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美智 Chang Mei Chih |
---|---|
論文名稱: |
環境藝術教育之理論建構與教學實驗研究 The theories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
指導教授: | 張全成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4 |
畢業學年度: | 9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18 |
中文關鍵詞: | 藝術與人文 、環境藝術 、環境教育 、藝術教育 、課程統整 、國小兒童 |
外文關鍵詞: | Art and humanities, Environmental a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環境藝術教育之理論建構與教學實驗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環境藝術教育之內涵與課程規劃,並進行教學實驗研究,以了解實施的情況及對兒童環境藝術態度的影響。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分析藝術教育趨勢、環境藝術、環境教育相關之理論與環境藝術教育之內涵,以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再進行教學單元之設計規劃,並編製「環境藝術態度量表」及「環境藝術教育兒童意見調查表」,探討實驗教學對兒童環境藝術態度的影響及兒童對課程實施之滿意度及困難。綜合歸納分析得到以下四點研究結果:
一、 環境藝術教育課程在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中實施,需統整藝術教育、環境藝術、環境教育為內涵,並作為實施環境藝術教育課程之理論基礎。
二、 環境藝術教育課程規劃,應符合九年一貫精神,將「藝術發展趨勢」、「環境藝術教育議題項目」、「環境議題課程目標及環境議題能力指標」、「統整教學」、「九年一貫十大基本能力、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題材」、「媒材」及「學生起點能力」等八方面列入考量予以規劃。
三、 兒童對環境藝術教育課程感到滿意,且認為具挑戰性,但在上課時,尚能肯定自己的學習能力,自信自己能達成學習目標。
四、在國小實施環境藝術教育課程,對環境議題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具有正面的影響。
另外,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亦分別針對課程實施及未來研究等兩方面提出建議,以提供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藝術與人文、環境藝術、環境教育、藝術教育、課程統整、國小兒童
The theories construction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ud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content and curriculums of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and to proceed th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The condition is to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affect on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firstly analyzes the trends of 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 Art Education, to be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of this research. Then proceed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unit and draw up" an Environment Art attitude quantity form" and"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children’s opinions investigation form". This research also emphasizes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affects
children’s attitudes to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and investigat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difficulty to the running curriculum. To synthesize and to induce the research result, I get the following 4 points after the analysis:
(1)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 art and humanities realms needs to integrate the contents of Ar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r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o be the theories foundation to proceed the Environment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2)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s should match the consistent spirit in Grade 1-9, and consider eight aspects, such as" Art Development Trend","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Subject Item"," Environment
Subject Curriculum Goals and Environmental Subject Competence Indicators "," Integrated Teaching"," Grade 1-9 Ten Core Competence, Arts and Humanities Competence Indicators"," Topic"," Material" and" Student’s original ability" etc. when programming.
(3)Children feel satisfi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ink it is challenging. They can affirm their own learning abilities, and are self-confident that they can reach the learning target while in class.
(4)To proceed the Environmental Ar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can have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n melting the environment subject into the art and humanities realm.
Furthermore, I giv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curriculu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Keyword: Art and humanities,Environmental art,Environmental education,Art
Education,Curriculum Integrati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文獻
(一)檔案
文匯報(2002年4月10日)。環境的藝術化與藝術的環境化。http://202.130.245.40/chinese/CU-c/130250.htm,中國網。(2002.8.12)。
吳玉成(2003)。環境藝術。http://weber.tn.edu.tw/C02/15-
11art.htm,成功大學建築系。(2003.10.3)。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發展趨勢研究。
http://www.aerc.nhctc.edu.tw/國立新竹師範學院(2003.10.11) 。
教育部(200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http://teach.eje.tw/9CC/fields/2003/art Human-source.php,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2003.7.7)
(二)專著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市:揚智文化。
日本兒童與社區營造研究會著(2000)。兒童社區探險隊(葉素惠譯)。 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伊格納西奧,戈麥斯,德(1993)。西洋現代巨匠畫集之夏卡爾。台北市:錦繡文化企業。
利亞尼奧,貝爾,吉姆費(1993)。西洋現代巨匠畫集之達利。台北市:錦繡文化企業。
佐島群巳;堀內一男;山下宏文編著(2002)。校內環境教育。台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有限公司。
林傳生(199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林曼麗(200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市:雄獅。
林佩璇等譯(2000)。課程統整。台北市:學富文化。James A. Beane
吳正雄等(1993)。審定本國民小學美勞科教學指引,第一~十二冊。台南:南一書局。
吳正雄等(2000)。審定本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南:南一書局。
吳瑪俐(1991)。和小朋友談現代藝術—巴魯巴。台北市:東華書局。
周儒,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周淑卿(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台北:揚智。
法蘭克斯,拉,塔爾蓋特(1993)。西洋現代巨匠畫集之馬格利特。台北市:錦繡文化企業。
涂瑛娥(1993)。蘭嶼、裝飾、顏水龍。台北市:雄獅。
張世儫(1994)。環境設計與課題。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張子超(2000)。融入環境教育於九年一貫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教材發展。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195-212。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子超(2001)。環境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王琨(1997)。 環境教育原理與實務。台北市:淑馨。
教育部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編(1994)。國民小學美勞科教材教法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黃建敏(1994)。百分比藝術---美國環境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黃宣勳(1993)。美的腳印。台北市:紅番茄文化。
黃寶萍(1995)。中華兒童叢書----遇見藝術家。教育部兒童讀物出版資金管理委會。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才郎計畫主持;曾媚珍等編輯(1998)。台灣地區戶外藝術彙編(中部)。高雄市:高雄市立美術館。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
鄧國清(1983)。二十世紀繪畫概論。台北市,黎明文化。
(三)論文
王受之(1999)。大地藝術、環境藝術、光線藝術、人體藝術。藝術家,49:6=295,374-384。
王慶臺(1993)。藝術家與建築師對環境藝術的探討與未來實施經驗的探索。空間,49卷8期,103。
古正信(2001)。高雄縣廣興國小---把藝術融入校園中。國教天地,第146期,94-97。
白瑾(1993)。環境藝術的發展與都市環境品質。空間,49卷8期,97。
呂燕卿(2000)。落實人文精神在藝術領域的教學。開創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27-45。
呂燕卿(1994)。國民小學美勞課程標準修定與審美領域教學研究。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邱子容(2003)。藝術作品中的環境概念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玉照(1993)。如何推展環境藝術教育﹖。空間,49卷8期,106。
余秀蘭(2000)。什麼是環境藝術。學前教育,,60-61。
李意銘(2003)。校園公共藝術推動與設置之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如儀(1993)。環境藝術之認知與經營管理之程序步驟。空間,49卷8期,98。
李品頤(2000)。國小中年級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以視覺藝術教學為主的教學實驗。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幼儀(1993)。現有開放空間法令的執行與管理課題。空間,49卷8期,89。
周郁齡(2001)。藝術出走,外遇環境。藝術觀點期刊,第12期,38-47。
林怡秀(1999)。國小學課程統整之研究。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林崇傑(2002)。從都市設計到建築。建築師,331期,104-109。
胡寶林(2001)。邁向非傳統美學和生態文化遠景的公共藝術。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120期,。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 國教天地 ,143期,32-40。
張全成(1998)。後現代主義中的國小美術教育趨勢研究。研習資訊,15:6 ,9-29。
郭木蒼(2003)。學校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以台北市福星國小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110期,1-9。
郭瓊瑩(1993)。提昇與推廣環境藝術教育之思考及實踐。空間,49卷8期,107-109。郭瓊瑩(1991)。環境藝術的創造者﹣﹣談景觀建築專業之發展與前瞻。臺灣美術,3:3=11,26-27。
郭博州(2000)。美勞教育在「環境」之中。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113期,81-95。
陳惠婷(2000)。談公共藝術與建築環境之融合。台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雙月刊,第89期,9-14。
陳柏森(1993)。藝術家與建築師對環境藝術創作互動之探討。空間,49卷8期,104-105。
陳邁(1993)。期待環境藝術新境界的來臨。空間,49卷8期,88-89。
陳瑞源(1992)。與時代動脈共振的環境藝術。造園季刊,第10期,。
陳瑞文(1998)。當代藝術的一種鑑賞與評論方向。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美育月刊,第93期,1-12。
陸金雄(1993)。如何運用1℅藝術經費以提昇公共環境品質--藝術品﹖環境藝術﹖藝術環境﹖。空間,51卷10期,110-111。
彭竹君(2001)。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壬來(1999)。藝術教育的三C策略。美育,107期,6-25。
黃才郎(1993)。公眾藝術的定義及環境藝術的審核、執行、監督與管理的責任歸屬。空間,49卷8期,94-96。
黃光男(1993)。談空間藝術教育。空間,49卷8期,109。
黃譯瑩(1997)。課程統整:探究與省思。花蓮師範學院:八十六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
喻肇青(1993)。開放空間與環境藝術。空間,49卷8期,93-94。
彭竹君(民89)。多元文化藝術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楚戈講、陸力慎 尤俊明記錄(1993)。文化環境與環境藝術 。空間,49卷8期,101。
劉得劭(1998)。造型遊戲之理論與實踐:一個國小美勞的臨床教學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鄭淑慧(2000)。國民小學課程統整設計之個案研究---以華山國小為例。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冀(1993)。 藝術品、建築與環境藝術。空間,49卷8期,102。
鄧景衡(1993)。由自然回歸看環境藝術的權力隱藏--從臺北的都巿空間談起。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5=221,76-79。
簡馨瑩(1997)。學科間課程統整之初探。教師天地,89期,50-56。
顧孟潮(1995)。首次環境藝術設計評選引發的思考--中國當代環境藝術優秀作品(1984-1994)評選結果座談會側記 。空間,70期,42-47。
二、英文參考文獻
Beane,A.J.(1998).Curriculum Integrative-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N.Y: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azze,E.N.&Capelluti,J.(1995)Dissolving Boundaries:
Toward an Integrative curriculum.(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7982)
Clark,B.J.(1986).Optimizing Learning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Model in the Classroom. Coulumbus:Merrill.
Dickey, E .J.(1994)The Effects of A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urse On The Knowwledge and Attttudes of Gifted Upper
Elementary Student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AAT1358415)
Donald R. Hammerman;Willian M. Hammerman;Elizabeth L.
Hammerman(1994).Teaching in the outdoor。
Drake,S.M.(1993)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The Call toAdventur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5660)
Fogarty,R.(1991).The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 Leadership,49(2),pp.8-16.
Gablik,S.(1991).The reenchantment of art。New York,Thames and Hudson。
Jacobs,H.H.(1989).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6506)
Kovalik,S.&Olsen,K.(1994).ITI:The Model. Integrated
Thematic Instruction.(Third Edition)
Lowenfeld,V.&Brittanin,W.L.(1982).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N. Y.:The Macmillan Publishing Co,318-322。
Pizarro,R.A(1993)Exploring Integrative Curriculum for More Effective Learning by Primary Students in Costa Rica.(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3420)
Schumacher,D.H.(1992)A Multiple Case Study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by Selected Middle School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of Teacher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6518)
Shoemaker,B.J.(1989)Integrative Education:A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