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雅郁 Wang, Ya-Yu. |
---|---|
論文名稱: |
臺灣本土文化融入國中七年級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Integrating Taiwan Native Culture into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urriculum for Seventh Grade in Junior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詹惠雪
Chan, Hui-Hsueh |
口試委員: |
陳敏華
張美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8 |
中文關鍵詞: | 臺灣本土文化 、藝術與人文領域 、行動研究 、音樂課程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 Native Culture, Arts and Humanities, Action research, Music course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本土文化融入國中七年級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之教學實施與學習表現,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期有效提升學生音樂表現能力以及教師的專業成長,並培養學生對於臺灣本土文化之認識與認同感。
本研究以台中市某國中七年級27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臺灣本土文化中的原住民、福佬、客家民族的音樂與文化做為教學素材,內容結合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並設計為主題式課程。
研究者以透過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歷程等行動研究,藉由學生發表的音樂成果、學習單、教師觀察紀錄表、學生晤談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
本研究之主要結論為:
一、 臺灣本土文化融入國中七年級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教學,課程以跨領域主題式設計,展現音樂教學的多元性。
二、 運用音樂團體成果展演的任務,統整學生音樂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 透過臺灣本土文化融入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有助於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與對臺灣本土文化的認同感
四、 實施臺灣本土文化融入國中七年級藝術與人文音樂課程教學,有助於教師專業成長。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未來展望,對後續的教學者及學校行政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作為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臺灣本土文化、藝術與人文領域、行動研究、音樂課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imed to examin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integrating Taiwan native culture into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urriculum for seventh grade. The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expecting to promo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recognition and sense of identity.
There were 27 subjects selected from a seventh grade cla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re based on the folk music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Hoklo and Hakka in Taiwan native culture. Furthermore, the contents combined different forms of musical performance, designed the thematic courses.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the action research through designed curriculum and implemented procedures and collected data by students’ music presentation, worksheets, interview, and teachers’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rm.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iculum were diverse by integrating Taiwan native culture into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urriculum for seventh grade through interdisciplinary thematic integrated learning.
2. The students’ motivations were enhanced by utilizing the tasks of the results of performance of music group via integrating students’ musical abilities.
3. The students’ musical performances and the sense of identity in Taiwan Native Culture were promoted by integrating Taiwan native culture into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urriculum.
4. The teachers’ professions were developed with carrying out Taiwan native culture into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urriculum for the seventh grade.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provided future prospects and advice for the following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ions, and researchers as references.
Keywords: Taiwan Native Culture, Arts and Humanities, Action research, Music courses
中文部分
王卓 (2013)。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施。藝海,12,175-177。
王艷萍(2013)。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行動研究-
以台灣、越南、印尼音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
音樂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王瑋甄(2015)。多元文化音樂教學實施於高中音樂課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王鈞宜(2019)。多元文化取向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中藝術才能國樂班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班,
台北市。
呂錘寬(2005)。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市:五南。
呂錘寬(2007)。台灣傳統音樂概論:器樂篇。臺北市:五南。
呂錘寬(2011)。南管音樂。台中市:晨星。
呂翠華(2008)。多元文化音樂教學運用於國民小學五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呂鈺秀(2009)。臺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
李娜 (2007)。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音樂系所,北京市。
何憶如、張耀宗、彭煥勝、曾素秋、葉憲峻(2009)。台灣教育史。高雄市:麗文。
李文良、陳志豪、羅烈師、陳麗華、劉堉珊、張維安、洪馨蘭、莊英章、王甫昌
(2019)。成為台灣客家人【台灣史論叢 :客家篇】。
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吳榮順(1999)。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臺北市:漢光。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臺北市:五南。
吳博明(2016)。台灣鄉土歌謠的傳承與創新。美育雙月刊,211,60-67。
林瑞榮(1996)。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實施與發展。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主編:
「鄉土文化教育研討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17-142),臺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林瑛琪(2001)。台灣的音樂與音樂家。臺北市:台灣書房。
林瑞榮(2012)。我國鄉土教育沿革與發展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105,161-184。
林筱媛(2017)。客家文化結合當代藝術融入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施韻涵(2004)。台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班,台南市。
姚世澤 (1995)。「台灣鄉土藝術」文化價值及其落實教育的重要性。
臺北市: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洪珮華(2016)。客家流行音樂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高雅珊(2016)。國民小學五年級統整式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班,臺中市。
洪逸柔(2016)。圖解俗文學。臺北市:五南。
徐麗紗(2012)。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最初實踐:科爾曼的音樂創造教學及其應用。
美育雙月刊,156,4-13。
徐婷(2016)。美國國家核心藝術標準的課程設計理念及音樂課程標準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與舞蹈學所,北京市。
張炎憲, 陳美蓉, 黎中光(1996)。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 臺北市: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張德銳(2002)。協同教學: 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修訂說明。
臺北市:教育部。
張芬芬、謝金枝主編 (2019)。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實施與問題因應。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藝術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鄒鎮東(2019)。臺灣輿論議題與政治文化變遷。臺北市:崧燁文化。
黃士旂(2000)。臺灣族群研究目錄(1945-1999)。臺北市:捷幼。
黃裕元(2000)。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碩士班,桃園市。
黃嘉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臺北市:心理。
黃伊春(2004)。北管八音融入國小鄉土音樂教學之研究─以苗栗縣南河國小北管八音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音樂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2)。臺灣的原住民-卑南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藝術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許常惠(1982)。台灣福佬系民歌。臺北市:百科文化。
許常惠(1994)。臺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許常惠(1995)。鄉土音樂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等主編:鄉土教育(頁267-270)。
傅秋英(2016)。客家藝師-賴仁政的客家音樂藝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楊克隆(1998)。台語流行歌曲與文化環境變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潘玉芬(2011)。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融入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劉沛(2004)。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錦賢(2006)。儒家圓成之德教論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興大中文學報,19, 1-33。
劉煥雲, 張民光, & 黃尚煃. (2007)。台灣客家山歌文化之研究。漢學研究集刊,4,165-192。
劉美慧(2011)。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反思與前瞻。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2(4),56-63。
劉虹風(2014)。本本:A book. 3。新北市:小小書房出版社
陳玉美(2004)。器物, 文化與人: 以南島語族的討論為例。歷史月刊,199,34-40。
陳飛寶(2004)。當代台灣媒體產業。臺北市:九州出版社。
陳曉雰(2007)。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織錦。美育雙月刊,156,3。
陳郁秀(1998)。台灣戰後藝術的發展。美育雙月刊,100,1-10。
陳誠(2018)。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探討。長江叢刊,28,57。
駱芬美(2013)。被誤解的臺灣史:1553 ~ 1860之史實未必是事實。臺北市:時報出版社
謝友寧(2016)。臺灣本土音樂融入團體小提琴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臺南市。
蔡清田 (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2)。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
蔡清田(2018)。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
蕭阿勤(1999)。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 年代的 “鄉土文學”: 一個文化 (集體) 記憶變遷的探討。臺灣史研究,6(2),77-138。
薛睿韬(2015)。淺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通俗歌曲,9,150。
簡上仁(2001)。福爾摩沙之美,臺灣的傳統音樂。臺北市:文建會。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英敏主編(1995)。鄉土音樂。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鍾鳳嬌(2009)。遊走於東南亞文化-大學生多元文化觀的詮釋與改變。教育與社會
研究,18,33-70。
蘇金輝(2015)。從古典到流行: 論音樂中女性角色之變化。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
3(1),43-68。
西文部分
Anderson,W.M.,&Campbell,P.S.(1996). Multicultural Perspecitves in Music Education(2nd ed.). Reston, VA:MENC.
Branscome, E. (2016). Vision 2020 and Beyond: Imminent Deadlines of the" Housewright
Declaration".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41,71-91.
Fung, C.V.(1994). Undergraduate nonmusic majors world music preference and multicultural attitud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2(1), 45-57.
Kelly, S. N., & Kimberly, V. W. (2004). Connecting meaningful music and experiences in a multicultural, multimusical classroom.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0(3), 35-39.
Shevock, D. J. (2015). Satis Coleman—A spiritual philosophy for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102(1), 56-61.
Ruchlis, H. (2009). Clear Thinking: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Prometheus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