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秀端
論文名稱: 凌拂及其自然寫作研究
A Study of Ling Fu and her Nature Writing
指導教授: 黃 雅 莉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凌拂自然寫作現代散文土地美學
外文關鍵詞: Ling Fu, nature writing, modern prose, land aesthetic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然寫作」是台灣現代散文中的新興文類,是八○年代起所興起的一股新的寫作風潮,許多知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如陳列、陳煌、凌拂、洪素麗、劉克襄等分別在此時加入了「自然寫作」的行列。近幾年來,「自然寫作」已被視為台灣現代文學體系中的重要一脈。從女性作家而言,若說洪素麗是開啟了台灣女性自然書寫的先河,而後起之秀凌拂則是透過自然微觀,以清麗典雅的文字,展現出對生命的深層思考,樹立女性自然書寫的富情韻美質的新典範。本文重點即在探究凌拂自然書寫的藝術表現與價值。全文共分六章,章節分述如下:
    第一章「緒論」:概述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步驟與範圍、文獻探討以及章節架構。第二章「台灣自然寫作的發展歷程」:說明自然寫作的定義、詳述台灣自然寫作的形成背景以及台灣自然寫作的發展歷程。第三章「凌拂的創作歷程及其自然書寫」:交代凌拂的生平與創作歷程,並由此而了解凌拂自然書寫的創作動機及創作態度。第四章「凌拂自然寫作作品的主題意蘊」:探討作者所欲表達的精神內涵,包括「對教育的期許」、「對生命形態的啟示」以及「對自然的尊重」。第五章「凌拂自然寫作作品的藝術特色」:探討作品中的意象經營、表現手法、土地美學的書寫策略以及「蘊藉含蓄」、「古典雅緻」、「淺語有味,淡語有致」的多樣風格。第六章「結論」:歸納前五章之研究,作一綜合性的結語,以探討凌拂之自然寫作在台灣現代散文書寫中的價值與定位,並提出對「自然寫作」融入國小低年級教學之建議。


    Abstract
    Nature writing has been regarded as a rising writing form in the fields of modern Taiwanese prose since it arose in the 1980s. At the same time, many well-known poets and prose writers joined the groups of nature writing such as Chen Lie, Chen Huang, Ling Fu, Hong Su Li, Liu Ke Xiang and so on. For the past few years, nature writing has been already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Taiwanese literature systems. In terms of female writers, after Hong Su Li made a beginning of the female nature writing, an up-and-coming talent Ling Fu set up a new model of appealing and esthetic style of the female nature writing by using simple and elegant words. She showed an in-depth personal reflection on life through her microscopic nature viewpoints.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was placed on the study of the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the value of Ling Fu’s nature writing works. The full text wa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n outline of each chapter was described as follow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method, procedure and scop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hapter structure were outlined to explain the study content and direction. Chapter 2: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Taiwanese nature writing. The definition of nature writing, the forming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Taiwanese nature writing were illustrated in detail. Chapter 3: The creating process and nature writing of Ling Fu. The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of Ling Fu’s creation were understood by knowing her biography and the creating process. Chapter 4: The subjects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Ling Fu’s nature writing works. The spiritual implications that the writer wants to express we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hope for education, the inspiration of life style and the respect to nature. Chapter 5: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Ling Fu’s nature writing works. The image formation, the manner of expression, the writing skill of land aesthetics and various styles such as “reserved and implicative”, “classical and refined”, “simple language with interesting senses” were described. Chapter 6: Conclusion. A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was made from above five chapters. The value and the position of Ling Fu’s nature writing works in the fields of modern Taiwanese prose were discussed. Besides, suggestions for combining nature writing with the teaching carried out i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grade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were proposed in the conclus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l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範圍…………………………………5 第三節 文獻探討…………………………………………………18 第四節 章節架構…………………………………………………28 第二章 台灣自然寫作的發展歷程 …………………………………30 第一節 自然寫作的定義…………………………………………30 第二節 台灣自然寫作的形成背景………………………………37 第三節 台灣自然寫作的發展歷程………………………………49 小 結 ………………………………………………………………55 第三章 凌拂的創作歷程及其自然書寫 ……………………………56 第一節 凌拂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56 第二節 凌拂的自然書寫 …………………………………………62 第三節 凌拂自然書寫的創作態度 ………………………………68 小 結…………………………………………………………………74 第四章 凌拂自然寫作作品的主題意蘊……………………………76 第一節 對教育的期許……………………………………………76 第二節 對生命形態的啟示………………………………………86 第三節 對自然的尊重……………………………………………93 小 結 ………………………………………………………………98 第五章 凌拂自然寫作作品的藝術特色 ……………………………99 第一節 典型化的意象選擇 ………………………………………99 第二節 獨特的表現手法 ………………………………………107 第三節 土地美學的書寫策略 …………………………………115 第四節 凌拂自然寫作的獨特風格………………………………122 小 結 ………………………………………………………………129 第六章 結論 …………………………………………………………130 第一節 凌拂自然寫作作品的價值………………………………130 第二節 凌拂其人的文學史定位…………………………………135 第三節 「自然寫作」融入國小低年級教學之可能……………139 考書目 …………………………………………………………………143 表 次 表1-2-1 研究流程………………………………………………………8 表1-2-2 凌拂的相關創作………………………………………………9 表1-2-3 凌拂的〈自然日記〉………………………………………12 表1-2-4 凌拂的〈植物小語〉………………………………………16 表1-3-1 以「台灣自然寫作」為主題的碩博士論文………………22

    參考書目
    一、凌拂作品(依出版年代排序)
    (一)、專書:
    凌拂:《世人只有一隻眼》。(台北:聯合文學,1990)。
    陳木城、凌俊嫻合著:《童詩開門》。(台北:國語日報,1992)。
    凌拂:《木棉樹的噴嚏》。(台北市:皇冠,1993)。
    凌拂:《食野之苹》﹙臺北市:時報文化,1995﹚。
    凌拂:《台灣的森林》(台北:玉山社, 1998)。
    凌拂:《與荒野相遇》(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
    凌拂主編:《台灣花卉文選》(台北:二魚出版社, 2003)。
    凌拂:《有一棵植物叫龍葵》。(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
    凌拂:《帶不走的小蝸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5)。
    凌拂:《無尾鳳蝶的生日》。(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
    凌拂:《五月木棉飛》。(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
    凌拂:《天上的魚與木棉》。(台北:玉山社,2006)。
    凌拂:《學校一百歲》。(台北:玉山社,2006)。
    凌拂:《山童歲月》(台北:天下雜誌, 2006)。
    凌拂:《畫字》(台北:玉山社, 2006)。
    (二)、單篇文章、期刊、報紙文章:
    凌拂:〈和作家約會--三個願望〉,《小作家月刊》23期,1996.03,頁8-9。
    凌拂:〈人與人的對話--草木知己〉,《張老師月刊》219期,1996.03,頁12-16。
    凌拂:〈遇見白腹秧雞〉,《張老師月刊》225期, 1996.09,頁10-12。
    凌拂,〈特定區域的縱深觀察:評徐仁修《思源埡口歲時記》〉,《中國時報》,1996.12.19。
    凌拂:〈觀友如觀景〉,《中央綜合月刊》31期, 1998.05,頁71-72。
    凌拂:生命頌:群蜂嬉春,《講義》154期,2000.01,頁18-19。
    凌拂評介:〈《學做自然的孩子》——〈與荒野相遇〉〉,《聯合報》,讀書
    人周報48版,2000.08.28。
    凌拂:〈蝶帶著心兒走〉,《中央日報》21版,2000.10.06。
    凌拂:〈生活中的自然觀察〉,《今夜我們來談文學》,2001.04.16,頁49–75。
    凌拂:〈自然日記〉,《中國時報‧人間 版》,2002.02.23–2002.09.25。
    凌拂:〈浮游城市〉,《聯合文學》214期, 2002.08,頁16-21。
    凌拂,〈饕餮一族的饗宴——《南方絳雪》〉,《中國時報》開卷版,2002.11.24。
    凌拂:〈吉卜賽蛞蝓〉,《幼獅少年》323期, 2003.09,頁84-86。
    凌拂〈植物小語〉,《中國時報‧夢想花園/E3版》,2003.10.12–2003.12.28。
    凌拂:〈銀杏上〉,《幼獅少年》329期, 2004.03,頁27-29。
    凌拂:〈銀杏下〉,《幼獅少年》329期, 2004.04,頁52-55。
    凌拂:〈自然的覺醒 〉,《誠品好讀月報》63 期,2006.03,頁10-11。
    凌拂:〈癡人癡情斯有此觀--評莊展鵬《昆蟲知己李淳陽》〉,《文訊》249期, 2006.07,頁82-83。
    凌拂:〈真誠的逼視〉,《幼獅文藝》639期,2007.03,頁6-7。

    二、自然寫作專書、選集(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一)、中文原著或選本
    田啟文:《台灣環保散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
    吳明益:《台灣自然寫作選》(台北:二魚出版社,2003)。
    吳明益:《以書寫解放自然: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2002﹚ 》〈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
    阿盛主編:《散文三十家 v.2n.1》(台北:九歌出版社,2008)。
    林明德:《親近台灣文學——作家現身》(台北:五南出版社,2007)。
    洪素麗:《綠色本命山》(南投:玉山國家公園,1992)。
    陳玉峰:《台灣綠色傳奇》(台北:張老師文化,1991)。
    陳玉峰:《人與自然的對決》(台中:晨星出版社,1992)。
    陳玉峰:《土地的苦戀》(台中:晨星出版社,1994)。
    陳玉峰:《台灣生態史話》﹙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
    陳明柔主編:《台灣的自然書寫:「自然書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中: 晨星出版社,2006)。
    張瑞芬:《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評論篇》(台北:麥田出版社, 2006)。
    劉克襄:《花紋樣的生命—自然生態散文集》(台北:幼獅文化,2008)。
    蕭淑貞:《魏晉山水紀遊詩文之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9)。
    謝武彰主編:《寫給兒童的好散文》(台北:小魯文化,2008)。
    韓韓、馬以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台北:九歌出版社,1983﹚。
    聯合文學出版編輯製作:《閱讀文學地景散文卷》(台北:聯合文學,2008)。
    (二)、外國翻著(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威廉.傑普森著,凌拂譯:《森林的誕生》(台北:玉山社, 1998)。
    柯倍德(Callicott,J. Baird)著,曹定人譯:《人對自然的和解》,(台北:十竹書
    屋,1998)。
    梭羅著,孔繁雲譯:《湖濱散記》(台北:志文,出版社, 1991)。

    三、其他專書(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老子編著,沙少海、徐子宏譯注:《老子》﹙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5﹚,
    孟軻原作,王基倫撰述:《孟子》﹙臺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頁251。
    林良:《淺語的藝術》﹙臺北:國語日報,2000﹚。
    涂公遂:《文學概論》﹙臺北:華正書局,1981﹚。
    孫希旦傳:《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有限公司,1988﹚。
    莊周原著,張耿光譯注:《莊子》﹙臺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1996﹚,頁36。
    陳品卿:《國文教材教法》,(台北:中華書局,1997)。
    黃雅莉:《詩心的尋索》(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
    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台北:文津出版社,2004)。
    黃慶宣:《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 2004﹚。
    (清)朱又曾著:《逸周書集訓校釋》﹙臺北:世界出版社,1980﹚。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2000﹚。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2009﹚。
    蔣勳:《天地有大美》(台北:遠流出版社出版,2005)。
    劉煥陽:《中國古代詩歌藝術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
    簡恩定:《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

    四、學位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吳明益:《當代臺灣自然寫作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3﹚。
    李炫蒼:《現當代台灣「自然寫作」研究》﹙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9﹚。
    李昌懋:《《文心雕龍》辭格美學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侯德興 :《吳明益的自然書寫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高鈺昌:《臺北的三副面孔——八○年代以降文本中的三種台北圖景》﹙台南:國
    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孫于清:《九歌年度散文選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許尤美:《台灣當代自然寫作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郭紋菁:《劉克襄及其自然寫作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94學年度﹚。
    廖淑伶:《以多感官教學法進行寫作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新竹: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論文,95學年度﹚。
    蔡逸雯:《台灣生態文學論著》﹙宜蘭:佛光大學人文學院文學所碩士論文,2004﹚ 。
    賴明煜:《以繪本電子書融入教學提升兒童自然寫作之研究》﹙台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2006﹚
    簡義明:《台灣「自然寫作」研究--以1981-1997為範圍》﹙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蘇鵲翹:《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與後殖民為論述場域》﹙桃園:國立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五 、期刊論文(以下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文進:〈中國自然山水文學的三部曲──以南朝「山水詩」到「徐霞客遊記」
    的觀察〉,《中外文學》第26卷第6期,1994.11,頁75-81。
    王元元:〈自然人萬歲 --凌拂愛上採野菜的日子〉,《拾穗》539期,1996.03,頁14-16。
    王家祥:〈我所知道的自然寫作與台灣土地〉,《台灣時報》,1992.08.28-30。
    王家祥:〈台灣本土自然寫作中的「土地」〉,《中外文學》276期,1995.05。
    王家祥:〈還是把「美麗」吃啦!--評凌拂《食野之苹》〉,《聯合文學》136期,
    1996.02,頁166。
    江寶釵:〈炎夏蔭涼臺灣女性自然寫作現象觀察〉,《中央日報》12版,2000.07.24。
    吳明益:〈野性與理性--關於凌拂《山童歲月》〉,《文訊》263期,2007.09 ,頁
    73-75。
    周慧珠:〈和作家約會:關懷生命與大自然---和作家凌拂約會在有木〉,《小作家月刊》23期,1996.03,頁4-7。
    洪裕閔 :〈凌拂--人性就該處處野放 〉,《幼獅文藝》664 期,2009.04,頁76-77。
    晨萍:〈凌拂讓你親近自然〉,《出版情報》,215期,2006.03,頁20–21。
    張瑞芬:〈散文的下一輪太平盛世──2000—2004台灣散文現象〉,《文訊》228
    期,2004.10,頁27-35。
    張瑞芬:〈2006散文創作與現象觀察〉,《2006年台灣文學年鑑》,2007.07,頁8。
    張靜慧:〈凌拂下廚,保持自然原味就好〉,《康健雜誌》,200.11,頁200。
    張靜慧:〈凌拂意外做了「代理孕母」〉,《康健雜誌》124期,2009.03,頁59–61。
    陳健一:〈發現一個新的文學傳統:自然寫作〉,《參與者》179期,1994。
    鹿憶鹿:〈與滿山野菜談一場戀愛--讀凌拂《食野之苹》〉,《文訊》127期,
    1996.05,頁26-27。
    黃雅莉:〈論文學的風格的形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13期,
    2006.12,頁49—50。
    黃雅莉:〈冰山理論下的文藝創作觀:王鼎鈞《千手捕蝶》析論(上)〉,《臺灣圖
    書館管理季刊》,第五卷第二期,2009.04,頁96。
    熊瑞英:〈當你聽懂了花唱歌--作家凌拂以生命和自然深情對話〉,《小作家月刊》155期,2007.03,頁12-17。
    盧秀琴:〈情意教育融入國小自然科課程的模式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4期,2001.09,頁615-646。
    盧秀琴:〈情意教育理論的接納與實踐-一個國小自然科教師的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期,2002.09,頁315-336。
    賴佳琦:〈自然生活,自然創作--專訪凌拂〉,《文訊》170期,1999.12,頁81-85。
    賴金男:〈我們只有這一個寶島:評介韓韓、馬以工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文訊》3期,1983,頁140–142。
    丁曉菁:〈尋找禪機--凌拂的山林生活〉,《綠生活雜誌》55期,1993.11,頁13-15。
    六、網路資料
    杜國清:〈台灣文學與自然〉,網址:http://www.eastasian.ucsb.edu/projects/fswlc/tlsd/research/Journal08/foreword8c.html
    林佳蓉:〈Emily Dickinson〉,網址:
    http://beaver.dlc.ncnu.edu.tw/projects/emag/article/200110/download/emily.doc
    凌拂:〈贏得世界失去故鄉?文學退化令人憂〉,網址:
    http://www.books.com.tw/onlinepublish/2001081605.htm
    七、報紙
    丁文玲:〈〈觀點-凌拂與丁凡的對話〉讀書有什麼用?〉,《中國時報》開卷35
    版,2003.01.12。
    王瑞香:〈與自然深情對話系列1——人與自然〉,蔣慧仙整理,《中國時報》,
    1998.03.12。
    王淑芬:〈作家老師的教室評《山童歲月》〉,《聯合報》讀書人周報,2006.11.01。
    宇文正:〈自然生態城市發光〉,《聯合報》讀書人周報E5版,2005.11.13。
    吳鈞堯:〈諦聽荒野的心跳〉,《聯合報》讀書人周報48版, 1999.08.16。
    林保寶:〈草木知己:作家凌拂的自然野草歲月〉,《中國時報》26卷,1997.04.02。
    徐仁修:〈春天的日記〉,《聯合報》,聯合副刊41版,1997.09.02。
    焦桐:〈小評〈台灣紋白蝶〉以小搏大〉,《聯合報》副刊37版,1995.09.26。
    蔡珠兒:〈山野起居注〉,《聯合報》,讀書人周報56版,1999.08.02。
    劉克襄:〈台灣自然寫作初論〉,《聯合報》,聯合副刊34版,1996.01.04-05。
    鄭明娳:〈與荒野的外遇之戀〉,《中央日報》22卷,1999.07.2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