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范靜玉
論文名稱: 從語言學角度分析樹木名稱之客語詞彙---以新竹縣竹東地區為例
指導教授: 范文芳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語言學竹東地區海陸客語語言接觸語言底層
外文關鍵詞: linguistics, Chu-Dong area, Hoi Liuk Hakka, language contact, language bottom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客語在現今社會中逐漸式微,包括樹木名稱也有漸漸消失的危機。而現行各版本鄉土語言教材中大多缺乏樹木名稱詞彙之教學。身為語言研究及教育工作者當有此語言流失的危機意識。
    筆者系統地採集樹木名稱的海陸客語詞彙,並加以分析、探究,發現海陸客語樹木詞彙在音韻方面不論聲母、韻母、聲調皆符合海陸客語的規則;構詞方面除通名多為單音節語素外,整體詞彙多雙音節或三音節,且以偏正式合義詞最多。
    此外,命名時包括以功能、顏色、構造型態、嗅覺、味覺、材質、聲音、動物、紋理、器官、譯名及借用人倫稱呼等方式。樹木客語詞彙在漢語中的地位或許因時空轉變而逐漸沒落,且與西方嚴謹的植物系統有部分衝突的地方,但在客家文學中卻佔有重要的地位。由地名中使用樹木命名現象普遍可看出樹木在客家人生活中的密切性。
    客語樹木詞彙尚有許多研究的空間,尤其在青草藥的命名方面,有多樣的表現,可做為日後繼續研究的努力方向。希望透過這項研究,除了能保留樹木客語詞彙、充實客語教學的內容之外,更希望能將客語文化貢獻成為人類共享的智慧財產,達成人類共同學習的美好理想。
    也希望能將本土的文化借助學術化的方法,透過清楚而嚴謹的架構讓它走向國際,扭轉一般人對本土文化的認知,提升本土文化的價值,如此一來,客家文化將達成學術化而不背離生活,生活化又不與學術脫節的目標,這將是本土化、學術化及國際化最理想的聯繫。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change of lifestyle in modern society, Hakka dialect has been declining year by year. Even the Hakka vocabularies of tree denominations have been disappearing. Moreover, most Hakka teaching materials lack the introduction of trees. Linguistics researchers or teachers should be worrying about such a language loss.

    I therefore gathers vocabularies of tree names in Hoi Liuk Hakka dialect to conduct in-depth analyses. The conclusion reached is that, in terms of phonology, tree names in Hoi Liuk Hakka dialect follow the general rules of Hakka vocabularies in consonants, vowels, or tones. Regarding word-building, most common names are monosyllabic, while most other vocabularies have two or three syllables and are formal compound words.

    In addition, tree names were given in consideration of functions , colors, structure types, sense of smell, sense of taste, materials, sound, animal, lamination, organs, translated names, personalized denominations, etc.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ree names of Hakka dialect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as a whole has been gradually declining probably due to social changes. These vocabularies of trees have even in conflict with the rigorous plant system of the west, but hav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Hakka literature. The fact that many local places have been named after trees shows that trees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Hakka people in their daily life.

    Researches concerning tree vocabularies in Hakka dialect still need more efforts. The names of herbal medicine, among others, are very versatile, indicating a new direction for such research in the future.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is dissertation, the Hakka dialect tree vocabularies can be better kept to enrich the contents of Hakka dialect education, thus making Hakka dialect an integral par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ared by all mankind. Meanwhile, I wish to internationalize this native culture by academic methods and through a rigorous framework to so that this native culture can be correctly understood and its value better enhanced. By doing so, Hakka culture can be both academic and down-to-earth. It will also make Hakka culture an ideal linkage of local, academic and international efforts.

    Key words: linguistics, Chu-Dong area, Hoi Liuk Hakka, language contact, language bottom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文獻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研究目的 30 第貳章 客語日常詞彙中的樹木名稱 第一節 客語樹木名稱在植物學中的分類 33 第二節 地名與樹木的關係 70 第三節 青草藥及客家藥籤中的植物 76 第四節 客家文學中植物的文學意象 78 第參章 客語樹木名稱詞彙討論 第一節 音韻的探討 87 第二節 聲調的探討 94 第三節 構詞的探討 98 第肆章 客語樹木名稱詞彙命名特色分析 第一節 音韻方面的特色 109 第二節 構詞方面的特色 114 第三節 幾種常見樹木名稱訛誤之探討 118 第伍章 結論 125 附錄一 引用文獻 128 附錄二 樹木名稱海陸客語詞彙總表 132 附錄三 文獻中的樹木詞彙整理表 146

    附錄一、引用文獻
    《客話辭典》(1992)台灣客家中原週刊社。
    D.MacIver(1992),《客英大辭典》南天出版社。
    George Miller(2002),洪蘭譯《詞的學問》台北:遠流出版社。
    丁邦新等(1997)《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 住民志語言篇全一冊》台中市:台
    灣省文獻委員會。
    小山鐵夫著、李叡明譯(1993),《資源植物學:研究方法入門》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古國順等 《台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1997)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安倍明義(1938),《台灣地名研究》,台北市:武陵書局。
    竹東郡役所編(1985)《竹東郡勢要覽》台北市:成文書局
    佐佐木舜一(1935),《台灣主要樹木方言集》台灣山林會。
    吳學明(1999),〈閩粵關係與新竹地區的土地開墾〉《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二期》。
    吳濁流著、鍾肇政譯(1987),《台灣連翹》南方叢書出版社。
    呂嵩雁(2002),〈《客英大辭典》的客語音韻特點〉花蓮師院學報14期。
    呂福原等(1999),《台灣樹木解說(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呂福原等(1999),《台灣樹木解說(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呂福原等(1999),《台灣樹木解說(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呂福原等(1999),《台灣樹木解說(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呂福原等(1999),《台灣樹木解說(五)》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李如龍(1997),《漢語地名學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志華(1987),《新竹縣藥用植物資源之調查研究》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
    所。
    李幸祥(2001),《台灣校園植物(下)--木本篇》台北市:稻田出版社。
    李瑞宗(2000),《植物地圖—台灣低海拔植物生態》臺中市國立科學博物館。
    周光慶(2004),〈漢語命名造詞的哲學意蘊---兼論任意性與可論証性的爭議〉《語
    言文字應用2004年第1期》。
    林百川等(1960),《樹杞林志》 臺北市:臺灣銀行。
    林柏燕(2000),《大新吟社詩集》新竹縣文化局編印。
    林善雄等(1989),《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博物篇植物章第一冊》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波越重之(1907),《新竹廳志》台北市:成文書局。
    金平亮三(1936),《台灣樹木誌》台灣省政府。
    洪敏麟(1985再版),《台灣地名沿革》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印。
    范文芳(1996),〈竹東腔海陸客語之語音現象〉《新竹師院語文學報第三期》。
    范文芳(1997),〈「客家語彙貧乏」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四期》。
    范文芳(2000),〈從語言个角度來看客家聚落个地名〉《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
    會論文集》。
    范文芳(2001),〈改進語文教學培養思辨能力〉《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九期》。
    范文芳(2001),《頭前溪个故事》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范文芳(2001)〈從殘存之舊地名看竹塹開發史〉《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
    八期》。
    范文芳(2003),〈八種台灣人喊阿舅个樹木〉《文苑—文苑讀書會第十一屆特刊》
    范文芳(2004),〈用科學方法研究客家地名~以番婆莊為例~〉《2003再現百年客
    家風雲系列活動客家先賢淡水同知李慎彝與內山開發研討會論文集》苗栗
    市:苗栗縣文化局。
    徐子晴(2000),《客家諺語的取材和修辭研究》新竹師院台灣語言及語文教育研究所。
    徐勝一(1993),《新竹縣志 卷二:地理志(稿上)》新竹縣政府未刊稿。
    徐勝一(1993),《新竹縣志 卷二:地理志(稿下)》新竹縣政府未刊稿。
    班弨(2000)〈邕宁壯語植物名稱詞探析〉《民族語文2000年第三期》
    涂春景(2002),《聽算 無窮漢—有韻的客話俚諺1500則》,自行印製。
    常敬宇(1995),《漢語詞彙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嘉文〈辭海〉台北:鐘文出版社。
    張碧員等(1997),《台灣野花365天(春夏篇)》台北市:大樹文化出版社。
    許再富、黄玉林(1991),〈西雙版納傣族民間植物命名與分類系統研究〉《雲南植物研究》。
    郭善基、尹祚棟(1996),《認識植物拉丁學名》台北:渡假出版社
    陳新雄等(1989),《語言學辭典》台北:三民書局印行。
    彭美賢(2003),《客語動物名稱詞彙初探----以蟲仔、蛇、蛙為例》新竹師院育研究所。
    彭瑞金(1993),〈從族群特性看客家文學的發展〉,《客家台灣文學論》苗栗縣
    立文化中心印行。
    游以德等(1989),《台灣原生植物》上,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游以德等(1989),《台灣原生植物》下,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程祥徽 田小琳,(1992)《現代漢語》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黃增泉(2003),《植物分類學---台灣維管束植物科誌》台北市:南天書局。
    楊冬英(2000),《台灣客家諺語研究》新竹師院台灣語言及語文教育研究所。
    楊兆禎(1994),《客家老古人言》文化圖書公司。
    楊家駱編(1973),《本草綱目》台北:鼎文書局
    葉牡丹(2003),《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鎮市
    為例》新竹師院台灣語言及語文教育研究所。
    葉蜚聲、徐通鏘(1998),〈語言學綱要〉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詹益雲編著 (2003),《海陸客語字典》自行出版。
    劉月華、潘文娛、固韡(1996)《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師大書苑出版社。
    劉堂瑞(1962),《台灣木本植物圖誌,卷上》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印行。
    劉堂瑞(1962),《台灣木本植物圖誌,卷下》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印行。
    潘富俊(2001),《詩經植物圖鑑》臺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蔡苑清(1992),《客家話橫山小謎語》新竹客家文化叢刊003。
    蔡振聰、吳純寬(1992)《公園常見花木》淑馨出版社。
    鄭元春等(1994),《常見藥草圖說》讀者文摘遠東有限公司。
    鄭穗影(1991),《台灣語言的思想基礎》台北:台原出版社。
    鄭麟書(1962),《本地常見的植物名錄》教育部國民學校司編印。
    盧彥杰(1999),《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及語文教育研究所。
    賴碧霞(1993),《台灣客家民謠薪傳》樂韻出版社。
    謝國平(1985),〈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鍾理和(1988),《夾竹桃》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鍾榮富(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客家話導論(上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鍾榮富(2001),《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客家話導論(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店。
    羅肇錦(1993),《台灣的客家話》台北:臺原出版社。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