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碧惠 Pi-Hui Wu |
---|---|
論文名稱: |
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Leadership of Kindergarten Center Director in School Change Process |
指導教授: |
許玉齡
Yu-ling Hsue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6 |
中文關鍵詞: | 領導 、幼兒園改變 、幼兒園園長 、幼兒教育 |
外文關鍵詞: | leadership, school chang, kindergarten center direct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一所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的領導行為,以及在園所改變中其領導行為演變的歷程。自94年11月至96年5月將近一年半期間,研究者透過長期參與觀察、訪談、文件檔案與研究札記等方式蒐集資料。
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五點結論:
一、幼兒園園長的領導行為表現在「支持性工作環境的營造」、「專業知能的提昇」、「授權參與」、「傾聽與溝通」四方面。
二、園長領導行為之專業知能的提昇、授權參與、傾聽與溝通在園所改變歷程中會產生演變的歷程,且相互交織,影響改變歷程中園長領導以及園長與教職員的互動。
三、園長領導傳統轉型到現代開放教育最大的挑戰在於「人」:園長個人因素、人事問題、家長的疑慮。
四、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的領導行為包含「計畫性(主動)」、「非計畫性(被動)」與「連鎖性(連動)」的改變。
五、幼兒園改變歷程中,園長領導因善用外力資源與倡導,拓展全園專業視野,提昇專業知能,為幼兒園增添一股推動改變的力量。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針對幼兒園園長、現場幼教工作者、幼教師培機構與未來研究等,提出相關建議作為參考。
This research explored an early childhood center director’s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the change of kindergarten center,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chool change. Within one and half year between November 2005 and May2007,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data through long-term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documentation, and field not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he followings:
1. The leadership behaviors of kindergarten center director included four aspects: constructing a supporting environment;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empowering teachers; listening and communication.
2. The center director’s leadership behaviors evolved and interweaved among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empowering teachers”, and “listen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school change process. Those leadership behaviors also influenc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rector and employees.
3. The major challenge of kindergarten center director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curriculum to open education was “Human factor”, which included: dilemmas of employee management, and parent’s supporting on the change.
4. The change process of kindergarten director’s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chool included: “Planned change (initiative)”, “Non-planned change (passive)”, “Chain of change (interactive)”.
5. The implement of external resources helped to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vision of the staff in kindergarten center, which improve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s and promoted the school to chan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for kindergarten center director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workers on-site, teacher training institutions and future studi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怡云(2005)。幼稚園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瑞玲(2005)。私立幼稚園園長領導行為及管理模式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慧敏(1987)。教師成就動機、園長領導方式對臺北市幼稚園老師工作滿意影響之調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內政部統計處(2006)。托育機構概況。2007年3月27日。取自於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幼稚教育法(1981)。
幼稚教育法施行細則(1983)。
白育綺(2004)。幼兒園教育品質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定(1984)。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台北:天一。
吳昌期(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清山(1997)。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2002a)。正式組織,教育研究月刊,94,128。
吳清山(2002b)。非正式組織。教育研究月刊,93,136。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雙月刊,619,2-13。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名詞:組織變革。教育資料與研究,18,62。
吳珮瓏(2004)。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轉變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李文正、張幼珠(譯)(1997)。Jillian Rodd著。成功的托教行政管理-園所領導之鑰。台北:光佑。
李茂興(譯)(2001)。Robbins, S. P. 著。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譯)(1994)。Robbins, S. P. 著。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2001)。Robbins, S. P. 著。組織行為。台北:華泰。
李明堂(2002)。以Kotter變革法則分析學校組織變革領導的策略-以一所都會型國小為例。輯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主編:「第一屆台灣博士生教育行政學術論文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8-160),台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杜歧旺(2000)。國民小學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秉穎(2004)。家長選擇幼稚園之決策行為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邱如美(譯)(1998)。Kotter, J. P. 著。企業成功轉型八Steps。台北:天下。
邱如美(譯)(2002)。Kotter, J. P. 著。領導人的變革法則。台北:天下。
邱慧芳(2004)。北高兩市幼兒園家長消費決策行為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邱德懿(1987)。兒童福利人員工作滿足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明地(譯)(1998)。Deal, T. E. & Peterson, K. D.著。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台北:五南。
林明地(譯)(1999)。Terrence, E. D & Kent, D. P著。卓越學校之經營-《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The leadership paradox:Balanceing 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台北:五南。
林明地(2000)。校長教學領導實際──一所國小的參與觀察。教育研究集刊,1(44),143-172。
林金郎(2002)。促進組織變革績效關鍵因素之認知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信榕(2001)。教育變革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林郁絲(2000)。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蔡麗雪(2005)。園長帶領全園教師進行主題概念教學歷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1990)。幼稚園托兒所行政管理手冊。台北:信誼。
周淑卿(1992)。國小課程改革的省思。教育研究雙月刊,28,68-71。
周淑惠(1999)。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蒐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41-158。台北:巨流。
柯宜均(2006)。F世代家長選擇幼兒園所之消費決策行為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洪志成等(譯)(2003)。Jack R. Fraenkel & Norman E. Wallen著。教育研究法:規劃與評鑑。台北:麗文。
洪耕燦(1995)。幼稚園園長經營理念之探討。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宗國(譯)(1997)。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著。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孫翠莉(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結構再造策略之研究—以臺灣北部五縣市試辦〝國民中小學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試辦方案〞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士傑(1996)。幼稚園園長的領導型式、教師準備度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桂冠編譯室(譯)(1999)。Josephy J.Caruso與M. Temple Fawxett著。幼兒教育督導-發展的觀點。台北:桂冠。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許士軍(1995)。管理學。台北:東華。
許玉齡(1997)。台灣省幼稚園園長領導措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台灣省教育廳委託專案研究成果報告。
許玉齡(1998)。桃竹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措施與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1,281-300。
許玉齡(2000)。影響幼兒園長領導措施的情境與理念。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3-H-134-005),未出版。
許玉齡(2001)。幼教品質繫於幼兒園園長。國教世紀,196,41-46。
許玉齡(2004)。公立幼稚園園長的工作職責與角色調查之研究。國教學報,16,249-278。
許玉齡、吳碧惠(2007)。幼兒園園長專業成長課程之探討。「2007幼兒教育專業、品質與卓越:幼兒語文之教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B-3-1-B3-14。國立政治大學。
許玉齡、吳碧惠、李麗娟(2006)。推動公立幼稚園課程變革的力量―輔導者的角色探討。2006全國幼教輔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5-91。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郭巧俐(1993)。幼教服務市場與行銷策略之實證研究──以大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郭玉霞、蔡因吉(2001)。驅動與平衡-一所國民小學的課程發展故事。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教育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與展望,1,101-125。
陳志民(2004)。幼稚園園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中台灣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陳見花(92)。幼托機構員工與組織契合對組織承諾及工作滿意度之影響研究─以中部地區托兒所教保人員為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秀才(1990)。幼稚園經營的系統理論。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2,47-58。
陳怡婷(2005)。人口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發展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信君(2004)。國民小學校長專業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家聲(2006)。二十一世紀人力資源管理新趨勢。2006年11月7日取自http://www.asia-learning.com.tw/chiashen/article/77418601/
陳善德(2000)。建立教育品質系統的幾個關鍵思考。2007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tecs.com.tw/06.htm(原文刊載於,北縣教育,35,18-22。)
陳善德(2003)。幼稚園系統評鑑的未來規劃與發展。2007年5月31日,取自http://www.tecs.com.tw/13.htm
(原文刊登於「台北市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評鑑手冊」,台北市政府出版。)
陳鉄民(1991)。領導行為心理分析。台北:博遠。
陳慈娟(2004)。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以一所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怡(2003)。幼稚園組織創新與跨組織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怡(譯)(2000)。Schermerhorn, J. R., Hunt, J. G. & Osborn, R. N.著。組織行為。台北:台灣西書。
教育部(1998)。「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6年10月7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03020201.htm?TYPE=1&UNITID=3&CATEGORYID=9&FILEID=73874
教育部(2004a)。「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摘述。2006年10月5日。取自於http://epaper.edu.tw/113/important.htm。
教育部(2004b)。「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2006年10月5日。取自於http://www.ece.moe.edu.tw/policy/earleng.pdf
教育部(2006a)。「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立法總說明。2006年10月5日。取自於http://www.ece.moe.edu.tw/
教育部(2006b)。「幼托整合草案」。2006年10月5日。取自於http://www.ece.moe.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06a)。各級學校概況表。2007年05月0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b.xls?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6b)。95學年國中小女性校長之比率。2007年05月06日取自http://140.111.34.69/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overview/brief-htm/basic/59.xls?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6c)。幼稚園概況表。2007年05月0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k.xls?open
教育部統計處(2006d)。幼稚園教師--按隸屬別及性別分。2007年05月06日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gender/301-1.xls
康眞娥(2003)。台南地區幼稚園園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教育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的變革與領導。輯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38,1-2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維倩(2004)。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德銳(1998)。以校長評鑑提昇辦學品質-談校長評鑑的目的、規準與程序。教師天地,96,4-9。
張衛族(2002)。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與任用制度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慶勳(1996)。學校組織行為。台北:心理。
葉俊伶(2004)。兩位非專業幼教背景的新手幼兒園主管之適應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政傑(1996)。質性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載於質的研究:方法與實例,159-182。台北:師大書苑。
黃素華(1997)。幼兒園園長領導形式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瑞琴(1999)。質性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瑟雅(2005)。國民小學組織變革歷程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一所試辦組織再造學校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彭佳宣(2004)。「不成長就會被淘汰」一位幼師生命運轉之敘說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中宜(2004)。園所長轉型領導與園所務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楊少明(2004)。幼兒園定位及經營策略分析研究。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楊振昇(2004)。近十年來教育組織變革對教學領導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7(2),107-129。
楊振昇(2005)。教育系統組織變革模式建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2-2413-H-206-002-),未出版。
楊振富(譯)(1997)。Bennis, W. & Nanus, B.著。領導者:領導,如何成功?台北:實學社。
趙婉娟(2002)。走向開放式幼兒教育中──教師學習區規劃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蔡淑苓(1988)。幼稚園園長領導型式與教師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齊若蘭(譯)(2002)。Collins, J.著。從A到A+。台北:遠流。
廖春文(1995)。組織變革與發展理論及其對當代教育改革的啟示。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集刊,3,181-200。
廖春文(2001)。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報,15,1-60。
廖鳳瑞(1995)。開放的路迤邐走來。幼稚園與家庭,30,1-3。
廖鳳瑞(1998)。幼教園所的開放式教育理念與執行程度研究。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類(Proceedings of the NSC - Part C),8(4),576-595。
廖鳳瑞、保心怡(2002)。幼兒園專業成長整合型計畫---幼兒園主管專業成長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3-H-003-108-F22),未出版。
熊鈍生主編(1985)。辭海。台灣中華書局辭海編輯委員會編。台北:台灣中華出版社。
鄭伯勳(2002)。「台灣組織行為研究:過去、現在、未來」。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主辦之「組織行為在台灣: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宣讀論文」。
鄭偉修、黃鴻程(2003)。預測變革-21世紀企業變革之道。台北:水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劉姵君(2004)。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幼稚園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2003)。邁向課程新紀元(十五)。臺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發展研究協會。
歐姿秀(2002)。台灣近十五年幼兒園園長領導研究派點轉移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4,177-202。
盧美貴、謝美慧、江麗莉(2004)。幼稚園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幼兒基本能力及學歷指標轉化。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92-2413-H-133-015),未出版。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8),道德領導--學校行政領導的另一扇窗。載於「跨世紀的教育演變」,237。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
謝文豪(2004)。學校變革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9,66-79。
謝文豪(2006)。學校組織變革動力的意義及影響因素。教育時論,144,35-44。
謝玉琴(2004)。高雄市私立幼稚園暨托兒所園所長授能領導行為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薛婷芳(1997)。從幼稚園參與評鑑之經驗看幼稚園轉變之歷程。國立師範大學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雪卿(2002)。國民中學學校組織變革內涵及其變革抗拒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楚瑛(1997)。從課程轉型過程看教育改革落實在幼稚園學校系統層面上之相關因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6-2412-H134-001-F6),未出版。
簡楚瑛(1998)。淺談附幼校(園)長在幼稚園教學歷程中的領導角色。國教世紀,179,6-10。
簡楚瑛(2001)。幼稚園專業成長整合案---我國幼稚園園長角色之認知、踐行與教學活動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9-2413-H004-018-F22),未出版。
簡楚瑛、李安明(2000)。幼稚園園長領導與管理行為之調查研究。廖春文(主持人),二千年代新幼兒教育的展望學術研討會。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教學術研討會,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簡楚瑛、林麗卿(1998)。幼稚園課程轉型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1,251-274。
簡楚瑛、廖鳳瑞、林佩蓉(1996)。當前幼兒教育問題與因應之道。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蘇玫夙(2005)。基隆市托兒所所長領導風格、托兒所組織氣氛與托育服務品質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慧貞(2002)。幼兒園園長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韓經綸(譯)(1994)。Steers, R. M.著。組織行為學導論。台北:五南。
羅虞村(1999)。領導理論研究。台北:文景。
二、英文部分
Agocs, C. (1997). Institutionalized resistance to organizational change: Denial, inaction and repression. Journal of Business, 16, 917-931.
B. Myerthoff (1978). Number Our Days: So what do you want from us here? New York: First Touchstone.
Billman, J. (1995). Child care program directors:What skills do they need? Results of a statewide surve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3(2), 63-69.
Bloom, P. J. (1989). The Illinois director's study : A report to the Illinois Department of Children and Family Services. Evanston, Il :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ject, National College of Education.
Bloom, P.J., (1992). The child care center director:A critical component of program quality. Educational Horizons, 70. 138-145.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5). Leading with Soul-an Uncommon Journey of Spirit. CA: Jossey-Bass.
Burch, R. K. (1988). A comparison of teacher perceptions of perceived and preferred leadership behaviors manifested by directors of selecte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enters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1987).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48(7), 1650A.
Chance, P. T. & Chance, E. W. (2002).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Theory into Practice. New York: Eye on Education, Inc.
Cheng, Y. C. (1996).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based management:A mechanism for development. London:The Flamer Press.
Cost, Quality and Child Outcomes Study Team. (1995). Cost, quality and child outcomes in child care study:Public report. Denver: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Economics Department.
Culkin, M. L. (1995). The administrator/leaders in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settings: A qualitative study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on Institute, 1995).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55(9), 2655A.
Culkin, M. L. (2000). Children’s program administrators and the advancement pf an administrative credential. In Culkin, M. L. (Ed.), Management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 the leadership’s role (pp1-22).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Fidler, B. (1996).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 London: British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Society.
Floden, R. E. & Goertz, M. E. (1995). Capacity building in systemic reform. Phi Delta Kappan, 77(1), 19-21.
Fullan, M. (1988). Research into educational innovation: Understanding school management. Milton Keynes: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 (1991). 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Villiers House.
Fullan, M.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and beyond.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ty Press.
Fullan, M. (1999). Change forces: The sequel. Philadelphia: FALMER Press.
Hall, G. E. (1992). The local educational change process and policy implementt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9(8), 877-904.
Hall, G. E. & Hord, S. M. (1987). Change in school: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N. 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 potholes. Needham Height, MA: Ally Bacon.
Hargreaves, A. & Fink, D. (2000). The three dimension of refor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7(7), 30-34.
Hargreaves, A. & Hopkins, D. (1994).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ew York: Casell.
Hord, S. M. (1992).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The imperativefor change. Aistin, TX: Southwest Educationa; Development Laboratory.
Katherine, C. B. (1992) . School restructuring by teachers: A study of the teachingproject at the edword devotion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0710)
Labaree, D. F. (1999). The chronic failure of curriculum reform. Education Week, 18, p42-44, (AN 2150393)
Lowham, J. (1995). Evalution of intentions: From state policy development to teacher implementation. In D. S. G. Carter, M. H. O’Neill (Eds.). case studies in educational change: An internation perspective(pp95-114). London: the Framer Press.
Moffett, C. A. (2000). Sustalining change. The amswers are blowing in the wind. Education Leadership, 57(7), 35-40.
Moran, J. W. & Brightman, B. K. (2000). Lea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12(2), 666-674.
Morgan, G. (2000). The director as a key to quality. In M.L.Culkin (Ed.), Managing quality in young children's programs:the leader's role (pp40-59). NY: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Morrison, K. (1998). Management theories for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 P. Chapman Pub.
Nadler & David, A. (1995). Discontinuous change: Leading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0158)
NAEYC (1993).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arly Childhoo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 (2004). Program Administration Competencies. Retrieved October 20,2004,from http://www.naeyc.org/
Quinn, J. B.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Sashkin, M. & Egermeier, J. (1992). School change models and processes: A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8756)
Thomas, G. C. (1985). The principal as change facilitator. Bulletin 1753. Louisiana Dissemination Network (R&D) Bureau of Development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62471)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