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侯郁如
Yu-Ju Hou
論文名稱: 文字萬花筒:以檔案評量親師分享協助家長重看幼兒書寫表現之行動研究
Writing Kaleidoscope : Review of Youth’s Performance through Portfolio Sharing
指導教授: 謝明芳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檔案評量幼兒書寫
外文關鍵詞: Portfolio, youth’s writing performanc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解決過去班級中,家長對幼兒書寫表現的擔憂,以及檔案評量僅成為家長被動接收學校訊息的管道,本論文使用行動研究,嘗試以幼兒的書寫檔案評量,做為親師分享溝通幼兒書寫學習表現的媒介,希望透過家長訪談與分享幼兒的書寫作品,更深入了解家長對幼兒書寫的看法,並進而改善家長對於學校不教寫字這件事的擔心,並讓檔案評量發揮親師溝通的功能。本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在檔案評量親師分享前,家長對幼兒書寫表現的看法與期待為何
    (二)在親師檔案分享幼兒書寫表現歷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困境及因應之道為何
    (三)在教師以檔案評量分享幼兒書寫表現後,家長對幼兒書寫學習上的態度看法有何轉變。
    本研究選擇三位關心其子女書寫表現的家長為研究參與對象,透過幼兒書寫作品之收集與分析,家長訪談、親師分享幼兒書寫表現、教師省思札記等方式收集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家長認為畫畫、像畫圖的字和仿寫,均不算是會寫字;家長認為寫字應重視書寫與字體本身,筆順要正確、講求工整、注意空間美感與握筆姿勢;而家長期待幼兒能在學齡前階段,至少能夠學會注音符號及自己的名字,這均與希望幼兒能夠順利從幼兒園銜接至國小有關。在與家長分享及說明幼兒書寫表現的特徵與意義後,參與家長對幼兒書寫的觀念仍有其堅持的部分,但在視野、思維和行動上卻有不同的微妙改變,家長對孩子觀察敏銳度提高,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學習表現和特質,瞭解孩子書寫學習歷程,自省能力增加,也會嘗試以新策略培養孩子學習能力;最後,本研究意外地發現檔案評量親師分享有助於教師更瞭解家長的觀點,且拉近了親師間的關係。
    依據研究結果,本論文建議幼教老師,可以將檔案評量的功能延伸至其他學習領域,定期進行全班檔案評量之親師分享,並以多元方式提升親師互動頻率與品質;在進行行動研究上,建議教師應與協同研究者建立共同的行動研究目標,並增加行政支援,將有助於研究的進行。


    In order to solve parents’ challenges about understanding early youth’s writing performances and passively reviewing youths’ condition through school, the study attempt to utilize children’s portfolio with collative writing and drawing samples—the portfolio worked as a communication and sharing tool between the parent, teacher and children. By doing so, the study expect to explore the parents’ perspective’s on children’s writing performances in-depth and reduce parents’ doubts about th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of not teaching writing du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he research questions: (1) What were the parents’ perspective and expectations on children’s writing performance before Teacher-Parent Portfolio Sharing Conference; (2) What challenges came upon during Teacher-Parent Portfolio Sharing Conference and how were they encountered?; (3) How did the parents change their perspectives and attitudes on children’s writing performances after the Teacher-Parent Portfolio Sharing Conference?
    The study selected three parents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who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writing performance of their children as the interviewers. The research process include collecting and analysising the youths’ writing samples, interviewing parents, sharing the youth’s writing samples with the parents, and reviewing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journals. The result discovers that parents do not regard drawings , picture-like words, word imitations. Parents assumes correct writing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writing itself, such as wiring in correct orders, neatness, noting the space, and aesthetics of writing, and holding a pencil in correct positions. Parents expected the the youths to at least learned Chinese phonetics and be able to write their name dur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so their children transit to the elementary smoothly. After the Teacher-Parent Portfolio Sharing Conference, the parents still insisted their original perspectives partially but also demonstrated some changes such as their vision, thoughts, and actions. Parents became more observant to their children and
    better at discovering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traits,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childrens’ writing, increasing in self-reflection ability and try to use new strategies
    to develop children learning abilit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ethod benefited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parents’ perspectives and improve the teacher-parent relatioship unexpectedly.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study suggests the usage of children’s portfolios can be extended to other learning areas, Teacher-Parent Portfolio Sharing Conference can be
    undertaken regularly, and increase the frequencies and qualities of teacher-parent interactions. In terms of conducting the research, setting up the same goals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providing administrative support will benefit the process of the research.

    第 一 章 緒 論....................................1 第 一 節 緣 起 ................. .....................1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9 第 一 節 幼 兒 書 寫 形 式 、 概 念 及 影 響 因 素.........9 第 二 節 檔 案 評 量 ..................................25 第 三 章 我 的 計 畫 ..................................47 第 一 節 教 師 行 動 研 究 ............................ 47 第 二 節 彩 虹 與 山 嵐 相 伴 -- 我 的 學 校............. 51 第 三 節 行 動 規 劃 ................................. 60 第 四 節 資 料 蒐 集 與 分 析.......................... 78 第 五 節 研 究 中 的 協 同 參 與 者..................... 86 第 六 節 研 究 的 可 信 賴 度.......................... 90 第 七 節 研 究 倫 理 .................... ............ 92 第 四 章 親 師 分 享 幼 兒 書 寫 檔 案 的 萬 花 筒........ 95 第 一 節 家 長 眼 中 的 「 寫 字 」..................... 95 第 二 節 家 長 對 幼 兒 寫 字 的 基 本 期 待 與 參 與..... 121 第 三 節 家 長 重 看 幼 兒 的 「 寫 字 」................ 132 第 四 節 檔 案 評 量 親 師 分 享 之 收 穫 與 困 境........ 155 第 五 章 結 論 、 討 論 與 建 議........................ 183 第 一 節 結 論 ..................... ................ 183 第 二 節 研 究 建 議 .................................. 187 第 三 節 走 過 , 未 來 , 進 行 式...................... 190 參 考 文 獻 ............................................ 193 附 錄 .......................................... 201

    王 文 科 ( 1990)。 教 育 研 究 法 。 台 北 市 : 五 南 。
    王 為 國( 2005)。 幼 小 銜 接 實 施 之 分 析 。 教 育 研 究 月 刊 。 13 0, 92- 99 。
    簡 楚 瑛 、 廖 鳳 瑞 、 林 佩 蓉 ( 1996)。 當 前 幼 兒 教 育 問 題 與 因 應 之 道 。
    台 北 市 : 行 政 院 教 育 改 革 審 議 委 員 會 。
    王 佩 玲 ( 2005) 。 幼 兒 發 展 評 量 與 輔 導 ( 第 三 版 ) 。 台 北 市 : 心 理 。
    江 雪 齡 ( 1998) 。 檔 案 評 量 法 。 中 等 教 育 , 49( 4) , 79-84。
    呂 采 芸 ( 2007) 。 寫 字 教 學 現 況 調 查 及 因 應 策 略 之 行 動 研 究 - 以 花 蓮
    縣 H國 小 為 例。台 北 教 育 大 學 語 文 與 創 作 學 系 碩 士 論 文,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李 宜 靜 ( 2009) 。 不 同 社 經 地 位 家 長 對 家 長 參 與 的 看 法 。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教 育 行 政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屏 東 市 。
    李 郁 芬( 譯 )( 2001)。 He lm, J. H., Beneke, S., & Ste inhe ime r, K. 著 。
    開 啟 學 習 的 視 窗 : 建 檔 與 評 估 孩 子 的 學 習 經 驗 (Windo ws o n
    learning: Document ing yo ung children's work)。 台 北 市 : 光 佑 。
    李 岳 青 ( 2006) 。 教 師 建 置 幼 兒 學 習 檔 案 歷 程 之 研 究 。 國 立 臺 東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東 市 。
    李 連 珠 ( 1992) 。 台 灣 幼 兒 之 書 寫 發 展 初 探 。 八 十 學 年 度 師 範 學 院 教
    育 學 術 論 文 發 表 會 論 文 , 台 中 市 。
    李 連 珠 ( 2006) 。 全 語 言 教 育 。 台 北 市 : 心 理 。
    李 宣 慶 ( 2003) 。 台 南 市 國 小 教 師 「 親 師 溝 通 」 之 調 查 研 究 。 南 大 學
    刊 , 25( 3), 1-65。
    谷 瑞 勉 ( 譯 ) ( 2001) 。 Krauss, L. D.編 。 教 室 中 的 維 高 斯 基 :仲 介 的
    讀 寫 教 學 與 評 量 (V ygotsky in t he classro o m: Mediat ed literacy
    194

    inst ruct io n and assessment)。 台 北 市 : 心 理 。
    宋 慶 珍 ( 2005) 。 幼 兒 讀 寫 萌 發 之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何 釐 琦 ( 譯 ) ( 2002) 。 Shores, E. F., & Crace, C. 著 。 幼 兒 學 習 檔 案 -
    真 實 記 錄 幼 兒 學 習 的 歷 程 (The port fo lio book: A step-by-step
    guide fo r teachers)。 台 北 市 : 信 誼 。
    吳 宗 立 ( 2002)。 協 同 教 學 法 在 社 會 領 域 的 應 用 。 人 文 及 社 會 學 科 教
    學 通 訊 , 13( 1), 136-146。
    吳 清 山 、 林 天 祐 ( 1997) 。 卷 宗 評 量 。 台 北 : 教 育 資 料 與 研 究 。
    吳 毓 瑩 ( 1995) 。 開 放 教 室 中 開 放 的 評 量 : 從 學 習 單 與 檢 核 表 的 省 思
    談 卷 宗 評 量 。 載 於 國 立 台 北 師 範 學 院 ( 主 編 ) , 開 放 社 會 中 的 教
    學 ( 頁 93-100) 。 台 北 市 : 國 立 台 北 師 範 學 院 。
    邱 欣 雁 ( 2005) 。 父 母 期 望 與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才 藝 學 習 、 職 業 興 趣 之
    相 關 研 究 。 台 南 教 育 大 學 教 育 經 營 與 管 理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南 市 。
    林 千 惠 ( 2000)。 國 小 低 年 級 學 童 書 寫 問 題 之 診 斷 研 究 。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NSC
    89-2413-H-018-012)。
    林 佩 蓉 、 蔡 慧 姿 ( 譯 )( 2003)。 Pappas, C. C., Kie fer, B. Z., & Levst ik,
    L. S.著 。 統 整 式 語 文 教 學 的 理 論 與 實 務 —行 動 研 究 取 向 (An
    int egrat ed la nguage perspect ive in t he e leme nt ary schoo l:An act io n
    approach)。 台 北 市 : 心 理 。
    林 冠 伶 ( 2007) 。 原 住 民 幼 兒 在 幼 稚 園 的 書 寫 經 驗 探 究 。 國 立 新 竹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新 竹 市 。
    林 惠 娟 ( 1996) 。 幼 兒 園 裡 的 真 評 量 : 資 料 袋 蒐 集 。 幼 教 資 訊 , 68,
    40-43。
    林 惠 娟( 1999)。有 意 義 的 評 量 活 動 -談 幼 兒 真 實 評 量。教 育 實 習 季 刊 ,
    5( 1), 37-43。
    195

    林 麗 卿 、 邱 蓮 春 、 張 巧 妙 、 黃 詩 穎 、 洪 筑 芸 、 吳 嫈 華 、 白 宜 芳 、 莊 秋
    芬 、 洪 俐 如 ( 2005) 。 小 小 文 字 探 索 家 ─全 語 言 的 新 思 維 。 臺 北
    市 : 華 騰 文 化 。
    林 寶 貴、 黃 瑞 珍( 1997)。 兒 童 書 寫 語 言 發 展 指 標 研 究。 行 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專 題 研 究 計 畫 ( NSC84-2421-H003-028)。
    洪 福 財 ( 2002) 。 家 長 參 與 的 合 理 性 分 析 。 教 師 天 地 , 119, 69-71。
    徐 瑞 蓮 ( 1978)。 提 早 寫 作 指 導 經 驗 。 臺 北 市 : 國 語 日 報 。
    高 淑 清 ( 2008)。 質 性 研 究 的 18 堂 課 : 首 航 初 探 之 旅 。 高 雄 市 : 麗 文
    文 化 。
    高 淑 清 ( 2008)。 質 性 研 究 的 18 堂 課 : 揚 帆 再 訪 之 旅 。 高 雄 市 : 麗 文
    文 化 。
    孫 扶 志 ( 2005)。 幼 小 銜 接 中 課 程 與 教 學 的 問 題 與 因 應 策 略 成 效 之 研
    究 。 朝 陽 人 文 社 會 學 刊 , 3( 1), 59-130。
    夏 林 清、中 華 民 國 基 層 教 師 協 會( 譯 )( 1997)。Altr icht er, H., Posch,
    P., & So mekh, B.著。行 動 研 究 方 法 導 論 : 教 師 動 手 做 研 究 (Teacher s
    invest igate t heir work: An introduct io n to the met ho ds o f act io n
    research)。 台 北 市 : 遠 流 。
    張 玉 佩 ( 2007) 。 園 所 建 構 幼 兒 學 習 檔 案 之 行 動 研 究 。 國 立 台 中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中 市 。
    張 美 玉( 2000)。 歷 程 檔 案 評 量 的 理 念 與 實 施 。科 學 教 育 月 刊 , 2 31 ,
    58-63。
    張 美 玉 ( 2001) 。 從 多 元 智 能 的 觀 點 談 歷 程 檔 案 評 量 在 教 育 上 應 用 。
    教 育 研 究 資 訊 , 9( 1), 32-54。
    張 添 洲 ( 2004) 。 X 檔 案 -教 學 檔 案 . 學 習 檔 案 。 台 北 市 : 五 南 。
    張 麗 玲 ( 2009)。 從 讀 寫 萌 發 的 觀 點 探 究 主 題 課 程 中 的 語 文 經 驗 -米 飛
    妹 妹 的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中 市 。
    郭 李 宗 文 、 梁 忠 銘 、 熊 同 鑫 ( 2003)。 教 育 行 動 研 究 與 教 學 實 踐 。 台
    196

    北 市 : 心 理 。
    陳 怡 伶 ( 2007) 。 幼 兒 家 庭 讀 寫 發 展 之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屏 東 市 。
    陳 姿 蘭 ( 2001) 。 一 位 學 前 教 育 老 師 實 施 卷 宗 評 量 之 研 究 。 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家 政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陳 淑 琴 ( 譯 ) ( 2005) 。 Schickedanz, J. A.著 。 遠 遠 多 於 ABC─談 早 期
    讀 寫 的 萌 發 (Much more t han t he ABCs—The early st ages o f
    read ing and wr it ing)。 臺 北 市 : 信 誼 。
    陳 惠 邦 ( 1998) 。 教 育 行 動 研 究 。 台 北 : 師 大 書 苑 。
    陳 嘉 露 ( 2004) 。 解 開 “ 檔 案 ” 的 秘 密 ~一 位 幼 教 老 師 應 用 幼 兒 作 品
    改 進 教 學 之 行 動 研 究 。 臺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國 民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陳 麗 如 ( 2000)。 幼 稚 園 與 小 學 一 年 級 注 音 符 號 學 習 銜 接 問 題 研 究 。
    國 立 屏 東 師 範 學 院 國 民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屏 東 市 。
    教 育 部 ( 2002) 。 全 國 幼 兒 教 育 普 查 計 畫 。 教 育 部 委 託 專 案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台 北 市 : 教 育 部 。
    彭 信 禎 ( 2006) 。 戰 鬥 機 男 孩 & 手 拿 繪 本 的 女 孩 — 在 角 落 情 境 下 幼 兒
    讀 寫 發 展 之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臺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兒 童 發 展 研 究 所 教
    師 在 職 進 修 幼 教 教 學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曾 淑 青 ( 2009) 。 主 題 課 程 檔 案 評 量 歷 程 之 探 討 — 以 一 所 公 立 附 幼 為
    例 。 私 立 朝 陽 科 技 大 學 幼 兒 保 育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中 縣 。
    黃 月 純( 2006)。1995-2004台 灣 家 長 參 與 學 校 教 育 的 政 策 與 學 位 論 文。
    教 育 政 策 論 壇 , 9( 3) , 36-38。
    黃 秀 文 ( 1997) 。 小 學 一 年 級 學 童 書 寫 形 式 與 概 念 之 研 究 。 國 民 教 育
    研 究 學 報 , 3, 121-154。
    黃 郁 芸 ( 2008) 。 「 寫 字 的 小 畢 卡 索 」 幼 兒 書 寫 教 學 歷 程 的 探 索 與 研
    究 。 國 立 臺 灣 師 範 大 學 人 類 發 展 與 家 庭 學 系 在 職 進 修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197

    黃 意 舒 ( 1991) 。 幼 兒 書 寫 前 能 力 的 研 究 —握 筆 姿 勢 的 分 析 。 教 育 心
    理 與 研 究 , 14, 235-275。
    黃 瑞 琴 ( 1991) 。 質 的 教 育 研 究 方 法 。 台 北 市 : 心 理 。
    黃 瑞 琴 ( 1993) 。 幼 兒 的 語 文 經 驗 。 台 北 市 : 五 南 。
    黃 瑞 琴 ( 1997) 。 幼 兒 讀 寫 萌 發 課 程 。 台 北 市 : 五 南 。
    褚 淑 純 ( 2005) 。 幼 兒 學 習 檔 案 建 構 歷 程 分 析 - 以 一 所 多 元 智 能 學 前
    教 育 檔 案 評 量 為 例 。 台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兒 童 發 展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北 市 。
    廖 鳳 瑞 、 陳 姿 蘭( 編 譯 )( 2002)。 Me isels, S. J. 著 。 幼 兒 表 現 評 量 :
    作 品 取 樣 系 統 (The work samp ling syst em)。 台 北 市 : 心 理 。
    廖 鳳 瑞 、 萊 素 珠 、 謝 文 慧 、 陳 姿 蘭 、 林 怡 滿 ( 譯 )( 2005)。 McAfee,
    O., & Leo ng, D. J.著 。 幼 兒 發 展 學 習 的 評 量 與 輔 導 (Assessing and
    guid ing young children's deve lo pment and learning)。 台 北 市 : 華
    騰 文 化 。
    廖 鳳 瑞 ( 譯 )( 2002)。 Lilia n G. Katz著 。 與 幼 教 大 師 對 談 —邁 向 專 業
    成 長 之 路( Talks w it h Teachers o f Young Children: A Co llect io n)。
    台 北 : 信 誼 。
    潘 世 尊( 2005)。教 育 行 動 研 究 — 理 論、實 踐 與 反 省。台 北 市 :心 理 。
    潘 淑 滿 ( 2003) 。 質 性 研 究 理 論 與 應 用 。 台 北 : 心 理 。
    蔡 書 璇 ( 2007) 。 國 小 低 年 級 學 童 中 文 讀 寫 發 展 之 個 案 追 蹤 研 究 。 臺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班 碩 士 論 文,未 出 版,台 北 市。
    蔡 清 田 ( 2000)。 教 育 行 動 研 究 。 台 北 市 : 五 南 。
    蔡 蕙 珊 ( 2001) 。 國 小 一 年 級 學 童 寫 作 形 式 之 個 案 研 究 。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國 民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嘉 義 市 。
    鄭 瑞 菁 、 莊 啟 文 、 陳 寧 容 、 趙 康 伶 ( 譯 )( 2006)。 Gu llo, D. F.著 。 幼
    教 評 量 與 評 鑑 -從 幼 兒 教 育 中 探 討 (Understand ing assessme nt and
    evaluat io 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 io n)。 台 北 市 : 華 騰 文 化 。
    鄒 慧 英 ( 2000) 。 多 元 化 的 檔 案 評 量 。 國 教 之 友 , 558, 16-23。
    198


    劉 唯 玉 ( 2000) 。 教 學 原 理 課 程 實 施 檔 案 評 量 之 行 動 研 究 。 花 蓮 師 院
    學 報 , 10, 47-64。
    劉 慈 惠,丁 雪 茵( 2008)。幼 教 人 看 小 一 生 的 學 校 適 應 及 親 師 之 因 應 。
    師 大 學 報 , 53(2), 131-167。
    賴 志 彬 ( 2008) 。 教 保 人 員 實 施 幼 兒 檔 案 評 量 經 驗 之 研 究 。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嘉 義 市 。
    賴 羿 蓉( 2005)。歷 程 檔 案 評 量 之 個 案 研 究。國 立 編 譯 館 館,3 3( 3 ),
    78-93。
    賴 羿 蓉 、 何 惠 君 ( 2006) 。 多 元 智 能 取 向 之 歷 程 檔 案 評 量 在 幼 兒 教 育
    的 應 用 與 分 析 。 吳 鳳 學 報 , 14, 213-228。
    盧 美 貴 ( 1999) 。 幼 稚 園 的 真 實 性 評 量 --常 被 忽 略 的 家 長 參 與 。 教 師
    天 地 , 99, 46-53。
    鍾 素 翎 ( 2008) 。 提 升 幼 稚 園 家 長 參 與 教 師 教 學 活 動 之 行 動 研 究 : 以
    親 師 互 動 模 式 為 例 。 台 東 教 育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東 市 。
    謝 孟 岑 、 吳 亞 恆 、 江 燕 鳳 ( 譯 )( 2005)。 McGee, L. M., & Ric hgels, D.
    J.著 。 幼 兒 語 文 讀 寫 發 展 (Lit eracy's beginnings: Support ing yo ung
    readers and writ ers)。 台 北 市 : 華 騰 文 化 。
    顏 綺 貞 ( 2008)。 鷹 架 幼 兒 書 寫 能 力 之 行 動 研 究 - 全 語 言 取 向 的 教 室 活
    動 。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台 南 市 。
    蕭 玉 佳 、 吳 毓 瑩 ( 2006) 。 成 長 路 上 話 成 長 : 學 前 教 育 學 習 歷 程 檔 案
    建 構 之 行 動 與 省 思 。 應 用 心 理 研 究 , 32, 217-244。

    Benso n, T. R., & S imit h, L. J. (1998). Port fo lio s in first grade: Four
    teachers learn to use a lt ernat ive assessme nt. Early Childhooh
    Education, 25(3), 173-180.
    199

    Chittenden, E. (1991). Aut hent ic assessment, eva luat io n, and
    docu ment at io n o f student performa nce. In V. Perro ne (Ed.),
    Expanding student assessment(pp. 22-31). Alexa ndr ia, VA:
    Asso ciat io n for Supervisio n and Curricu lum Deve lo pme nt.
    Co le, D. J., Ryan, C. W., & Kick, F. (1995). Portfolios across the
    curriculum and beyond. Thousand Oaks, CA: Corw in Press.
    Diffily, D., & Fleege, P. O. (1994). The power o f port fo lio s for
    co mmunicat ing wit h fa milies. Dimension of Early Childhood, 22(2),
    40-41.
    Gilkerso n, D., & Hanso n, M. (2000). Portfo lio s: Invo lving fa milies in
    port fo lio do cu ment at io 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3),
    197-201.
    Hanso n, M. F., & G ilkerso n, D. (2010). Portfo lio assessment: More t han
    ABCs and 123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7(2), 81-86.
    Katz, L. G., & Chard, S. C. (1996). The contribution of documentation to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ha mpaign, IL: ERIC
    Clearingho use o n Ele me nt ary and Ear ly Childhood Educat io n .
    Ko shinen, P. S., & Va lenc ia, S. W. (2005). Port fo lio s: A process fo r
    enhanc 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ading Teacher, 47(8), 666.
    Meise ls, S. J., Liaw, F., Dorfman, A., & Ne lso n, R. F. (1995). The work
    samp ling syst e m: Relia bilit y and valid it y o f a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0, 277-296.
    Seit z, H., & Bartho lo mew, C. (2008). Po werfu l port fo lio s for yo 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6(1), 63-68.
    Shanklin, N., & Co nrad, L. (1991). Portf olios: A ne w way to assess
    student gro wth. Denver, CO: Co lorado Counc il o f t he Internat io na l
    Reading Asso c iat io n.
    200

    Vavrus, L. (1990). Put port fo lio to the test. Instructor, 100(1), 48-53.
    We ld in, D. J., & Tu markin, S. R. (1999). Parent invo lve ment: More
    power in the port fo lio process. Childhood Education, 75, 90-95.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