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游淑惠
Yu Shu Hui
論文名稱: 國內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後設分析
A Meta-analysis in Taiwa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指導教授: 王振世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五大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後設分析
外文關鍵詞: Five-factor model, Job satisfaction, Meta-analysi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是企業所關注的熱門議題,許多研究都曾探討兩者之間的關係,累積相當豐富的實證調查資料,但國內尚無針對此議題做整合性之後設分析研究。本研究以「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為主要分析範圍,研究年份設定為2001年8月~2011年7月,共蒐集86篇文章,含括1,134個相關值,透過後設分析法檢驗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並進而討論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是否因調節變項而受到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五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呈中度正相關(外向性與工作滿意r ̅=0.319、親和性與工作滿意r ̅=0.296、嚴謹性與工作滿意r ̅=0.303、情緒穩定性與工作滿意r ̅=0.243、開放性與工作滿意r ̅=0.217),以明尼蘇達滿意度問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與工作描述指標量表(Job Descriptive Index)之分量表向度進行人格特質與滿意度相關分析,各向度結果同樣呈現中度正相關。在調節效果的考驗下,顯示「工作滿意測量工具」僅在「外向性vs.工作滿意」、「開放性vs.工作滿意」中存在調節作用;而「職業別」在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相關性中亦存在調節作用,顯示職業領域的不同,其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間的相關會有所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以供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參考。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satisfaction is a popular issue that has attracted enterprise attention. Many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is relationship and generated abundant empirical survey data. However, domestic literature has not conducted integrated meta-analysis on this issue in Taiwan. After searching for studies during August 2001 and July 2011 from the 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 and the PerioPath Index to Taiwan Periodical Literature System,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we collected 1,134 correlations from 86 articles and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by using Meta-analysis. Subsequentl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ive-Factor Model and Job Satisfaction was affected by modera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raits in the Five-Factor Model was moderat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Job Satisfaction (Extraversion vs. Job Satisfaction: r ̅=0.319; Agreeableness vs. Job Satisfaction: r ̅=0.296; Consciousness vs. Job Satisfaction: r r ̅=0.303; Emotional Stability vs. Job Satisfaction: r ̅=0.243; and Openness vs. Job Satisfaction: r ̅=0.217). The subscales of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nd Job Descriptive Index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derately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raits and job satisfaction existed in each subscale. In test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Job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tools exerted moderating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traversion and Job satisfaction and between Openn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Occupation also moder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Satisfaction, suggesting that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Job Satisfaction differed among various fields of occupations. Finally, we proposed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actices and future research.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釋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人格特質內涵 6 第二節 工作滿意度內涵 17 第三節 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探討 27 第四節 後設分析法內涵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4 第三節 資料蒐集、登錄與編碼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程序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4 第一節 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探究 44 第二節 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調節變項探究 5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第二節 研究貢獻與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中文部分69 英文部分74 附錄 76 附錄一:列入分析研究總表76 附錄二: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係數84

    中文部分(*為納入本研究後設分析之文獻)
    UCAN計畫辦公室(2011年3月)。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資訊服務手冊。取自http://alumni.ncue.edu.tw/~alumni/attach_file/ucan/2/201004_2_2.pdf
    王匡力(2006)。A、B型人格特質對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關係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王萬昌(2009)。人格特質、工作滿意度與組織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古雅瑄(2010)。學校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沈聰益(2003)。人格五因素模式預測保險業務員銷售績效的效度-NEO-PI-R量表之跨文化檢驗與人際特質架構之實證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縣。
    *沈志明(2006)。戶政人員情緒勞動、人格特質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余鑑、于俊傑、廖珮妏(2008)。連鎖餐飲業員工人格特質、工作特性、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學報,41(2),83-110。
    余朝權(2010)。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辛啟明(2009)。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區民營電信公司工程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彰化縣。
    邱漢松(2008)。台灣資訊工作人員的樂觀程度研究-以某大型金控公司資訊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吳秉恩(199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芝儀(2002)。生涯輔導與諮商。嘉義:濤石。
    吳政達、吳盈瑩(2002)。後設分析方法: 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軟體應用與報表解析。教育研究月刊,206,105-111。
    林邦傑(1987)。整合分析的理論及其在國內的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10,1-38。
    林靖芬(1999)。台北市國小女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卓筱琳(2008)。人格特質與工作表現、工作滿意及離職傾向之關係探討:以某量販店客收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胡夢蕾(2004)。餐旅學生人格特質與實習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1),103-132。
    *徐貴裡(2009)。桃園縣公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孫海珍(2009)。人格特質及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對工作滿意度之影響-以新竹市教育服務役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縣。
    許士軍(199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35,13-56。
    *許自強(2010)。警察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縣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孫旻儀、蔡明學(2007)。社經地位和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後設分析。國教學報,19,199-221。
    許瑰琦(2003)。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滿意度、人格特質與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國彬(2009)。修護人員之人格特質、工作-家庭衝突、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研究-以屏東機場航電修護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俊安、黃翠玲、莊千儀、周詒徵(2009)。國小教師內部行銷知覺、工作士氣與工作滿意之關聯性研究-以台中縣為例。社會科教育研究,14,293-318。
    *陳彥竹、陳昱彣、林佳慧、宋繼菱(2010)。台灣醫藥產業之藥品行銷專員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東亞論壇季刊,467,33-62。
    陳巧芬(2011)。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陸洛、高旭繁(2009)。組織行為。台北:滄海。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忠民(2004)。我國公立高級中等學校總務主任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黃寶園(2006)。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華立。
    黃淑滿、周麗端、葉明芬(2008)。依附與其相關因素之後設分析—台灣近二十年文獻的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0(1),39-62。
    游文志(2008)。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衝突處理型態與工作滿意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取自台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游鴻裕(2009)。人力資源管理:新世紀觀點。台北:雙葉。
    張欣琳(2009)。影響工作滿意度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新北市。
    曾柔鳴(2009)。心理健康量表測量模式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彭瓊慧(2001)。我國資優教育研究之回顧與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彭意維(2007)。旅行業領隊人格特質、幽默風格與工作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趙雪君(2007)。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因應方式、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蔡明宏(2006):公民營機構組織成員工作滿意度量表之重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山大學,高雄市。
    *鄭水可(2007)。派遣員工之工作滿意度與主管領導風格及其人格特質之相關性研究:以台南科學工業園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韓繼成(2002)。國民中學訓導人員角色壓力、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應立志、鍾燕宜(2000)。整合分析方法與應用。台北:華泰。
    蕭佳純(2008)。大專教師之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分析。知識經濟學報,3,211-239。
    *謝光俊(2004)。人格特質、工作特性與情緒勞務負荷、工作滿意及顧客服務品質感受之關聯性研究-以中華電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謝琬菱(2006)。旅館從業人員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謝進昌(2010)。國內教育學門系統性文獻評閱及後設分析發展現況與建議。教育研究學報,44(2),133-156。
    謝進昌、陳敏瑜(2011)。國內教育、心理後設分析研究出版偏誤檢定之實徵分析。測驗學刊,58(2),395-398。
    *鍾依婷(2010)。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桃園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邁向全球化人力資源高峰會議(2007年8月21日)。SGHR 2007 E-NEWS電子報。取自http://blog.tcfst.org.tw/sghr2007/enews_0821.htm。
    顏耀南(2002)。教師職業倦怠相關變項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簡瑋成(2012)。學習自我效能、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翻譯書
    齊力(譯)(1999)。社會研究的後設分析程序(原作者:Rosenthal, R. )。台北:弘智。(原著出版年:1984)
    劉毓玲(譯)(2000)。21世紀的管理挑戰(原作者:Drucker, P.F. )。台北: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1999)
    葉光輝(譯)(2007)。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原作者:Pervin , L.A., Cervone , D., & John , O.P. )。台北:雙葉。(原著出版年:2004)
    陳正文等(譯)(1997)。人格理論(原作者:Schultz, D., & Schultz, S.E. )。台北: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
    張鳳燕、楊妙芬、邱珍琬、蔡素紋(譯)(2002)。人格心理學-策略與議題(原作者:Liebert, R. M., & Liebert, L. L. )。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4)


    英文部分
    Blase, J., & Greenfield, W. (1980). An interactive/cyclical theory of teacher performance. Administrator’s Notebook, 29(5), 1-4.
    Barrick, M. R. & Mount, M. K. (199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nd job performance: A meta-analysis. Personnel Psychology, 44, 1–26.
    Brayfield, A. H. & Rothe, H. F., (1951). An index of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5(2) , 307-311.
    Cohen (1977).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Cooper, H., & Hedge, L. V. (1994). The handbook of resasrch synthesis (Eds).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85).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RTM) and NEO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 Professional manual.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Fogarty, G. J., Machin, M. A., Albion, M. J., Sutherland, L. F., Lalor, G. I., & Revitt, S. (1999). Predicting occupational strain and job satisifaction : The role of stress, coping, personality, and affectivity variabl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4, 429-452.
    Hoppock, R. (1935). Job satisfaction. New York: Harper.
    Hurtz G. M. & Donovan J. J. (2000). Personality and job performance: The Big Five revisite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5, 869–879.
    Hackman, J. R. & Oldham, G. R. (1975). Development of the job diagnostic surve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2), 159-170.
    Hunter, J. E., & Schmidt, F. L. (1990). Methods of meta-analysis.Newbury Park, CA: Sage.
    Judge, T. A., Heller, D., & Mount, M. K. (2002).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 530–541.
    Judge, T.A., Locke, E.A., & Durham, C.C. (1997). The dispositional causes of job satisfaction: A core evaluations approach.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 151-188.
    McCrae, R. R. & Costa, P. T., Jr. (1989). The structure of interpersonal traits: Wiggins’s circumplex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6(4), 586-595.
    McCrae, R. R. & Costa, P. T., Jr. (2007). Brief Versions of the NEO-PI-3. Journal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8(3), 116-128.
    Saucier, G. (1994). Mini-markers: A brief verson of Goldberg’s unipolar Big-Five marker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3(3), 506-516.
    Smith, P. C., Kendall, L. & Hulin, C. L. (1969). The measurement of satisfaction inwork and retirement. Chicage: Rand-McNally.
    Todd A. M. & John, B. N. (1996). Comparing the NEO-FFI and Saucier’s Mini-Marker as measures of the Big Five. Pergamon, 21(2), 213-215.
    Valentina B. L, Haitham A. K., Ashley E. N., Angeline G., & Paul E. S. (2009). Replicating and Extending Past Personality/Job Satisfaction Meta-Analyses. Human Performance, 22(2), 156-189.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Lofquist, L. H. (1967). Manual for the 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Minneapolis: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