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娟芳 WU CHUAN FANG |
---|---|
論文名稱: |
新竹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運作及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toward the func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in Hsin Chu County |
指導教授: |
羅清水
LO CHING SHUI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5 |
中文關鍵詞: | 國民小學 、學校行銷 、學校行銷滿意度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school marke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新竹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運作及滿意的情形,內容含括國民小學學校行銷運作的內涵、策略、家長對於學校行銷的滿意度,以及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對於學校行銷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採取的研究方法主要為問卷調查法。首先依文獻分析發展出本研究的架構與調查問卷,再進行專家效度選題及修正成正式問卷,接著抽取新竹縣現有公私立學校21所516位家長,回收448份,回收率86.8%,其中有效樣本423份,有效回收率82.0%。回收問卷以SPSS 12視窗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運用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家長對於行銷對象的看法上,認為應以家長、社區民眾優先、學生則排第三。
二、行銷功能以凝聚親師生向心力居多、獲得家長了解認同其次,提昇學校效能與效率及建立學校口碑與形象則排第三、四,第五為提升競爭力,達成學校教育目標。
三、對於學生行銷活動方面,國民小學家長覺得學校裡可以辦理跳蚤市場或園遊會、校外教學或畢業旅行、定期舉辦學生成果展、舉辦校慶運動會及推廣閱讀活動,讓學生更喜歡學校。
四、提升家長認同策略中,以舉辦校慶運動會、園遊會,提升學生學習成就及舉辦教學成果展示,充實學校軟硬體設備,舉辦家長座談會,為主要行銷方式。
五、影響家長印象最大的因素,為學生學習成就低落,其次為教職員工的服務態度不好、第三是學校與家長的互動很少,第四是教師專業不足,第五是學校教職員工對學校沒有認同感。
六、國民小學家長認為目前整體學校行銷運作趨於滿意,其中以互動行銷情形最理想、外部行銷次之。
七、不同背景變項的家長對於學校行銷滿意度的差異情形,以女性、年齡較大者、班級數不穩定、曾任家長委員或班級代表、班級數7-12班、學歷較高、收入較高、就讀子女數較少的國民小學家長對於學校行銷滿意度較高。
八、在開放性問題中,對於學校教師的教學相關活動最為讚許。然而在學校校舍及設備、校園安全、交通及路隊則表達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字:國民小學、學校行銷、學校行銷滿意度
A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toward the func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in Hsin Chu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ims at trea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toward the func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It includes the connotation, strategy,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toward school marketing, and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items.
The main method makes use of the questionnaires survey. First, I develop the structure and the questionnaires through analyzing documents. Then, according to specialist validity choosing the good quality items and revises them into the formal questionnaires. Third, I pick the 513 samples from the parents of 21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in Hsin Chu County. Finally, I obtained 448 validated questionnaires, and feedbacks are up to 86.8%. The effective data are 423 samples, feedback are up to 82.0%.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data analysis by SPSS 12, I use th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toward the marketing target are ranking the priority are parents, next are the community, last are students.
B. The functions of marketing enforce the centripetal force between parents and students are claimed to top priority. Next goe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parents’ understanding. Third is the efficacy and efficiency. To create the image and to get public praise are the forth. The last is increasing the power of competitiveness, and achieve the school educational goal.
C. The attitude to the aspects of students participant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parents consider hold more flee markets or garden parties, field trips, graduation trips, students’ regular performance exhibitions,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funding of schools such as athletic games, reading activities are make student partial to schools.
D. The strategies of increasing parents’ identification are main marketing by holding the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funding of schools such as athletic games, garden parties, promoting students achievement, teaching performance displays, advance school equipments, and an informal discussion meeting with parents.
E. The main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impacts of parents is students’ lower achievement, school staffs’ unpleasant attitude, the less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parents, the ineffici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quality, the school staffs’ identification.
F. The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s considered the integral school marketing are tended to satisfaction. The interact marketing is the most ideal one, the external marketing is the second one.
G. The different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in different backgrounds are such as elder female, numbers of class are unstable, have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parents committee or the representatives , the numbers of class are 7~12,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income, the less children studying in elementary are getting higher satisfaction.
H. In open questions, the school teacher teaching relative activities are highly approbation. However, the school accommodation & equipments, campus safety, commute and traffic control is needed to improve.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arke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school marketing.
壹、中文部分
王淑俐(2004)。學校公共關係與教育行銷。北縣教育,47。48-50。
尤秀貞(2005)。台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校行銷策略認同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方士榮譯(2000)。行銷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王志剛等編著(1987)。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王俊如(1993)。高等教育行銷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學昌譯(2006)。匠英一(2005)原著。圖解行銷心理學。台北:世茂出版。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行政院主計處(2007)。中華民國年鑑。2006.12.12取自網址: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16333&ctNode=1309
吳玫琪等譯(2000)。行銷公關。台北市:台視文化公司。
吳宗立(2004)。學校經營的行銷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61。62-69。
吳清山(2004)。學校行銷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23-34。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國泰(2000)。「行銷組合」在非營利成人教育機構推展教育活動上的策略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清基(1999)。教育與行政。台北:師大書苑。
李小芬(2001)。學校行銷。社教雙月刊,101。55-56。
何玉亭(2000)。公共電視台的整合行銷傳播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余朝權(1998)。現代行銷管理。台北:五南。
呂惠美(2001)。私立中等藝術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巧雰(2000)。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策略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文賢(1999)。行銷管理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周崇儒(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瓊惠(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林天祐(2000)。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心理。
林水順、莊英慎(2000)。技職學院行銷作為與特性認知分析-以國立勤益技術學院會為例。中華管理學報,1(1),33-35。
林建煌(2000)。行銷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
林慶川(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與家長對教育行銷實施現況之知覺與態度。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范雅雲(2005)。新竹地區幼稚園學校行銷策略認知與運作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慧芳譯(2004)。蘇丹.卡瑪里(Sultan Kermally)原著。大師解讀行銷。台北:天下。
苗如茵(2001)。成人高等教育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施振榮(2000)。全球化的生產與行銷。台北:大塊文化。
夏光華(2001)。大學推廣教育之行銷策略探討。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徐世芳(1993)。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與工作滿足之研究:以台灣地區船舶運送業人員為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秦夢群(2000)。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袁自玉(1988)。公共關係。台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馬瑞聲(2000)。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侃(1999)。桃園縣國小學生家長會參與校務運作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明輝(2002)。企業管理理論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及省思。2006.12.17取自網址: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schooladmin
-20.pdf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
張家振(1994)。銀行從業人員之人口統計特徵及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感之影響:公營銀行與民營銀行之比較。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組織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台北:授學出版社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曹仁德、黃毅志、侯松茂(民92)。2003 年台東師院學生對課程教學意見與行政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4,225-252。
許安琪(2002)。全民行動—整合行銷新思維,震旦月刊,366,18。
許士軍(1991)。現代行銷管理。台北:商務。
許長田(1996)。行銷管理-原理、分析與規劃。台北縣:李唐文化。
許長田(1999)。行銷學─競爭、策略、個案。臺北:揚智文化。
許瑛珍(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滿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詩旺(200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喜謀(2005)。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郭振鶴(1999)。行銷研究。台北:華泰書局。
郭振生(2003)。內部行銷導向、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智暐.周慈韻譯(2002)。Karmran Kashani,Dominique Turpin著。行銷管理全球觀。台北:弘智文化。
陳金鳳(2005)。行銷滿意度、產品滿意度與再觀賞意圖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瑞相(2005)。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運作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定銘(2003)。非營利組織行銷管理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102,218-241。
陳光榮(1999)。二十一世紀行銷的新觀念。人力發展,63,57-72。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添旺(1997)。以行銷導向提昇學校競爭力之探討研究-以私立高職為例。私立大葉大學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森仁、黃國隆(1982)。員工個人屬性、需求層次、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管理評論,1,18-38。
陳逸潔(1991)。行銷取向之公共關係研究。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瑞萍(1999)。師範校院招生策略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義勝(1987)。中介變項對工作特性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之關係之影響-以婚姻狀況、教育程度為例。台北:中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9-46。
陳慧玲(1992)。行銷理論在推廣學校公共關係的應用。高市鐸聲,2(2),29-34。
陳鼎華(2002)。成人教育工作者對行銷理論認知及其訓練需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新煌主編(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247-289。台北:巨流。
游進年、馮清皇(2004)。學校需要行銷嗎?-淺談教師在學校推展公共關係的角色管理的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47。43-47。
彭曉瑩(2000)。師範校院教育行銷現況困境及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湯堯(2000)。學校經營管理策略:大學經費、募款與行銷。台北:五南。
黃文哲(2003)。我國大學院校招生之市場區隔與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再德(1985)。行銷觀念應用於大學科系招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俊英(1997)。行銷學。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英(1999)。行銷環境鉅變的挑戰與對策。經濟情勢暨評論,5(2),168-182。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觀點。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英(2005)。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天下文化。
黃深勳、黃營杉、洪順慶、吳青松與陳松柏(1998)。行銷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義良(2001)。學校推動形象管理與關係行銷的具體做法。國教新知,48(4),71-79。
黃義良(2002)。淺析學校行銷策略適用於中小學的具體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45,112-119。
黃義良(2004)。國民中小學學校行銷指標與行銷運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毅志(2003)。「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黃曉芬(2003)。學校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三所私立國小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黃營杉、郭崑謨、吳智、陳明璋、盧峰海、蔡明宏(1990)。企業政策。台北:空中大學。
揚昭瑾(2004)。如何行銷校園新聞--從記者的角度思考。北縣教育,47。65-72。
楊思偉(2000)。家長學校選擇權。台北市:商鼎文化出版社。
楊瑪利(1999)。台灣7-ELEVEN創新行銷學-每天600萬個感動。台北:天下。
楊惟曾(1995)。台灣地區成人教育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葉仲任(1997)。非營利機構策略性行銷之研究-以國立空中大學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榮泰生(1997)。行銷管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玉琰編著(1999)。行銷學理論與實務。台北:智勝文化。
劉滌昭譯(1994)。顧客滿意度測量手法。台北:中國生產力出版。
蔡子安(1996)。私立職校行銷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35,44-50。
鄭宏財(2000)。從非營利組織的行銷觀點談學校公共關係的建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1),127-142。
鄭禎佩(2002)。師範學院教育行銷研究-以屏東師院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蕭思文(1999)。非營利組織策略性行銷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富峰(1998)。內部行銷。台北:天下。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戴曉霞 (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
謝水乾(2003)。台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學校行銷策略認知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羅清水(2006)。公共關係與學校形象管理。學校事務管理研究教學資料集。未出版。
蘇晏健(1996)。社會教育活動方案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莉倩(1999)。策略性行銷應用於非營利事業之研究--以中華大學為例。中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饒邦安(1991)。台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西文部份
Aidman, A.(1995). Advertising in the school. Urbana, IL:EPIC Clearinghous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89473).
Armstrong,G., & Kotler, P.(2005). 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7 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Bennett,P.(1995).Dictional of Marketing Terms(2 nd ed). Lincolnwood, IL:NTC Publishing Group.
Bollendorf, M., & Howrey, M. (1990).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guidance programs school counselor, 37(4), 273-280.(EBSCO:AN9608056499)
Baker, J.A.(1999).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urban at-risk classrooms:Differential behavior,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100, 57-70.
Barnetson, etson, R. J(. 1997). Marketing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to frosh: A motivational typology of student-college choice. Alberta, CA:Calgary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4930).
Beder , H(1986).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New Direction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31 , 3-17.
Booms, B. H., & Bitner, M. J.(1981).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s for service firms.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Cock, D., & Halvari, H.(1999). Relations among achievement motives, autonomy,performance in mathematics, and satisfaction of pupils in elementary school.Psychological Reports, 84, 983-997.
Connell, J.P., & Wellborn, J.G.(1991).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Amotivational analysis of self-system process. In M.R. Gunnar and L.A. Sroufe(eds.). Self Professes and Development, 25, 131-136. NJ: Lawrence Erlbaum, Hillsdale.142
Connor, C. M.(1999). Marketing strategic one school’s success story.Independent school, 58(3), 38-43.
Drucker , P.(1973),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 NY:Harper &Row
Deci, E.L., & Ryan, R.M.(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personality.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38, 237-288.
Fischer.(1987). Successful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In Q. H. Gessner(ed.). Handbook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Inc.
Gary, L.(1991). Marketing education.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Goldgehn, L. A.(1990). Are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ying marketing techniques and within the context of an overall marketing plan.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3(1), 5-28.
Gronroos, C. (199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ds 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32(2), 4-22.
Kotler, P., & Fox, K. F. (1994).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2n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 th ed). NJ: Pearson Education.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7 th ed). NY: Prentice-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1994). Principles of Marketing(6 thed)
.NJ:Prentice-Hall.
Kotler,P.(1982). Marketing foe nonprofit organization(2nded). Englewood Cliffs,N. J.: Prentice Hall Inc.
Kotler, P., & Andreasen, A. R.(1996). 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143Organization(5 thed). NJ: Prentice-Hall.
McCarthy, J. E. (1981). Basic Marketing: A managerial approach Homewood(7 th ed). Illinois: Richard D. Irwin Inc.
McNally, J.(1999).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schools. Management Services,43(8), 24-28.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ervices.
Narkwicz, M. G.(1994). Marketing acceptanc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lected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Unpublished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East Tennessee State, Tennessee.
Peter Bennett(1995). Dictionary of Marketing Terms(2thed). Lincolnwood,IL:NTC Publishing Group.
Tsai, M.(1985). A proposal for marketing guidelines for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UNESCO(2005).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 2005 Better schools. 2006.12.10: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gmr_download /chapter4.pdf
Verkuyen, M., & Thijs, J.(2002). School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The role of performance, peer relations, ethnicity and gender.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9(2), 203-228.
Waugh, C. A.(2000). School marketing 101.excellent marketing. Retrieved Novermber 10,2002, from http://www.excellent market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