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世容
論文名稱: 透過「本國語言」導入「基礎音樂戲劇」策略
An Action Research of Teaching Strategy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Elemental Music Drama” through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指導教授: 陳淑文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5
中文關鍵詞: 基礎音樂戲劇魚骨圖角色日記藝術與人文
外文關鍵詞: , 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使用「本國語言特色」導入「基礎音樂戲劇」後,學生對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習的影響。本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班級共34名學生,以語文、音樂及戲劇三個項度,實施十週的課程,透過行動研究以瞭解學生對藝術與人文領域學習的影響。其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使用「本國語言特色」導入「基礎音樂戲劇」的教學模式是可行的。
    二、透過「基礎音樂戲劇」的課程學生更喜歡學習「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
    三、透過「基礎音樂戲劇」的課程能協助學生能更深入閱讀。
    四、透過使用「本國語言特色」導入「基礎音樂戲劇」的課程能更豐富學生的想像力。
    五、透過使用「本國語言特色」導入「基礎音樂戲劇」的課程使學生能更勇敢的展現自我。
    六、透過使用「本國語言特色」導入「基礎音樂戲劇」的課程能促進同儕間的合作精神。
    最後針對研究結論針對教師、學校及行政單位分別提出建議。
    關鍵字:基礎音樂戲劇、魚骨圖、角色日記、藝術與人文、說白節奏。


    Summary
    This research is mainly discussing about the effect to the students when they are learning in art and humanity region after the lead-in of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to “basic music drama”.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34 5th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according as three phases: language, music, and drama, take a 10-week cours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to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 art and humanity reg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main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teaching mode to use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to lead-in to “basic music drama” is feasible.
    2. The students like to learn the courses in “art and humanity” region through “basic music drama” courses.
    3. Through “basic music drama” courses assist the students to read more deeply.
    4. Through the using of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to lead-in to “basic music drama” courses enriches students’ imagination.
    5. Through the using of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to lead-in to “basic music drama” courses helps students to show themselves fearlessly.
    6. Through the using of “native language character” to lead-in to “basic music drama” courses helps students to promote their spirit of cooperation.
    Finally, aim at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 connection with teachers, schools, and administrative units, to bring up suggestion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語言與音樂 10 第二節 基礎音樂戲劇 27 第三節 創作性戲劇意涵 45 第四節 藝術與人文 6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3 第二節研究步驟與流程圖 75 第三節 研究實施 7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77 第五節 研究場域 79 第六節 資料蒐集的方法與處理 81 第七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84 第四章 基礎音樂戲劇教學的省思 95 第一節 教學目標的省思 95 第二節教學效能省思 110 第三節 教學策略與教學設計的省思 130 第四節 教學評量的省思 1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0 第一節 結論 160 第二節 建 議 166 參考書目 169 一、中文書目 169 二、英文部分 170 附 錄 172 附錄 1-1 : 學習單(一) 172 附錄 1-2 : 學習單(二) 172 附錄 1-3 : 學習單(三) 173 附錄 2 :「基礎音樂戲劇」評分標準一覽表 174 附件 3 : 教師日誌舉隅 178 附錄 4 : 訪談紀錄 180 附錄 5 : 學生日記舉隅 181 附錄 6 : 劇本創作 182 附錄 6-1 : 教海鷗飛翔的貓劇本 182 附錄 6-2 : 小組編劇 190 附錄 6-3 : 角色分配表 191 附錄 7 : 說白節奏創作 194 附錄 7-1 : 索爾巴斯的三個承諾 193 附錄 7-2 : 科隆耐羅自述 195 附錄 7-3 : 《老鼠》RAP 197 附錄 7-4 : 《牽著走向前走》 200 附錄 8-1-1(語文教案) : 閱讀策略_魚骨圖 201 附錄 8-1-2(語文教案) : 劇本創作 203 附錄 8-1-3(語文教案) : 說白節奏填詞 205 附錄 8-1-4(語文教案) : 讀劇 207 附錄 8-2-1(音樂教案) : 聽聽生活週遭的聲音 209 附錄 8-2-2(音樂教案):《三字經》VS三連音 211 附錄 8-2-3(音樂教案):卡農和音程 214 附錄 8-2-4(音樂教案):頑固音型&和弦 217 附錄 8-2-5(音樂教案):玉山之美 222 附錄 8-2-6(音樂教案):合奏練習 225 附錄 8-2-7(音樂教案):《喵嗚曲》 230 附錄 8-2-8(音樂教案):《老鼠》RAP 233 附錄 8-2-9(音樂教案):街舞 234 附錄 8-3-1(戲劇教案):一、二、三木頭人 237 附錄 8-3-2(戲劇教案):移動練習、停格&傳球 238 附錄 8-3-3(戲劇教案):表情變變變 240 附錄 8-3-4(戲劇教案):角色關係 242 附錄 8-3-5(戲劇教案):機械組合 244

    一、 中文書目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4)。Jean McNiff, Pamela Lomax, Jack Whitehead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 台北:濤石。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頁149-150),台北市:桂冠。
    李咏吟等(2005)。多元教學設計-課程改革的實踐。台北市:高等教育。
    林虹眉 (2007)。教室即舞台—讀者劇場融入國小低年級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勝儀譯,音樂之友社主編(1999)。新訂標準音樂辭典。美樂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1995)。語音學教程。台北市:五南。
    林玫君編譯(1994)。Barbara T. Salisbury著。兒童創造性戲劇入門。臺北:心理。
    夏林清(民89)。行動研究與中、小學教師的相遇。教師天地,105期,頁4-8。
    夏淑琴(2003)。〈創作舞蹈課程設計探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實例手冊》。台北:教育部。
    Campbell, Linda/Dickinson, Dee陳淑惠,郭俊賢譯(1998)。多元智慧的敎與學。台北:遠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國音學,(1982年),國語日報出版中心主編(2000)新編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康 謳 (1993)。大陸音樂辭典,p.771。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國字第0920006026號)。
    教育部國教司,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六年級、九年級基本素養指標解說手冊,http://www.edu.tw/dm /
    陳大武翻譯,德曼,曼努艾拉(2004)<躍入遊戲>http://www.orff.org.tw/news/periodical9311/p4.pdf
    陳志明,(2006)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戲劇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學童團體輔導之行動研究 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盈菁(2006)「基礎音樂戲劇融入音樂與表演藝術教學創造力之研究」
    陳淑文(2006)。基礎音樂戲劇運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的研究。台北市:樂韻。
    陳惠齡(2005)。音樂教學於國小音樂教育之實際應用。國小音樂科學習加油站。2005年5
    陳韻文(2006)。英國教育戲劇的發展脈絡。戲劇學刊,3,39-62。
    Viola Spolin著/區曼玲 譯 劇場遊戲指導手冊 書林出版/1998。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市:成長文教基金。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J. Neelands &T. Goode著。N.Morgan& J.Saxton著,
    黃瓊儀,奧福音樂教育及其教學模式。http://www.rges.tpc.edu.tw/top100/edu9/map1/04.htm
    楊蔭瀏(1988)。語言與音樂。台北 :丹青圖書有限公司。
    詹文娟(2001)。「多元智能」之教學原則與幼兒多元管道學習。國教新知,48(2),44-49。
    趙自強.徐婉瑩(2001)。戲法學校。 台北:幼獅出版社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奧福教育。
    謝雲飛 (1994)。文學與音律。台北:東大書局。
    蕭奕燦(1996)。中國音樂教育的新里程:奧福教學、中國語言與音樂創作教學。台北市:樂苑。
    英文文獻
    林雅萍(2004)m國小音樂教學應用「多元智能」增進學童音樂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
    http://www.iit.usc.edu.tw/e-learning/map.htm

    二、 英文部分
    Bolton G.(1979)Toward a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iton. London: Longman.
    Bolton G.(1998)Acting in the classroom drama —a critical analysis. taffordshire: Trentham Books.
    Brockett,O.G.(1969)The theatre : Anintroduction.New YorklHolt, Rinchart and Winston.
    Lois Choksy,Robert M. Abramson,Avon E.Gillsepie,David Woods (1986)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Jersey: Englewood Cliffs.
    Margaret Faulkes Jendyk(1985).Creative Drama-Improvisation-Theatre from child and Drama ed. By Nellie McCaslin ( 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Inc. )
    Nelli McCaslin,1987,Creative Drama in the Primary Grade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New York: Longman Inc.1987)
    Nelli McCaslin.(1987)Creative Drama in the Classroom.fifth edition,New York: Longman Inc.
    Orff, C. (1978). The Schulwerk (M.Murray,trans.).NY:Schott(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6)
    Ruth Beall Heinig(1993). Creative Drama for the classroom. teacher,4th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