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惠卿 |
---|---|
論文名稱: |
文教基金會對國小教師的藝術教學專業自主實踐之研究-以台中縣廣達《游於藝》為例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Autonomic and Practical Instruction in the Art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by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Taking "Immersed in Arts " from Quanta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Example |
指導教授: | 呂燕卿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2 |
中文關鍵詞: | 文教基金會 、專業自主 、藝術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Professional and Autonomic teacher, Artistic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於瞭解國民小學與文教基金會合作時,教師藝術教學專業自主實踐與運作;探求教師運用文教基金會之文化藝術資源,實踐藝術教學專業自主的歷程與成長。研究採問卷調查與訪談法,訪談對象以台中縣申請(廣達2008《游於藝》-東方可頌‧宋代文化大觀教育展)之國民小學,採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訪談對象;問卷對象則以台中縣曾申辦廣達《游於藝》專案之學校教師為母群體施行問卷調查,經問卷預試、信效度分析,所得資料採描述統計次數分配、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作為本研究資料分析之依據。
教師運用文教基金會的藝術學習內容推展藝術教育,做為本研究探究教師專業自主實踐與運作之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學校與文教基金會合作的發展模式中,教師的藝術專業知能是影響藝術教學專業自主實踐之主因,教師的藝術教學專業知能成長則來自教學自主性之實踐。教師若能積極參與「策展規劃」、「課程規劃設計」及「班級藝術教學」之活動;同儕間能組織教學團隊進行課程研討,學校方面能成立課程規劃小組及召開教學研討會,並將課程納入學校總體課程規劃,對於教師專業自主實踐與發展特色課程設計,皆有正面相關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師運用文教基金會所推廣「游於藝」專案之文化藝術資源,將是教師實踐藝術教學專業自主與發展本位課程的具體展現,同時學校的積極參與規劃運作模式,更是幫助教師專業知能與實踐提升之契機。
This research is o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chools")and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Foundation") from which the teachers present their professional, autonomic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Art. Furthermore, to inspect the make use of the artistic resources from the Foundation to perform and evolve the teaching of Art with profession as well as autonomy in this course. The author uses th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interviews to do the research, among the Schools who have participated the "Education Exhibition on the Beauty from the Eastern World: Overall Observation of the Song Dynasty" of the "Immersed in Art" project of Quanda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The sample targets who have been interviewed were picked with random and the population who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questionnaires are teachers of the Schools who held the Project mentioned above. After the analysis on the pre-test, cred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of the result depends on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 test, One-Way ANOVA analysis.
The author makes use of the Artistic learning contents from the Foundation to do the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the professional, autonomic practice and operation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The come out reveals that from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the Foundatio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Arts is the main reason which impacts the professional and autonomic teaching in the Arts. The growth of the professional pedagogy of the Art is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autonomic teaching. If the teachers can energetically participate in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 "Exhibition Planning", "Course Design" and "Artistic Teaching" as well as organize the teams on the courses discussion and the Schools can have a team to plan the related courses and hold the teaching seminars, putting the course into the general course planning. That will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professional and autonomic teaching in A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for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make use of the resources from the "Immersed in Art "project of the Foundation is the solid present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and autonomic teaching in Art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standard courses. Furthermore, the Schools participate and design enthusiastically the operation will help to level up the teaching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e in Art.
一、中文部分
王為國(1995a)。國小教師專業自主:一所國小的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初等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為國(1995b)。教師專業自主之概念分析。研考報導季刊,32,97-109。
王秀雄(1989)。美育在文化上的功能與價值。台灣教育,458,6-15。
王政凱(2005)。台灣公立美術館教育活動推展現況與受企業贊助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美術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華陵(1996)。台灣兒童戲劇研究:光寶文教基金會戲劇活動之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卯静儒(1991)。學校科層化及教師專業自主與專業自棄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宋國祥(2005)。台灣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經營管理之研究:以企業設置之基金會為核心。國立臺灣師大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宗立(1996)。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0,71-75。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五南。
吳清基、李俊湖(2001)。推動九年一貫新課程教師成長與研究發展。載於歐用生
/莊梅枝(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17-28)。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呂仁惠(2004)。由女性主義觀點思考藝術教師專業自主:以一位國小女性視覺藝術
教師為個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曼麗(主編)(2004)。藝企風華:總論篇。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林振春、張德永、蘇桂枝、蔡文瑜、林佳郁等人(2003)。改進中央、地方及各
級學校藝術教育行政組織之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林佩宜(2007)。企業贊助藝術活動中合作模式之研究:以英國藝術與企業協會「新伙伴」計畫為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昭妤(2005)。台灣企業與獨立基金會推廣視覺藝術教育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瑩滋(1999)。台灣企業贊助藝文活動的動機與決策模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彩岫(1987)。國民中學教師專業自主性之研究。國立臺灣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俊諺(2004)。公立與公辦民營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性比較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周玉秀(2000)。國小生活課程之設計原則:從案例談起。國民教育,41(1),19-26。
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台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5,83-127。台北市:師大。
徐秀菊等(2007)。從危機中尋找轉機的藝術教育。美育雙月刊,155,31。
桑于雅(2005)。企業公共關係中的藝文贊助:以科技企業基金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夏學理、鄭美華(2003)。藝術管理。台北市:五南。
高震峰、陳秋瑾(2002)。教育學與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255-286)。台北市:桂冠。
高強華(1992)。教育社會化研究及其在師資培育上的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教育專業。台北市:師大書苑。
許祝君(2003)。我國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以公立高中教師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淑珍(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郭淑珍(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7,
23-48。
郭禎祥、楊須美(1988)。以艾斯納「學術本位的美術教育」為理論基礎探討現今我國國民美術教育。師大學報,33,575-593。
陳嬋娟(2002)。企業成立文教基金會及美術館之組織管理研究-以「山集團」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嘉琪(2007)。新光三越文教基金會藝企合作模式探討。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欣宜(2006)。台灣企業與所在地的藝文互動。元智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正昌(1993)。國小教師之專業自主及其影響因素。台北市:現代。
莊舜硯(2007)。企業贊助藝術展覽活動的決策模式與經濟效益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心龍(1999)。取之不盡的富豪-讓人眼紅的蓋蒂基金會。新潮藝術,6,88-89。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
育部。
教育部(2004)。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創意台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
的新國民,2008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秘書室編輯(2003)。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教育篇)。臺北市:
教育部。
黃美賢(2002)。社區推展藝術教育之策略規劃研究。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
(主編),社區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劭華(2006)。省思與對話:探究兩位國民小學藝術教師專業素養與行政理念之交互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1)。基金會在台灣。台北市:中華徵信所。
詹佳幸(2002)。國中視覺藝術教師教學專業知能養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溫慧玟主編(2003)。藝文贊助:Q&A。台北市: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
彭富源(1996)。學校教師會與教師專業自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蕙菁(2005)。美力時代。商業周刊,903,66-72。
楊麗娟(2005)。從中部地區消費者觀點探討企業贊助文化藝術活動效益之研究。中興大學高階經理人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清田(1992)。從課程革新的觀點論教師的專業角色,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
會(主編),教育專業(129-154)。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1999)。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載於中華民
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市:揚智。
歐用生(1999)。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劉婉珍(1995)。美術館與學校合作關係之現況與展望。1995國際藝術教育學會—
亞洲地區學術研討會:文化.社會.藝術教育論文集(下)(769-787)。台中
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劉春榮(1996a)。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教師組織功能需求與教師專業承 諾研究。高雄市:復文。
劉春榮 (1996b)。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究,10,42-43。
劉安可(2005)。企業贊助下之表演藝術研究:以建華銀行為案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展瑋(1998)。企業贊助文化藝術事業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任琴(1994)。國小實習教師教育專業信念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任琴(1999)。中小學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台北市:五南。
羅寶珠(2003)。台灣企業贊助藝文管道之研究:藝術與企業媒合平台組織之建置與發展。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習資訊,15(6),1-8。
二、英文部分
Apple, M. W. (1986). Teachers and texts: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lass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London: R. K. P.
Askling, B. (1991). Structural and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 cational Reserach Associa- tion.(ERIC No. ED 355353).
Baldridge, J. V., Curtis, D. V., Ecker, G. P., & Riley, G. L. (1973).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 size and complexity on faculty autonomy. 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44(8), 532-547.
Conley, S. C., Schmidle, T. & Shedd, J. B.(1988). Teacher Particip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 Systems. Teacher College Record, Vol. 90, No.2, PP.259-280.
Eggleston, J. (Eds.). (1980).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Britain.
London: RKP.
Packard, J.(1976). The norm of teacher autonomy/equality: measurment & find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43-135)
Kamii, C. (1981). Teacher's autonomy and scien tifictraining. The EducationDigest
,47(2), 9-12.
Raelin, J. A. (1989). How to give your teachers autonomy without losing control. Executive Educator, 11(2), 19-20.
Street’s & Licata, J. W. (1988). Supervison experise,teacher autonomy and
environmental robustn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 ervice, NO.
ED299697)
三、網路文獻
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 http://www.himalaya.org.tw/
廣達《游於藝》http://www.quanta-edu.org/html/4_0_event/1_lis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