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秋鈺 |
---|---|
論文名稱: |
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
指導教授: | 古明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9 |
中文關鍵詞: | 親職壓力 、幸福感 、家庭生命週期 |
外文關鍵詞: | parenting stress, well-being, family life cycle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親職壓力、幸福感的關係。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三:一、瞭解國小教師親職壓力的現況與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親職壓力的差異情形。二、瞭解國小教師幸福感的現況與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在幸福感的差異情形。三、探討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的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抽取台中市600 位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同時以「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國小教師親職經驗感受量表」、「個人生活感受量表」為研究工具。在資料處理方面,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考驗三個研究假設,並逐一討論分析各項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小教師的親職壓力與其「年齡」、「性別」、「家庭型態」、「家庭生命週
期」等變項有關連。
二、國小教師的幸福感與其「年齡」、「性別」、「家庭生命週期」等變項有關連。
三、國小教師親職壓力與幸福感呈負相關。
四、國小教師的親職壓力或可做為預測幸福感的參考。
最後,根據上述的研究結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學校教師、學校行政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the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re are three major purposes of this study. First of all,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rrent parenting stress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zing by using different variables. Secondly,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rrent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analyzing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Third, the relevant relationship discuss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well-being.
The method of carrying out this study was through the use of a questionnaire.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600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have children in Taichung city. The subjects were tested with instruments including: Personal basic data questionnaire、The scale of parenting experienc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The feeling of personal life scale.
In the data processing aspect, we were verified assumptions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ests. A discussion of the results of each analysis was also conducted.
Through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al procedure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1)The factors related to parenting str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re age, sex, family style and family life cycle.
(2) The factors related to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re age, sex, and family life cycle.
(3)The parenting stress and well-be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are uncorrelated.
(4)The parenting str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could be the reference for forecasting the well-be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proposes of the concrete proposal, could be the reference regard to the school teacher, 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 and the further study.
ㄧ、中文部份
CHEERS 雜誌。職場工作世代大調查。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10月30日,取自
http://www.cheers.com.tw/content/037/037news.asp
內政部(2003)。台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尹業珍(1993)。施虐父母與非施虐父母之童年經驗、社會支持、親職壓力與虐待兒童
傾向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文惠慧(2006)。國小兼任行政職務女教師情緒智力、親子關係與家庭生活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慧姚 (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
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恩惠(2006)。已婚職業婦女工作家庭衝突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以中央健康保險局為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國村(2005)。三代同堂家庭中孫輩教養之親代折衝-以孫輩父親的觀點來看。國立
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南。
王麗玲(1995)。南區大專學生對父親家庭角色態度之探討。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叢桂(2000)。促進參與父職因素的探討。應用心理研究,6,131-271。
台灣立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04 年5 月9 日,取自http://udnpaper.com。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
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德怡(2006)。國小學童家庭休閒活動、親子互動、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美珍(2002)。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怡珍(1997)。接受生殖科技成功懷孕的幼兒母親其親職壓力之探討。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吳美均(2006)。青少年親子互動、同儕互動、氣質與行為適應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
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彰化。
吳秀蘭(2003)。祖父母涉入學齡前孫子女生活情形與父母親職勝任感之關係。朝陽科
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吳明玨(2005)。雙薪家庭幼兒父母親的婚姻滿意、親職壓力與共親職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01)。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岡。
吳珩潔(2002)。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
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淑敏(2003)。傑出女性科學家生涯發展歷程及其成功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筱婷(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巫雅菁(2000)。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李仁宏(2005)。雙親教養態度、家庭功能與青少年憂鬱傾性關係之追蹤研究。高雄醫
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美銀(2003)。妥瑞症患童父母親職壓力、因應方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秀華(2002)。屏東地區母親教養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李素青(2001)。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立國中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李清茵(2003)。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李美幸(2004)。職業婦女情緒智力、親職壓力與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穎慧(2005)。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杜宜展(2004)。父職參與意願、參與行為、參與感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南。
汪 芸譯(2004),Seephen R. Covey著。與幸福有約。台北:遠見。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瑛(1999)。主觀幸福感概論。重慶師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4,113-145。
周月清、李文玲、林碧惠(譯)(2001)。家庭壓力管理。台北:桂冠。
東育如(2005)。三代同堂家庭中媳婦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憂鬱情緒關係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文聰(2003)。國中學生之家庭功能、學校適應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彰化。
林寶玉(2003)。先天性心臟病及健康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千惠(2005)。嘉義市養育幼兒職業婦女親職壓力及其因應策略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林妙娟(1989)。鄉村家庭親職角色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雅玟(2005)。東南亞籍母親親職壓力與其學齡前期兒童發展之探討。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林麗玲(2005)。青少年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北。
林慈航(1992)。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響研究。中
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淑琴(2001)。由自我決定理論探討工作與家庭衝突之關係──以高雄市高中職教師
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錦詳(2004)。台南縣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教師家庭壓力、因應策略及其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邱富琇(2004)。兒童之親子溝通、壓力因應方式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建彬(1994)。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市。
施建彬、陸洛譯(1997)。Michael Argyle著。幸福心理學。台北:巨流。
施寄青譯(1994)。父親角色﹕瞭解父親就是了解自己。臺北:遠流。
段稷生譯(1988)。Robert Bornstein著。中年期的認知與心理社會發展,人類發展學下冊,1063-1082。台北:華杏。
洪榮正(2004)。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徐ㄧ帆(1999)。雙薪家庭中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需求及阻礙之相關研究 :
以屏東縣雙薪家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徐雪真(2006)。母親與祖母對「幼兒自主性」教養信念之比較。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涂秀文(1999)。國民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快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袁美蓮 (2006)。學齡期兒童母親親職壓力與婚姻品質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孫敏華(1982)。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的生活滿意度及其子女之人格適應性別刻板化與
成就動機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瑛(2005)。警察人員婚姻態度、親子關係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秀媛(2004)。屏東縣在家教育學童家長親職壓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張欣戊、徐嘉宏、程小危、雷庚玲、郭靜晃(1995)。發展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春興(2000)。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東華。
張惠芬譯(1998)。成為父母。台北︰揚智文化。
莊豐萁(2004)。少點壓力,工作受益:已婚國中教師的家庭壓力與家庭-工作干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怡伶(1995)。青少年母子互動與婦女及其子女心理社會幸福感比較研究。中國文化
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陳正弘(2005)。幼兒父親的父職參與意願、社會支持及其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陳怡君(2006)。消防人員父職自我效能感、父職參與和其教養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陳秀如(2002)。國小學生父親參與子女生活及學習相關活動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
兒童福利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中。
陳香利(2006)。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姿勳(2001)。性別、家庭生命週期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探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南投。
陳思穎(2002)。己婚國中女教師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陳玲婉(2005)。國小學童母親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若琳、李青松(2001)。台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親的親職喜悅與壓力之探討。生活科學學報,7,157~180。
陳俐伶( 1988)。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
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秋瑩( 1991)。台北市已婚婦女的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及焦慮症狀之研究。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皎眉(1989)。婦女的日常生活需求、支持系統與家庭及婚姻滿意的關係。載於伊慶
春、朱瑞玲主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25,
153-179。
陳佳汎(2004)。雙薪家庭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參與、共親職與家庭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北。
陳素幸譯(2004)。Stefan Klein著。不斷幸福論。台北:大塊。
陳得添(2006)。高雄市普通班與特教班國中教師社會支持、幸福感之比較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媛嬿(1988)。已婚職業婦女的家人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毓茹(2004)。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鈺萍(2003)。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陳慧姿(2007)。高雄地區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騏龍(2001)。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陳錦賢(2005)。國小學童父親之父職角色期望及父職實踐差距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莊欣蓉 (2006)。青春期子女父親形象知覺、父親依附關係及個人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曾文星(2004)。家庭關係。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曾端真(2001)。兒童行為的評估與輔導。台北:天馬文化。
曾艷秋(2002)。已婚婦女生活目標、目標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游淑芬(1993)。母親親職壓力與兒童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一般兒童和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
黃明煜(2003)。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在職進修學生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
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嘉義。
黃郁婷(1994)。親子溝通、因應方式與老年人幸福感之關係。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美鳳 (2005)。臺北市大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及其對家庭生活滿意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桂英(2006)。國小女教師配偶的親子關係、婚姻滿意度與共親職之關係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迺毓、莊瓊惠、涂妙如、孫麗卿(1996)。親子關係手冊。中華民國幸福家庭促進協會。
黃堅厚(2004)。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
黃惠惠(2004)。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文化。
黃國城(2004)。高雄市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鳳珠 (2006)。女性軍訓教官母職角色衝突、幸福感和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馨萍(2003)。家庭互動規範、互動行為與家人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共享與平等匹配理念之差別效應。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黃馨慧﹙1995﹚。家庭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瀗瑱(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學習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國樞(1989)。中國人的蛻變,台北:桂冠。
楊中芳譯(1997)。Robinson等主編著,性格與社會心理測量總覽(上) ,台北:遠流。
廖梓辰(2001)。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劉秀娟(2000)。台灣教師婚姻暴力意象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Basow, S. A.原著,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
劉宏鈺(2003)。雙生涯家庭女性繼續學習歷程與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
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劉淑利(2005)。國民小學教師子女家庭氣氛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慈惠(2002)。個人社會網絡和專家學者知識對大學教育程度幼兒母親教養信念的影響。新竹師院學報,15,383-427。
劉雅惠(2001)。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家庭衝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中國文化大學
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明璋譯(2002)。Lynn Jamieson著,親密關係。台北:群學出版社。
蔡淑英(2006)。國小新生母親的親職壓力、親子溝通與家庭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蔡雅鈴 (2006)。不同家庭生命週期親職壓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嘉義。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鄭惠萍(2003)。雙親教養態度、人格特質、社會支持、生活事件與青少年心理健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台南。
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2004)。Mckenry P. C. & Price S. J.著。家庭壓力。台北:五南。
賴奕志(1999)。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家庭福利需求滿意度、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之
相關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智慧(1984)。已婚職業婦女的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足、生理健康、心理健
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謝明華(2003)。國小學童之父親參與、幸福感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彰化。
謝青儒(2001)。父母參與與子女性別角色概念、性格特質、幸福感及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屏東。
鍾秀華(1996)。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心理健康研究: 親子關係、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之
影響。中原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灣,桃園。
藍采風(1987)。健康的家庭生活。台灣省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 幼獅文化。
顏映馨(1999)。大學生的生活風格、人際親密和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的關聯。東吳社會工作學報,6,35~72。
蘇建文(1995)。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二、西文部份
Andrews, F.M. & Withey, S.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Plenum. P.108-P.117
Argyle, M. (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Argyle, M. & Lu, L. (1990), Happiness and social skil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 11, P.1255-1261.
Ball, Richard E (1993), Children and Marital Happiness of Black American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Vol. 24
Csikszentmihalyi, M. & Figrunski, T.J. (1982), Self-awareness and aversive experience in everyday lif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0, P.15-24.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P.542-575.
Duvall, E.M., & Miller, B.C. (1985), Stage-critical family development tasks. In 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Elizabeth M. (2006), Biased Appraisals of Parenting Daily Hassles Among Mothers of Young Children: Predictors of Parenting Adjustment Journal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Volume 30, P.161~175.
Houston, J.P. (1981).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Glenview IL: Scott, Freshman Michalos, A.C. (1980), Satisfaction and happines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
P.385-422.
Headey, B. & Wearing (1991),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coping with adversit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2, P.392-402.
Mekonnen, A.; Jones, N.; Tefera, B. (2005), Tackling Child Malnutrition in Ethiopia: D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verty Reduction Programme’s underlying policy assumptions reflect local realities? Young Lives Project working papers, 2005
Oldershaw, L. (2002),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Research of Invest in Kids P.68-69
Omodei, M.M., & Wearing, A.J. (1990), Need satisfaction and involvement in personal projects: toward and integrative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P.762-769.
Paustian, M. (2006), The Medical Home: a Role in Reducing Parenting Stress. National Maternal & Child Health Epidemiology Conference
Steiner, A.; Paulson, R. (2007), Motherhood after age 50: an evaluation of parenting stress and physical functioning.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87, Issue 6, P.1327 – 1332
Sullivan, H.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orton.
Veenhoven, R. (1994), Is happiness a trait? Tests of the theory that a better society does not make people any happi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32, P.101-160.
Walker, A. P. (2000), Parenting Stress: A comparison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Disabled and Non-Disabled children. Dissertation of Doctor of Philosophy
Yurdusen, S. (2004), The Effects of Mothers’ Parental Attitudes on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s Internalizing and Externalizing Behavior Problems. Dissertation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