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儷軒
Hung, Li-hsuan
論文名稱: 洪儷軒:回歸自身,看「我」,與研究所階段的諮商學習
Hung, Li-hsuan:Return to my self: Seeing “I” and my counseling learning
指導教授: 楊明磊
Yang, Ming-Lei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8
中文關鍵詞: 諮商學習諮商認同行動研究說故事自我敘說
外文關鍵詞: counseling learning, counseling belief, action research, telling stories, self-narrative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這是一個諮商初學者的故事,關於她自己與她的諮商學習。
    進入研究所後,她卡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典範之間,不知道如何進行自己的論文;卡在學院派諮商員教育與實務界助人者培育之間的氣氛落差,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諮商學習與諮商員認同。
    於是,她選擇出走,想用自己的力量完成論文-找出自己對諮商的認同。
    但是她在假想的恐懼中,以為這樣的論文窒礙難行,停滯不前,數度停頓。最後才在修業年限的尾聲面對了論文,面對了自己。
    在論文形式上,她用生命裡的、諮商學習裡的、實際接案裡的、工作裡的故事,來呈現自己,同時在書寫過程裡,找出對自己的看見與反思。
    在研究立場上,她放棄研究典範的辯證,直接以自己的故事來示現行動研究作為自我探究的可能。
    最後,她整理這些故事,回到起點,試圖回答當初出走時的提問:這論文的研究立場、身為諮商員對自身生命的探究、與這探究跟自己諮商信念的關係為何。


    Abstract
    This is a counseling learner’s story about her life experience and her counseling
    learning.
    When she studied in graduate school, she suffer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quantitative an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She also suffered from the difference of
    counseling education between the academicism and the practice institution. She got lost and
    did not know how to regard her counseling learning and counselor identity.
    She decided to leave the teaching to avoid the influence. She intends to figure out her
    thesis by herself. The purpose of her thesis is to figure out her counseling belief and counselor
    identity.
    It’s a pity that she suffered again from the imagination of hardnes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She stopped. Finally, she finished it, face to the reality of her thesis and face to herself before
    the deadline.
    She writes the stories of her life experience, her counseling learning experience, her
    counseling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her network experience to show who she is. At the same
    time, she figures out the insight and reflection form these stories. She explores herself by
    writing her own stories to show the probability of action research instead of the argument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paradigm in her thesis.
    Finally, she reorganizes these stories, returns to the beginning and attempts to reply the
    initial question: the standpoint of this thesis, the exploring of a counseling learner’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loration and one’s counseling belief.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寫在前面 0 第一章 為什麼要寫這個主題? 1 第二章 決定論文主題的背後故事 9 第三章 我的成長 43 第四章 我的研究所學習 75 第五章 計畫口試之後 101 第六章 換個方式寫「我」 105 第七章 我的諮商學習 141 第八章 休學後,在工作上的學習 175 第九章 回頭,嘗試回歸自身 197 禮物 213 圖一 量化階梯 21 圖二 把故事再說一遍 200 參考文獻 217

    Albert, S. (民87)。寫作人生的況味。(林亞君譯)。台北:圓智。(原著出版年:1996年)
    Coles, R.(民90)。故事的呼喚。(吳慧貞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89年)
    王靜蓉(民90)。沐浴在光中。台北:遠流。
    王靜蓉(民91)。把神秘喝個夠。台北:生命潛能。
    伊塔羅.卡爾維諾(民88)。帕洛瑪先生。(王志弘譯)。台北: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86年)
    成虹飛、顧瑜君(民93)。質性研究:第四章。台北,心理。(謝臥龍主編)
    李繡妙(民94)。我原來的樣子:我的諮商學習歷程之映照。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威廉.竇赫提(民93)。心理治療的道德責任。(李淑珺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96年)
    胡幼慧(民85)。質性研究-理論 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娜妲莉.高柏(民91)。心靈寫作。(韓良憶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1986年)
    理查.史東(民89)。沙發上的說話課。(張敏如譯)。台北:經典傳訊。(原著出版年:1986年)
    畢恆達(民94)。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曾雅雯(民92)。回家-一個助人「專業」學習者的生命敘說與主體實踐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玉婷(民94)。尋找內在愛和光的旅程-逃家女孩回家的自我覺醒之路。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光國(民92)。社會科學的理路。台北:心理。
    賈德.戴蒙(民89)。第三種猩猩。(王道還譯)。台北:時報。(原著出版年:1998年)
    歐文.亞隆(民91)。生命的禮物。(易之新譯)。台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2年)
    蕭瑞麟(民95)。不用數字的研究。台北:培生集團。
    羅哲斯(民79)。成為一個人。(宋文里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61年)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