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小華 |
---|---|
論文名稱: |
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研究--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
指導教授: | 張全成教授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5 |
中文關鍵詞: | 閱讀教育 、藝術教育 、藝術統整課程 |
外文關鍵詞: | Reading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Integrated Arts Curriculum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研究
-以國小中年級為例
閱讀是兒童學習的關鍵能力,而兒童繪畫教學則是藝術教育的基礎。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研究」,希望瞭解閱讀賞析對國小四年級兒童繪畫創作之影響。
本研究目的有:(一)探討「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實施後,瞭解閱讀教學對兒童在1.內容主題2.構圖組合3.色彩美感4.造形美感5.創造力等五項繪畫能力的影響。(二)探討學生的性別、繪畫程度及語文程度在閱讀導入兒童繪畫創作上的差異。(三)探討「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實施後,對兒童學習興趣的成效。
本研究採準實驗法,實驗組採「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對照組採一般教學法,兩組皆為國小四年級兒童(人數各30人)。研究工具為兒童繪畫評量表及學生學習興趣與意見調查表。
研究發現如下:
一、「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有助於兒童在(一)內容主題(二)構圖組合(三)色彩美感(四)造形美感(五)創造力上等五項繪畫能力。實驗組於教學後,在「內容主題」「構圖組合」「色彩美感」「造形美感」上達顯著差異,但在「創造力」上則未達顯著差異。
二、學生的性別、繪畫程度及語文程度在閱讀導入兒童繪畫創作上的差異。
(一)「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對男、女生的繪畫能力有所助益,對男生成效明顯大於女生。(二)「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對繪畫程度高低分組皆有助益,以低分組進步較大。(三)「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對語文程度高低分組皆有助益,但兩者進步無顯著差異。
三、閱讀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課程的實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字:閱讀教育、藝術教育、藝術統整課程
Abstract
A Case Study of the Influences of Reading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Arts Education in Children's Painting Creation.
Reading is fundamental for children’s learning, and painting is basic for element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reading appreciations integrated arts curriculum to the performance of fourth-grade student’s pain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ere: (1) to analyze the impacts of reading education
on children’s art creation in the dimension of “content topic”, “composition
mix”, “color sense”, “shape sense”, and “creativity” paintings; (2)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by the factors of sex, paint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capability effect reading and children’s painting education; and (3) to evaluate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children’s read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arts curriculum.
This study adopted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with 30 fourth-grad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0 fourth-grade students in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provided by read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and formal education flow is applied to the control group. Instruments developed and applied in this study were children’s painting evaluation sheet and learning opinion sheet.
The results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followings. First, the read appreciation instruction integrated in painting course helps children learning in “content topic”, “composition mix”, “color sense”, “shape sense”, and creativity paintings.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content topic”, “composition mix”, “color sense”, and “shape sense” paintings, but insignificance in creativity painting. Second, the factors of students’ sex, painting ability, and language ability related to children’s performance of painting. (1) Read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arts instructions improves male student’s painting ability better than female student significantly. (2) Read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arts instructions improves enhanced the low-score group painting ability much more than that of a student with high-score group students. (3) Read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arts instructions improves language ability of both high-score and low-score students, and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ird, the survey indicated that read appreciation integrated painting course raises children’s studying interest.
Keyword: Reading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Integrated Arts Curriculum
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編(2008)。閱讀,動起來1---借鏡國際成功經驗,看見孩子微笑閱讀。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編(2008)。閱讀,動起來2---香港閱讀現場,開始一場新的閱讀實驗。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編(2010)。閱讀,動起來3---閱讀力實戰關鍵,回到閱讀核心,提升思考力。台北市:天下出版社。
佀同傑(2002)。透過童詩賞析導入兒童繪畫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容主編(1989)。國語日報字典。台北:國語日報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吳惠娟(2002)。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吳隆榮(1990)。造形與教育。台北-千華。
呂廷和(2007)譯。透過藝術的教育。台北:藝術家。Herbert Read(2007):Education Through Art。
呂燕卿(1976)。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美勞科教學評量及作品評量。新竹:新竹師範學院。
呂燕卿(1985)。三度空間觀察法教學對國小美術資優般的繪畫能力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坤崇、歐慧敏(2000)認識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課程理念。台北:仁林。
李雪莉(2007)。卡住的閱讀—臺灣十年,為何比不上香港四年。台北:天下雜誌386期。
周文敏(2003)。「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山(1983)。葛德納兒童繪畫發展研究與認知發展之探討。當代美勞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清山(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社。
林錦鳳(2006)。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繪畫表現之影響研究。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形式分析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查修傑譯(2006)。未來在等待的人材。台北:大塊文化。Daniel H.Pink(2005) A Whole New Mind.
洪蘭(2005)。理應外合-讓孩子在開放尊重的生活文化中學習。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洪蘭/曾志朗(2006)。見人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台北市:天下遠見。
胡寶林(2004)。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遠流。
胡寶林(2004)。繪畫與視覺想像力。台北:遠流。
張春興(200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凱涵(2006)。合作學習運用在視覺藝術課程對國小低年級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土論文。
張曉琦(2006)。童話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實施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曉琦(2006)。童話融入國小生活課程之實施研究。新竹: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芳菊(2006)。美感教育—健全身心,啟發創造力。台北:天下雜誌,2006年教育專刊。
郭妙芳譯(2006)。飛向閱讀的王國 。台北:阿布拉。Regie Routman(2006):Reading Essentials
陳昭義(2005)。2005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陳朝平/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陳瓊花(2003)。藝術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曾志朗(2008)。閱讀動起來--閱讀,培養創造故事的下一代。台北:天下雜
誌。
黃永武 (2005)。中國詩學設計篇。台北:巨流。
黃椿昇(2001)。藝術導論—談美。台北: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廖玉蕙(2010)。文學盛筵:談閱讀,教寫作。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漢寶德(2006)。漢寶德談藝術教育。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趙惠玲(2004)。美術鑑賞。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趙雲 ( 1997 )。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劉豐榮(2004)。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台營:水牛出版社。
蔡金柱、李叡明譯(1993)。霜田靜志著。兒童畫的心理與教育。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謝正瑜(2005)。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表現影響之研究(以6-9歲兒童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蘇振明(1993)。從小小原始人到達文西:談「統合藝術教育」的理念。國教月刊,40 卷1、2 期,27-37。
蘇振明(2001)。臺灣兒童畫導賞。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蘇振明(2002)。臺灣兒童畫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二、西文書目
Dobbs,S.M.(1998).Learning in and through art:A guide to Disciplin-Based Art Education.LA,California:The Getty Education for the Arts.
Duncum,p.& Bracey,T.(Eds.)(2001).On knowing art and visual culture.New Zealand:Canterbury University Press.
Efland,A.(2002).Art cognition and curriculum:Integration the visual arts in general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
Enisner,E.W.(1972).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New York:Macmillan.
Feldman,E.B.(1996).Philosohpy of art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