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淑貞
論文名稱: 桃園縣社子國小推動深耕閱讀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林志成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3
中文關鍵詞: 深耕閱讀方案閱讀教育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 Cultivationg Reading Program, Reading Education Acton Rese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社子國小在閱讀推動上面臨的困境與問題,並找出因應策略,擬定有效的深耕閱讀行動方案,透過「覺↔知↔行↔思」的行動研究過程,以提升閱讀推動的成效,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奠定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研究進行的時程為期一年,探討的問題有三:一、社子國小實施深耕閱讀方案時所遭遇的困境為何? 二、社子國小如何擬定有效的因應策略,以解決遭遇的困境?三、社子國小深耕閱讀方案是否效提升深耕閱讀的實施成效?
    針對社子深耕閱讀方案面臨的問題,研究者與社子夥伴對話後,共擬訂「悅讀」、「月讀」、「越讀」、「樂讀」、「躍讀」等五個方案策略,並持續透過研究者與研究夥伴間的討論、實施、省思、修正、再行動的螺旋循環模式,獲得以下的結論:一、深耕閱讀方案提升大部分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動機。二、深耕閱讀方案促進學生的語文發表能力。三、深耕閱讀方案增進教師的專業對話與成長。四、深耕閱讀方案促進研究者的行動研究能力。
    最後分別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教師提出不同的建議,做為爾後閱讀教育推動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深耕閱讀方案、閱讀教育行動研究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difficulties and questions about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 in the She-Zih Elementary School. This study will find out the proper strategy and conduct, by action research method, an assessment regard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ng Reading Program (CRP)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Consciousness↔Knowledge↔Action↔Reconsideration」 It is confirmed by this study that the progra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and can promot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ir reading ability.

    The research period was one year. The questions which were rais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1) what the difficulties are when the School implemented the CRP? (2) how the School adapted to solve these difficulties; and(3) whether the School’s CRP successfully improved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n fac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the CRP, the researcher and her colleagues together adopted five strategies to refine the CRP. They were fun reading, month reading, more reading, art reading and jump reading. At the same time, they followed a five-step procedure, namely discussion, 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 revision and reaction, to arrive a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CRP did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2) The CRP enhanced students' presentation capability.
    (3) The CRP improved teachers' ability in specialized conversations.
    (4) The CRP improved the researcher’s action research skill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hen offered as reference to education authorities of the School and the faculty body of the School, in hope to further extend the benefit of promoting grade school pupil's CRP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ultivating Reading Program、reading education action research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閱讀教育的相關理論...............................11 第二節 閱讀方案推動的現況...............................17 第三節 閱讀教育相關研究的啟示............................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35 第二節 研究場所與角色...................................39 第三節 研究的時程......................................51 第四節 深耕閱讀方案規劃.................................53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和分析.................................57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6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63 第一節 深耕閱讀方案前奏曲................................63 第二節 耕耘「悅讀」方案---營造悅讀的環境..................73 第三節 實施「月讀」方案---深耕閱讀教學....................85 第四節 推展「越讀」方案---悠遊網路學海...................112 第五節 精進「躍讀」方案---提升閱讀教學能力...............120 第六節 深耕閱讀方案的效果---信效度的檢核.................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3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省思...........................................148 第三節 建議...........................................15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牛慶福(2000年3月26日)。關心弱勢學生--說故事媽媽組協會。聯合報,18
    版。
    王國馨(2001)。小大讀書會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
    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烈文(2006)。圓一個閱讀教學與增能的夢---我和三個閱讀低成就學生的故
    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淑芳(2004)。一個國小校長進行教學領導之自我角色覺察-以推動閱讀教
    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
    吳淑玲(2001)。特殊關懷與繪本主體閱讀。國教新知,48,2。
    呂嘉紋(2005)。兒童閱讀方案之規劃與實施~一位國小務主任的省思與實
    踐。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玟燕(2006)。教育部「焦點三百—國民小學兒童推動計畫」實施狀況之探
    討—以新竹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新竹。
    李寶琳(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閱讀文化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台傑、詹文宏(1995)。後設認知策略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能力之
    研究。特殊教育復健學報,4,109-152 。
    周芷誼(2005)。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醫所國小五
    年級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文寶(2000)。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台北:文建會。
    林玉珮(2007)閱讀寫作帶動校園學習革命,天下雜誌2007親子天下專刊。台
    北:天下雜誌,193。
    林志成(2004)。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台北:師大書
    苑。
    林志成(2007)。教育行動研究的迷思與省思。元智大學第二屆倫理與身體思
    維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54-70。
    林志成、張學善(2006)。教育行動研究的覺知行思與經驗分享。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輔導叢書(75)2006地方教育輔導論文集。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
    林秀娟(2001)。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和閱讀行為之
    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見瑩(2002)。高雄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課外讀物閱讀情況之調查。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建平(1995)。如何激發兒童的內在學習動機。初等教育學刊,4,211-
    223 。
    林美鐘(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柯華葳(1994)。從心理學觀點談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華文世界,39,25-
    32。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台北:心理。
    洪婉莉(2002)。國小推動閱讀運動之研究--以台東縣立馬蘭國民小學為例。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洪蘭(2002)。活化大腦,激發創造力。天下雜誌2002年教育特刊,台北:天
    下雜誌,92-94。
    胡玫萍(2006)。兒童參與閱讀方案之利社會行為經驗。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Ranjit
    Kumar原著)。台北:學富。
    凌夙慧(2002)。公共圖書館推動兒童閱讀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
    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張怡婷(2003)。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
    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馨云(2001)。國小三年級英語故事教學中學習鷹架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教育部(2000)。全國兒童閱讀運動實施計畫。台北:教育部。
    陳玟里(2003)。合作學習閱讀理解策略對高職學生閱讀成就與閱讀態度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珮甄(2004)。國民小學說故事志工團體之研究──以花蓮說故事媽媽團為
    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雁齡(2001)。中部地區推行閱讀活動及國小學童參與閱讀活動現況調查研
    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詩添(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執行之研究。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銘(2002)。從故事中學習哲學─故事媽媽不只是故事媽媽。新講台九年
    一貫國小版(10)。
    曾志朗(2000)。閱讀是多元智慧成功的基本條件。教師天地,106,4-5。
    曾雪娥(2000)。國小家長參與圖書館志工的圖書資訊素養需求評估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程良雄(1999)。公共圖書館讀者資訊需求與資訊需求行為之研究。南投:台
    灣省政府文化處。
    馮秋萍(1998)。臺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兒童課外閱讀行為:以國立政治大
    學附設實驗學校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
    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馥如(2004)。行動研究的意涵、方法及其在藝術教育中的應用舉隅。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175-196。
    萬榮輝(2006)。以「圖像閱讀」察覺「品格教育內涵」與「培養寫作能力」
    的課程設計與創新。桃縣文教,32,87-93。
    萬瓊月(2002)。國小學生兒童讀物之閱讀興趣、閱讀態度及閱讀推廣方案之
    研究-以龍峰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東。
    葉可玉(1963)。台灣省兒童閱讀興趣發展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16,305-361。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2002)。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載於天下雜誌
    出版之《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專刊(頁72-76)。台北:天下雜誌。
    廖麗芳(2007)。花蓮縣焦點三百學校五年級學童閱讀活動與閱讀態度之相關
    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劉安訓(2003)。台北縣國小推展兒童閱讀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歐用生(1999)。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
    蔡玉蓉(2002)。從聽說故事提升國小低年級班級閱讀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政勳(2006)父母對國民小學學童閱讀之態度與學童閱讀行為、閱讀策略之
    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菁菁(2003)。以「烤箱讀書會」進行兒童關懷之歷程 -- 一個說故事的故
    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談麗梅(2002)。兒童閱讀運動中教師推行信念、學校策略與兒童閱讀態度之
    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瑞隆(2001)譯。實地工作。載於黃光雄主譯,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等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105-
    156。嘉義:濤石。
    賴苑玲(2002)。當前國小推廣閱讀活動及師生反應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
    16,285-308。
    賴素玲(2005)。「好書大家看」閱讀推廣活動在國小二年級推行之行動研
    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藍慧君(1991)。學習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不同結構文章之閱讀理解與理
    解策略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貳、西文部分
    Alexander, J. E., & Heathington, B. E. (1988). Assessing and correcting classroom reading problem.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 Co.
    Fishbein, M., & Ajzen, I.(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Gagne, E. D. (1985).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Guthrie, J. T., Schafer, W. D., & Huang, C.(2001). Benefits of opportunity to read andbalanced instruction on the NAE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3), 145-162.
    Hyde, A. & Bizar. M. (1989). Thinking in context.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Smith, M. C. (1990).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reading attitude development from child to adulthood.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3, 215-219.
    Spodek, B. (1985). Teaching in the early years. N.J.: Prentice Hall
    Goodman, K. (Ed.)(1990). Psycholinguistic nature of the reading
    process. 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Guthrie, J. T.; Hoa, L. W.; Wigfield, A.; Tonks, S. M.; Perencevich, K. C. (2006). From Spark to Fire: Can Situational Reading Interest Lead to Long-Term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v45, n2 91-117.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