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景棟
C.T.Hsu
論文名稱: 超平坦薄膜之製作與分析
Fabrication and Analysis of Ultra flat Thin Film
指導教授: 吳信田
S.T.Wu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鋁膜低溫製程超薄薄膜薄膜成長孔洞
外文關鍵詞: Aluminium thin films, Cryogenic processing, Ultra-thin films, Thin film growth, Cavity form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實驗的目標,即鍍出粗糙度很小的薄膜,並利用多項製程變數的相互比較,以釐清鋁膜生長過程,對於粗糙度的影響。
    實驗簡單的來說,就是觀察鋁膜在不同的基板(TiN(111) 、Al2O3(0001) 、Si(111))、不同的溫度(-190℃、室溫、600℃)、不同的厚度、及不同的織構品質下, 其粗糙度變化,並試著討論鋁膜生長模式。
    實驗結果顯示,在超低溫下鍍膜,的確有助於減少膜的表面粗糙度。實驗中意外發現,於室溫及-190℃時,在鋁膜鍍在TiN(111)基板且膜厚約 7.5-10 nm時,鋁膜的表面會產生孔洞,在基板為Si(111)及Sappire(0001)時則沒有出現孔洞,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一點。


    The morphology of ultra thin Al films deposited by sputter onto three different substrates ;in three different temprature;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 was investigate.

    摘要 I 致謝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 第一章 序論……………… 1 1-1研究動機……………… 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 2-1 薄膜成長簡介 ……………………………………3 2-2 鋁膜簡介……………… 9 2-3 TiN 磊晶薄膜簡介………………………………11 第三章 實驗步驟與分析方法 21 3-1實驗設備 22 3-2薄膜濺鍍流程 24 3-2-1試片種類 24 3-2-2 TiN(111)製作過程及步驟 25 3-2-3鍍鋁膜的步驟 29 3-3試片分析部分 33 3-3-1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 33 3-3-2 X光繞射(XRD)分析 35 3-3-2-1 X光反射率(X-ray reflectivity;XRR) 35 3-3-2-2 θ-2θ scan (wide-angle scan) 39 3-3-2-3 Pole Figure 40 3-3-2-4 θ- scan (Rocking curve) 41 3-3-3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4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8 4-1粗糙度的變化 58 4-1-1 不同的基板, 其粗糙度變化 59 4-1-2 不同的溫度, 其粗糙度變化……………… 62 4-1-3 不同的厚度, 其粗糙度變化……………… 64 4-1-4 不同的織構排列品質下, 其粗糙度變化 69 4-2其他 73 第五章 結論 111 參考文獻 113 表目錄 表2-1 鋁膜性質 …………………………………………13 表2-2 TiN膜物理性質……………………………… ……14 表3-1 各種掃瞄探針式顯微鏡型式…………………………43 表4-1 整個實驗試片的粗糙度方均根值 ……………………74 表4-2 膜及基板表面能……………………………………75 表4-3 室溫27℃ 鋁膜在各基板的粗糙度表…………………76 表4-4 -190℃ 鋁膜在各基板的粗糙度表……………………77 表4-5 600℃ 鋁膜在各基板的粗糙度表 ……………………78 表4-6 鋁膜在TiN(111)基板上,其粗糙度隨溫度的變化………79 表4-7 鋁膜在Sapphire(0001)基板上,其粗糙度隨溫度的變化…80 表4-8 鋁膜在Si(111)基板上,其粗糙度隨溫度的變化 ………81 表4-9 鋁膜在薄膜結構區域模型(structure zones mode)中的區域………………………………………………82 圖目錄 圖2-1 鍍膜原子沉積過程…………………………………15 圖2-2 三種成膜方式 ……………………………………16 圖2-3 晶粒沉積時的自由能變化 …………………………17 圖2-4 晶粒粗化過程 ……………………………………18 圖2-5 薄膜的界面型態 …………………………………19 圖2-6 粗糙度會隨著晶粒大小增加而變大 …………………20 圖3-1 濺鍍系統裝置 ……………………………………44 圖3-2 升溫基座…………………………………………45 圖3-3 低溫基座,兩端開口可供液態氮留入及流出……………46 圖3-4 TiN(111)基板(A)θ-2θ scan 圖,(B) Rocking curve…47 圖3-5 TiN(111)之AFM分析圖 (A)AFM 粗糙度圖 (B)立體圖 (C)橫截面圖……………………………………48 圖3-6 TiN(111)基板的Pole Figure…………………………49 圖3-7 在高溫600℃鍍膜時,真空腔裡的基座擺放方式………50 圖3-8 低溫鍍膜時,真空腔裡的基座擺放方式………………51 圖3-9 針尖大小對AFM量測的影響…………………………52 圖3-10 50nm的TiN膜鍍在Si基板上之X光反射率干涉條紋…53 圖3-11 XRR干涉條紋中重要的幾個點………………………54 圖3-12 兩膜厚不同的試片之XRR干涉條紋……………………55 圖3-13 兩膜密度不同的試片之XRR干涉條紋…………………56 圖3-14 Pole Figure,(A)晶向隨機分佈,(B)優選晶向…………57 圖4-1 600℃ AL(111)/TiN(111) AL膜厚300nm………………83 圖4-2 分別討論三個溫度時,鋁膜在三個基板上粗糙度的變化…84 圖4-3 鋁膜在三個不同溫度時,其XRD分析圖………………85 圖4-4 600℃,厚度為5nm時,在sapphire基板上,鋁膜呈很薄島嶼狀附著在基板上………………………………86 圖4-5 600℃,厚度為5nm時,鋁膜在TiN(111)基板上的AFM圖…87 圖4-6 600℃,厚度為5nm時,鋁膜在Si(111)基板上的AFM圖…88 圖4-7 在三種基板上,其粗糙度隨溫度的變化………………89 圖4-8 600℃,鋁膜厚度約1μm,基板為sapphire,SEM的橫截面圖………………………………………………90 圖4-9 500℃,鋁膜厚度約1μm,基板為sapphire,SEM的橫截面………………………………………………91 圖4-10 200℃,鋁膜厚度約1μm,基板為sapphire,SEM的橫截面………………………………………………92 圖4-11 室溫,鋁膜厚度約1μm,基板為sapphire,SEM的橫截面………………………………………………93 圖4-12 鋁膜在sapphire上於三種不同溫度時的XRD 比較圖…94 圖4-13 -190℃在TiN(111)(50nm)上鍍Al 2分鐘(10nm)的XRR曲線圖…………………………………………95 圖4-14 600℃在TiN(111)上鍍Al 5分鐘(25nm) 的XRR曲線圖…96 圖4-15 600℃在TiN(111)上鍍Al 5分鐘(25nm)的SEM plane veiw圖………………………………………………97 圖4-16 600℃時,鋁晶粒在TiN(111)基板上於不同鍍膜時間時的SEM圖……………………………………………98 圖4-17 室溫時,鋁晶粒在TiN(111)基板上於不同鍍膜時間時的SEM圖……………………………………………99 圖4-18 -190℃時,鋁晶粒在TiN(111)基板上於不同鍍膜時間時的SEM圖………………………………………100 圖4-19 圖4-19 室溫鋁膜在Sarphire上隨膜厚增加,膜表面型態的變化(AFM所掃出 1μm×1μm)……………………101 圖4-20 鋁膜在TiN基板上產生的孔洞,掃描面積10μm×10μm ………………………………………………102 圖4-21 鋁膜在TiN基板上產生的孔洞,掃描面積1μm×1μm…103 圖4-22 600℃,鋁膜厚度約300nm,基板為TiN(111)………104 圖4-23 600℃,鋁膜厚度約300nm,基板為sapphire,XRD(θ-2θ scan)………………………………………105 圖4-24 兩不同鍍膜速度的XRD(A)θ-2θ scan (wide-angle scan),(B)θ- scan (Rocking curve) ……………106 圖4-25 室溫,膜厚為10nm時,鋁晶粒在sapphire基板上分佈的情形……………………………………………107 圖4-26 室溫,膜厚為50nm時,鋁晶粒在sapphire基板上分佈的情形……………………………………………108 圖4-27 兩晶粒的表面張力及晶界拉力對凹槽(groove)角度αGB角的影響…………………………………………109 圖4-28 當凹槽(groove)角度αGB角變小後,對平坦度的影響…110

    [1] B.Lewis,J.C.Andersion,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thin films,Academic Press,1978
    [2] Milton Ohring,The Materials Science of Thin Films,
    1992,chapter5
    [3] 黃榮俊,物理雙月刊,十七卷六期1995年12月,663頁
    [4] 李信義,科儀新知,第二十二卷,第二期,p39
    [5] R.Groger,M.Barczewski,P.von Blanckenhagen,surf.sci.
    454-456(2000)761-76
    [6] J.Nogami,Physical Review B,Volume44,Number3,15 july,1991,1415-1418
    [7] R.Groger,A.Berlinger,M.Barczewski,P.von Blanckenhagen,
    Thin Solid Films 318(1998)231
    [8] Changxin Zhu,Shunji Misawa, Sonoko Tsukahara,surf.sci.
    325(1995)279-284
    [9] Chopra,thin film phenomena,Mcgraw-Hill,1969
    [10] M.J.Rost,D.A.Quist,J.W.Frenken,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ume 91,Number2,026101-1
    [11] M.A.Palmer,M.E.Glicksman,K.Rajan,Scripta Materialia 48 (2003)1173-1178
    [12] Aicha Elshabini-Riad & Fred D.Barlow Ⅲ ,Thin Film Techology Handbook,Mcgraw-hill,1997
    [13] 郭曉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2002)
    [14] 莊達人,VLSI製造技術,高立,(2002)
    [15] J.P.Zhao,X.Wang,Z.Y.Chen,S.Q.Yang,T.S.Shi,X.H.Liu,
    J.Phys.D:Appl.Phys.30(1997),5-12
    [16] John F. O’Hanlon,A User’s Guide to Vacuum Technology,Second Edition,Wiley,1989
    [17] 伍秀菁,汪若文,林美吟,真空技術與應用, 國科會精儀中心,2001
    [18] L.He,J.E.Siewenie,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150(2002),76-79
    [19] 陳維釧,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2003)
    [20] 曾文聖,林良平,科儀新知,第十九卷,第六期,p5
    [21] 汪建民,材料分析,中國材料科學學會,p83
    [22] 許樹恩,吳泰伯,X光繞射原理與材料結構分析,中國材料科學學會,1996
    [23] 黃子文,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2002)
    [24] 薛仁宗,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1999)
    [25] 彭文彥,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2002)
    [26] 林煜修,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所(2000)
    [27] 吳泰伯,李信義,科儀新知,第十九卷,第二期,p111
    [28] 蔡增光,林文智,卓恩宗,科儀新知,第二十四卷,第三期,p52
    [29] 林希哲,科儀新知,第十九卷,第五期,p89
    [30] Jean Daillant,Alain Gibaud,X-ray and Neutron Reflectivit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pringer,1999
    [31] 林鶴南,李龍正,劉克迅,科儀新知,第十七卷,第三期,p31
    [32] N.G.Semaltianos,Applied Surface Science,183(2001), 233-229
    [33] D.H.Bae,A.K.Ghosh,Acta Material 50(2002),511-523
    [34] 林延儒,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2003)
    [35] K.L.Ekinci,J.M.Valles JR,Acta mater.Vol46,No13,
    4549-4557,1998
    [36] H. K. Pulker, Coatings on glass, 2nd, rev. ed, Amsterdam Elsevier,1999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