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彥蓉 |
---|---|
論文名稱: |
台灣成長小說對教育制度的反思與批判─以《拒絕聯考的小子》、《危險心靈》、《摩鐵路之城》為例 |
指導教授: | 謝世宗 |
口試委員: |
王鈺婷
林巾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6 |
中文關鍵詞: | 成長小說 、拒絕聯考的小子 、危險心靈 、摩鐵路之城 、教育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選取成長小說中主題與教育相關的三本文本進行分析整理,分別為《拒絕聯考的小子》(1975)、《危險心靈》(2003)、《摩鐵路之城》(2011)。採取文本分析的手法,並以教育層面為主要範疇,細探文本中關於青少年、成人之間的壓迫與衝突,最終使得青少年選擇怎樣的反抗方式,又在反抗之後獲得什麼樣的成長經驗。
本文的寫作架構說明如下:第壹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步驟、文本說明、成長小說的定義闡釋及論文架構說明。第貳章「青少年的成長縮影」則主要討論文本裡青少年形象。因文本之間各有異同,本章將文本各自拆開分別研究,不予合併處理。並分為情節鋪敘、人物性格、內心世界三節來建立青少年完整形象。第参章「教育制度的探討」則以教育體制為範疇,由考試制度、教育環境、成人目光三方來架構成人所制定的教育體制於青少年所造成的壓力和不友善。第肆章「挑戰制度的可能性」則從成長小說脈絡出發,著眼於青少年面對來自教育體制的壓迫,採取什麼樣的反抗方式,來獲取珍貴的成長經驗。第伍章便將上述各章將以總結,並提出與現實對話的方向,提醒讀者在文本分析之時,仍應保留和現實相對照的空間。
參 考 書 目
一、專書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1995)。
王政忠,《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台北:時報文化,2012)。
石曉楓,《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台北:里仁出版,2006)。
吳祥輝,《拒絕聯考的小子》(台北:遠流出版,2011)。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1998)。
侯文詠,《危險心靈》(台北:皇冠文化,2003)。
侯文詠,《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台北:皇冠文化,2010)。
張經宏,《摩鐵路之城》(台北:九歌出版,2011)。
張子樟,《啟蒙與成長的探索─少年小說大家讀》(台北:天衛文化,2007)。
張健主編,《小說理論與作品評析》(台北:文津出版,2003)。
劉玉玲,《青少年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2002)。
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一方出版,2003)。
大衛‧洛吉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台北:木馬文化,
2006)。
佛斯特Forster, Edward Morgan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
1998)。
二、期刊論文
何冠驥,〈浪漫的反烏托邦式的「成長小說」─論張賢亮的《綠化樹》與《男人
的一半是女人》〉,《中外文學》20卷第6期(1991.12)。
林欣怡,〈日常生活展演戰術:以萬德男孩為例〉,《網路社會學通訊》81期
(2009.10)。
黃錦珠,〈中輟生.浮世繪.一線微曦〉,《文訊》311期(2011.09)。
〈尋找寫的潛力與脈絡─「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決審會議記錄〉,《幼獅文
藝》510期(1996.06)。
〈新台灣寫實主義的誕生21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紀實〉,《聯合文學》
277期(2007.11)。
三、學位論文
王麗櫻,〈大頭春系列中青少年形象及成人世界的塑造〉(台東:國立台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王羽家,〈台灣當代男性旅行文學研究─以舒國治、劉克襄、吳祥輝為主〉(台
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朱燕華,〈侯文詠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8)。
李倖君,〈電視劇《危險心靈》之批判媒體識讀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容萱,〈大眾文學與社會的對話─以侯文詠長篇小說為例〉(台北: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09)。
韋承真,〈從禮貌觀點探討現代華語小說招呼語中的稱呼語─以侯文詠小說為例〉
(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00)。
陳筱涵,〈醫生作家侯文詠長篇小說《白色巨塔》創作基本要素研究〉(台中: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7)。
張淑敏,〈《危險心靈》的探討〉(台東: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究所碩士論文,
2008)。
張天泰,〈台灣校園師生溝通出了什麼問題?─以J‧Habermase溝通行動理論
分析《危險心靈》中的師生衝突〉(嘉義: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
管美蓉,〈大學入學考試制度與教育控制:台灣地區的歷史考察(1949-2001)〉(台
北:國立政治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熊開慧,〈少年詩化成長小說研究─以保羅科爾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與曹文
軒《根鳥》為例〉(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劉自立,〈侯文詠小說中的體制論述與批判〉(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論文,2010)。
四、電子媒體
九十六年教務部文藝獎得獎介紹
(來源:http://web.arte.gov.tw/96philology-arts/a_2_01.htm,2012.10.16)。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
(來源: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4.php,2013.04.01)。
台灣大學入學制度的改革(來源:http://www.scu.edu.tw/physics/science-human/President-Liu/webarticles/entrance.htm,2013.03.28)。
百度百科(來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l,2012.12.20)。
周祝瑛,〈邁向十二年國教?!---由繁入簡的高中職免試升學方案〉,《教育集刊》42期,2009,(來源:
http://www3.nccu.edu.tw/~iaezcpc/C-Toward%20a%20Twelve-year%20Basic%20Education%20Program%20in%20Taiwan.htm,2013.04.01)。
侯文詠官方網站〈內心話〉
(來源:http://author.crown.com.tw/wenyong/aut_2_001.htm,2013.04.18)。
徐明珠,〈站在大學入學考試變革的轉捩點上〉,《國家政策論壇》一卷七期,2001.09(來源:http://old.npf.org.tw/monthly/00107/theme-153.htm,2013.03.28)。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教育網站
(來源: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43,2013.04.01)。
教育部wiki網站(來源:
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5%90%B3%E7%A5%A5%E8%BC%9D,2013.04.16)。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來源:http://dict.revised.moe.edu.tw/,201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