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智銘
論文名稱: 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導師領導風格知覺與其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大同國小為例
指導教授: 李文政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導師領導風格學習動機
外文關鍵詞: leadership styles of advisors, learning motivation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導師領導風格知覺與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動機問卷」。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學童知覺導師運用轉化領導行為良好,以「激勵鼓舞」最高;學童知覺導師運用互易領導行為良好,以「互惠獎勵」最高。
    二、不同背景變項高年級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情形,在學生年級方面,以五年級較佳;在不同學生性別方面,未達顯著差異。
    三、大同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現況,以「內在動機」最高,「外在動機」最低。
    四、不同背景變項高年級學生之學習動機,在學生年級方面以五年級的學童學習動機高於六年級;在不同性別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五、國小高年級學生對導師領導風格知覺與其學習動機研究結果顯示,導師「整體轉化領導」與「整體互易領導」行為皆與「整體學習動機」呈現顯著正相關。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5th and 6th grade students mentor leadership style of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 methodology was used in this case, and consequently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questionnaire pertaining to leadership styles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s was further applied to this research. The important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udents were conscious of advisors exploiting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in which the ‘’encouragement’’ manner got the highest scores. Moreover, the pupils appreci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used by their teachers in which the ‘’rewarding’’ method was most praised.

    2. As for the awareness of 5th and 6th grad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on their advisors’ leadership styles, the 5th grade students were more conscious of the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s than the 6th graders. However, that could not be reflected on gender.

    3. The current state of learning motivations amongst 5th and 6th graders at Ta Tong elementary school was highest in inner motivations but least in outer motivations.

    4. As far a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s of 5th and 6th grad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re concerned, the 5th graders exhibited higher learning motivations compared to the 6th grade pupils. Nevertheles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learning motivations was foun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regardless of any grade.
    5. The stud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leadership styles on their students’ motiv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both teachers’ translational leadership and their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behavior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rning motivation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釋義‥‥‥‥‥‥‥‥‥‥‥‥‥‥‥‥‥‥‥‥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領導的意義與理論‥‥‥‥‥‥‥‥‥‥‥‥‥‥‥‥ 8 第二節 學習動機的意義與理論‥‥‥‥‥‥‥‥‥‥‥‥‥‥ 32 第三節 學生對導師領導風格知覺與其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8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高年級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之現況及差異分析‥‥‥ 89 第二節 學生學習動機現況及差異‥‥‥‥‥‥‥‥‥‥‥‥‥ 97 第三節 高年級學生對導師領導風格知覺與其學習動機 之相關分析 ‥‥‥‥‥‥‥‥‥‥‥‥‥‥‥‥‥‥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9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分‥‥‥‥‥‥‥‥‥‥‥‥‥‥‥‥‥‥‥‥‥ 113 二 西文部份‥‥‥‥‥‥‥‥‥‥‥‥‥‥‥‥‥‥‥‥‥ 12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25 附錄二 預試問卷‥‥‥‥‥‥‥‥‥‥‥‥‥‥‥‥‥‥‥ 136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43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1996)。國民小學總務主任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滿堂(200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朱敬先( 2002 )。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余宗勳(2005)。國小六年級學童成就動機、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知賢(1990)。學習動機的研究-成就動機、制握信念、習得無助、歸因理論的文獻探討。台南師範初等教育學報,3,277-326。
    吳武典(1979)。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2,133-156。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城。
    吳清山(1998)。教師專業倫理內涵之建構。台北:台北市市立師範學院。
    吳清山、林天祐(1998)。轉型領導、互易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64。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鼎﹙1981﹚。輔導原理。台北︰五南。
    吳愛玲(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文瑞(1990)。介紹激發學習動機的ARCS 模型(阿課思)教學策略。臺灣教育,479,22-24。
    李弘暉(2003)。知識經濟下領導新思維。台北:聯經。
    李咏吟(1994)。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李昕平(2009)。馬祖地區國民中學學生知覺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茂興譯(Guy R. Lefrancois 原著)(1998 )。教育心理學。台北:弘智。
    李清榮(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德高(199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何旻穎(2011)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呂文娟(2010)。以低年級學生家長的認知探討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生學習態度之影響。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呂麗珠(2003)。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班級氣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邱上真(1990)。學習策略教學的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NSC-79-0301-H018-02)。
    邱彥瑄(2005)。溫納歸因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與啟示。教育研究學會教育研究,13,197–207。
    林生傳(1994)。教育心理學。265,台北:五南。
    林生傳(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生傳(2002 )。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生傳(2007)。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台南師院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復文。
    林建平(1997)。學習與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建平(2003)。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新知,49:3,17-27。
    林珈夙(民86)。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清江(1994)。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五南。
    林創栢 (2006)。國中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領導技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堡埼(2010)。宜蘭縣國小導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漢政(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麗娟(1994)。動機設計於電腦輔助教材之運用。視聽教育,35(5),23-30。
    金小玫 (2007)。台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金俊宏(2007)。國小高年級級任教師領導風格與其學生學習動機、課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胡金枝(1995)。國小資優生的學習動機、批判思考與其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鳳美(2005)。國中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2000,二版)。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孫瑞霙(2001)。領導型態與領導績效之探討—學校與企業之比較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3),107-130。
    Robert E.Slavin (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張文哲)。台北︰學富文化。
    張易書(200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型/封閉型人格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金鑑(1971 )。行政學典範。台北:中國行政學會印行。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523,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美玲(2000)。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恕鳳(2006)。國小資優生自我概念、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潤書(1990)。行政學。台北:三民。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慶勳(1996b)。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張麗秋(2009)。國小高年級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生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小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世聰(2001)。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志勇(2002)。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及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李綢、郭妙雪(2002)教育心理學。109,台北:五南。
    陳幸仁﹙1996﹚。淺談國小教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疏離之關係。教育資料文摘,219。138-152。
    陳秀華(2011)。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秋麗(2005)。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陳奎憙(1996)。社會變遷與師生關係。彰化文教,39、40,5-11。
    陳雪玉(2009)。馬祖地區國小高年級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適應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雅雯(2003)。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嘉惠(2001)。國小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學生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慶瑞(1986)。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適用性之研究-以我國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慶瑞(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台北:五南。
    郭卜樂(1998):動機-今日心理。2008 年1 月20 日,引自http://www.cptoday.net
    郭秀緞(2002)。高雄市國小六年級班級氣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淑禎(2003)。從建構取向教學的教室環境營造提昇學童科學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莊達勝 (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知覺級任教師領導型態、班級氣氛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淑玫(1998)。ARCS動機設計模式之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 -24。
    梁志宏(1995)。學習動機與興趣。載於賈馥茗主編,教育心理學(頁206)。台北:空大。
    黃光雄(1996)。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金和(2007)。屏東縣國小教師領導風格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昆輝(1980)。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五南。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國彥、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珮玲、陳惠萍 (2003 )。教育心理學︰315,台北:心理。
    黃朝凱 (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黃輝雄(1999)。國民小學教師班級領導風格與學生成就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程炳林(1991)。國民中小學生激勵的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榮祥(民89)。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程炳林、林清山(2000)。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 NS89-2413-H-035-001),未出版。
    賈馥茗編注(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葉玉珠(2003)。動機與學習。載於黃國彥主編,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廖英昭(2005)。國小級任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進雄(2001)。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師大書苑。
    趙玲瑛 (2009)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科學學習動機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坤桐(2009)。宜蘭縣國小高年級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私立佛光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劉素倫 (2004)。國中教師班級經營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靜宜(2003)。高中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求助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蔣秀華(2010)。國民中學學生知覺導師僕人領導、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鄭安順 (2007)。高職導師轉型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台東縣某高職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盧青延(1992)。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濮世偉(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茂發(1984)。國小教師教導態度與學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7,99-120。
    謝文全(1990)。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3)。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惠卿(2002)。國中導師領導行為、班級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雯惠(2007)。國小教師領導風格對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影響。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韓進之(1991)︰大陸關於兒童、青少年個性傾向性發展研究。載於楊中芳、高尚仁(合編)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頁85-158)。台北︰遠流。
    二、西文部份

    Ambrosio, M. D. C. (2000).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styl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1 (2).( Pro-Quest Dissertation Abstract AAT 9962314)
    Ames, C. A.(1992 ).Classrooms: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4, 261-271.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J: Van Nostrad.
    Bandura, A.(1977)﹒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y Review, 84, 191-215.
    Bass, B. M.(1985).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1994). Improvement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throug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Harper & Row.
    Bryman, A.(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nge.
    Burns, J. M. (1978).Leader ship. New York: Happer & Row.
    Covington, M.(1984).The motive for self-worth. In R.Ames, & C. Ames (Eds.), Research on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Vol. 1: Student motivation (p.77-113).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ovington, M. V. (1984). The self-worth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Finding and implications.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85,5-20.
    Eccles, J. (1983). Expectancies, values & aca-demic behaviors. In J.I. Spence (Ed.),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pp.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Y: McGraw-Hill.
    Fry, L.W. (2003). Toward a Theory of Spiritual Leadership.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14, 693-727.
    Gagné E. D., Yekovich C. W., & Yekovich F. R. (1993).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school learning (2n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Goleman, D., Boyatzis, R. & Mckee, A. (2002). 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Gottfried, A. E. (1990). Academic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you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1(3), 525-538.
    Howard ,W. C and Ph. D.(2005)﹒〝Leadership : Four styles〞Education, Vol .126, No.2, 384-391﹒
    Jantzi, D., & Leithwood, K. (1995) .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how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ransform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86785)
    Karl, W. K., & Philip, L. (1987). 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 analysi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4), 648-657.
    Kuhnert,K.W.,&Lewis,P.(1987).Transactional and Transforamtional Leadership: A Constructive/developmental Analysis. Academy of Mangement Review,12(4),648-657.
    Leithwood,K.(1994).Leadership for school restructuring.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30(4),498-518.
    Liker,Rensis,(1961)﹒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350-352﹒
    McClelland, D. C., Atkinson, J. W., Clark, R. W., & Lowell, E. L. (1953)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Miller & M. Pressley (Eds.), 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 From basic research to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New York: Spring-verlag.
    Nanus, B. (1992). Visionary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California : Jossey- Bass.
    Nichols, S.,&Berliner,D.(2008,March 1).Testing the joy out of learning.Educational Leadership,65(6),14-18.
    Northouse, P. G. (2001). Leade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Quinn, C. L., Haggard,C. S. & Ford,B. A.(2006 ,〝Preparing new teachers for leadership roles : a model in four phases〞,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26(1).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8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otter, J. B. (1954)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hort, E. J., & Weissberg-Benchell, J. A. (1989). The triple alliance for learning: Cognition, meta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In C. B. McCormick︰Prentice-Hall.
    Small, R. V., & Gluck, M. (1994 ).The relationship of motivational conditions to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Educational Techology,36(8), 33-40.
    Weiner, B. (1974).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attribution theory. Morristown, NJ:General Learning Press.
    Woolfolk,A.E. (1995)Educational psychology (6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Yukl, Gary. (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