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鍾欣縈 Hsin-Ying,Chung |
---|---|
論文名稱: |
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動機與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atus of Music Competitio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 in Taiwan area |
指導教授: | 張蕙慧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6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地區 、國小學童 、音樂比賽 、參與現況 、參與動機 、影響的認知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 area, elementary school-children, music competition, participating statu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effective cognition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之現況、動機與影響認知之相關性,及不同背景因素所產生的差異,並瞭解音樂比賽參與動機是否能有效預測影響認知。研究以文獻分析探討音樂比賽參與動機、影響認知與台灣地區音樂比賽舉辦現況,並以自編之「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動機與相關因素之問卷調查表」,針對190位台北縣市、桃園縣、台中市四區國小三到六年級曾參與音樂比賽之學生進行調查,採描述性統計分析、卡方檢定、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法進行事後比較、Pearson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此外,亦輔以訪談,針對曾擔任音樂比賽評審或曾指導學生參與音樂比賽之教師與曾參與音樂比賽學童進行半結構式質性資料之訪談,作為問卷數據之佐證。
最後提出結論如下:(ㄧ)現階段台灣音樂比賽舉辦次數頻繁且具規模。(二)多數國小學童踴躍參與音樂比賽,並具有高度動機,其中以成就感動機最為重要。(三)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後,有高度的影響認知,其中正面影響高於負面影響。(四)在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參與現況方面,不同背景變項中,區域、組別、音樂學習背景、參賽樂器達顯著差異。(五)在國小學童音樂比賽參與動機方面,不同背景變項中,區域、就讀年段、組別、參賽樂器達顯著差異。(六)在國小學童音樂比賽影響的認知方面,不同背景變項中,組別、參賽樂器達顯著差異。(七)國小學童對於音樂比賽參與動機程度愈高,則正面影響愈高。但動機因素與負面影響亦有低度相關。(八)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動機,在正面影響方面,以「自我成長動機」與「工具價值動機」最具預測力;在負面影響方面,以「吸引力」與「成就感動機」最具預測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學習音樂學生、家長、音樂教師、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of music competitions in Taiwan area. Children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music competitions may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status, motives, and effective cognitions. According to this situ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asons of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the music competitions and the status, motives and effective cognitions. By means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want to know whether one can predict the effective cognitions accurately by analyzing the motive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music competition.
The study inquired into 190 subjects (grades 3-6) who had the experience of joining in the music contest by Questionnaires in Taipei, Taichung and Taoyuan, provided the data for analysi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were used. Besides, qualitative inquiry wa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questions and interviews 4 teachers and students who had the experience of music contest to verify the result.
Conclusion from this study was as following: 1. A lot of standard music competitions took place in Taiwan now. 2. Feeling of achievement was the main motive to drive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the music competitions. 3. Music competition had more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ren than negative one. 4. The performances of children in music competition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of music competition had indifferent variables of area, learning backgrounds and instrument selections. 5.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music competition of motives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children.6. The effective cognition of music competitions of children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variables children. 7. Children who has enthusiastic motive of participating in music competitions got more positive effect, however, low correlation between motives and negative effect. 8. Comparing with the effect of motives, the motives of self-growth and instrumental value had positive effect, and the attraction and the motives of achievement feeling had negative effect.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music students, parents, music teachers, related institution and future researchers.
王子妙(2002)。台灣音樂發展史。台南:王子妙。
王文科、何根漢(1989)。學習心理學:學習理論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文科(1991)。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五南出版社。
王朝剛(2006)。樂器表演技能教學新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王傳煌(2000)。台灣區音樂比賽歷史探索與管絃樂團合奏比賽曲目探討─交響管絃團指揮畢業音樂會,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江玉玲(2001)。1981年至2000年間國民小學音樂教育發展之調查研究─以淡水鎮為例,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伍 斌(2005,4月29日)。聽聽傅聰的批評“比賽把音樂變成一種競技”。解放日報,p.24。
李牧真、楊寶智(2005)。比賽利弊談。小演奏家,4,1。
李春光(1985)。對國際音樂比賽的估價和宣傳要恰當。人民音樂,6,34-36。
林生傳(1999)。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林淑美(2002)。嘉義地區國民小學兒童樂隊經營生態之研究,東華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周廣仁(1997)。中國鋼琴選手王笑寒轟動慕尼克國際音樂比賽。鋼琴藝術,6,44-45。
吳冠勳(2004)。國小美術教師對學生美術競賽的觀點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雲嘉地區五位國小美術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靜吉(1994)。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洪淑芬(2004)。高屏地區國民小學合唱指導者教學專業素養與教學需求之調查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徐惠君(1995)。國民中學合唱團歌曲選擇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徐緒標(1990)。藝術教育不應過度依賴比賽機制。兒童美育文教雜誌,6,37-39。
徐麗紗(2000)。臺中市音樂發展史,西方音樂篇。台中:中市文化。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出版社。
張己任(1985)。音樂人物與觀念。臺北:時報出版社。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東華出版社。
張統星(1991)。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全音出版社。
張德銳(1993)。動機理論與教師工作士氣。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4,143-162。
班度拉(1982)。社會學習論的巨匠-班度拉。(廖克玲譯)。臺北:允晨出版社。
馬啟偉、張力為著(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臺灣東華出版社。
許雲卿(2002)。中日音樂教學之比較研究。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陳文達(1994)。小型學校參加合唱、舞蹈比賽是否影響正常教學。花蓮文教季刊,9,20-22。
陳友新(1999)。音樂教育論文選集。臺北:樂韻出版社。
陳李綢、郭妙雪(1998)。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出版社。
陳雨鵑(2003)。苗栗縣國小學童參加美術比賽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樹熙(1997)。讓比賽發揮正面的作用吧!表演藝術,54,34-36。
陳樹熙(1998)。在競技中提升境界─給參加鋼琴比賽之學子幾點建議。省交樂訊,74,8-9。
莊永明(1985)。台灣第一。臺北:文鏡出版社。
單繩武(1994)。心理與教育。臺北:今古文化。
黃天中, 洪英正著(1992)。心理學。臺北:桂冠出版社。
黃文玲(1999)。五十年間(1949-1999)臺灣的國樂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伊清(1993)。鋼琴音樂在台灣的發展與作品研究。國立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志成編(1998)。心理學。臺北:啟英文化出版社。
黃富順(1995)。成人的學習動機。高雄:復文出版社。
黃筠茹(2005)。臺灣二胡發展之研究(1949~2005)。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瑛瑛(1998)。嘉義市高中管樂隊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錦凰(2002)。運用影像或實物的教學媒介刺激對兒童繪畫表現的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黑中亮(2002)。摩諾波利:信賴更肯定此地鋼琴水準。民生報,A13版,文化新聞。
彭聖錦(1998)。由國際音樂比賽實況錄音,探討國內音樂比賽何去何從。載於彭聖錦主編,鋼琴音樂教育論文集(頁113-126)。臺北市:雙木林出版社。
彭廣林(1998)。「1998中華民國台灣區第二屆協奏曲大賽」評後感。省交樂訊,83,10-11。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出版社。
溫存儒(2001)。探究國一學生科學探究活動之參與內涵及其參與動機之個案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電醒世界的人(黃澤洋譯)(2006)。臺北:遠流出版。(原著Thomas Blass)。
劉 清(2005)。希望與你同行—觀摩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音樂比賽有感。中小學音樂教育,5,4-5。
劉德波(1995)。學校音樂比賽的講評。中國音樂教育,4,21-22。
潘玫諺(2004)。博物館義工個人背景、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賴美玲(1998)。兒童鋼琴比賽淺談。載於彭聖錦主編,鋼琴音樂教育論文集(頁127-132)。臺北市:雙木林出版社。
戴龍睿(2001)。創業競賽團隊與競賽機制對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盧俊宏(1998)。運動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
蕭炬明(1985)。台灣區音樂比賽中樂曲處理與指揮之探討及其績效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Abeles, H. F., Hoffer, C. R.,&Klotman, R. H.(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2nd ed). New York:Simon&Schuster Macmillan.
Buyer, P.(2005). Teaching the Values of Competition. Teaching Music, 13 (1), 28-34.
MacMillan H.(2002).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London : Macmillan.
Morris, W. (1994).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3rd ed ). 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Ponick, F. S.(2001). Competing for Ratings: Is It a Good Idea? Teaching Music,8(6).
Vroom, V. H.(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ley .
內政部統計處。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6年1月23日,取自http//www.moi.gov.tw/w3/stat/
Encyclopedia Americana Online Dictionaries (EAOD). 2006年11月26日,取自http://go-passport.grolier.com/)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OED). 2006年11月26日,取自http://dictionary.oed.com/cgi/entry/5004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