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育美 Wu, Yu-Mei |
---|---|
論文名稱: |
五位外籍配偶故事:新移民在台灣生活經驗的民族誌研究 Five Foreign Brides’ Story: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Foreign Brides' Life Experience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陳祥水
Chen, Hsiang-Shui 陳中民 Chen, Chung-Min |
口試委員: |
簡美玲
Chien, Mei-Ling 呂欣怡 Lu, Hsin-Y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外籍配偶 、民族誌 、家庭適應 、婚姻適應 、家庭照顧者 |
外文關鍵詞: | Domestic Care-take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媒體上對外籍配偶的汙名化的報導,如她們教育程度低,她們的孩子課業差,常跟不上同學,外籍配偶經常造成社會問題等。她們卻經常是家庭的勞動者,為家庭付出勞動力;另一方面繁衍後代,是家庭生育的再生產者。筆者認為汙名化的標籤對她們不公平,無助於我們了解她們。因此本論文採訪了五位外籍配偶本人及她們的家人(先生、公婆、子女),收集和分析相關主題,如她們嫁到台灣的理由;她們如何經營家庭,她們與先生、公婆、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員之間的相處;她們因應和適應台灣的生活的策略;她們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依這些主題來撰寫。
本研究以五位外籍配偶為研究對象之民族誌研究,以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所得之研究結果如下:1. 外籍配偶嫁來台灣的理由主要是解決家中的經濟問題,其它是基於傳統社會文化思維,如父母之命、門當戶對、孝順父母等。2. 外籍配偶嫁到台灣後,努力經營在台灣的家庭生活,改變自己以使夫妻、公婆、對孩子之教養與相處、與其他家族成員有更和諧的相處。並在生活作息、習慣和飲食文化上努力調適。3. 外籍配偶為因應和適應家庭生活上的問題,採取一是鞏固其在家庭場域的角力、二是爭取經濟的自主性、三是人際資源網絡的運用三種適應策略模式。4. 面對家人賦予的家庭照顧責任,她們的辛苦經常是被忽略的,當她們面臨勞務負擔過重無力承受,身體出現狀況後,她們的心聲才會家人被看見和聽見,她們才有說「不」和拒絕「家庭照顧」的合理性,同時她們採取弱勢者的姿態,以避免和家人發生衝突,維繫家人之和諧關係。
Foreign brides are usually stigmatized in Taiwanese new media. They are frequently depicted as poorly educated and their children are also described as having a poor learning ability; as a group, they are also frequently blamed as the source of social problem. In reality, however, they are usually the major bread-earners of their family; they are only work to produce income for their families, they also reproduce children for their family.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believes that the stigma was unjustifiable and decide to collect and analyzed the sociocultural backgrounds of five foreign brides and present ethnographic accounts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 after they married into Taiwanese society.
Us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as my research method, I have collected five detailed case studies and will pres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following four areas:
1. The primary reason that prompted these foreign women to marry their Taiwanese husband.
2. How these foreign brides adapt to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after their marriage, how they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Taiwanese familial and social contexts.
3. The adaptive strategies -- such as solidify their role within the family, developing the capability to become financially independence, cultivating social networks and creating a support group--- they have adopted.
4. How they cope with the overwhelming burden of being a major bread-earner as well as a caretaker of their family? How they play the role of a “disadvantaged” person to avoid conflict and maintain a harmonious domestic life.
參考文獻
David L. Sam, John W. Berry.
2006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acculturation psych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ila Glodava and Richard Onizuka
1994 Mail-Order Brides: Women for Sale. Fort Collins, Colorado: Alsken Inc.
Romero, Mary
1992 An Intersection of Biography and History: My Intellectual Journey.
丁蓁蓁
2008 探訪越南文化之台灣與越南文化價值觀比較。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專題研究論文。
王劭予
2008 《上嫁或下嫁?娥羅斯女性配偶在臺生活經驗初探》。清華大學人類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宏仁
2001 社會階層畫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99-126。
王宏仁、張書銘
2003 商品化的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台灣社會學 6期:177 - 221。
王秀燕
2007 由社會支持網絡的形成累積外籍配偶社會資本。社區發展季刊 第119期:84-102。
王翊涵
2011 跨國的女兒:東南亞新移民女性與原生家庭的關係探究。載於黃玫瑰編,家庭福祉 — 開啟多元助人專業之對話。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
王翊涵
2011 從照顧工作中解放或箝制?論述台灣家庭政策制定與婦女家庭。載於李明政主編。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台北市:松慧。
王毓莉
2012 馴服 v.s. 抗拒:中國政治權力控制控制下的新聞專業抗爭策略。新聞學報 110:43-83。
內政部移民署
2003 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報告。台北市:內政部。
田晶瑩、王文宏
2006 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 3(1):3-36。
戎撫天
1985 泰國華人同化問題研究。收錄於李亦園、郭振羽主編,東南亞華人社會研究(下冊),頁1-58。台北市:正中書局。
朱元鴻
1997 〈背叛/洩密/出賣:論民族誌的冥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26:29-65。
沈倖如
2003 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倖如、王宏仁
2003 「融入」或「逃離」?一越南新娘的在地反抗策略。文化研究月報 29:249-284。
李文志
2003 台灣「南向」世界觀的建構:亞太海、陸爭霸的觀點。刊於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蕭新煌主編,頁1-42。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李美賢
2003 離鄉.跨海.遠嫁.作「他」婦:由越南性別文化看「越南新娘」。 刊於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蕭新煌主編,頁215-247。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2006 越南「好女性」的文化邊界與「越南新娘」:「尊嚴」vs.「靈魂之債」 台灣東南亞學刊 3(1):37-62。
李淑菁
2017 越南教育中的性別圖像─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脈絡分析。收錄於亞洲教育的挑戰與展望。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出版。檢索自:http://140.119.115.26/retrieve/189507/216-246.pdf
李瑞金、張美智
2004 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臺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 105:101-108。
呂寶靜、陳景寧
1997 〈女性家屬照顧者的處境與福利建構〉,刊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 劉毓秀主編,頁57-92 。台北:女書文化。
吳欣璇、金瑞芝
2011 華人家庭文化脈絡下新住民母親的親子關係;以柬埔寨出生與越南長大的新住民母親為例。應用心理研究 第51期:111-148。
吳挺鋒
2002 台灣外籍勞工的抵抗與適應─周休作為一個鬥爭場域。香港社會科學學報23:103-150。
林志忠
2010 越南小學教育發展趨勢與特性之分析。發表於台越人文比較研究國際研討會發表論文。台南市:成功大學。
2010 越南技職教育現況與未來之發展。教育資料集刊 第47輯:頁107- 133。
林開忠
2009 人流動了,食物呢?一些來自富麗村跨國婚姻的例子。刊於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王宏仁、郭佩宜主編,頁231-255。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林瑞珍
2005 遠嫁似曾相識的他鄉:廣東梅州客家女子於台灣南部客家粧庄的生活。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
林錦蘭、劉波兒、林孟燕、黃芝瑋、賴詩雅、劉懿瑩、許佳祺、胡立潁、馬維芬
2007 現存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養問題之文獻探討。弘光學報 第51期:51-58。
周麗瑞、吳明燁、唐仙梅、李淑娟
1999 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大。
邱瑞紅
2008 客家地區新移民女性的是自與就業:以造橋國小識字班為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邱琡雯
1999 「在地國際化?外籍新娘在地化:就讀嘉義地區國小補校的外籍新娘之社會生活。生活」。網路資源,論文網址: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eminar/sp/socialq/qiu_shu_wen.htm
施建彬
2003 由中國文化脈絡談台灣外籍新娘現象與跨文化通婚適應問題。研究與動態8:141-151。
洪嘉敏
2009 東南亞移民女性來台後在家庭內飲食習慣之變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研究所碩士論文。
柏楊策畫、汪詠黛主編
2007 重返異域。台北市:時報出版。
科塔克原著,徐雨村譯
2014 文化人類學:文化多樣性的探索。臺北市:麥格羅.希爾,桂冠圖書發行。
高旭繁、陸洛
2006 夫妻傳統性∕現代性的契合與婚姻適應之關聯。本土心理學研究 第 25 期:47~100。
夏曉鵑
1997 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 第4期:10-21。
2002 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市: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秦宗春
2003 台灣「南向政策」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刊於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蕭新煌主編,頁67-86。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梁銘華
2003 台灣「南向政策」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刊於台灣與東南亞南向政策與越南新娘,蕭新煌主編,頁43-66。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郭香蘭
2005 基隆市越南籍新娘生活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翊姍
2014 新住民女性適應歷程之個案研究:以莫愛芳為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張亭婷、張翰璧
2008 東南亞女性婚姻移民與客家文化傳承:越南與印尼籍女性的飲食烹調策略。台灣東南亞學刊 5(1):93-145。
張書銘
2002 台越跨國婚姻市場分析:「越南新娘」仲介業之運作。新北市。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鈺珮
2003 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祥水
1999 屏南村的人口與家庭結構。收錄於漢學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頁509-530。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1994 分家、繼承與雙親的奉養:一個南台灣農村的個案研究。清華學報 24(1):85-125。
陳庭芸
2002 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莫成銳
2005 越南文化與經濟發展現況。刊於在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台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網路資源,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21/pta_543_4290931_58221.pdf
馮涵棣、梁綺涵
2008 越南媽媽.臺灣囡仔:臺越跨國婚姻家庭幼兒社會化之初探。臺灣人類學刊6(2):47-88。
2009 私領域中之跨國化實踐:由越南媽媽的「台灣囡仔」談起。刊於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王宏仁、郭佩宜主編,頁193-229。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黃彥宜
2005 照顧的難題:以一個婦女志工成長團體為例。台大社工學刊12: 51-88。
黃森泉、張雯雁
2003 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教育研究 8:135-169。
葉長城、林俊甫
2018 泰國經濟轉型及臺、泰經貿關係之機會與挑戰。經濟前瞻 第176期:36-42。
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著 ; 鄭廣懷、張敏、何江穗譯
2011 弱者的武器。南京市:譯林。
鄭詩穎
2011 順從?抵抗?─東南亞新移民女性的家庭照顧經驗。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詩穎、余漢儀
2014 順從有時,抵抗有時:東南亞新移民女性家庭照顧經驗中的拉鋸與選擇。台大社工學刊 29:149-198。
徽徽
2016 越南真的有很多人嫁來台灣嗎?【地球幫你問】台越生活篇。檢索自https://dq.yam.com/post.php?id=5886
蕭昭娟
2000 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台北市。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藍佩嘉
2002 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傭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北社會研究季刊 48:11-59。
蘇俊
2013 越南的家風。網路資源:http://vovworld.vn/zh-CN/%E5%90%AC%E5%8F%8B%E8%AE%BA%E5%9D%9B/%E8%B6%8A%E5%8D%97%E4%BA%BA%E7%9A%84%E5%AE%B6%E9%A3%8E-205317.vov
嚴錦珠
2002 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嘉義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