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歐陽仁傑
Ou Yan, Jen-Chieh
論文名稱: 大學生國際經驗是否提升出國進修的意願? 以國立清華大學為例
Does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Enhance Their Propensity to Studying Abroa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rom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林世昌
Eric, S. Lin
口試委員: 周瑞賢
余朝恩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公共政策與管理
Master Program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
中文關鍵詞: 跨國教育國際化教育國際交換
外文關鍵詞: Trans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世界各國高等教育日益重視教育國際化,國際化的程度與表現,往往也是教育評鑑機構對高等教育評比的項目之一。因此,教育國際化是各校重要的教育政策之一。在高等教育中,國際化係指我們的教育發展從地方或區域躋身於國際間各個學校的種種措施與過程,也是培養具備國際觀、語言力、勇於接受挑戰之優質青年的管道之一。
    本文運用國立清華大學學習評鑑中心實施的2012至2015年畢業生問卷調查資料,搭配其他如教務處的行政資料等。藉由迴歸分析來檢視影響學生參與國際志工、國際交換之顯著因素,進而再檢視學生在學期間參與這些不同國際交流活動對其畢業後選擇出國進修之意願探討。我們也控制其他的影響因素包含學生個人特質、家庭背景以及在學成績表現等。
    本文的實證結果顯示曾參與國際志工之學生、曾進行交換之學生與大學四年成績表現優異、思考能力佳的學生皆有較高的機率於畢業後選擇出國進修,家庭經濟因素、英文成績表現、在學期間充分利用在外語學習環境或與外籍同學交流互動等因素,對其畢業後選擇出國進修之意願均有所影響。本研究所提供的實證數據,將可提供學校相關部門作為後續經費編列及校務發展重點規劃參考。


    As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 around the world embrace globalization, evaluation agencies increasingly measure programs by whether they are sufficiently internationalized. Thus,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now a priority in education policy. In this context, internationalization refers to processes that shift a school’s focus from local or regional to global interactions. An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youth who possess a global outlook, strong language skills, and the courage to take challenges.

    This paper uses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Information and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2012 through 2015 and employs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and exchange programs. These factors include personal traits, family background, school 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ctiviti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students wh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programs, those who participate in university exchange programs, and those who display strong academic performance are more likely to pursue further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abroad. Additional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is decision include family economic factors, English competency, and interaction with foreign students. Data analysis proceeded in this paper may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planning and fund-raising purposes.

    目錄-----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 第壹章 研究動機-----1 第貳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國際移動與高等教育國際化之相關研究-----4 第二節 國際交換與遊學之相關研究-----5 第三節 國際志工之相關研究-----7 第參章 資料敘述-----8 第一節 資料來源-----8 第二節 主要解釋變數-----8 第三節 其他控制變數-----10 第四節 計量模型-----11 第五節 敘述統計-----12 第肆章 實證結果與討論 14 第一節 影響參與國際志工之迴歸結果-----14 第二節 影響從事國際交換之迴歸結果-----15 第三節 大學生國際經驗如何影響出國進修之迴歸結果-----16 第四節 使用Probit and Logit 檢定結果-----1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9 中文參考文獻-----20 英文參考文獻-----21

    王建軍與張永華(2006),「大學生海外交流意向分析」,浙江大學。
    王恩鳳(2012),「參與國際活動志工之高職學生參與動機與國際觀認知研究」,私立美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秀芬(2011),「大學推動學生國際流動現況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莊春暖(2011),「臺灣的大學生出國研修一年的經驗及其影響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怡卉(2007),「從交換學生到大學教授: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傳播研究簡訊第五十期。
    邱正陽(2017),「國際移動力-溝通力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
    姜麗娟(2005),「論全球化與跨國高等教育對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啟示」,中正教育研究四卷一期,67-98。
    蔡昕璋(2011),「交換學生生活及學習適應探討之研究-以十位校薦赴日女性交換學生為例」,北商學報,175-204。
    吳娟與彭貞淑(2016),「輔大外籍學生跨國移動與跨境學習經驗探討」,全人教育學報第十五期。
    侯永琪(2013),「歐洲跨國雙聯學位學程品質保證模式探討」,評鑑雙月刊第46期。
    陳家涵(2018),「新北市高中國際交換學生計畫之實施現況與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戴曉霞(2004),「高等教育國際化:亞太國家外國學生政策之比較分析」,教育研究集刊第五十輯第二期,53-84。
    范姜群敬(2010),「台灣地區大專校院國際交換計畫學生研習活動的時空特性與效益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馨慧(2015),「台灣青少年交換學生海外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國際扶輪3500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洪綺苓(2015),「赴日交換學生跨文化適應壓力與因應策略研究: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玉惠(2013),「不同入學管道之大學生學習經驗與成效分析」,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博士班。
    教育部(2016),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
    教育部(2017),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Altbach, P.G.(2002). Perspectives on internationalizing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27,2-7.
    Altbach, P.G.(2004). Higher education crosses borders.Change,36,18-24.
    Altbach, P.G. and Peterson,P.M(2008). America in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global marketplace,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Chang, D. F. (2005). The Multiple Entrance Programs for the Universities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ies. Educational Policy Forum, 8(2), 1–24.
    Chan,S.(2012).Shifting patterns of student mobility in area. Higher Education Policy,25(2),207-224.
    Dolores Messer and Stefan C. Wolter (2007). Are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s worth it? High Educ (2007)54:647–663.
    Robert M. Hauser (2013). Som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ross-National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lity and Equity in Student Achievement,709-75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