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文星 LIN WEN SHING |
---|---|
論文名稱: |
苗栗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以知識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among School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 Miaol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Using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as a mediator |
指導教授: | 鄭淵全教授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2 |
中文關鍵詞: | 長度複製 、長度保留 、長度遞移 、長度間接比較 |
外文關鍵詞: | reproduction of length, conservation of length, transitivity of length, indirect comparison of length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的關係,並進一步探討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在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的中介效果。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苗栗縣公立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分層隨機及配額抽樣方式選取樣本,調查苗栗縣國小教師對校長變革領導的知覺、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教師教學創新的情形,以786位教師為研究樣本發放問卷,共計回收64所學校708份問卷,有效問卷為674份。經資料分析後得到以下結論:
一、苗栗縣公立國小教師對校長變革領導的知覺良好;運用知識分享策略程度高;教學創新的情形佳。
二、部份背景變項對教師知覺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知識分享策略有顯著差異。其中51歲以上、兼任行政職務、24班以下規模、偏遠學校教師知覺校長變革領導較佳;兼任行政職務、24班以下規模學校教師知識分享策略運用較好。
三、校長變革領導對教師教學創新具有23.6%預測力。
四、校長變革領導對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具有14.4%預測力。
五、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對教師教學創新具有56.4%預測力。
六、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對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具有部份中介效果。
七、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對教師教學創新具有直接與間接影響。
關鍵字:校長變革領導、教師教學創新、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國小教師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between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 Miaoli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and examin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work in Miaoli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using quot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the research methods. After 786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70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from the recipients, and 674 within them were valid. The response rate was 85.75%. The survey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SPSS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t–test, cronbach’s α, reliability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amine the hypotheses, path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The level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of the Miaoli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were above the average.
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me individual background variables influencing teachers'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3.Th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could predict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R2=.236).
4.Th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could predict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R2=.144).
5.The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could predict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R2=.564).
6.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7. The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and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hav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 on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Key word: principal’s change leadership, teachers’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eachers’ knowledge sharing strategie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毛連溫(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尤克強(2001)。知識管理與創新。臺北市:天下文化。
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臺北市:教育文物。
尤曉鈺(2001)。國民小學知識管理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和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美音、楊子江(譯)(1997)。Nonaka, Lkujro and Hirotaka Takeuchi(1995)著。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臺北市:遠流。
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臺北市:五南。
王振鴻(2000)。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變革關注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明祥(2001)。團隊知識分享在不同知識平台差異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王元珊(2004)。國民小學社會資本與教師知識分享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秋錳(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聰宜(2006)。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創新環境與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史美奐(2003)。國中教師創新教學專業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田耐青(1999)。由多元智慧的觀點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教師天地,99,32-37。
石定和(2010)。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現況、困境及推動策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朱經明(1990)。教育統計學。臺北市:五南。
江雪齡(2003)。美國百年來教師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師友,432,1-3。
江滿堂(200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學校氣氛對教師知識分享意願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江明曄(2006)。中等以下學校校長創造性領導、學校創造性組織氣氛與教師創意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伍忠賢、王建彬(2001)。知識管理:策略與實務。臺北市:聯經。
吳清山(2000)。教育革新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淑容(2001)。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管理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吳思華(2002)。從製造臺灣走向知識臺灣--「創意、創新與創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力量。創業創新育成,5,7-9。
吳清山(2002a)。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2b)。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2-8。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臺灣教育,619,2-13。
吳靖國(2003)。創新教學如何可能?-從「創造」意涵的哲學思維談起。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49-80)。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資料與研究,38,47-48。
吳坤山(2004)。以知識分享策略推動國民中學教學檔案之行動研究~以正濱國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翎綺(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6)。教育e辭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清山、黃旭均(2006)。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教育研究集刊,52(2),33-65。
吳昌期(2006)。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學習與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雪華(2006)。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俊憲(2007)。校長創新領導。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實習通訊,5,4-8。李平(譯)(1997)。T. Armstrong 著。經營多元智慧(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classroom)。臺北市:遠流。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呂青蓉(2002)。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呂淑屏(2003)。國民小學運用知識管理推動教學創新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杜岐旺(2001)。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沈浪(2001)。淺談建構教學之精神。師友,432,81-83。
李約翰(譯)(1990)。W. Cohen 著。領導藝術家(The art of the leader)。臺北市:遠流。
李國偉(1996)。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教改通訊,17、18,8-11。
李明堂(2002)。以Kotter 變革法則分析學校組織變革領導策略-以一所都會型國小為例。輯於國立臺南師範學院主編,第一屆臺灣博士生教育行政學術論文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38-160)。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李明堂(2004)。學校變革領導的經營理念與策略。現代教育論壇,10,300-309。
李應宗(2002)。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之研究-以台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冠鼐(2006)。知識分享經驗影響個人知識分享策略傾向之探索性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李秀如(2008)。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人力資本之相關研究。新竹教育大學職業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汪良宏(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生傳(1990)。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0)。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新發(1999)。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232-254。
林新發(2001)。跨世紀臺灣小學教育改革動向:背景、理念與評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4,75-108。
林明地(2002a)。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臺北市:五南。
林明地(2002b)。改變的弔詭。教育研究月刊,101,4。
林奕民(2002)。創新教學-從教師專業倫理出發。中等教育,53(4),36-49。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師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雅玲(2002)。國中小創意教師教學策略與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國賢(2003)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佳賢(2003)。國民小學知識分享平台之規劃與建置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家蓉(2004)。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文化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淑貞(2004)。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玉卿(2004)。高雄及台南地區國中國文教師教學創新與研習活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寶琴(2006)。學習型組織運作與教師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貞伃(2007)。國民中學教師教學反省教學分享與教學創新關聯性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武文瑛(2004) 。我國高等回流教育發展與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旭華(譯)(2000)。J. P. Kotter 著。變革(Chang)。臺北市:天下文化。
邱美如(譯)(2002)。J. P. Kotter 著。領導人的變革法則-組織轉型成功的八步驟( Leadership Chang:The eight steps to transformation )。臺北市:天下遠見。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
紀詩瑩(2002)。企業員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胡瓊文(1998)。學校組織成員屬性、組織文化與組織變革支持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中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胡毓洳(2001)。個人暨企業文化因素與企業知識分享之關係探討。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胡敏曲(2004)。知識經濟時代國小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俞國華(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姜菁華(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創新教學能力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姜禮琪(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范秋芬(2005)。國民小學教學創新與成員抗拒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孫秋雄(2009)。國小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秦夢群(2003)。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
馬世驊(2006)。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市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臺北市:五南。
高強華(2002)。論主題統整與教學創新設計。臺灣教育,614,9-15。
高博銓(2002)。知識經濟與教育。中等教育,53(1),88-103。
徐南號(1996)。教學原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徐楊順(2001)。知識分享意願、組織公平與信任關係之研究--線性結構模式之應用。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徐良煥(2009)。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教師知識分享策略為中介變項。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
張明輝(1997)。學校組織變革與領導。載於高強華主編,學校教育革新專輯(21-38頁)。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志明(1998)。從權力轉換觀點看二十一世紀學校校長領導。載於國立暨南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主編,教育行政論壇第二次研討會(頁99-110)。南投:國立暨南大學。
張世忠(2000)。多元智慧與建構教學之統整及應用。中等教育,51(6),124-135。
張世忠(2002)。教學創新:應用與實例。臺北市:學富。
張仲尼(2002)。組織知識需求、學習策略,與知識管理系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玉成(2003)。教學創新與思考啟發。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1-48)。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明輝(2004)。幾項領導新議題對學校領導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9,26-40。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素偵(2005)。國民中小學校長變革領導模式之建構。市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雅甄(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應用知識管理於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龍安(1999)。活潑快樂的創意教學。教師天地,102,13-19。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D. Lazear 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臺北市:遠流。
陳世聰(2001)。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寶山(2002)。重啟學生創造力的創意教學。教師天地,121,13-20。
陳榮宗(2002)。國民小學教師應用知識管理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淑錡(2003)。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動機與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啟明(2003)。談教師如何培養「創新教學能力」之我見。國教新知,50(1),115-121。
陳朝福(2003)。組織轉型研究-新科學典範的創造性演化觀點。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雅玲(2004)。高雄地區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創新及其研習需求之調查研究。高 雄 師 範 大 學 教 育 學 系碩 士 論 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輝征(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學校組織文化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亮君(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創新教學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陳佳秀(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知識分享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研究-以臺灣地區中部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映廷(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雙財(2009)。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郭啟仁(2001)。知識分享與組織學習關聯性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許文光(2002)。創新教學的基本信念。中等教育,53(4),28-31。
許翠珠(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辜皓明(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曾國鴻、朱耀明、陳榮宗、羅希哲、盧宜屏、許佑毓(2004)。國民小學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可行策略及其障礙因素之研究—以臺南縣為例。高雄師大學報,16,415-435。
游弋姍(2007)。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創新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昆輝(1996)。教育行政學。臺北市:東華。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勢民(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仁良(2008)。國小校長變革領導、組織創新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振昇(2004)。近十年來教育組織變革對教學領導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7(2),107-130。
楊永芬(2005)。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接受傾向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接受程度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資訊重點學校為例。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文環(2010)。高雄縣國小校長變革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校長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廖春文(2000)。新世紀學校領導的理念與實踐。國教輔導,39(5),34-39。
廖春文(2001)。組織變革思潮對教育行政理論建構與實踐影響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學報,15,1-60。
廖春文(2004)。學校組織變革發展整合模式之探討。教育政策論壇,7(2),131-166。
廖春文(2005)。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學校行政領導整合模式之建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2,19-45。
廖春文(2006)。學校本位知識管理模式之建構。臺中師院學報,17(2),1-34。
詹志禹(2005)。小學創造力教育政策與環境之評估。台北:高等教育。
詹淑珍(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佳芬(200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齊思賢(譯)(2004)。包熙迪、夏藍著。應變-用對策略做對事。臺北市:天下文化。
齊思賢(譯)(2005)。P. F. Drucker 著。杜拉克思想精粹-變革的哲學(Drucker sayings on management )。臺北市:商周。
劉麗真(譯)(1993)。L. Fossum 著。潮流擋不住:瞭解組織中的變革(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chang)。臺北市:麥田出版社。
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臺北市:商周。
劉秋珍(2005)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鎮寧(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社會網絡、組織文化與知識分享意願關聯性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1),229-258。
劉怡欣(2008)。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創新教學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市。
蔡仁隆(2003)。國民小學教師認知知識經濟時代與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淑敏、曾燦燈、李元墩(2004)。國民小學推行知識管理促動要素、應用現況與困難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學報,38(2),131-160。
蔡雅真(2004)。探討影響校園內部知識分享的相關因素及成效--以臺南縣市中小學知識管理實務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孟芳(2007)。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謝哲豪(2005)。組織政治知覺、信任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吟芬(2003)。終身學習機構的知識分享策略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淵全(2003)。課程發展與教學創新。臺北市:五南。
鄭惠珠(2004)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國男(2005)。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蕭富峰、李田樹(譯)(2002)。P. Drucker 著。創新與創業精神(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臺北市:臉譜出版。
鄭淵全、李秀如(2008)。國小教師知識分享策略與人力資本關係之研究。載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管理中心主編,2008管理與技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11-112)。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黎士群(1999)。組織公平、信任與知識分享行為之關係性研究-以Unix系統管理人員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錢幼蘭(2007)。國民中學校長變革領導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賴振權(2007)。國民小學校長變革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文景。
謝文豪(2002)。學校變革領導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為例。花蓮師院學報,16,25-52。
謝傳崇(2002)。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謝文豪(2004a)。學校變革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9,66-79。
謝文豪(2004b)。國民小學校長之變革關注與變革領導策略之探討。花蓮師院學報,18,1-30.
謝長榮(2005)。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應用知識管理於創新教學之現況與問題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鍾志長(2005)。校長之變革領導與教師革新關注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羅文基(2000)。運用知識管理帶動教育革新。翰林文教雜誌,21,4-5。
羅綸新(2003)。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3-28)。臺北:師大書苑。
藍曉鳯(2009)。高職學校組織氣氛、知識分享策略與教學創新之關聯性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蘇哲仁、林家五(譯)(2002)。A. Miller & G. G. Dess 著。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臺北市:五南。
蘇珮綺(2009)。學校組織文化教師知識分享策略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譚代文(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二、英文部份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NY:Springer-Verlag..
Anderson, L. A., & Anderson, D. (2001). Awake at the wheel: Moving beyond change management to conscious change leadership. Retrieved November 11,2006,from http://www.beingfirst.com/changeresources/articles/A001/A001Aeake.pdf
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2000).What is knowledge management. Retrieved October 12, 2008, from http://www.aqpc.org/best/km/whatiskm.htm
Bauman,P.C.(1996).Governing education:Public sector reform orprivatization.Boston: Allye & Bacon.
Bossert, S. T., Dwyer, D. C., Rowan, B., & Lee, G. V. (1982). The instructionalmanagement role of the principa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8(3),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Davies, B., & Ellison, L. (1997). School leadership for the 21st century: A competency and knowledge approach. London: Routledge.
Deal,T.E.,& Peterson,K.D.(1994).The leadership paradox:Balancing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 San Francisco,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Davenport, T. H. & Prusak, L.(1998). Working knowledge: 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 Boston: Harvard College Press.
Dixon, N.(2002).The neglected receiver of knowledge sharing. Ivey Business Journal,3,35-40.
Drucker, P.(1988). The Coming of the New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19.
Fullan, M. (1992). Successful school improvement: The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andbeyond. Buckingham, UK: Open University Press.
Fullan, M. (2001). Leading in a culture of chang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oldring, E. B., & Rallins, S. 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s. Newbury park,CA: Corwin Press.
Hendricks, P. (1999).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6(2),91-100.
Hall, G. E., & Hord, S. M. (2001). Implementing change: Patterns, principles, andpotholes. Boston: Allyn & Bacon.
Hopkins, D., & Levin, B. (2000). Government policy and school development. SchoolLeadership & Management, 17(3), 401-412.
Honeycutt, J.(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ies. Redmond, Washington: Microsoft Press.
Jakson, D. S. (2000). The school improvement journey: Perspective on leadership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0(1), 61-78.
Johnnessen, J. A., Olsen, B., & Olaisen, J. (1999). Aspects of innovation theory based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19,121-139.
Jones, A. (1987). Leadership for tomorrow’s school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Lawrence, F. R. (1990). The principalship: Dimensions in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Lopez, M. (2003). The behaviors of effective urban school principals. Unpublished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CO.
Louis, K. S. (1993). Beyond bureaucracy: Rethinking how schools chan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9654)
Lunenburg, F. C., & Ornstein, A. C. (1996).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andpractices (2nd ed.). Belmont, CA: Wadsworth.
Liebowitz, J.(2001). Building Organization Intelligence:A Knowledge Management. Primer Boca Raton, Fla.:CRC Press.
Mayer, R. E. (1999). Fifty yea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In R. J. Sternberg.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 449-460). New York: Cambridge.
McCoy, M. H. S. (1995). Leadership: Perspectives from practice.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9802)
Muthukumar, & John, G. H.(2005). A knowledg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organizations: Scaffolding research projects and workflow process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3), 379–395.
Nonaka, L. & Takeuchi, H.,(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York.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7(2), 106-116.
Nunally, J.C.(1978).Psychometric theory.New York:McGraw Hill.
What’s your strategy for managing knowled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7(2), 106-116.
OECO(1999).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A set of facts and figures. Paris:OECD.
Owens, R. G. (1988). Organizational chang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Phinney, F. C. (1972). Professional growth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n teachersabroa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Michigan.
Quinn, J. B. (1996). Managing professional intellect: Making the most of the best.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ashkin, M., & Egermeier, J. (1992). School change models and processes: A review ofresearch and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48756)
Sealey, L. (1978).The professional growth continuum: A kaleidoscope.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9(3),14-17.
Segan, P. E. (1986). Planned change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nnecticut schooleffectiveness progra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Fordham University.
Sallis, E., & Jones, G.,(2002).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London: Kogan Page Limited.
Sameer, K. & Ganesh, T.(2005/2006).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a collaborative business framework. Information Knowledge Systems Management. 5, 171–187.
Senge, P.(1998).Sharing knowledge. Executive Excellence,15(6),11-12.
Sergiovanni, T. J. (2001).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s? London: Routledge.
Simplicio, J. S. C. (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 teachers. Education, 120(4), 675-682.
Sternberg, R. J., &Lubart, T. I.(1995).Defying the crowd:Cultivating creavit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 New York: Free Press.
Van den Berg., R., & Sleegers, P. (1996).Building innovative capacity and leadership. InK. Leithwood et al.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administration (pp.653-699).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Vista, C. (2000). Teaching classroom educators how to be more effective and creative.Teacher Education, 120(4), 675-680.
Wijnhoven, F. (1999). Knowledge logistic in business contexts: Analyzing and diagnosing knowledge sharing by logistic concepts,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5, 14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