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秀霞 Chen, Hsiu-Hsia |
---|---|
論文名稱: |
知識服務創新營運模式之研究─以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為例 A study of Innovation Model on the Knowledge Service - Case of III-CISC |
指導教授: |
陳鴻基
Chen, Houn-Gee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EMBA)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6 |
中文關鍵詞: | 知識服務 、知識管理 、創新模式 、專門圖書館 、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 |
外文關鍵詞: | Knowledge servic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novation model, Special libraries, Computer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of th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類的歷史進程,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變成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服務相對變地重要,而一直扮演知識服務角色的圖書館,不管是一般圖書館或專門圖書館,甚至是企業的知識中心,其服務勢必隨之創新以因應新時代的需求。本文即以一個專門圖書館,也是一個企業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創新過程為例,提出創新的觀念和做法,以驗證服務的加值模式和使用者的新需求。
本研究透過個案之研究方法,將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歷經兩年的創新過程,加以整理與描述,並提出組織、流程、技術、人力四大構面的創新模式,最後經由第三者滿意度調查,從其量化的分數和質化的意見回饋,驗證知識服務創新模式的價值。
本研究發現創新的基礎來自於創新者對大師思想的體悟,以及自我的經驗、信心,配合勇氣和想像力而成;而創新組織擁有較多的自主空間是創新不可或缺的環境;另知識服務與知識管理的結合,不但為創新的有效方案,也有助於價值的創造;創新的價值在於客戶的滿意體驗,而知識服務正是高度信任與高度個人化的組合。
中文文獻:
王健全, 「經社法制論叢第29期」,台北:中經院,2002年。
尤克強,「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天使學員知識管理組 編譯,(原著 ROB van der Spek , A. L. Spijkervet),「知識管理概論」,台北:編者,2002年。
方亞瀾,錢一一 譯,(原著 Tom DeMarco , Timothy Lister),「Peopleware:腦力密集產業的人才管理之道」,台北:經濟新潮社,2007年。
伍忠賢、王建彬,「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台北:聯經,2001年。
余佑蘭 譯,(原著 Pentti Sydanmaanlakka),「建構智慧型組織:有效整合績效管理、能力管理和知識管理的組織模式」,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2002年。
吳承芬 譯,(原著 森田松太郎、高梨智弘),「知識管理的基礎與實例」,台北:小知堂,2000
巫宗融 譯,(原著 Carliss Y. Baldwin等),「價值鏈管理」,台北:遠見,2001年。
李書政 譯,(原著 Thomas Housel , Arthur H. Bell),「知識管理:理論•評估•應用」,台北:麥格羅希爾,2002年。
宋偉航 譯,(原著 Thomas A. Stewart),「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台北:智庫,1998年。
李淑華 譯,(原著 Nancy M. Dixon),「知識共享型組織」,台北:商周,2001年。
李筠 譯,(原著Charles Fine),「脈動速度下的決策者」,台北:大塊文化,2000年。
李聖賢 譯,(原著 Bryan Gladstone),「經理人知識管理手冊」,台北:中國生產力,2001年。
李靜瑤、 朱璞瑄 譯,(原著 Dr. Jim Botkin),「智慧狂潮」,台北:高寶國際,2000年。
林大容 譯,(原著 Leif Edvinsson , Michael S. Malone),「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台北:麥田,1999年。
林東清,「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台北:智勝,2003年。
周宗耀,「智力資本:知識管理13堂課」,台北:INK印刻,2004年。
季欣麟 等,「聯強國際公司總經理杜書伍 以知識強化聯強競爭力」,台北:天下遠見,2002年。
洪明洲 譯,(原著 James B. Quinn , Jordan J. Baruch , Karen Anne Zien),「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商周,2000年。
洪懿妍 譯,(原編 Thomas A. Kochan , Richard L. Schmalensee),「未來管理:MIT史隆管理學院精要」,台北:天下雜誌,2003年。
高希均 等,「知識經濟之路」,台北:天下遠見,2000年。
孫英陸,「如何培養分析能力」,台北:國家,1989年。
馬曉雲 編,「知識管理實務應用」,台北:華彩軟體,2000年。
張玉文 譯,(原著 Peter F. Drucker ),「知識管理」,台北:天下遠見,2000
張玉文,林佳蓉,林季蓉 譯,(原著 Peter Drucker),「知識工作者必備手冊」,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
許史金 譯,(原著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知識管理推行實務」,台北:商周,2001年。
張正薇 譯,(原著 久□啟一、竹內元一、久保秀寧作),「新•知識誕生的奧秘:資料蒐集、整理、應用的方法」,台北:遠流,1991年。
黃光雄、簡茂發,「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1998年。
楊秉蒼,「探索知識管理 / 入門 實做 應用」,台北:詹氏,2004年。
黃維 譯,(原著 Etienne Wenger , Richard McDermott , William M. Snyder),「實踐社群:推動學習型組織之輪」,台北:天下遠見,2003
甄立豪 譯,(原著 Steve Rivkin , Fraser Seitel),「有意義的創造力:如何把點子轉化成明日的創意」,台北:梅霖,2004年。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編,「創新價值」,台北:編者,2000年。
劉彥承,「創新矩陣」,台北:白象文化,2005年。
劉京偉 譯,(原著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商周,2000年。
劉復苓 譯,(原著 楊國安、大衛•歐瑞奇、史蒂芬•納森、瑪莉安•范格林娜),「組織學習能力」,台北:聯經,2001年。
蔡舜玉、丁惠民 譯,(原著 Stacy E. Bressler , Charles , Sr.),「社群行銷:加速成長、減低風險、提高忠誠度的網路商業社群」,台北:麥格倫•希爾,2002年。
錢一一 譯,(原著 Frederick P. Brooks , Jr.),「人月神話:軟體專案管理之道」,台北:經濟新潮社,2004年。
陳美岑 譯,(原著 Arnold Kransdorff),「組織記憶與知識管理:企業保存know-how的方法」,台北:商周,2000年。
陳琇玲、袁世珮 譯,(原著 Robert H. Buckman),「啟動你的KM引擎」,台北:麥格羅希爾,2005年。
謝育容譯,(原著大前研一)「創新者的思考」,台北:商周出版,2006年。
謝清佳 審訂 (原著G.Probst.S.Raub & K.Romhardt), 「知識管理」,台北:智勝出版社,2003年。
蕭瑞麒,「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性質研究」,台北:台灣培生教育,2007年。
英文文獻
David A.Klein,「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Butterworth Heinemann,1998
David E. Smith,「Knowledge,Groupware and the Internet」,Butterworth Heinemann,2000
Debra M. Amidon,「Innovation Strategy for the Knowledge Economy:The Ken Awakening」,Butterworth Heinemann,1997
James W. Cortada,「Rise of the Knowledge Worker」,Butterworth Heinemann,1998
Mark W. McElroy,「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Butterworth Heinemann,2003
Michael H. Zack,「Knowledge and Strategy」,Butterworth Heinemann,1999
Paul S. Myers,「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Butterworth Heinemann,1996
Rudy L. Ruggles,III,「Knowledge Management Tools」,Butterworth Heinemann,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