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倚君 Yi Chun Liu |
---|---|
論文名稱: |
幼兒戲劇教學策略之個案研究 Teaching drama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 case study |
指導教授: |
劉淑英
Shu Ying Li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1 |
中文關鍵詞: | 幼兒戲劇教師 、戲劇教學 、教學策略 、個案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kindergarten drama teacher, drama teaching, teaching strategy, case stud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於探究一位幼兒戲劇教師在幼稚園中進行戲劇活動的教學策略,以質性研究方法,透過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來收集研究資料,希望藉由實際進行的戲劇活動,瞭解幼兒戲劇教師如何應用戲劇教學策略啟發幼兒藝術學習並達成教學目標,以及在進行戲劇教學時面臨挑戰如何克服。
個案教師的課程以主題式的設計,採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藉由前後呼應的教學活動,來增進幼兒的學習以及對於戲劇概念的理解。根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二點歸納:
一、靈活多元的教學策略:個案教師不僅使用教師入戲、口述引導等戲劇教學策略,並結合多年的幼教現場教學經驗,同時融入劇場元素中的燈光、聲音,善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作為教學教具,使戲劇教學活動更具備創意。
二、信任合作的互動關係:個案教師藉由觀察幼兒生活、瞭解幼兒需求、等待孩子的準備時間以及引導幼兒進入戲劇殿堂,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透過一步步的方式和幼兒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此外,與各班老師和藝術教師之間,經由不斷的溝通協調,再進行修正戲劇活動的安排,以達到最後統整全園課程的目的。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an experienced kindergarten drama teacher in a practical classroom setting.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with reference to a range of data gathered through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 study details the methods used to initiate the young 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art form; how the teacher guided them to achieve course and lesson objectives and goals; and how she overcame the challenges she faced.
The teacher’s curriculum is designed thematically to ensure the children gradually increase their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drama concepts. The study shows how she not only uses specialized drama strategies such as ‘teacher in role’ and ‘side-coaching’, but also draws on her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he uses diverse strategies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ater elements such as lighting and sound, and the use the objects in the daily life as the teaching materials. Her strategies allow for creativity in both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study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trust and collaboration in interactive classroom relationships. The teacher observes the young children, understands their needs and allows them time to prepare before guiding them into the world of drama. She lets them learn through play. H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daily lives allows good relationships to be built with them. Relationships and good communications are also important with other classroom and art teachers. By continually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she is able to modify the drama activities to suppor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 in the whole kindergarten.
參考文獻
中文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佳煌、潘中道、郭俊賢、黃瑋瑩譯(2002)。W. Lawrence Neuman著。當代社會研究法(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台北市:學富。
王涵儀(2001)。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性別、科目、戲劇經驗、教與學導向、創意生活經驗與使用戲劇技巧教學、教學創新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添強、招凱穎、唐美欣、許娜娜、歐頌茵、鄭兆麟、劉誠(2007)。戲劇教育計畫資料冊。優質教育基金委託專案報告。香港:明日藝術教育機構&香港浸會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
甘季碧(2006)。教育戲劇(D.I.E.)應用於幼稚園教學之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江麗秋(1996)。創造力與幼兒戲劇的關係。幼教資訊,185,47-53。
何三本(1990)。幼兒創造性戲劇活動教學與認知發展原理的運用。載於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集(頁5-61),台東縣。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心理。
吳昭宜(2002)。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李怡貞(2005)。台北市幼兒保育人員運用創作性戲劇教學之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小玉(譯)(2001)。Kathleen Warren著。戲劇抱抱-幼兒戲劇天地知多少(Hooked on Drama)。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周淑芬(2010)。幼稚園創造性戲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林文寶(1990)。兒童戲劇書目初編-並序。載於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集(頁95-126),台東縣。
林佩蓉(1990)。幼兒教育參與幼稚園「兒童劇場」之成長歷程研究。載於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討會論文集(頁315-350),台東縣。
林玫君(譯)(1994)。Barbara T. Salisbury著。創造性兒童戲劇入門(Theatre arts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hree)。台北市:心理。
林玫君(1999)。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實例。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舉辦之「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76-97),台東縣。
林玫君(2001a)。走出「演戲」的迷思-為「兒童劇場」相關的活動正名。幼教資訊,111,47-53。
林玫君(2001b)。戲劇課程統整之三種模式,幼教資訊,110,48-52。
林玫君(2002)。戲劇教學之課程統整意涵與應用。載於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61-270),台北市。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林玫君(2006)。英美戲劇教育之歷史發展,美育,154,78-83。
林玫君、盧昭惠 (2008)。表演藝術教育篇-臺灣近現代表演藝術教育篇。載於臺灣藝術教育史(頁163-212)。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館。
林宣妤(2005)。運用創造性戲劇於幼稚園情緒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林靜琍(2006)。創造性戲劇活動在教學場域的運用與實踐--以幼稚園大班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洪佐芳、蔡淳如、陳仁富(2009)。觀音佛祖遊羅漢門:內門景義國小附幼戲劇課程。載於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舉辦之「第三屆教育文化論壇:幼兒/文學/戲劇/以戲劇為鷹架的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161-196),屏東市。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許惠慈(2010)。幼兒戲劇教學信念發展之歷程—以溫暖幼兒園戲劇選區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張小萍(2005)。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中班幼兒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曉華(1995)。創作性戲劇教師運用之教學技巧。復興崗學報,55,57-87。
張曉華(1999)。創造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文教基金會。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心理。台北市:心理。
張曉華(2006)。新設的台灣與英美戲劇教育之發展與比較。2010年3月9日,取自http://140.117.12.91/resource/
resource_
張曉華(2008)。《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的實作設計。載於張曉華、郭香妹、康瑛倫、陳俊憲、陳惠芬、陳鳳桂、張雪莉(合著),表演藝術120節戲劇活動課: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表演藝術教學現場執教手冊(頁17-38)。台北市:書林。
張曉華(2008,10月)。臺灣學制內戲劇教育政策與實施現況。載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舉辦之「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頁3-32),台北市。
陳仁富(2002)。創造性戲劇的課程設計與實踐。載於「國民中小學戲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29-245),台北市。
陳仁富(2005a)。戲劇與繪本的邂逅─幼兒戲劇統整課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NSC─94─2411─H─153─002)。屏東縣: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陳仁富(2005b)。教育戲劇在幼稚園實施之教學省思。載於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舉辦之「藝術教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論文集(頁215-233),屏東縣。
陳仁富(2007)。教育戲劇課程設計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61,76-88。
陳仁富(譯)(2010)。Jonothan Neelands著。透視戲劇-戲劇教學實作指南(Making sense of drama:A guide to classroom pracice)。台北市:心理。
陳伯璋(2000)。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陳虹伶(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影響-以一個幼稚園的教學行動研究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晞如 (2010)。臺灣兒童戲劇的興起與發展史論-(1945~2007)。未出版博士,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台東縣。
陳晞如(2007)。 教育戲劇面面觀。美育,160,68-75。
陳韻文(2006)。英國戲劇教育的發展脈絡。戲劇學刊,3,39-62。
陳韻文、張鎧尹(譯)(2008)。Joe Winston, Miles Tandy著。開始玩戲劇4-11歲:兒童戲劇課程教師手冊(Beginning drama 4-11)。台北市:心理。
舒志義、李慧心(譯)(2005)。Jonothan Neelands & Tony Goode著。建構戲劇:戲劇教學策略70式(Structuring drama work:a handbook of available forms in theatre and drama)。台北市:成長文教基金會。
黃美滿(1990)。在教學中運用戲劇活動-為教師的經驗報告。載於台灣區省立師範學院七十八學年度台東師院所編,幼兒教育輔導工作研究會論文集,頁185-218,台東縣。
黃美滿(2001)。戲劇教學技巧-說故事。成長幼教季刊,48,54-55。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瑞華(1997)。幼兒戲劇的教學與運用。育達學報,11,241-247。
楊淑芬(2004)。幼稚園教師運用戲劇於教學思考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劉安玲 (1994)。扮家家酒﹖--戲劇教育之規劃。人本教育札記,62,34-37。
劉純芬(譯)(2005)。John O'Toole & Julie Dunn著。假戲真作,做中學:以戲劇作為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有效進入主題學習(In Pretending to Learn-Helping children to learn through DRAMA)。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蔡惠真(1991)。論「教育統合化」的實踐與戲劇教育。國教世紀,27,47-49。
鄭黛瓊(1995)。兒童戲劇在幼兒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月刊,41,23-26。
鄭黛瓊(譯)(1999)。N. Morgan & J.Saxton著。戲劇教學-啟動多彩的心(Teaching Drama A mind of many wonders)。台北:心理。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美育,114,86-91。
鄭黛瓊(2003)。 臺灣戲劇教育的發展初探。經國學報,19,117-129。
鄭黛瓊、朱曙明、黃美滿、廖順約(主編)(1998)。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幼兒戲劇篇。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謝琇妃(2009)。教育戲劇融入幼兒園主題教學之探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簡如秀(2008)。教育戲劇應用在幼兒友誼互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7NPTT5096013。
簡紅珠(1998)。兒童戲劇活動教學策略。國教世紀,23(1),17-20。
羅心玫(2007)。幼兒的美感教育-從戲劇賞析課程出發。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載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95-221)。台北:巨流。
顧乃春 (1992)。戲劇教育規劃與施教之探討。美育,30,19-23。
西文
Boloton, G. (1979). Towards a Theory of Drama in Education(Logman)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nders, J. B. (1981). Case study methodology: A critique. In W. W. Welsh(ed) , Case study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 Evalu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81 Minnesota Evaluation Conference. Minneapolis: Minnesota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Center. (ERIC Document No. ED 249 285)
SIG.php?login_type=&GID=SIG00004。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Sage.
Su, J. W. (2009). A Case Study of Drama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Young Children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23(4), 489-501. Retrieved February 25, 2011, from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Document ID: 1807801971).
Taylor, S. J., & Bodgan, R. (1984). Introduca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The search for meaning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Yin, R. K. (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