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振權
Dennice
論文名稱: 放飛的故事-校長領導教師重塑對話文化
指導教授: 林志成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6
中文關鍵詞: 行動研究領導對話文化教師專業發展
外文關鍵詞: action research, leadership, dialogue cul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校長以處理校園對話衝突,透過對話行動策略進而領導教師「重塑學校對話文化」之行動研究,致力於新設校之校務發展。先從學校SWOTS分析學校背景資料及校園對話中,運用「覺-知-行-思」的行動螺旋,擬定行動策略以觸發行動智慧,進而提升行動實踐之可能,從對話、省思與批判的歷程裡獲得解放之研究。
    本研究歷時將近五年,大量引用「低推論」的資料文獻,力求準確描述與真實呈現。研究歷程中進行三次較明顯的浮動策略之調整:透過專業對話建構組織紀律,減少非理性的對話衝突→肯定、鼓勵與關懷的對話→營造自然形成教師專業團隊。
    研究歷程概念化後,歸納研究的啟示如下:
    一、領導者進行行動研究有助於提高對話品質,且能有較高的專業自律表現。
    二、有效建構對話平台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可增進溝通效果,提升對話品質。
    三、理性批判與內省能促進自我專業覺察,進而改善對話品質,減少 對話衝突的發生。
    四、「對話文化」與「專業發展」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因此無論是學校的領導者或教師,均應積極重視自我專業發展,凝塑優質的對話文化;而有良性正向的對話文化,較容易激發專業之覺察。
    五、建議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俾能大幅改善學校對話文化,進而重振校園倫理。

    關鍵詞:

    行動研究
    領導
    對話文化
    教師專業發展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which a research action was adopted was to investigate how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le, in order to further administrative affairs, led his colleague teachers to “remold a dialogue culture” by means of formulating action strategies to handle the campus conflicts among dialogues. With SWOT analysis on the school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 dialogues among teachers, this research applied spiral actions in which perceptions, knowledge, actions and reflections were come up as a cycle. That is, it focuses on how one’s insights have been elevated by the process of perceiving conflicts, drafting action strategies, taking actions confronting the conflicts and then remolding him/herself thoroughly from the related dialogues, reflections and criticism.
    Lasting almost five years, this research cited plenty of references concerning on low-inference measures and attended to use direct descriptions in order to present an original picture of the real situation. While in progress, three adjustments of action strategy were ma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hifts of real situations: 1.to construct organizational disciplines by means of exercising professional dialogues thus decrease irrational conflicts among dialogues, 2.to produce positive, supportive and caring dialogues and finally 3.to facilitate naturally professional teams among teachers.

    Results
    1. The leadership’s conducting research actions will produce dialogues in higher quality and enhance self-restraint practice.
    2. To create a workable platform for dialogues will increase efficiency of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results of dialogues and thus furt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3. Rational criticism and introspection will facilitate one’s self-awareness towards his/her professional area,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ialogues as well as reduce the conflicts among dialogues.
    4.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ialogue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se two facets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refore, no matter the school leadership or the teachers should place great importance to on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im to create positive dialogue culture, as positive dialogue culture will help stimulate one’s awareness towards his/her professional area.
    5. To carry Teacher Evaluation into execution wil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greatly improve the dialogue culture on campus and thus invigorate campus ethics.

    Keywords:
    action research, leadership, dialogue cul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目 次 第一章 想飛的心 1 第一節 有關我的種種自畫像 2 第二節 初揭新學校的面紗 7 第三節 疾風知勁草-風中的夥伴 10 第四節 名不正言不順的邀約 16 第五節 重塑對話文化前的功課 20 第二章 整翅待飛 29 第一節 對話衝突的號角 30 第二節 對話衝突的觸動 33 第三節 對話的需求 42 第四節 重塑對話文化的領導信念 44 第五節 重塑對話文化行動研究架構 51 第三章 頂風而升 61 第一節 建構對話平台 62 第二節 研擬對話議題 69 第三節 處理對話衝突 71 第四節 共擬學校願景 76 第五節 激發對話需求 78 第六節 促進專業發展 79 第四章 展翅騰飛 85 第一節 開啟對話的舞台 85 第二節 對話衝突的組曲 100 第三節 在衝突中不斷聚焦 109 第四節 校務興革對話的啟示 118 第五節 翻飛的對話之舞 123 第五章 御風而行 127 第一節 專業是對話的基礎 127 第二節 找出騰升的氣流 137 第三節 振聾發瞶的對話 145 第四節 蛻變的喜悅 148 第五節 改善心智模式持續重塑對話文化 158 第六節 教師專業社群的自然形成 165 第六章 放飛翱翔 171 第一節 重塑是無法停止的歷程 171 第二節 放飛的成效 174 第三節 學校效能的檢核 177 第四節 重塑過程的檢核 188 第五節 放飛的原理與啟示 193 參考文獻 199 壹、中文部分 199 貳、英文部分 205 附錄 207 附錄一 學校作息時間表 207 附錄二 桃園縣藍星國民小學96學年度教師職務意願調查表 208 附錄三 91學年度學群、領域課發工作坊討論議題進度表 209 附錄四 共塑願景意見調查表 213 附錄五 學校願景文字說明 215 附錄六 辦理校本進修之依據說明 216 附錄七 藍星校務會議比例代表制辦法 218 附錄八 92學年度上學期第三次課發會會議紀錄 220 附錄九 藍星國小校務會議議決討論提案機制 221 附錄十 94學年度校務評鑑績效部份 224 附錄十一 藍星國小校務會議紀錄-「超額教師處理辦法」 226 附錄十二 實施「校務會議比例代表制」之未成案申訴案之函覆內容232 附錄十三 省思劄記 233 附錄十四 研究劄記 25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王進量(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行政配合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王志弘、李根芳/譯、Peter Brooker/著(2004)。文化理論辭彙。台北市:巨流。
    王慧敏(2006)。教師專業對話及其對教學實踐影響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江文雄(1998)。走過領導的關卡。台北市:五原圖書。
    林志成 (2000b)。多元派典的教育行政領導研究與實務。初等
    教育學報,7,1-26。
    林明地(2002)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市:五南。
    林志成(2002)學校行政決定原理:補充講義。國立新竹師範學院,pp.25-52。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志成 (2002a)。行動知識在教育行政上之實踐與省思。新竹師院學報,15,37-68。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清山(1992)。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美枝、何禮恩/譯、Jean McNiff,Pamela Lomax,Jack Whitehead/著(2001)。行動研究。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美枝、何禮恩/譯、Jean McNiff,Pamela Lomax,Jack Whitehead/著(2002)。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清山、林天佑(2003)。團隊管理、團隊學習,教育研究月刊,102,143-144。
    吳清山、林天佑(2003),增權益能,教育研究月刊,113。
    吳清山、林天佑(2003)。教育小辭書。台北市:五南。
    周谷城(1995)。中國學術名著提要Ⅱ哲學卷。台北市:黎明文化。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台北市:高等教育。
    柯雅琪/譯、William Issacs/著(2001)。深度匯談。台北市:高寶國際。
    夏林清等/譯、Altrichter,Posch & Somekh/著(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作研究。台北市:遠流。
    夏林清/譯、Chris Argyris, Robert Putnam, & Diana McLain Smith/著(2000)。行動科學。台北市:遠流。
    秦夢群,黃貞裕(2001)。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市:五南。
    徐悅淇(2003)。教師對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柏仁(2002)。團隊心智模式與對話深度關係之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龍安(1998)。創造思考教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邦(2001)。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惠邦、李麗霞(2001)。行行重行行-協同行動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許添明(2002)。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
    陳惠邦(2002)。初等教育專論-新世紀教育家的信念與實踐。台北市:元照。
    陳向明(2003)。提昇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教育研究雜誌,2。
    陳怡安(2003)。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欣白(2003)。對話與溝通。台北市:楊智文化。
    郭木山(2002)。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之個案研究-以一個教師社群協同反省的行動研究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郭靜妝(2004)。國民小學在職教師專業發展之需求分析-以台北市國小為例 。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雅貞(2002)。教師團隊的對話,反思與行動歷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宗顯(1999)。學校行政對話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市:五南。
    張馨怡(2000)。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市。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2)。台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校長中心經營與校長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2)。台灣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校長中心經營與校長專業發展國際研討會。218。
    張新仁(2003)。加強教師培育及專業成長以提昇教師素質,教育研究月刊, 113。
    張鐵道(2003)。關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探索,教育研究雜誌,2。
    游梓翔、劉文英、廖婉如/譯、Julia T. Wood/著(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雙葉書廊。
    楊韻泉譯、M.Scott Peck.M.D. /著(1999)。真誠共識(等待重生)。台北市:張老師,
    齊若蘭/譯、Jim Colins/著(2002)。從A到A+-向上提昇,或向下沉淪?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秘。台北市:遠流。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潘慧玲主編(2002)。教育改革的未來: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教育學門成果發表論文集。台北市:師大教研中心。
    蔡美華/譯、王文科/審訂、Geoffrey E.Mills/著(2003)。行動研究法。台北市:學富文化。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市:高等教育。
    鄭佩芬(2003)。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市:揚智文化。
    鄭燕祥(2006)。教育範式轉變:效能保證。台北市:高等教育。
    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從建構到實踐。台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
    Senge,P.(1990).The fi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tice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NY:Dubleday.
    Fessler,R.& Christensen,J.C.(1992).The teacher Career Cycle:Understanding and Guid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Allyn and Bacon.
    Yuki,G.(1994).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5th Ed.)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Hall.
    Edwards,W.l.(2001)School Leadership:The Crucial Factor for Success School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hool Leader Preparation,Licensure/Certification,Selection,
    Evaluation,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pp.55-72)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Judith, R. AZZARA,“Ecstasy or Emptiness?Reflections of Retired Principal,” Principal,MAY(2001),33-35。
    Mills, G. E. (2003). 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2nd. USA: Pearson Educati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