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許亞涵
Ya-Han Syu
論文名稱: 運用記憶策略於一年級英語字母學習成效之教學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Memory Strategies on First Grade English Alphabets Learning
指導教授: 陳美如
Mei-Ju Che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心像字母教學記憶策略
外文關鍵詞: Mental Imagery, Memory Strategies, The English Alphabet teach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記憶策略」於英語字母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字母學習成效之影響,並探討學生對於運用「記憶策略」後對字母的學習態度與對「記憶策略」的接受度,提供英語字母教學上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並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某國小一年級兩個班共46位學生,以其中一班為實驗組,接受運用「記憶策略」融入字母教學,另一班為對照組,接受運用一般字母卡進行字母教學。本研究之實驗期程為12週共12節課,教學內容為Nn~Zz共13組大小寫字母。在教學實驗後,將蒐集的相關資料進行量化與質性的分析比較,以探討兩組學生字母學習成效之差異與原因,以及學生對於運用「記憶策略」後對字母學習的態度與對「記憶策略」的接受度。
    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如下:
    壹、結論
    一、學生在上小學前的英語學習背景是有落差的。
    二、運用記憶策略於字母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字母學習成效。
    三、記憶策略對高分群學生之字母學習成效無影響,但可以顯著提升中低分群學生的字母學習成效。
    四、記憶策略能有效縮小學生的學習成效差距。
    五、記憶策略顯著提升了學生字母大小寫配對、聽寫、認讀的能力。
    六、學生對記憶策略抱持正面的態度且接受程度高。
    貳、對運用記憶策略於字母教學的具體建議
    一、記憶策略需要師生共同腦力激盪,提供學生創作與選擇的機會。
    二、設計字母圖像時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三、同一個字母可融入多元的記憶策略並視學生需求時時修正。
    四、教師可設計字母闖關卡並給予低成就學生額外的協助。
    五、教師可設計字母學習單、舉辦字母創作比賽與布置字母學習環境。
    六、教師可於課堂中時時複習字母口訣,使圖像與口訣緊密連結。


    The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irst-graders at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memory strategies” to learn the English alphabet on learning effects, as well as the attitudes and degrees of acceptance towards the “memory strategies”. Besides, the findings and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English alphabet teaching.
    To accomplish these research purposes,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adopting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group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46 students from two first grade classes a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One class was chosen to b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aught to use “memory strategies” to learn the English alphabet, while the other w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normal English alphabet cards teach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eriod was 12 weeks including 12 classe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was N~Z. After the enti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related data to proceed wi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and reason of the English alphabet learning effects between two classes. Furthermore, researcher probed students’ attitudes and degrees of acceptance towards the “memory strategi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memory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1. Conclusions
    1) There are differentials i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background before they went
    to elementary school.
    2) Using memory strategies to learn the English alphabet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effect of the English alphabet learning.
    3) Memory strategies have no effect on students of high-grade group, but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effect of the English alphabet learning for low-grade and average-grade groups.
    4) Memory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diminish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 Memory strategies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skills in matching, writing, and
    recognizing the English alphabet.
    6) Studen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and high degree of acceptance toward memory strategies.
    2. Suggesti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sing memory strategies in the English alphabet
    1) Teachers’ and students’ brainstorms can refine memory strategies, and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nd choose memory strategies.
    2) The images of the English alphabet should conform to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3) The same English letter can be blended into multiple memory strategies at the
    same time and be corrected based on students’ needs all the time.
    4) Teachers can design English alphabet challenge worksheets and provide low achievers extra help.
    5) Teachers can design the English alphabet challenge worksheets, hold the English alphabet creating contest, and build the English alphabet learning environment.
    6) Teachers can review the English alphabet pithy formulas in class all the time to connect images and pithy formula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次 v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記憶策略 9 第二節 英語字母教學 22 第三節 英語字母教學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4 第四節 教材分析與教學活動設計 4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60 第六節 研究程序 63 第七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 6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7 第一節 兩組學生英語學習背景資料分析 67 第二節 記憶策略對字母學習成效之影響 72 第三節 運用記憶策略學習字母之態度與接受程度之分析 84 第四節 運用記憶策略學習字母之學習歷程與教學省思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106 壹、 中文部分 106 貳、 西文部分 111 附錄 116 附錄一 字母圖像卡 112 附錄二 英語字母教學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116 附錄三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教學活動設計 125 附錄四 實驗組之教學活動設計 131 附錄五 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前測 148 附錄六 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後測 149 附錄七 教師觀察紀錄與省思札記 151 附錄八 教學回饋單 152 附錄九 半結構學生晤談單 156 表 次 表2-2-1 英語字母於九年一貫綱要之分段能力指標與重點意涵 22 表2-3-1 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一覽表 33 表2-3-2 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之年度篇數分析表 34 表2-3-3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之研究對象分析表 34 表2-3-4 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之研究方法分析表 35 表2-3-5 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之教學策略與目的、研究結果一覽表 36 表2-3-6 英語字母教學相關研究之教學策略與研究結果分析表 38 表3-1-1 研究變項 42 表3-3-1實驗設計模式 44 表3-4-1 學習目標 46 表3-4-2英語大小寫字母之精緻化記憶策略一覽表 49 表3-4-3字母口訣 51 表3-4-4 實驗組教學活動簡表 56 表3-4-5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單元教學活動對照表 59 表3-5-1 學生晤談期程表 61 表3-7-1 資料編碼說明表 61 表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英語學習背景比較表 67 表4-1-2 實驗組與對照組上小學前英語字母認讀能力比較表 68 表4-1-3 實驗組與對照組高中低三個分群之英語學習背景比較表 68 表4-1-4 實驗組與對照組高分群之英語學習背景比較表 69 表4-1-5 實驗組與對照組高分群上小學前英語字母認讀能力比較表 69 表4-1-6 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分群之英語學習背景比較表 70 表4-1-7 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分群上小學前英語字母認讀能力比較表 70 表4-1-8 實驗組與對照組低分群之英語學習背景比較表 71 表4-1-9 實驗組與對照組低分群上小學前英語字母認讀能力比較表 71 表4-2-1 兩組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前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72 表4-2-2兩組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73 表 4-2-3 兩組高中低分群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前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 74 表 4-2-4兩組中分群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75 表4-2-5 兩組低分群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75 表4-2-6兩組學生之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聽辨能力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80 表4-2-7兩組學生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大小寫配對能力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 80 表4-2-8兩組學生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聽寫能力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81 表4-2-9兩組學生英語字母學習成就評量認讀能力後測成績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81 表4-2-10兩組學生在字母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四種題型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2 表4-3-1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英語字母學習態度人數與百分比比較表(N=23)84 表4-3-2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英語字母學習態度平均得分比較表 85 表4-3-3實驗組對運用記憶策略於字母教學的接受程度人數與百分比統計表(N=23)88 表4-3-4實驗組對運用記憶策略於字母教學之接受程度平均得分統計表 89 表4-3-5對照組對運用記憶策略與一般字母卡於字母教學之接受程度統計表(N=23)91 圖 次 圖2-1-1 訊息處理理論圖 11 圖2-1-2 二元交互參照圖示 14 圖2-2-1 手指字母創作 30 圖2-2-2 身體字母創作 30 圖3-1-1 研究架構圖 41 圖3-4-1 字母教學的基本流程圖 53 圖3-4-2 對照組之教學流程圖 55 圖3-6-1 研究流程圖 63 圖4-2-1 兩組後測四種題型平均數長條圖 82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0年12月)。處理層次。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781/

    王咏琇(2013)。遊戲融入英語補救教學活動設計對提升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2019541695139526875

    方鳳吟(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英語字母補救教學對學習困難學生之成效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3502413688274166161

    朱惠美(2001)。字母教學與評量。國民中小學英語教活動設計及評量指引,頁
      76-91。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2008)。中華民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領域(英語)。台北市:教育部。

    沈姿蓉(2006)。遊戲融入英語字母教學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7880807940909871547

    呂旭英(2006)。心象教學策略對國中生舞蹈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
      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8315538522622668982

    余佩芬(2002)。多元化記憶策略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學習領域
      配對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3744237573228118615

    吳宜軒(2007)。國小學童英語字母補救教學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
      大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4713712698996090106

    李春青(2012)。運用多媒體學習教材進行英文字母認讀補救教學(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93997319155132437

    吳茹萍(2013)。運用電子教科書於補救教學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童學習成效影
      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3289161083213927543

    吳國賢(1999)。兒童英語發音教學:字母與數字之運用。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頁258-269)。台北市:文鶴。

    李鵬安(2007)。超級記憶術。台北市:大都會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幸宜(譯)(1996)。讓記憶活起來(Joan Minninger)。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84)

    李玉琇、蔣文祈(譯)(2011)。認知心理學(原作者:Rpbert J.Sternberg)。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2009)

    林云莉(2013)。國小英語字母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9839785880243605816

    林志誠(1999)。從字母發音到字母拼音。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頁271-282)。台北市:文鶴。

    林芝寧(2005)。關鍵字學習策略對台灣高中生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摘要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9296681686441702799

    林聰明(2011年3月)。英語力仍是國際化的重要關鍵。English Career,36,42-45。

    柯立芳(2009)。不同字母提示功能數位教材輔助國小學童英文字母書寫效益之
      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7137502978252938939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陳純音與葉錫南(1999b)。國民中小學英語
      教學及評量模式研究。教育部:台北。

    許月貴(2003)。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字母與字彙教學。中等教育,54(6),18-37。

    張瓊月(2006)。探討網路多媒體對英語低成就國小學童學習英文字母之效能(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2363434084356473676

    陳昱璋(2012)。應用心像記憶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
    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啟勳(2000年12月)。記憶策略、組織策略。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78/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708/

    常雅珍(1998)。國語注音符號「精緻化教學法」與傳統「綜合教學法」之比較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市。

    常雅珍(2005)。全腦開發記憶策略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一刷)。

    陳湘淳(2012)。兒童工作記憶發展縱貫研究:複誦策略的效果(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4227810155264784992

    張景媛(2000年12月)。遺忘、精緻化策略。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750/?index=2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250/

    張楷旭(2011)。國中資源班學生二元編碼英文字母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郭嘉玲(2012)。臺北市國小英語字母教學現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摘要取自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AMKIe7/record?r1=1&h1=0

    陳麒合(2003)。記憶策略訓練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
      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2228327552749239822

    陳學志(主譯)林宜利、林奕宏、邱發忠、陳淑蓉、陳萩卿、劉政宏(共同翻譯)
    (2006)。認知心理學(Mark H.Achcraft)。台北市:學富文化有限公司。

    國際教育機構英孚教育(2015)。「2014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取自
    http://www.ef.com.tw/epi/

    湯茹君(2007)。運用電腦教學光碟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英文字母學習成效之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343560249106347475

    黃敏貞(2003)。CALL在國小英語初學者字母教學上之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0727515663889261211

    黃富順(2000年12月)。記憶的結構理論。教育大辭書。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86/

    楊治良、王沛、郭力平、陳寧(2001)。記憶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蔡玉珺(2011)。國小四年級英文字母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462090421815022021

    蔡明晃(2011)。應用互動多媒體於兒童英語字母補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4242492961838946792

    蔣貴蘭(2013)。從國小級任老師的觀點探討國小一年級實施英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3219696870971481661

    蔡鈺顏(2010)。加強書寫教學對小一英語學習成效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0036885167696955757

    鄭翠娟(2005)。以二元編碼探討字母學習困難兒童符號辨識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麗玉(200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三版一刷)

    鍾文憲(2014)。運用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於國民中學學生在自然科學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磁學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彤紋(2012)。關鍵字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英語字彙學習之效益:以新北市某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5987360991726489320

    鍾惠珍(2010)。記憶策略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兩所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取自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78751332139772309924

    謝靜惠、林桂美、黃佩君(2007)教孩子Alphabet。英文工廠教學資源館,28,53-62。台北市:東西

    貳、西文部分
    Ashcraft, M. H. (1989). Human memory and cognition. (2nd ed.).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Flavel, J. H. (1985). Cognition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Glass, A. L. & Holyoak, K. J.(1986). Cognition. New York: Newberry Award Records.
    Levin, J. R. (1976).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maximizing what children learn?In J. R. Levin & V. L. Allen(Eds.), Cognitive learning in children. New York:Academic Press.
    Levin, J. R. & Kaplan, S. A. (1972). Imaginal facilitation of paired-associate learning: A limited generaliz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63, 429-432.
    Maltin, M.W. (1983). Cognition. New York: CBL Collage Publishing.
    Miller, G. A. (1956).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63, 81-97.
    Paivio, A(1971). Imagery and verbal proces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Paivio, A (1986), Mental representaions: a dual coding approach, Oxford,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ed, S.K. (1988). Cogni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nd ed.). Pacific Grove, Ca.:Brooks/ Cole.
    Reese, H. W.(1977). Imagery and associative memory. In R. V. Kail & J. W. Hagen(Eds.), Perspectiv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mory and cogni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