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麗玲 |
---|---|
論文名稱: |
資源班學生視覺藝術學習現況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 A study of the resource room students' visual art learning-Take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葉忠達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資源班學生 、普通班學生 、視覺藝術 、視覺藝術學習 |
外文關鍵詞: | resource room students, regular students, visual art, learning of visual art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係以台中市一所國小資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資源班學生的視覺藝術學習情形,以及資源班教師、視覺藝術任課教師對課程的認知與實施現況,藉以了解資源班學生本身身心障礙對其視覺藝術學習之影響。研究中並調查資源班學生之家長、普通班導師與資源班任課教師的視覺藝術教育觀念與態度,視覺藝術教學實施方式,以了解資源班視覺藝術教育現況,藉以得知視覺藝術教學在資源班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是以文獻探討、訪談、視覺藝術教材研究、學生作品分析、實地觀察等方式,以求多方呈現資源班學生接受視覺藝術教育的現況,研究結論如下:一、資源班學生生理年齡與普通學生相同,但視覺藝術學習狀況大有不同,且資源班學生視覺藝術學習狀況因障礙類別與程度而異。二、視覺藝術學習在資源班學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是其他學習領域無法取代的。三、資源班教師及視覺藝術任課教師對視覺藝術課程的實施情形如下:(一)資源班老師及視覺藝術任課教師對視覺藝術教育的課程安排無法完全符合個別差異及教育需求;(二)視覺藝術任課教師對資源班學生視覺藝術作品評量方式能參酌視覺藝術評量原則及特殊教育理念;(三)指導資源班學生學習視覺藝術課程有不易克服的瓶頸。
最後本研究對課程設計與實施及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關鍵字:資源班學生、普通班學生、視覺藝術、視覺藝術學習
Abstract
This study expect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the resource room students when they learn visual arts. It is through exploring how the visual art learning is practiced in the resource room and how the curriculum are recognized by both of the resource teachers and regular teachers.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ncepts and attitudes of parents, mentors in regular classes, and resource teachers towards visual arts. The practices observed will help to realize the condition of visual arts teaching and then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approach is through multiple ways: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examination of visual art materials, analysis of students’ works, and classroom setting observation. The findings are: first,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resource room students differs from those in regular classes though they age the same. Moreover, the difference depends on the categories of special needs. Second, the importance lies on that any other subjects can never replace the visual arts in resource rooms. Third, the teaching practices of visual arts cannot meet the individual needs of resource room students both in resource rooms and regular classes. Furthermore, the regular teachers of visual arts assess the resource room student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the subject and theories of special education.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difficult to conquer in teaching visual arts to the resource room students.
The suggestions to the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and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re all made in the end.
Key words: resource room students, regular students, visual art, learning of visual art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大延(1994)。自閉症的特徵。特殊教育季刊,52,7-13
王秀雄(1998)。觀賞、認知、解釋與評價-美術鑑賞教育的學理與實務。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水口薰(1999)。「兒童格爾尼卡」與殘障兒童。郭禎祥編。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77-384。台中: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王姿文(2003)。國小資源班回歸學生在普通班的學習適應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工作暨親職人員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王昱婷(2006.5.24)。台南女院伸援手 包錦蓉不必出國了。自由時報,大社會 B5
版。
王振德(1988)。我國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鑑。特殊教育研究學刊, 4,1-20。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1988)。智能不足教育與輔導(再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台中市教育局(2000)。台中市特殊教育工作手冊。
朱經明(2002)。學習障礙、聽覺障礙及自閉症學生學習3D電腦動畫及影像剪輯手語歌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叢書9103輯)主編:黃金源。教育部發行,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出版。
林木貴(1988)。國小雕塑教學的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林素貞(1999)。如何擬定個別化教學計畫。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艾斯納(1991)。藝術視覺的教育(郭禎祥譯)。台北市:文景書局。(原著出版年:1972)
何淑玓(2003)。 國小融合班教師與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態度調查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者教育(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呂燕卿(1992)。國小美術教學上繪畫鑑賞之重要性。美育月刊,6,5-23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綱要與統整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29-38。
吳俊容、傅秀媚(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黃金源編。特殊教育論文集。27-48。台北市。教育部。
胡永崇(2000)。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 以高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
侯雅齡(2001)。特殊教育教學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39-75。
高令秋(1995)。資源教室功能之探討。特殊教育季刊,56,11-15。
教育部(1998)。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台北市: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
許天威主編等(1985)。智能不足者之教育與復健(再版)。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許天威(1990)學習障礙者之教育(三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張湘(1983)。從透過藝術的啟智教育談藝能教學。特殊教育季刊,11,24-25。
張蓓莉(1990)。特殊班或資源班與普通班之溝通與交流。特殊教育季刊,11, 1-8。
張蓓莉主編(199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委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編印。
陳朝平、黃壬來(1999)。國小美勞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初版)。台北市:三民書局。226~227。
陳淑連(2003)。東部地區國小啟智班美勞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文美(2003)。國小高年級以審美活動為中心的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肆明(1994)。高級中學美術鑑賞教學-教材編寫理論與教學單元之設計舉
例。1994 亞洲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69-302 頁。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與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 第二冊(2005)。台北市:康軒文教事業。
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 第四冊(2005)。台北市:南一書局。
國小藝術與人文教師手冊 第八冊(2005)。台北市:仁林文化。
郭芳綺(2006.6.10)。腦痲吳宜倫 畫作感動人心。自由時報,大社會 B5版。
郭為藩(1987)。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增訂版),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郭禎祥(1999)台灣藝術教育現況與改進之道。1999 InSEA 研討會論文集。
黃瑞珍(1993)。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瑞珍(1998)。資源教室的經營與管理(初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壬來(2002)。全球情勢與台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藝術與人文教育(黃壬來主編,上冊)65-98。台北:桂冠出版。
游文玉(2006.5.24)。孫翌菱落榜 「有欠公平」。自由時報,大社會 B5版。
傅秀媚,2002。初任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實務。國立台中師院特教中心。
董媛卿(1998)。補救教學--資源教室的運作(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社,57~76。
楊坤堂(1998)國民小學資源班課程與教學。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楊景堯譯(1983)。高雄市:復文出版社Barbara Furneaux & Brian Robert編著:Autistic Children-teaching , community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楊惠甄(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趙惠玲 (1996)從我國國中美術教育現況談師資培育的一些問題。師大學報,41,573-606。
趙惠玲(2001c)視覺藝術教學專業知能之探究。2001年第三屆海峽兩岸美術教育交流研討會論文。2001/11/3-5
趙惠玲(2004)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2005)二版 台北市:師大書苑。
鄭玉疊(1983)。黏土教學在啟智教育中的應用,特殊教育季刊,11,27~30。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錢得龍(2003)。台中縣國小資源班家長對資源班教育意見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明富(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
蔡啟海1997)。「資訊科技在英國特殊美術課程之應用」。特殊教育技刊,62,33-35。
郭秋月(2005)。美術鑑賞教學對國小兒童形塑能力之影響研究-以立體藝術作品教學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弘德(2002)。一個國小腦性麻痺學生的美勞教學探討。新竹師院美勞教師進修網站:http://www.aerc.nhctc.edu.tw/(2003月8月10日)
蘇振明(1995)。美術導賞的理念與策略研究。台北:台灣美術。
蘇孟娟(2005.10.21)。身障者畫展-展露藝想世界。自由時報,中市新聞B10版。
蘇惠昭(2006.5.23)。身心障礙生上大學難。自由時報,家庭兩性 E9版。
二、英文部分
Michael, J. Parsons(1997)Changing Directions in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Arts And Cultural Identity: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1-8)
Taipei:Taipei Museum of Fine Art
Rita, I.,(1999)The Kids Guernica:The Canadian Experience.In Ann .C.S.Kuo (Eds.),The Prospects of Art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In Art Education(406-411)Taichung: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Exectutive Yuan Office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