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享連
論文名稱: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Itinerant Teacher Services for Inclusion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指導教授: 鐘梅菁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學前融合教育
外文關鍵詞: itinerant teacher, itinerant service, inclusion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情形。研究目的有四:(一)瞭解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方式;(二)分析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內涵;(三)探討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過程中所遭遇的困擾;(四)探討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過程中所需要的協助。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共發出問卷176份,回收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88.6%,運用描述性統計進行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1.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方式,以入班觀察為基礎,採直接服務和間接服務兩種方式並行,直接服務以抽離教學較高,間接服務則以團隊合作提供諮詢較多,在服務時間規劃上整合定期與不定期兩種方式同時進行,而在支援服務時間規劃則以身心障礙幼兒需求為主要依據。
    2.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內涵,包括評量、教學、行政等支援。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支援服務頻率偏高,評量支援方面最常協助評估身心障礙幼兒,教學支援方面以協助編擬個別化教育計畫是服務的重點,行政支援方面最常協助整合個別化教育計畫相關人員意見。
    3.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提供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的困擾程度偏低。評量支援方面以提供評量工具最困擾,教學支援方面以開學後一個月內,編寫完成個別化教育計畫最困擾,行政支援方面以申請經費較為困擾。
    4.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提供支援服務所需要協助程度高,在評量支援方面以專業人員的合作需求最高,教學支援方面以固定討論時間的需求較高,行政支援方面則以提昇教師專業能力的需求最高。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行政單位、輔導園所、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以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學前融合教育


    The study was to discover the situations of assistance for inclusion class by itinerant teachers. There were four purposes of this study. First, we wanted to realize how itinerant teachers helped preschool inclusion classes. The second purpose was to analysis the content of assistance for preschool inclusion setting. Third, we tried to find out the difficulties of itinerant teaching for inclusion class in early childhood. Finally, we concluded the importance of what the itinerant teaching offered and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further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s, there were 176 questionnaires delivered and the effective reclaim rate was 88.6% (156 valued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of study revealed:
    (1) Itinerant teaching based on class observation to offer two kinds of services: direct and indirect. The direct intervention was individual teaching. The indirect service was mostly to provide professional advices in a collaborative way. The periodic and non-periodic duration of the itinerant teaching both depends on children’s needs.(2) The itinerant teaching service for the inclusion clas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included the assessment,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The frequency of itinerant teaching service was intermediate high. The itinerant service supplied to asses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 give preschool teacher guidance of IEP and to integrate suggestions of members in IEP meeting.(3) The torment degree of itinerant teaching service for inclusion clas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was intermediate low. The problems included provide different assessments of development, complete IEP in one month, and help the preschool to apply for education allowance.(4) The degree of need for itinerant teaching was intermediate high. The supports included 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the regular schedule to discuss teaching problems, and improv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Finall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an offer suggestions for county education authority, preschools, itinerant teachers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 itinerant teacher, itinerant service, inclusion educ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特教巡迴輔導制度的探討 11 第二節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的角色 24 第三節 特教專業支援服務及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7 第四節 研究程序 7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方式 77 第二節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頻率 82 第三節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的困難 90 第四節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支援學前融合教育所需的協助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13 附錄一 參與評估內容效度之專家學者名單 124 附錄二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研究問卷 125

    王天苗( 1 9 9 9 )。發展遲緩幼兒融合式幼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
    成效之研究(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編
    號: NSC87-2413-H-003-009)。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
    王天苗( 2 0 0 1)。運用教學支援建立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以一公立
    幼稚園的經驗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1, 2 7 - 5 1 。
    王天苗( 2 0 0 3 )。國小附設幼稚園實施融合教育之研究一以臺北市為
    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編號:NSC90-24
    13-H-003-030)。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王天苗( 2 0 0 4)。特殊教育相關專業服務作業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
    工作小組印行。
    王文科( 2 0 0 0)。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新特殊教育通
    論2 0 0 0 年( 頁1 - 3 8 )。臺北市: 五南。
    王亦榮( 1 9 9 7 )。臺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巡迴輔導問題及其
    因應之研究-視障教育巡迴輔導員的觀點。特殊教育復興學報,
    5, 9 7 - 1 2 4 。
    王振德( 1 9 9 3 )。特殊幼兒教育評量。載於特殊幼兒教育( 頁2 5 - 3 6 )。
    臺北市: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王瓊婉( 2 0 0 7)。臺北縣幼稚園教師之融合教育支援服務調查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內政部( 2 0 0 6 )。托育機構收托發展遲緩兒童巡迴輔導實施計畫。2 0 0
    8 年12 月24 日,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
    doc/doc_detail.aspx?uid=33&docid=804
    方婉眞( 2 0 0 8 )。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國
    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南市。
    甘蜀美、林鋐宇( 2 0 0 6 )。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方式實施成效與困難之個
    案研究。身心障礙研究, 4( 1), 32-44。
    114
    任宜菁( 2 0 0 3 )。花蓮縣特殊教育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實施現況概述。特
    教通訊。2 9, 5-8。
    曲俊芳( 1 9 9 8)。國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
    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兩名腦性麻痺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何世芸( 2 0 0 6)。視障巡迴輔導教師專業知能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何東墀( 2 0 0 3 )。特殊教育發展中家長參與的催化功能。特教園丁,
    1 9( 2), 1 - 7 。
    何華國( 1 9 9 5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 五南。
    吳武典( 2 0 0 5 )。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 3 6,2 8 - 4 2 。
    吳俐俐( 2 0 0 1)。國小資源班教師對個別化教育計畫態度之研究。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中市。
    吳淑美( 1 9 9 8 )。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臺北市: 心理。
    呂 琳( 2 0 0 7 )。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融合教育實施成效之研
    究-以臺北市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李水源、陳琦蓉( 2 0 0 3 )。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之工作壓力與
    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34, 1 - 2 0 。
    李如鵬( 1 9 9 9 )。身心障礙學生在家教育巡迴輔導班實施-以臺中縣為
    例。特殊教育季刊, 70, 2 6 - 3 1 。
    李秀珠( 2 0 0 5)。高雄市學前融合教育班教師角色知覺與教學支援需
    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李佳妙、黃瑞珍( 2 0 0 7 , 9 月)。0- 3 歲華語嬰幼兒溝通及語言發展篩
    檢測驗內容效度與建構效度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
    早期療育協會舉辦之「第八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學術研討會
    暨實務交流」研習會論文集( 頁9 8 - 1 0 3 ), 花蓮縣。
    115
    李惠藺( 2 0 0 1 )。特教班教師支援融合班教師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
    師院實小附設幼稚園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李翠玲( 2 0 0 6 )。學前階段合作模式融合教育之探討-以新竹市融合班
    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 15, 1 -19。
    李慶良( 2 0 0 4 )。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臺北市: 心理。
    李麗娟( 2 0 0 4 )。臺灣與英國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系統之比較研究 。國
    立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南投縣。
    宜蘭縣政府( 2 0 0 5 )。阿寶教育基金會學前特殊教育服務方案計書摘
    要版。2 0 0 8 年7 月2 2 日,取自http://www.a-bao.org.tw/doc/team.
    doc
    林少雀( 2 0 0 4)。實施融合教育教師態度、教學困擾與教師需求之研
    究-以臺北縣國中小附設幼稚園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
    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林姿伶( 2 0 0 8 )。學前巡迴輔導服務對普通班智能障礙幼兒社會
    能力及認知能力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 未出版, 高雄市。
    林鋐宇、甘蜀美、陳瑄妮( 2 0 0 6 )。醫院治療師介入學校系統之
    現況與省思。身心障礙研究所, 2 ( 4 ), 9 7 - 1 1 8 。
    花蓮縣教育處( 2 0 0 9 )。花蓮縣學前暨國民教育階段不分類巡迴
    輔導班實施計畫。2 0 0 9 年1 2 月7 日,取自 h t t p : / / 2 1 0 . 2 4 0 . 5 3 . 1 1 0 /
    宜昌資源中心/ i n d e x . h t m
    邱上真( 2 0 0 0 ) 。帶好每位學生: 理論實務與調查研究--普通班教師
    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畫成果報告( 編號:N S C 8 9 - 2 4 1 3 - H 0 1 7 - 0 0 4 )。高雄市: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邱上真( 2 0 0 1 )。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
    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21, 1 - 2 6 。
    116
    邱淑棉( 2 0 0 8)。宜蘭縣不分類巡迴輔導班運作現況與困境之探討。
    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宜蘭縣。
    邱皓政( 2 0 0 2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 P S 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臺北市: 五南。
    金門縣教育處( 20 0 4)。金門縣視、聽障學生暨發展遲緩幼童巡迴輔
    導實施計畫。2 0 0 8 年7 月3 0 日, 取自 http://www.se.km.edu.tw/
    金祈君( 2 0 0 5)。花蓮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巡迴輔導實施意
    見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南投縣教育處( 20 0 9)。南投縣學前巡迴輔導實施計畫。南投縣: 教
    育處特教科。
    屏東縣教育處( 20 0 4)。屏東縣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施要點。屏
    東縣: 教育處特教科。
    洪禎璟、傅秀媚( 2 0 0 7, 9 月)。從融合教育理念談巡迴輔導意涵之初
    探。載於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舉辦之「第八屆發
    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學術研討會暨實務交流」研習會論文集( 頁
    1 9 3 - 1 9 4 ), 花蓮縣。
    胡永崇( 2 0 0 0)。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 以
    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 13, 7 5 - 1 1 0 。
    胡永崇( 2 0 0 3)。個別化教育計畫的困境與檢討: 接受問卷調查的啟
    智班教師之書面陳述意見分析。屏東師院學報, 18, 81-120。
    徐享良( 2 0 0 0)。緒論。載於王文科( 主編), 特殊教育導論。2 0 0 0
    年( 頁3 - 4 6 )。臺北市: 心理。
    桃園縣教育處( 20 0 5)。桃園縣學前暨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巡
    迴教育實施計畫。2 0 0 8 年7 月2 1 日,取自http://tw.search.yahoo.
    com/search?p=%E7%89%B9%E6%95%99%E5%B7%A1%E8%BF%
    B4%E8%BC%94%E5%B0%8E%E5%AF%A6%E6%96%BD%E8%A
    8%88%E7%95%AB&y=%E6%90%9C%E5%B0%8B&rd=r1&fr=yfp
    &xargs=0&pstart=1&b=191
    117
    特殊教育法( 2 0 0 4 ) 。
    特殊教育法( 2 0 0 9 ) 。
    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2 0 0 3 ) 。
    特殊教育通報網( 2 0 0 8 )。20 0 8 年7 月2 1 日,取自特殊教育通報網:
    http: //www.set.edu.tw/sta/7.htm
    秦麗花( 2 0 0 1)。破除融合教育的迷思建立應有的正見。特教園丁,
    1 6( 4) , 5 1 - 5 5 。
    高雄市教育處( 20 0 5)。高雄市學前特殊教育學生巡迴輔導實施要點。
    高雄市: 教育處特教科。
    高雄縣教育處( 20 0 7)。高雄縣學前暨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巡
    迴輔導實施要點。高雄縣: 教育處特教科。
    張小芬( 2 0 0 6 )。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 2 4, 5 7 - 8 4 。
    張世彗、藍瑋琛( 主編)( 2 0 0 7 )。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與評量。臺北市:
    心理。
    張弘昌( 2 0 0 5)。視障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彰化市。
    張亞思( 2 0 0 3)。特殊教育教師對融合教育制度及其自身角色轉變之
    意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
    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中市。
    張順淳( 2 0 0 5 )。托兒所教師覺察其輔導特殊幼兒之支持需求研究-以
    臺南縣一所私立托兒所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
    出版, 桃園縣。
    張蓓莉( 2 0 0 1)。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緣起與理念。載於量生訂做-I E P
    的理念與落實( 頁1 - 1 4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教中心。
    教育部( 1 9 9 9)。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
    學生支援服務辦法。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 2 0 0 5) 。加強推動學前身心障礙特殊教育實施方案。
    118
    2 0 0 8 年1 2 月2 1 日, 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
    教育部( 2 0 0 8 a )。九十七年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 2 0 0 8 b )。特殊教育簡介。2 0 0 8 年1 2 月2 1 日, 取自http:/
    /www.spc.ntnu.edu.tw/files/elearning/a18.pdf
    梁素霞( 2 0 0 3 )。融合教育。教育趨勢報導, 3, 1 - 8 。
    許秀馨( 2 0 0 6)。提升高功能自閉症幼兒社會能力之探討一位學前巡
    迴輔導教師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
    文, 未出版, 臺北市。
    許俊銘( 2 0 0 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調查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東縣。
    陳宜慧( 2 0 0 5)。國中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支援需求之研
    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明聰( 2 0 0 0 )。融合式教育安置下課程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
    7 6 , 1 7 - 2 3 。
    陳姿君( 2 0 0 8)。南投縣國民教育階段不分類資源班巡迴輔導實施方
    案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
    出版, 彰化市。
    陳夢怡、李淑貞( 譯)( 2 0 0 1 )。Peter Westwood 著。特殊兒童教學法-
    回歸主流的班級經營實務。臺北市: 弘智文化。
    陳麗如、D a l u n Zh a n g ( 2 0 0 4)。美國身心障礙者重要法案之陳述。
    臺東特教 1 9 􀀡 􀄂 4 1 - 4 7 。
    傅秀媚( 2 0 0 1)。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研究。載於中師特教中心「特
    殊教育論文集」, 90 0 1, 1 4 1 - 1 5 6 。
    傅秀媚( 2 0 0 2 a )。融合班級中教學策略之應用-同儕教學法與示範教學
    法。載於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 9 1 0 3 , 1 6 7 - 1 8 0 。
    傅秀媚( 2 0 0 2 b )。早期療育中跨專業團隊評估模式相關問題研究。特
    殊教育學報, 16, 1 - 2 2 。
    曾恆靜( 2 0 0 8)。學前巡迴輔導特殊教育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
    119
    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曾瑛楟、劉明松( 2 0 0 6 )。學前身心障礙學生巡迴輔導制度實施現況與
    未來檢討-以臺中縣為例。臺東特教, 23, 1 2 - 1 6 。
    鈕文英( 1 9 9 8 )。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之制定研究。
    高雄: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鈕文英、邱上真、任懷鳴( 2 0 0 0)。國小階段實施融合教育可行模式
    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編號:臺( 88)
    特教字第8 8 0 2 3 9 7 8 )。高雄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鈕文英( 2 0 0 2 )。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
    1 8( 12), 1 - 2 0 。
    鈕文英( 2 0 0 8 )。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 心理。
    雲林縣教育處( 20 0 4)。雲林縣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暫行實施計畫。
    2 0 0 8 年7 月2 1 日,取自http://www.boe.ylc.edu.tw/~boe02/law/sh
    ow.php?mytid=61&mypartid=&noday=1&nopart=1&show=0&myda
    y=666&noyear=1&nomonth=&myyear=&mymonth=&t=1234203475
    &usenuke=
    黃俊瑋( 1 9 9 7)。在家教育巡迴輔導措施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彰化市。
    黃素珍( 1 9 9 8 )。自閉症兒童巡迴輔導教學實務。國小特殊教育。2 4,
    3 8 - 4 4 。
    黃國楨( 2 0 0 5 )。高中職聽覺障礙學生巡迴輔導工作面臨困難與挑戰。
    臺東特教, 22, 5 6 - 6 2 。
    黃惠萍( 2 0 0 8)。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教師在融合班服務之行動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屏東
    市。
    黃嘉紋( 2 0 0 8)。臺北市幼稚園特教巡迴輔導教師在融合教育中角色
    職責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 未出版, 臺北市。
    120
    楊俊威( 2 0 0 3)。特殊學校專業團隊服務之調查研究。東臺灣特殊教
    育學報, 5, 7 3 - 9 6 。
    萬明美( 2 0 0 0 )。視覺障礙。載於新特殊教育通論20 0 0年( 頁2 6 5 - 2 9 4 )。
    臺北市: 五南。
    萬明美( 2 0 0 8 )。視障教育。臺北市: 五南。
    廖永堃、蔣明珊( 2 0 0 6)。花蓮縣巡迴式資源班辦理成效探討。東臺
    灣特殊教育學報, 8, 1 2 3 - 1 5 2 。
    廖永堃、魏兆廷( 2 0 0 4)。花蓮縣巡迴式資源班經營現況探討。東臺
    灣特殊教育學報, 6, 6 5 - 8 8 。
    廖藝如( 2 0 0 9 )。美國中小學教育階段對情緒障礙學童教學模式之引
    介。2 0 0 9 年12月1日, 取自http://163.21.29.70/admin/annex/97293
    3128.pdf
    彰化縣教育處( 20 0 8)。彰化縣9 7 學年度學前特殊教育學生巡迴輔導
    實施計畫。2 0 0 8 年7 月2 1 日, 取自http://www.rcse.chc.edu.tw/a
    ppls/main.asp
    臺中市教育處( 20 0 7)。96學年度臺中市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計畫。
    臺中市: 教育處特教科。
    臺中縣教育處( 20 0 4)。臺中縣霧峰國小學前巡迴輔導實施計畫。20 0
    9 年3 月2 1 日, 取自 http://163.17.124.6/wfps740/special-learn-b
    efore-circuit.htm
    臺北市教育處( 20 0 8)。臺北市9 7 學年度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施
    計畫。臺北市: 教育處特教科。
    臺北縣教育處( 20 0 5)。臺北縣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學前特殊教育
    巡迴輔導班實施計劃。2008 年7 月22 日,取自http://info1.tpc.gov.tw
    /kid/early/group/94first_term_plane.doc
    臺東縣教育處( 20 0 0)。臺東縣學前暨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巡
    迴教育實施計劃。臺東縣: 教育處特教科。
    臺南市教育處( 20 0 6)。臺南市安慶國小學前巡迴班。2 0 0 8 年7 月2 2
    121
    日, 取自http://tw.class.urlifelinks.com/class/?csid=css000000048
    225
    臺南縣教育處( 20 0 7)。臺南縣9 6 學年度學前特殊教育巡迴輔導實施
    計畫。臺南縣: 教育處特教科。
    劉秀美( 2 0 0 5)。特殊教育的在家教育實務探討。東華大學族群關係
    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花蓮縣。
    劉嘉樺( 2 0 0 4 )。臺灣學前融合教育政策與實踐-以臺北縣市國小附幼
    為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嘉義縣。
    劉蔚萍、王銀絲、徐淑珍、卓政翰、紀今嬌( 1 9 9 3 )。學前融合教育專
    業團隊巡迴輔導-以高縣旗山區早期療育發展中心輔導模式為
    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16( 2), 3 0 7 - 3 3 6 。
    潘廣祐( 2 0 0 6)。臺北縣國小普通班教師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供需調查
    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臺北市。
    蔣興傑( 1 9 9 5 )。身心障礙學生接受在家自行教育之現況與檢討。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特殊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研究學
    刊, 11, 6 3 - 8 7 。
    蔡昆瀛( 2 0 0 7 )。跨界與整合-特殊教育專業支援服務之反思。中華民
    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 115-126。
    鄭靜瑩、趙敏泓( 2 0 0 4 )。從視障學生的安置談融合教育的施行-以視
    障巡迴輔導為例。特教園丁, 19( 4), 2 3 - 2 8 。
    賴怡君( 2 0 0 6)。國小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服務現況期待及滿意度調
    查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
    文, 未出版, 花蓮市。
    謝佳銘( 2 0 0 7)。學前特教巡迴輔導老師工作滿意度調查。臺中教育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臺中市。
    鍾莉娟( 2 0 0 4 )。花蓮縣學前特教(巡迴)教師支持團體-第一年之經驗
    分享。特教通訊, 29, 9 - 1 1 。
    122
    鐘梅菁( 2 0 0 1)。學前教師融合教育專業知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學報, 15, 309-335。
    鐘梅菁( 2 0 0 2 )。學前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以融合班教師為例。新竹
    師院學報, 15, 429-452。
    鐘梅菁( 2 0 0 3 )。學前融合教育的模式之規劃與實施。兒童福利期刊,
    5, 1 - 1 6 。
    龔盈涵( 2 0 0 8)。學前融合班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現況之研究。新竹
    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新竹市。
    Belcher﹐R.N., Cole﹐J.T.,& D'Alonzo﹐B.J.(1996). Opinion of inclusion
    education: A survey of rural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u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13119)
    Cook, L.,& Friend, M.(1995). Co-teaching: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
    ractice. Focus on Exceptional Children, 28 (3) ,1-16.
    Corn, A. L., & Patterson, W. (1994).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by
    itinerant teachers of students with vis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88, 446-458.
    Correa-Torres, S. M.,& Howell, J. J.(2004).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itinerant teaching: Perspectiv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field.
    Journal of Visual Impairment & Blindness, 98 (7),420-433.
    Dinnebeil, L. A., McInerney, W. F. (2000).Supporting inclusion in
    community-based setting:The role of the”Tuesday morning teacher”
    Young Exceptional Children,4(1),19-26.
    Dinnebeil, L. A., McInerney, W. F.,& Hale, L.(2004). Mini-theme
    commen t a r y i t i n e rant ECSE teacher s i n a c t i o n . Jou r n a l o 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15 (2), 167–175.
    Gallagher, V. A.(1992). Defining staff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
    integration: A model for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123
    staffing the regular classroo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824).
    Harris, K.C., & Klein, M.D.(2002). Itinerant consult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Issu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13 (3), 237-247.
    Hass, J. (1994). Role determinants of teachers of the visually impaired.
    B. C.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8, 140-148.
    Idol, L. (1997). Key questions related to building collaborative and
    inclusive school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0 (4),384-397.
    Luckner, J. L., & Miller, K. J.(1993). Itinerant teachers: Responsibilities,
    perceptions, preparation, and students served.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139 (2), 111-118.
    Luckner, J. L., & Howell, J.(2002). Suggestions for preparing itinerant
    teacher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147(3),54-61.
    Reed, S. (2003).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itinerant teachers of deaf and of
    hearing children concerning literacy development.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48 (4) ,333-343.
    Sadler, F. H. (2003). The itineran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35 (3), 8-15.
    Yarger, C.C., & Luckner, J.L.(1999). Itinerant teaching: The inside story.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144,309-34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