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瑞珠 |
---|---|
論文名稱: |
自製樂器在生活課程的應用 |
指導教授: | 陳淑文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環保材料 、創造力 、行動研究 、生活課程 、鑼鼓經 、具體運思期 |
外文關鍵詞: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creativity, action research, life course, gongs and drums through, luck not concrete last issu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在新竹市某國小二年級進行。藉由行動研究來探討驗證,「自製樂器」在生活課程的應用,及學生在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節奏、肢體創造的成效。藉由教學中觀察、記錄、問卷、錄音錄影等方式,蒐集豐富的資料,整理分析,研究發現,並提出建議。
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學生用環保素材創作樂器成效豐富。
二、「自製樂器」應用在生活課程教學的成效
(一)豐富生活課的內容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成果豐碩
(三)啟發多元能力的潛能
(四)增進師生情誼
(五)達到多元評量目的
(六)促進良好的親師關係
三、學生在語言、節奏、肢體創作的學習成效豐富。
(一)從資料分析中得知學生創造力收穫豐碩。
(二)學生的創造力表現與專家的論點相符合。
四、自製樂器應用在基礎音樂戲劇表演上成果豐碩。
五、遭遇的困難
(一)因配合課程所以音樂能力培養的連慣性不足。
(二)學生對旋律樂器製作較困難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進一步提出場地規劃,成立教學團隊,以及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環保材料、創造力、行動研究、生活課程、鑼鼓經、具體運思期
English summary
This research, mainly processed in some second-grade class of primary, not only try to apply DIY instruments to daily life courses but als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tudents’ presenting of rhythm and their creativity of body language through the action research. All data are collected by observing, recording and survey. The analysis of these data will provide some findings and suggestion.
Main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一、Making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by students themselves can result in
great effect.
二、Applying DIY instruments to daily life courses can:
(一)Enrich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二)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greatly.
(三)Inspire students’ potential and plural ability
(四)Promote the friendly feeling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五)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mmenting amount of pluralism
(六)Promote good kissing teacher's relation
三、The study effect that students create in the language , rhythm , limbs is abundant .
(一)Learn from analysis student's creativity is reaped
richly.
(二)Students' creativity displays the argument with the
expert to accord with .
四、The achievement is rich on making the musical instrument by oneself and applying to the drama performance of basic music.
五、 Difficulty meeting
(一)The inertia of connecting that the ability of the
music trains is insufficient to cooperate with course.
(二)It is relatively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make the
musical instrument of the melody
According to this result of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the place to plan further, establish the teaching group, and to the suggestion study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terial , creativity , action research , life course, gongs and drums through, luck not concrete last issu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大英百科全書(1993)。台北市:光復。
中華百科全書(1977)。台北市:台灣書店。
幼獅百科全書(1984)。台北市:幼獅文化。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台北市:五
南。
毛連塭著(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史英等著(1995)。創意教室。台北市:貿元。
台灣開明書店(譯)(1960)田邊尚雄。生活與音樂。台北市:台灣開明書
店。
呂勝瑛 翁淑緣譯(1991)。創造與人生。台北市:遠流。
李哲洋譯 菅原明朗著(1990)。樂器圖解。台北市:大陸書店。
李鍚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李茂興譯(1998)。音樂教育概論。台北市:揚智。
杜 麟(1982)。音樂教學研究。台北市:天同。
杜元載(1955)。杜威教育學說。台北市:復興。
何福田主編(1992)。從學習心理談教學策略。臺中市:國民教育巡迴輔導
團。
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臺灣省政
府教育廳。
吳幸如(2005)。奧福音樂治療再特教領域的應用。奧福教育年刊第七期,
P39-40。
孟筱敏(譯)Nathalie Decorde著(1997)。樂器。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寶山(1989)。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邵義強(譯)(1976)。黑澤隆朝著 。樂理。臺北市:全音。
周逸萍(2004)。卡爾.奧福教育理念發展。奧福教育年刊 第六期,1-13。
洪蘭(譯)(1999)。Robert J. Sternberg, Todd I. Lubart著。在一
窩蜂文化中開拓創造力。臺北市:遠流。
范儉民(1996)。音樂教學法。台北:五南。
胡芝靜譯(1968)。電子樂器設計與製作。台北市:五洲。
徐桂峰(1984)。藝術大辭海。台北市:辭海。
夏林清(譯)(1997)。Herbert Altrichter, Peter Posch,
Bridget Somekh著。行動研究方法導論調/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
市:遠流。
高廣孚(1967)。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
康謳 (1980)。大陸音樂辭典。台北市:大陸書店。
康 謳(1984)。音樂教材教法與實習。台北市:天同。
許常惠(1990)。音樂百科手冊。台北市:全音。
許常惠(1993)。各類樂器與演奏。台北市:旺文社。
陳淑文(2005)。談卡爾.奧福「原始自然型」的教育理念。奧福教育年刊
第七期,79-81。
陳淑文(2005)。輕叩潛在的創造力。美育,148,18-33。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龍安、朱湘吉著(1999)。創造與生活。台中市:五南。
陳龍安(1990)。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心理。
陳友新(1979)。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學法。台北市:樂韻。
陳惠鹷(1989)。成長中的小豆芽。台北市:奧福。
陳惠鹷(1990)。小豆芽的成長。台北市:奧福。
陳瓊森(譯)(1996)。Howard Gardner著。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台
北市:信誼。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壬來(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臺北縣:桂冠。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光雄(1990)。教學理論。高雄市。復文。
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主編。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市:心理。
黃光雄、簡茂發編(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經良譯(1986)。大濱一之著。科學常識集錦。台北市:牛頓。
單文經(2001)。教學引論。臺北市:學富。
莊連東(2001)。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市: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生活課程綱要。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張蕙慧(1991)。中國古代樂教思想論集。臺北市:文津。
張蕙慧(2005)。詩樂舞合一論。奧福教育年刊 第七期。P68。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市:心理。
張統星(1994)。音樂科教學研究增訂版。台北市:全音。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郭有遹(2001)。創造心理學。台北市:正中。
游乾桂著(1993)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台北市:遠流。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市:開明書局。
詹彩芸編(2004)。分享臺灣情。臺中市:臺灣美術館。
劉東升、袁荃猷(1998)。中國音樂史圖鑑。北京市:人民音樂。
劉君祖(1986)。牛頓文庫。台北市:牛頓。
曾焜宗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
華仲錫(1984)。中國古代的樂人和樂器。台北市:常春樹。
楊兆禎(1987)。音樂創作指導。台北市:全音。
鄭德淵(1993)。樂器學研究-樂器分類體系之探討。台北市:大陸書店
鄭方靖(2002)。樂教新盼文集。高雄市:復文。
謝寧(譯)(1979)。音樂的科學原理。台北縣:徐氏基金會。
謝孟蕊(譯)(2001)。Nikki Landre,Ph.D.著。每個孩子都是音樂家。
台北市:台灣麥克。
薛宗明 (2003)。台灣音樂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
藤淑芬(譯)(2001)。Sharlene Habermeyer著。學音樂孩子更聰明。台
北市:智庫。
蘇恩世(1972)。兒童音樂第一冊。台北市:華明。
二、西文部份
Beane, J.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Brockett, O. G.(1985)Drama a way of knowing.In Jed H.David
(Ed).Theatre education:mandate for tomorrow.New
Orleans:Anchorage.
Gordon,E.E.(1967)A three-year longitudinal predictive
validity study of the musical aptitude profile.Iowa
City:University of Iowa Press.
Guilford, J. P. (1977). Way beyond the IQ. Buffalo. NY:
Creative Education Foundation.
Howard Gardner(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New York:York Basic Books.
Hall Calvin S./Lindzey Gardner(1983).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U.S :John Wiley & Sons.
James A. Beane(1997).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Jung C. G(1964) Approaching the Unconscious. Man and his
symbols. Approaching
Jean McNiff (1988).Action research/principles and
practice, London/Routledge.
Mary,M(1985).Creative activities for young children,3rd r
Ed.,Delmar Publishers.
SACUS Conference Presentatio March 15,1991.(p3-4)
Atlanta,Georgia
Mark, M. L.(1979).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Schirmer Books,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Mayer, R. 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garet Murray(translated,1978).Carl Orff,the
Schulwerk,English edition,New York:Schott Music Crop.
Sternberg, R. J. (1988). A three 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125-147).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ernberg, R. J. (1988). The triarchic mind: A new theary
of human intelligence. viking pongain. Inc
SACUS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Atlanta,Georgia March
15,1991
Wallas, G.(1926).The art of thought,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Williams, F. 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r(CAP) :
Manual, Buffalo, NY:. : D. O. K.
Williams, F.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manual. New York: D. O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