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佳芳
Wu, Chia-Fang
論文名稱: 從家戶到機構的安養模式:以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為例
指導教授: 陳祥水
Chen, Hsiang-Shu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Anthropology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老人安養機構居住安排支持網絡生活適應
外文關鍵詞: elderly, domiciliary care institutions, living arrangement, support network, life adjustment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選擇台北市銀髮村老人安養中心作為田野調查地點,以住友及工作人員為調查對象,希望透過暸解「老人安養機構的服務項目與運作現狀」及「老人如何發展老化適應策略及重新建構的支持網絡」,進而論述台灣地區老人如何在文化與社會變遷的影響下,逐漸從家戶走向機構的安養模式。

    研究發現「家庭因素」為中心住友選擇入住安養機構的主要原因;其中,又以「子女忙碌」因素為主。原因歸納為「安養服務需求」、「與家人相處有摩擦」及「安養觀念轉變」三大因素。

    歸納住友的家庭狀況,「有子女」(包括:有血緣關係及非血緣關係的法定子女)而選擇入住安養機構、「自行支付」安養費用的長輩,各佔總人數之八成以上,這個現象說明了「有子女且自行支付費用」的住友為主要族群。這個現象與中國文化強調由已婚兒子或子女奉養父母的「養兒防老」狀況,已有很大的差異。

    安養機構內的老人安養網絡,依照與住友長輩互動關係的親近程度,從內到外而歸納為「安養單位基本單位—住友(或)及配偶」、「家庭支持網絡」、「日常生活照顧網絡」及「社區支持網絡」四種層次。由於安養機構裡採團體生活的形式,優點就是因為多數住友有很多機會可以相處及互助,對彼此的狀況也稍能明瞭掌握。對於年長的住友來說,除了可以相互作伴之外,人際網絡能定期且密切的相互往來,會促進長輩的生活適應及品質改善。但缺點是可能會產生團體同儕壓力,目前以「入住時間先後」、「活躍程度」、「省籍或方言」及「年齡社群」是中心內形成次團體或代溝問題的來源;其中,「年齡社群」是常被忽略的因素。適時觀察並提出符合不同年齡社群需求的服務方案,也是中心管理者、工作人員、志工及外來服務者需要特別注意之處。

    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方向如下:(1)充足服務人力的必要性;(2)推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必要性;(3)「安養配套機制」觀念宣導的必要性;(4)「在地老化」的必要性。

    此外,在安養機構或長期照護機構的申請入住條件,明顯忽略少數社群的需求及居住權益,例如沒有法定婚姻關係的多年同居伴侶及同志伴侶等社群。因為沒有法定婚姻關係而被剝奪申請共居的資格,故「少數社群的居住權益」也是未來老人福利機構應該重視及改進的必要部份。


    論文摘要................................................001 銘謝辭..................................................00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起緣起........................................0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011 第三節 文獻回顧........................................014 一、文化認知下的老年概念與老化適應......................014 (一)影響老人角色的重要因素............................014 (二)老人地位的轉變....................................015 二、老人的安養模式與居住安排............................015 (一)國外老人的安養模式與居住安排......................015 (二)台灣地區老人的安養模式與居住安排..................017 (三)從家戶到機構—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模式的轉變..........018 三、台灣地區老人的機構安養型模式與討論..................020 (一)台灣地區老人的機構安養型模式......................020 (二)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機構的發展歷史....................024 (三)台灣地區老人的機構安養狀況........................026 (四)綜合討論:台灣地區老人的機構安養狀況..............028 (五)台灣地區老人機構安養的相關討論....................031 第四節 研究架構........................................032 一、官方資料收集........................................032 二、參與觀察............................................032 三、深度訪談............................................033 四、田野進度表..........................................034 第二章 老人(自費)安養機構 第一節 進住辦法........................................035 一、地理環境介紹........................................035 二、入住辦法............................................035 (一)入住標準..........................................036 (二)申請登記流程......................................036 第二節 運作組織介紹....................................037 一、行政組織架構........................................037 (一)社會工作股........................................038 (二)行政管理股........................................038 二、志願服務組織........................................038 (一)內部志工..........................................039 (二)外部志工..........................................040 (三)志工服務的教育訓練................................041 (四)志工服務的表揚方式................................041 第三節 住友服務介紹....................................042 一、生活服務介紹........................................042 (一)膳食供應服務......................................042 (二)住室使用服務......................................042 二、文康暨各項活動服務介紹..............................042 (一)遊覽活動..........................................043 (二)專題講座..........................................043 (三)慶生活動..........................................043 (四)新進住友聯誼會....................................043 (五)節慶活動..........................................043 (六)社團暨才藝研習....................................043 三、醫療暨健康指導服務介紹..............................045 第四節 安養機構的現況及挑戰............................046 一、安養機構的行政管理議題..............................046 (一)住友(個案)轉介機制................................046 (二)看護工管理........................................046 (三)組織及服務轉型....................................047 二、安養機構的健康保健議題..............................047 (一)長輩用藥問題......................................047 (二)照護支援人力不足..................................048 (三)長輩住宅及安全措施管理資源不足....................048 (四)緊急救護資源的使用規範............................049 (五)與長輩家屬溝通及看護工管理問題....................049 第三章 住友的安養狀況 第一節 人口統計資料....................................051 一、人口結構............................................051 (一)住房種類及性別佔比................................051 (二)年齡分佈..........................................052 (三)籍貫分佈..........................................053 (四)教育程度..........................................053 (五)職業背景..........................................054 二、入住狀況............................................055 (一)入住時間..........................................055 (二)入住動機..........................................056 (三)家庭狀況..........................................058 (四)經濟來源..........................................059 (五)宗教信仰..........................................060 第二節 入住狀況........................................061 一、受訪住友的基本資料..................................061 二、選擇入住安養機構的原因..............................061 (一)安養服務需求......................................061 (二)與家人相處有摩擦..................................066 (三)安養觀念轉變......................................068 第三節 安養網絡的運作..................................072 一、住友的安養網絡......................................072 二、第一個層次:安養單位基本單位—住友(或)及配偶........073 (一)組成單位介紹......................................073 (二)互動方式..........................................073 三、第二個層次:家庭支持網絡............................076 (一)組成單位介紹......................................076 (二)互動方式..........................................076 四、第三個層次:日常生活照顧網絡........................078 (一)組成單位介紹......................................078 (二)互動方式..........................................079 五、第四個層次:社區支持網絡............................083 (一)組成單位介紹......................................083 (二)互動方式..........................................083 第四節 安養生活的適應..................................097 一、生活適應的現況與討論................................097 (一)生理適應..........................................097 (二)心理適應..........................................100 (三)社會適應..........................................101 二、經濟支持的現況與討論................................104 (一)機構費用的支付狀況................................104 (二)無法支付費用的狀況及處理方式......................104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一、老人安養機構的服務項目與運作現狀....................106 二、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模式的轉變..........................106 三、台灣地區老人在機構安養模式中的主體感受與適應策略....107 四、展望與建議..........................................108 (一)充足服務人力的必要性..............................108 (二)推動「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必要性..................109 (三)「安養配套機制」觀念宣導的必要性..................109 (四)「在地老化」的必要性..............................10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111 (二)英文部份..........................................114 (三)網站資料來源......................................116 附錄 附錄一:與台灣地區老人機構安養模式之相關「量化研究」....118 附錄二:與台灣地區老人機構安養模式之相關「質性研究」....122 附錄三:AARP對「老人住宅」(Senior Housing)的分類表......125 附錄四: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法》老人福利機構相關分類..126 附錄五:行政院新聞局—「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背景說明..137 附錄六:非結構性訪談問卷................................143 附錄七: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住友會組織章程......144 附錄八:受訪住友的基本人口資料..........................146 附錄九:看護工之勞動人權................................149 附圖 圖2-1:「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行政服務項目....037 圖2-2:「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志工組織架構表..039 圖3-1:「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入住時間人數分佈..056 圖3-2:「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安養網絡架構圖..072 附表 表1-1:2008年台灣地區人口結構表..........................011 表1-2:「老人福利機構」分類表............................022 表1-3:各公私立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之數量..............027 表1-4-1: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027 表1-4-2:老人長期照顧概況................................028 表1-4-3:安養機構概況....................................028 表3-1:「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人數統計....051 表3-2:「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年齡分佈....052 表3-3:「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籍貫統計....053 表3-4:「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教育程度........053 表3-5:「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職業背景....054 表3-6:「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入住時間分佈..055 表3-7:「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入住動機....057 表3-8-1:「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家庭狀況..058 表3-8-2:「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家庭狀況-有子女.058 表3-8-3:「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家庭狀況-無子女.059 表3-9:「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經濟來源....059 表3-10:「台北市銀髮村老人自費安養中心」之住友宗教信仰...060

    (一)中文部份

    王怡方
    2005 台灣老人住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阿保
    1989 都市社區老人安養方式之研究—家庭安養與機構安養兩類資料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臣
    1999 自費安養老人經濟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頤苑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麗芳
    1985 我國老年生活型態之發展趨勢—頤苑自費安養方式個案研究。國立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寶靜
    1999 〈老人安養政策〉。刊於《老人問題與政策研討會論文集》,胡勝正主編。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李亦園
    1982 近年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4:7-23。

    吳玉愛
    2004 從家戶到社區—新竹縣楓林村老人安養網絡的調查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惠玲
    2006 老人福利法規彙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建卿
    1984 老人福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昝世偉
    2005 休閒滿意、生命意義與生活滿意之研究—以安養機構銀髮族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麗君、蔡文輝
    1987 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出版社。

    連賢明
    1994 台灣老人的居住選擇。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祥水
    1994 分家、繼承與雙親的俸養:一個南台灣農村的個案研究。清華學報24(1):85-125。

    陳寬政、陳宇嘉
    1982 老人問題與家庭制度。社會建設47:47-53。

    陳樂屏
    1988 台灣老人自費安養「機構化」問題之探討—公立頤年村個案研究。東海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男、史培爾
    1990 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對老人居住安排之影響。刊於《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莊英章
    1972 台灣農村家族對現代化的適應—一個田野調查實例的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4:85-97。
    1976 社寮庄之分家與繼承。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1: 61-77。
    1981 社會變遷中的南村家族—五個家族的個案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2:1-31。

    曾美玲
    1992 老年人終老覺知與生活適應知研究—以台中市老人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
    1987 社會政策要論。台北:巨流出版社。

    葉光輝
    1997 年老父母居住安排的心理研究:孝道觀點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3:121-168。

    葉鄉誼
    2007 銀髮中的華冠—參與安養機構服務的高齡志工之生命故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國樞
    1984 〈工業化過程中國人性格與行為的矛盾現象〉。刊於《台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政主編,頁41-63。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1985 現代社會的新孝道。發表於「現代生活態度研討會」,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

    簡鴻儒
    2008 老人住宅規劃設計與服務。刊於《老人服務事業概論》,頁57-92。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謝繼昌
    1985 輪伙頭制度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9:91-110。

    羅紀瓊
    1987 近十年來台灣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預測18(2):83-107。

    蘇金蟬
    1998 家庭變遷中老人居住安排及其福利措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蘭春琪
    1994 老人主、客觀社會支持來源的異同與生活滿意度。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

    Amoss, Parmela T., and Stevan Harrell
    1981 Introduction: A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n Aging. In Other Ways Growing Ol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Pamela T. Amoss and Steve Harrell, eds. Pp.1-24.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Stanford Press.

    Cohen, Myron L.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Freeman, R., Baron Moots, Te-Hsiung Sun, and Mary Beth Weinberger
    1978 Household Composition and Extended Kinship in Taiwan. Population Studies 32:65-80.

    Guemple, Lee D.
    1969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Dilemma of the Aging Eskimo. In Sociological Symposium 2: 59-74.

    Goode, Willian J., and Macmillan, Collier
    1963 World Revolution and Family Patterns. London: the Free Press.

    Harrell, Stevan
    1981 Growing Old in Rural Taiwan. In Other Ways Growing Ol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Pamela T. Amoss and Steve Harrell, eds. Pp.193-210.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Stanford Press.

    Kertzer, D. I., and P. Lasslett
    1995 Aging in the Past: Demography, Society and Old Age. D. I. Kertzer and P. Lasslett ed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Rubinstein, Robert L.
    1990 Nature, Culture, Gender, Age: A Critical Review. In Anthropology and Aging: Comprehensive reviews. Robert L. Rubinstein, Jennie Keith, Dana Shenk, and Darryl Wieland eds.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Sharp, Henry S.
    1981 Age Among the Chipewyan. In Other Ways Growing Old: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Pamela T. Amoss and Steve Harrell, eds. Pp.99-109.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Stanford Press.

    Thomas, Kausan, and Wister, Andrew
    1984 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Women: the Ethic Dimens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46:301-311.

    (三)媒體資料出處

    內政部社會司
    2000 老人福利法。網址:http://sowf.moi.gov.tw/
    2007 老年福利法。網址:http://sowf.moi.gov.tw/04/02/02.htm

    內政部統計處
    2005 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2009 2008年底台灣地區人口結構分析表。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09年第4週)。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2009 2008年底扶養比、老化指數之國際比較。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09年第4週)。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2009 2008年底各公私立老人長期照護及安養機構之數量。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09年第11週)。
    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2009 2008年底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概況。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2009年第11週)。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行政院新聞局
    2007 「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背景說明。行政院新聞局新聞稿,2007年3月14日。網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32293&ctNode=3898&mp=1

    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
    2009 「(家庭外籍看護工)外籍勞工在台工作須知」。行政院勞委會職業訓練局「家庭外籍看護工專屬網」,2009年06月30日。
    網址:http://labsop.evta.gov.tw:8080/ffnw/pages/index2.htm
    台北市社會局
    2009 「長青學苑」介紹。台北市政府社會局之「銀髮族服務專區」,2009年5月31日。網站: http://www.dosw.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4
    2009 「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補助規定。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之「低收入戶服務專區」,2009年6月30日。網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6
    2009 「(老人)機構收容安置補助」補助規定。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之「銀髮族服務專區」,2009年6月30日。網站:http://www.bosa.tcg.gov.tw/i/i0100.asp?l1_code=04

    台灣失智者協會
    2009 「失智症」定義。台灣失智者協會,2009年5月31日。網站:http://www.tada2002.org.tw/index.php

    台灣臨床倫理網絡
    2009 「預立醫囑」定義。台灣臨床倫理網絡,2009年6月30日。網站:http://www.tcen.org.tw/about_us.asp

    美國退休人士協會(AARP)
    2009 住宅(Senior Housing)的分類表。「美國退休人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Retirement People,簡稱AARP),2009年5月31日。網址:http://www.aarp.org/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