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坤旗 Kun-Chi Huang |
---|---|
論文名稱: |
桃園縣國民小學防制霸凌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ti-bullying program in Tao-yuan County |
指導教授: |
蘇錦麗
Jin-Li Su 黃曙東 Shu-Tung Hua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3 |
中文關鍵詞: | 桃園縣國民小學 、校園防制霸凌方案 、桃園縣國民小學防制霸凌方案 、實施現況 |
外文關鍵詞: |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 anti-bullying program, 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anti-bullying program, current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小學防制霸凌方案實施現況,包括方案四個內涵(政策與宣導、預防與介入、教育與培訓、評估與檢測)已實施程度與彼此之相關程度;及教師與行政人員對防制霸凌議題之看法及其防制霸凌之工作經驗;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與行政人員對於防制霸凌方案實施現況看法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再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分層立意取樣桃園縣192所國小教師與行政人員300人為研究樣本,有效問卷268份。研究工具為「桃園縣國民小學防制霸凌方案實施現況問卷調查表」,經問卷資料蒐集後,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根據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一、桃園縣國民小學防制霸凌方案內涵實施情況大致良好,屬中上程度。
二、國小防制霸凌方案內涵已實施程度,由高至低依序為政策與宣導、預防與介入、教育與培訓、評估與檢測。
三、教師與行政人員對於國小防制霸凌方案內涵實施現況之看法,在職務、學校規模、學校協助滿意度、師培訓練、研習時數等變項,有顯著差異;而性別、學歷、年資、處理霸凌事件經驗、處理結果滿意度、尋求學校支援等變項,則無顯著差異。
四、國小防制霸凌方案四個內涵已實施程度,彼此存有顯著之中度正相關,彼此可解釋之變異量約三至五成。
五、教師與行政人員於防制霸凌工作,最希望支援之項目依序為人力、諮詢、教材、硬體、經費。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國民小學推動防制霸凌工作提出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做為參考。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review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ti-bullying program in Tao-yuan County, included the relevance and the degree of the implementation in four domains - policy and advocacy, protection and interrup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sessment and inspection. To explo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working background and their current perception on anti-bullying program. And meanwhile, to compare with the different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anti-bullying personnel’s background and their perception on anti-bullying program.
Through analyzing the theories of anti-bullying, the study adopted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tudy applied the purposive sampling to select the samples of 300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from 192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which 268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ti-bullying program was all rated at middle high level.
2.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ur domains of anti-bullying program from high to low, which ranked as policy and advocacy, protection and interrupt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well as assessment and inspection.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s' perceptions on anti-bullying program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they have different duties, school size, help satisfac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study hours. But ther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s they have different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ing years, experience in handling, result satisfaction, to ask helps.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4 implementation domains. They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variation of about 30-50%.
5.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think the most in need in anti-bullying work which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is human resources, advisory,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equipment and fund.
Finally, in terms of this research, suggestions and conclusion were raised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elementary schools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will, hopefull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future studi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俞文(2010)。國小校園安全氣氛、社會支持與高年級學生霸凌受害經驗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王秋萍(2011)。談談德國近年來的校園霸凌問題。教育研究月刊,207,11-119。
王榮駿(2009)。以生命教育課程與協同教學改善霸凌行為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王慧婷(譯)(2010)。Dubin N.著。亞斯伯格症與霸凌問題:解決策略與方法。臺北市:心理。
王麗雲(譯)(2005)。R. W. Tyler 著。方案評鑑的理論基礎。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的評鑑觀點,109-120。臺北市:高等教育。
全國教師會外事部編譯組(民101年1月12日)。防制霸凌不能做的事【新聞群組】。取自http://forum.nta.org.tw/v362/showthread.php?t=5083。
行政院新聞局(民101年2月24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基本法」第8條修正草案【新聞群組】。取自
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89212&ctNode=3852&mp=1。
何展旭、呂啟元、黎家維(民101年1月20日)。校園反霸凌法立法問題之探討【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8602。
吳幸真(2011)。國民小學校園霸凌通報及處理機制之研究:以嘉義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簡妙如(2009)。少年網路霸凌行為探究。中等教育,60,90-109。
吳雅真(2008)。校園霸凌現況調查與介入措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璟誼(2011)。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對校園霸凌傾向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李明憲(民101年2月2日)。推動反暴力霸凌安全學校計畫推動手冊【新聞群組】。取自
http://203.72.153.16/mediafile/785/news/121/2011-5/2011-5-17-12-0-49-nf1.pdf。
李淑貞(譯)(2007)。O'Moore Mona & Minton Stephen James著。無霸凌校園-給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臺北市:五南。
李雅君(2010)。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被霸凌現況與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杜淑芬(民100年11月25日)。因應霸凌行為輔導手冊~初級預防班級輔導方案【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tycpa.url.tw/。
辛亥國小(民101年1月25日)。臺北市文山區辛亥國小安全學校推動計畫-學校42項矩陣檢核結果表【新聞群組】。取自https://sites.google.com/a/saes.tp.edu.tw/b01/an-quan-xue-xiao。
林滄崧(民100年10月4日)。霸凌行為的認識與處理【部落格文字資料】。
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L_hvvLqZBRKPRI0lr8WH9A--/article?mid=3150。
洪祥(2006)。教育社會學。臺北市:鼎茂圖書。
胡悅倫(1995)。方案評鑑及其研究方法之運用與省思─以輔導網絡方案評鑑為例。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103-159。臺北市:師大書苑。
徐文煌(2011)。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生霸凌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徐筱嵐(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對校園霸凌行為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桃園縣諮商心理師公會(2011)。因應霸凌行為輔導手冊-初級預防班級輔導方案。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秦政春(2011,8月)。霸凌的因應之道與其效果。論文發表於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之「校園霸凌國際研討會」會議,臺北市。
張信務(2007)。營造友善校園-「從去霸凌開始」。北縣教育,61,31-35。
張鈿富(2006)。績效責任與學校革新。載於張鈿富(主編),學校行政─理念與革新。臺北市:高等教育。
教育部(民100年11月17日)。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國民小學校別資料【新聞群組】。取自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30。
教育部(民100年12月27日)。「防制校園霸凌」中央、地方及學校分工表【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ades.tn.edu.tw/antibully/21_1.pdf。
教育部(民100年12月30日)。認識校園霸凌【新聞群組】。取自https://csrc.edu.tw/bully/bullying.asp。
教育部電子報(民101年2月7日)。美國反霸凌法成效不彰【新聞群組】。取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4431。
教育部電子報(民101年3月15日)。加拿大卑省防校園霸凌由幼稚園做起【新聞群組】。取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7780。
教育部電子報(民101年3月15日)。加拿大對於霸凌行為相關措施【新聞群組】。取自http://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6843。
陳利銘、鄭英耀、黃正 鹄(2010)。反霸凌政策之分析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13,3,1-25。
陳念怡(民100年11月20日)。改造遊樂場,美減少6成校園霸凌【新聞群組】。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hqcdreamer/n-fan-ba-ling-xiang-guan-xin-wen/gaizaoyoulechangmeijianshao6chengxiaoyuanbaling。
陳郁瑾(2010)。臺北市高中職學生校園霸凌行為與學校獎懲、導師領導、父母管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曾淑惠(2006)。高職學校評鑑阻礙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73-98。
曾淑惠(2008)。教育評鑑:理論與實務的對話。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琬雅(2009)。現實治療團體諮商對受霸凌國中生自我概念與憂鬱情緒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游家政、曾祥榕(譯)(2005)。D. L. stufflebeam 著。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的評鑑觀點,109-120。臺北市:高等教育。
賀欣音(2010)。學生知覺學校支持與學生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巧玲(2007)。旁觀者人格特質、霸凌行為知覺與情緒反應之相關研究:兼論性別與年級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志弘(2010)。高雄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校園霸凌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易進(2011)。新北市國中學生校園霸凌行為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梅嬌(2005)。以符合對話教學精神之生命教育課程改善學生言語霸凌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婷珊(2008)。少年小說班級讀書治療對國小高年級霸凌學童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黃貴貞(2010)。大學生回溯被霸凌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鈴雯(2010)。友善校園人權環境評估指標運用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曙東譯(2005)。D. L. Stufflebeam 著。CIPP評鑑模式。載於蘇錦麗(審訂),評鑑模式:教育及人力服的評鑑觀點,333-383。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宜學(2008)。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溫明麗(2008)。教育哲學:本土教育哲學的建構。臺北市:三民書局。
葉秀怡(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校園霸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及金門地區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路珈、蘇絲曼(2007)。教育心理學奪分寶典-第七版。臺北市:波斯納書局。
廖元甄(2009)。校園暴力霸凌現況與防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
臺灣國際安全學校發展中心(民100年12月23日)。國際安全學校發展現況【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topid.net/incdesign/iss01/about-01.htm。
劉炘衢(2009)。國小校園霸凌現況與防治教育需求調查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潘慧玲(2002)。方案評鑑的緣起與概念。教師天地,117,26-31。
潘慧玲(2002)。綜合高中評鑑的概念與實施。載於臺北市政府舉辦之「臺北市九十學年度綜合高中辦理學校業務專題講演研討會」手冊(頁85-100),臺北市。
鄭英耀、黃正鵠(2010)。教育部校園霸凌現況調查與改進策略研究計畫。
取自http://ir.lis.nsysu.edu.tw:8080/handle/987654321/41606。
鄭雅尹(2009)。國小霸凌防治課程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文化組(民101年1月25日)。英國校園霸凌防治政策簡介【新聞群組】。取自
http://192.192.169.230/edu_message/data_image/BD/2011/0023C.PDF。
盧玲穎(2011,八月)。談「修復關係」的角度面對校園霸凌問題─談修復式策略。論文發表於人本教育基金會舉辦之「校園霸凌國際研討會」會議,臺北市。
薛靜雯(2010)。校園霸凌行為之分析:受凌者觀點在學生輔導之啟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麗秋(民100年11月12日)。美國華盛頓州反霸凌法之介紹與評析【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8561。
蘇錦麗、黃曙東(2007)。世界重要國家評鑑專業標準與原則發展對我國之啟示。高教評鑑,1,51-82。
貳、英文部分
Cowie, H. (2011, August). Whole-school factors which prevent school bully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bullying Pre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Hetzler, A. (2011, August). From anti-bullying legislation and policy to everyday school reality-what works in Swede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bullying Pre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Mitsuru, T. (2011, August). How ijime bullying happens in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bullying Pre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Munn, P. (2011, August). Developing policy and practice on anti-bullying in Scotland.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bullying Pre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Pepler, D. (2011, August). Preventing bullying in schools: It starts with u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bullying Pre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