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靜馨 Ching-Hsin Cheng |
---|---|
論文名稱: |
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侵害著作權民事責任之研究 A Study of Civil Responsibility of Peer-to-Peer Software Providers for Copyright Infringemen |
指導教授: |
陳曉慧
Hsiao-Hui Che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點對點 、著作權 、間接責任 、間接侵害 、侵權責任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傳輸技術的進步,點對點傳輸軟體使得檔案的傳輸速度及數量均大為進步,但是也因此造成了著作權侵害的問題。本文擬從點對點傳輸軟體其技術提供人之角度出發,探討在何種情形下,應對於使用者使用其軟體進行之著作權侵害負民事責任。
本文所稱之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原則上指提供點對點傳輸軟體之人,惟如該軟體提供人如除了提供軟體外,尚經營其他軟體運作必須的服務,則本文所稱的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責任亦包括該提供支持服務的行為。如Napster除提供檔案分享軟體之外,尚經營該軟體檢索所需之中央伺服器,則其提供軟體及中央伺服器之行為,均在討論範圍。
研究方法首先蒐集國外相關案例。其次探究我國民事實體法上之相關規定,並蒐集實務上和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之行為態樣相近的幾個案例,進行分析比較,釐清我國現行法制,對於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責任之規範現況。最終再就我國現行之處理方式提出結論與建議。
在論文架構上,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第二章首先回顧歷史上幾個重要技術的發明及對當時的著作權法之衝擊及其解決模式。第三章介紹點對點傳輸技術,第四章介紹各國之點對點傳輸軟體訴訟,第五章探討民法上點對點傳輸軟體提供人之侵權責任。第六章為結論。
一、專書
1.施威銘研究室,BT.CULBBOX.P2P下載三冠王,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2.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作者自行發行,2003年。
3.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作者自行發行,1998年。
4.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二冊,作者自行發行,2006年。
5.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作者自行發行,2001年。
6.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下),元照出版社,2004年。
7.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作者自行發行,1999年。
8.姚志明,侵權行為法,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
博碩士論文
1.賴俊廷,P2P軟體對網路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吳復興,網際網路點對點(Peer to Peer)傳輸檔案與著作權侵害之研究─以音樂著作網路下載行為為例,世新大學碩士論文,2004。
3.陳榮林,點對點傳輸之著作權侵害問題─以美國法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2年。
4.廖文慈,網路服務提供者責任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5.張淑美,網路服務業者之侵權責任-以著作權侵權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6.蔡偉逸,網路服務業者之著作權侵害責任,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7.余信達,從美國實務經驗觀察點對點(P2P)資源分享技術之著作權法律責任規範(上),頁1-25,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7年月。
8.余信達,從美國實務經驗觀察點對點(P2P)資源分享技術之著作權法律責任規範(下),頁5-18,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7年5月。
英文文獻
1.Spindler,Leistner:Secondary Copyright Infringement--New perspectives in Germany and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