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嘉倫
Lee Chia-Lun
論文名稱: 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指導教授: 張蕙慧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1
中文關鍵詞: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節奏教學音樂學習動機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rhythm teaching,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learning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影響。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苗栗縣頭份鎮某國小四年級某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運用戈登學習理論中的音樂聽想、節奏學習內容、技能學習系列於節奏教學來設計教學活動方案;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不斷的透過資料的蒐集、教學者的反思、學生學習問卷取得質性資料,進行分析;另外透過音樂動機量表節奏成就測驗來取得量化資料,以暸解對學生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影響,獲致以下結論:

    一、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的基本理念「音樂聽想」在音樂教育上有其重要性
    讓學生的學習回歸到音樂的本質,聲音與聽覺的藝術,從調式與節奏為其內
    容,依循其音樂學習內容與技能的發展順序,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理解與思考的能力。
    二、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的音樂教學活動設計具有可行性
    強調聽重於視,聲音先於符號的學習,實施以十分鐘節奏型音樂學習活動的
    實施及學生以聽想各種節奏型來建立音樂的節奏語法;從分辨學習到推衍學
    習,呈現出完整的音樂技能學習過程。
    三、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的音樂課程確實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與
    學習成效
    音樂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經成對樣本t檢定,結果達到顯著差異;在節奏能
    力成就測驗方面,節奏聽辨與擊拍模仿能力,多數有中等的水準表現,由此
    顯示此教學實驗課程對學生節奏能力的確有所助益。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及未來研究者作為參考。

    關鍵詞:戈登音樂學習理論、節奏教學、音樂學習動機、學習成效


    Applying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to the effects of rhythm teaching on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for learning of
    Forth Grad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at, by adopting the rhythm teaching strategy,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ness shown by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adopts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e subjects are students of the fourth grade from Toufen primary school, Miaoli County.
    In the process of rhythm teaching, qualitative data、feedbacks from learning as well as the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continuously to observe that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differences the subjects performed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fundamental idea from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audiation presents
    its importance on the mus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the tonal and rhythmic learning, the students are able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essential elements of music and to learn the music step by step.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gradually, they are capable of feeling, sensing and reflecting the music.

    2.It is feasible to adopt 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rhythm teaching.
    The learning focuses on the audio rather than the visual sensing. The recognition of sound is prior to it of characteristic. By adopting ten minutes rhythm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recognize various rhythmic patterns. From recognition to deduction,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are presented thoroughly.

    3.The rhythm teaching based on Gordon music learning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of musical learning.
    The score of T-test reveal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music learning motivation scale. Most of the students present mid level on their rhythmic ability test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gained from the study, it may be a possibl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organiz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words:Gord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rhythm teaching , motivation for musical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learning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 ……………………………………………………9 第二節 節奏教學 ………………………………………………………………27 第三節 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與音樂能力的關係 ………………………………40 第四節 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5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6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6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81 第一節 教學研究歷程與省思………………………………………………………81 第二節 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的分析……………………………………102 第三節 教師教學專業的省思與成長…………………………………………11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7 第一節 結論……………………………………………………………………117 第二節 建議……………………………………………………………………119 參考文獻 …………………………………………………………………123 附錄 ………………………………………………………………………133 附錄一:教學活動設計 ………………………………………………………133 附錄二:音樂動機量表專家意見彙整表 ……………………………………147 附錄三:音樂動機量表正式問卷 ……………………………………………153 附錄四:節奏成就測驗專家內容意見彙整 …………………………………156 附錄五:節奏成就測驗正式試題 ……………………………………………158 附錄六:教學實驗同意書 ……………………………………………………160 附錄七:學生學習紀錄表 ……………………………………………………161 附錄八:教師教學日誌與協同觀察紀錄表舉隅 ……………………………174 附錄九:教學活動照片 ………………………………………………………181 表 次 表2-1-1 音樂與語言的關係表 ………………………………………………10 表2-1-2 音樂聽想的八個類型 ………………………………………………11 表2-1-3 音樂聽想的六個階段 ………………………………………………12 表2-1-4 戈登預備聽想理論幼兒音樂能力發展階段表 ……………………16 表2-1-5 分辨學習的五個階段 ………………………………………………19 表2-1-6 音樂技能學習的階段與項目 ………………………………………20 表2-1-7 節奏模式的結構 ……………………………………………………22 表2-1-8 節奏內容學習的階段表 ……………………………………………24 表2-1-9 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應用於音樂教學的國外文獻 …………………26 表2-2-1 1993年國民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節奏教材整理 ……………………34 表2-2-2 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節奏教材 ………………………………35 表2-2-3 2008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之音樂教材內容 …………………36 表2-2-4 節奏教學之相關研究 ………………………………………………37 表2-3-1 皮亞傑之認知發展特徵表 …………………………………………40 表2-3-2 蓋聶教學目標分類之內容說明表 …………………………………43 表2-3-3 蓋聶學習階層內容表 ………………………………………………44 表2-3-4 兒童音樂能力發展表 ………………………………………………46 表2-3-5 兒童音樂能力分析表 ………………………………………………47 表2-3-6 兒童節奏概念發展表 ………………………………………………48 表2-3-7 布魯納表徵系統兒童音樂行為發展表 ……………………………49 表2-4-1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第二階段能力指標內容 ……………………58 表2-4-2 2008年藝術與人文與領域課程第二階段教材內容 ………………60 表2-4-3 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61 表3-4-1 動機量表各分量表題目 ……………………………………………73 表3-4-2 教學大綱 ……………………………………………………………77 表3-5-1 資料標碼說明 ………………………………………………………78 表4-2-1 音樂學習動機成對樣本t檢定 ……………………………………102 表4-3-1 節奏聽辨測驗的人次與百分比一覽表 ……………………………103 表4-3-2 擊拍模仿測驗的人次與百分比一覽表 ……………………………103 表4-3-3 第一單元學生最喜歡的課程統計表 ………………………………104 表4-3-4 第一單元學生感到最容易與最困難的課程統計表 ………………104 表4-3-5 第一單元學生自我評量統計表 ……………………………………105 表4-3-6 第二單元學生最喜歡的課程統計表 ………………………………107 表4-3-7 第二單元學生感到最容易與最困難的課程統計表 ………………107 表4-3-8 第二單元學生自我評量統計表 ……………………………………108 表4-3-9 破銅爛鐵之影片喜好度調查 ………………………………………110 表4-3-10 音樂夢工廠學習檢核表統計 ………………………………………110 圖 次 圖 3-2-1 研究架構圖……………………………………………………………67 圖 3-2-2 研究流程圖……………………………………………………………68 圖 3-3-1 研究場域圖(一)………………………………………………………69 圖 3-3-2 研究場域圖(二)………………………………………………………69 譜 例 譜例 2-1-1 常態節拍的大拍子…………………………………………………21 譜例 2-1-2 常態節拍的小拍子…………………………………………………22 譜例 2-1-3 常態節拍的旋律節奏………………………………………………22 譜例 2-1-4 常態二拍子的相通拍………………………………………………23 譜例 2-1-5 常態三拍子的相通拍………………………………………………23 譜例 2-1-6 常態聯合拍子的相通拍……………………………………………23 譜例 2-1-7 常態二拍子節奏唱名………………………………………………25 譜例 2-1-8 常態三拍子節奏唱名………………………………………………2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于平(2002)。舞蹈欣賞。台北:五南
    王文科 (200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次炤 (1999)。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圖書。
    王克先 (1995)。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王靜儀 (2010)。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音樂教材之節奏分析。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毓雅(2002)。如何進行幼兒音樂教學-由幼兒音樂概念發展觀之。國教
    之聲,34(2) 42-43。
    朱光潛(1987)。文藝心理學。台北: 鼎淵。
    何思慧(2007)。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低年級節奏教學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佩華(譯)(2004)。躍進:音樂課程—學習系列活動教師手冊。高雄:
    麗文。(Edwin Gordon原著:2001)。
    呂燕卿(2008)。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97課程綱要之新理念與特色。教育研究,175,35-44。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 - 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吳美玲(2001)。兒歌在幼兒音樂課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舜文(2002)。建構主義運用於音樂教學之理念與作法。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手冊,275-282。台北:教育部。
    吳博明 (1986)。幼兒音樂指導。台北:樂韻。
    吳博明 (1998)。幼兒節奏的遊戲化教學。國民教育,38(6) 43-53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
    9,59-78。
    李小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
    李育蕙(2009)。國小學童音樂感知能力與舞蹈創作交互相關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佳玲(2006)。戈登(Gordon)「音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調性音樂
    性向」與「歌唱音準及節奏表現正確性」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大
    學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李詠吟、單文經(1997)。教學原理。台北:遠流
    沈竹安(2006)。肢體律動應用在國小節奏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小玉(2001)。由音樂藝術之本質探討多元評量於音樂教學之意涵與實踐。音樂藝術學刊,1,61-88。
    林朱彥等(1994 )。更富人性、目標的唱遊教學--寫在國小音樂課程標準修正之後。國教之友45(4),20-28
    林雅卿(2010)。臺中縣國小打擊樂團學童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國立台北
    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榮吉(2002)。柯大宜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之實徵研
    究。私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鎧陳 (1987)。節奏教學的探討。音樂教育季刊,7,2-8。
    康軒文教(2008)。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本第四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教(2008)。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北:康軒。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偉文。
    姚世澤(2002)。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台北:師大書苑。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麗文。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新仁(1993)。奧斯貝的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教育研究,32,31-51。
    張蕙慧(1992)。節奏感教學新探。國教世紀,27(6) 42-46。
    張蕙慧(1995)。¬兒童音樂教育與心理關係論。新竹師院學報,8,137-164。
    張蕙慧(1997)。從音樂的本質論音樂教育。國教世紀,174,4-7。
    張愛卿(2001)。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台北:貓頭鷹。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莊敏仁(2006)。戈登音樂學習理論運用於合唱和聲感訓練之理念與應用。
    2006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法之理論與實務論,115-134。
    台北:師大音樂系。
    莊惠君(譯) (2000)。幼兒音樂學習理論。台北:心理。(Edwin Gordon原著:1997)
    莊惠君(1999)。學音樂越早越好嗎?-兒童腦部發育與音樂學習階段之論述
    國教天地,134,66-70。
    莊惠君(2006)。戈登音樂學習理論之概論與應用。2006音樂教育學術研討
    會─音樂教育法之理論與實務論,103-114。台北:師大音樂系。
    許英玿、洪榮昭(2003)。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的新詮釋。科學教育,260,
    2-9。
    許毅(2008)。以打擊樂器之特性對提升音樂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
    學音樂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恭誠(2005)。互動多媒體教學網站應用於節奏教學的發展研究。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生玉(1987)。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長楊(1996)。音樂美的尋求。台北:樂韻。
    郭美女(1998)。基礎的音樂教育-節奏教學。國教之聲,32(1) 8-14。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五南。
    郭佩郡(2010)。運用位置感知技術於音樂學習系統以提昇國小學童音感學習成
    效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南。
    陳文婉(1986)。幼兒音樂節奏教學。台北:信誼。
    陳正乾(1998)。發展於學習之間的關係-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幼教天
    地,15,185-203。
    陳伯璋(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台北:揚智。
    陳宜珍(2010)。情境音樂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珍俐(2008)。應用遊戲化音樂教學對幼兒音樂學習成效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振泉(2000)。音樂基礎訓練教學研究講義。未出版。
    陳曉雰(2002)。音樂教學法另一篇:戈登音樂學習理論。國教新知,49(2)
    23-30。
    陳映蓉(2005)。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於國小三年級音樂學習之應用。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曹理、何工(2000)。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
    普凱元(譯)(1989)。論兒童音樂才能的發展基礎。上海:上海音樂。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
    黃玟瑜(2003)。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
    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素貞(2004)。木琴輔助國小學童音樂學習動機與成就之行動研究。國立中
    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鈺婷(1999)。近代兒童音樂教育思潮之發展研究-柯大宜教學法篇。中國工商
    學報,21,106。
    黃瑞琴(200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靖雅(2003)。九年一貫課程之音樂教學探討。教師之友44(3) 8-16。
    湯碧美(1999)。培養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是時代的趨勢-談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對
    音樂教育的啟示。研習資訊,16(2) 28。
    程緯華(1996)。兒童聽音能力之發展與聽音教育。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 85-2413-H-026-001)。
    楊艾琳(1993)。幼兒自發性音樂行為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81-0301-H152-502)。
    楊道鑌(2003)。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戈登音樂學習理論與教學實務研習會講義,
    未出版。
    楊夢萍(2008)。鐵琴融入音樂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節奏表現之實驗研究。台北
    市立教育大學師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菀琪(2008)。躍動三重奏-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學童音樂學習
    歷程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師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爵華(2010)。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三年級音樂課程對提升音樂學習動機及成就
    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溫淑君(2007)。音樂學習檢核表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董奇、申繼亮(200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東華。
    葉重新(2005)。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
    葉重新(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廖妙柔(2007)。「音畫」輔助音樂欣賞教學對國民小學四年級在音樂要素學習成
    效上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姿惠(2008)。直笛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節奏學習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大學音樂
    教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清田(2002)。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美卿(1990)。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節奏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慧郁(2007)。成人學習者應用網路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歐陽冰瑩(2005)。節奏基本型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節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
    大學教管所音樂科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比較與應用。高雄:復文。
    鄭佳伶(2008)。¬與腦相容的國小音樂課程教學與音樂學習動機及音樂學成
    效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鄭琇月(2004)。國小四到六年級節奏聽音能力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艾嘉(2007)。ARCS模式融入音樂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音樂學習動機及注意
    力之影響。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欣吟 (2008)。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即興表現之成效—運用戈登音樂語法
    教學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苑玫(1994)。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復文。
    戴佳平(2007)。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國
    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蘇貞夙(2006)。直笛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節奏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教育
    大學音樂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蘇郁惠(1995)。兒童音樂性向與相關因素之探討。中等教育,46(4) 34-43。
    蘇郁惠(2003)。兒童音樂性向與音樂環境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6,
    265-292。

    二、外文部份
    Bandura , A.( 1997) . Self-efficacy :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 W. H . Freeman and Company.
    Boardman ,E.& Andress ,B.(1981).The music book:Teachers reference book grade. New York : Holt,Rinehart & Winston.
    Boyle, J. D. & Radocy, R. E.(1987).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 New York : Schirmer Book.
    Cambell & Scott-Kassner. (1994). Music in childhood: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 New York: Schirmer.
    Choi, M. Y. ( 2001).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piano lesson plans for young children based on Gordon’s music learning theor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 USA.
    Choksy, Lois (1974). The Kodaly Method, Prentice Hall. Inc, NJ U.S.A.
    Gfeller.(1992). Music:A Human Phenomenon. In Davis, W. B, Gefeller, K. E. & Thaut, M. H.: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therapy:Theory and practice . GIA:Wm. C. Brown Publishers.
    Gordon, E. E. ( 1988 ). Manual for the Musical aptitude Profile . Chicago : Riverside Publishing Company.
    Gordon, E. E. ( 1993 ). Learning sequence in music : skill , content , and patterns . Chicago : GIA.
    Gordon, E. E. (2000). Rhythm: Contrasting the implications of audiation and notation. Chicago: G. I. A.
    Gove , P.B. & Merriam Webster ( 1986 ).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Merriam Webster : Springfield. Massachusetts.
    Hackett, P. & Lindman, C. A. (6th ed). ( 2001 ). The musical classroom: Backgrounds, models, and skills for elementary teaching.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Hall.
    Hargreaves, D.J. ( 1986 ).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musi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per , R ( 1989 ). General techniques for teaching learning sequence activities .In D. L.Walters, & C. C. Taggart, (Eds.), Readings in music learning theory . Chicago, IL: GIA Press.
    Holahan, J. M. ( 1986 ). Teaching Music Through Music Learning Theory : The Contribution of Edwin E. Gordon. In Mark, M. L. ( Eds.) .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2nd ed.) . New York : Schirmer.
    Jenema, S. A. ( 2001). Incorporation of music learning in a middle school choral classroom. Unpublish master’s thesis,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MI , USA.
    Jordon , J. M. ( 1989 ). Rhythm learning sequence . In D. L.Walters, & C. C. Taggart, (Eds.), Readings in music learning theory. Chicago, IL: GIA Press.
    Keetman, G. (1970). Elementaria. New York: Schott
    Krigbaun, C. D.(2005).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diation-based approach to Suzuki violin i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dwin E. Gordon’s music learning theory.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TX , USA.
    Lehman, P. R. (1968). 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music. New York: Englewood Cliffs.
    Lipscomb, S. D., & Hodges, D. A. (1996). Hearing and music perception. In D. A. Hodges (E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pp. 83-132). San Antonio: IMR Press.
    Lipscomb, S. D. (1996). The cognitive organization of musical sound. In D. A. Hodges (Ed.), 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 (pp. 133-175). San Antonio: IMR Press.
    Michael Kennedy. (1994 ).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New York, (2nd ed.).
    Machlis , J. & Forney, K. ( 1990). The enjoyment of music (6th ed.). New York : W.W.Norton.
    Madsen, C. K., Duke, R. A., & Geringer, J. M. (1986). The effects of speed alterations on tempo note selec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4, 101-110.
    Mary, S . ( 1997 ). Orff-Schulwerk an integrated foundation. Music Education Journal ,83(6) 41- 44.
    McDonald, J. C. ( 1987 ). The application of Edwin Gordon’s empirical model of learning sequence to teaching the recorder .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AZ , USA.
    McDonald, D. T. & Simons, G. M. (1989 ). Musica 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Macmillan.
    Otero, E. Y. ( 2001). Beginning horn method book based on music learning theory of Edwin E. Gord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CO , USA.
    Owen, T. J. ( 2005 ). Integrating the music learning theory of Edwin E. Gordon with a beginning saxphone curriculum .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A , USA.
    Pintrich , P. R. & Degroot , E. V. ( 1990 ).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33-40.
    Pintrich , P. R. , Smith ,D. A. F. ,Garcia , T. & McKeachie ,W. J. ( 1993 ) . Reliability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 53 , 801-813 .
    Schunk , D.H. & Zimmerman , B. J.(Eds)( 1994 ) . Self-regulation of leaning an performanc . Hillsdale , NJ : Erlbaum.
    Sinor , J . ( 1979 ) . The mus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its application to Kodaly pedagogy . The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Kodaly Educators Conference .Okaland , California .

    三、網路部分
    教育部國教司(2008) 九十七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
    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檢索日期2010.11.24
    GIML(2008) The Gordon Institute for Music Learning Music Learning Theory
    http://www.giml.org.。檢索日期:2010.11.2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