,藉此發揮出實質的文化經濟綜效,產生「創造性的成果」。


    In the late 1970s,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ome slowdown. To enhance next wave economic growth, Taiwan government start development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was build up. Founded more than 30 years in today's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has occupied a critical position in in the global technology industry value chain by clusters advantage. On the other hand, experienced several waves of global economy recycling and industrial prosperity,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also represents the epitome of Taiwa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this process, the impression of Hsinchu area has been linked as "Technology" which also represents Hsinchu has been given of the cultural symbolism.
    In this thesis, Hsinchu Science-Based Industrial Park will analyzed from cultur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to evaluate cultural value from its history and industrial assets. In the next step, "A Study on Creativity Index" cultural studies published by Hong Kong Government in 2005 will be used to analyzed its social capital, cultural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tructural / institutional capital to see if there are any opportunity by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ion to produce the “Outcomes of Creativity”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動機與目的 1-2-1 研究動機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範圍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5C架構 2-1-1 5C架構的發展背景與概念 2-1-2 5C架構的內容與意涵 2-1-2-1 結構/制度資本 2-1-2-2 人力資本 2-1-2-3 社會和文化資本的概念 2-1-3 5C架構在本研究的應用 2-2 文化經濟學 2-2-1 文化資本 2-2-2 文化財 2-2-3 文化發展策略與管理 2-2-4 文化投資 2-3 研究架構 第三章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文化財檢視 3-1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現況 3-2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緣起及其文化歷史價值 3-3 電腦周邊產業發展及其文化社會價值 3-4 半導體產業發展及其文化象徵價值 3-5 竹科的文化財檢視 第四章 竹科文化經濟發展資本檢視 4-1 社會資本檢視竹科文化經濟發展 4-2 結構/制度資本檢視竹科文化經濟發展 4-3 人力資本檢視竹科文化經濟發展 4-4 文化資本檢視竹科文化經濟發展 第五章 結論 5-1 文化發展策略建議 5-2 文化投資建議 5-3 後續研究 參考文獻

    [1] 江季揚(98),台灣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實質與非實質經濟效益評估整合模式之應用 - 以宜蘭酒廠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2] 趙仁志(99),應用經濟附加價值於花蓮觀光糖廠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財務績效評估,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3]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創意指數研究(94) http://www.hab.gov.hk/en/publications_and_press_releases/reports.htm
    [4] 蔡宜珍(100),建構商業生態系統之動態產業分析架構-以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5] 楊式玗(95),新竹科學園區半導體廠商董監經理人之社會網路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6] 王雅恂(92),高科技廠商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興起與發展,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7] 蔡承勳(91),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高科技廠商之演化,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8] 林亭汝(97),新竹科學園區產業群聚因素影響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9] Landry, C (2000) The Creative City: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 London, Earthscan
    [10] Richard Florida(2002),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and Everyday Life.
    [11] Richard Florida and Irene Tinagli.(2004), EUROPE CREATIVE AGE - Creative Class Group
    [12] Robert Putnam(2000),Soci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onsequences
    [13] Pierre Bourdieu(1979), 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e economic world reversed
    [14] Colin Mercer(2002), Towards Cultural Citizenship: Tools for Cultur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
    [15] Scott Lash, John Urry(1994) ,Economies of Signs and Space
    [16] David Throsby, 張維倫等譯(2003),文化經濟學
    [17] Paul du Gay(1997), Cultural Economy: Cultural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Life
    [18] 陳愛珠(86),台灣經濟奇蹟重鎮--台灣矽谷:新竹科學園區,交流。
    [19] 1983年3月15日,聯合報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